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身邊一幼師朋友給我說了兩個小朋友不好好吃飯的經歷:

案例一:

有一天,朋友吃晚飯的時候,接到一個家長電話。朋友剛開始以為是孩子在幼兒園出了什麼問題,下班之後家長給她打電話。

結果,電話那邊響起了家長粗暴的聲音:來!你吃不吃?我給你們老師打電話,讓她來問問你!……

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番交流下來,原因是孩子不吃飯,家長耐心用心,無奈之下給老師打了電話,好在老師和孩子交流後,孩子終於吃飯了。

不過事後家長給老師反饋到:孩子在吃飯前說了一句,如果不是老師,我不會吃飯。

案例二:

班上有一小朋友吃飯很差,經常是將飯包在嘴裡不吞。剛好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不能上幼兒園。

媽媽氣得不行,就說:你知道你為什麼不上幼兒園嗎?因為你不吃飯,老師不要你了。

然後朋友家訪,一個電話打過去,媽媽接了,然後老師說想和小朋友說說話,小朋友還沒張嘴,就哭了……哭得好傷心……


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不好好吃飯的孩子,都有哪些問題呢?

  • 孩子知道吃什麼卻不一定好好吃

孩子對飲食有一定認知,也能意識到不好好吃飯對身體有害處,但是並不意味著孩子有健康的飲食習慣。

儘管很多孩子知道挑食的後果,但是執行情況各種:有的不挑食,有的稍微挑食,有的嚴重挑食。說到做不到的孩子比比皆是。

  • 不喜歡吃的理由各種各樣

孩子的飲食喜好,有共性也有個性。很多孩子喜歡吃雞腿、大蝦、鹽水鴨等口味比較重的食物和一些形狀可愛的麵食。

孩子不喜歡吃某樣食物往往也由食物的特點決定:

不喜歡吃蔥、芹菜是因為這些食物有特別的氣味;不喜歡吃青菜是因為“塞牙”“嚼不爛”;不喜歡吃紫甘藍是為顏色是紫色。

孩子挑食偏食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喜歡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歡吃的食物直接吐掉或者將不喜歡的食物挑出來。


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 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分心

食慾較好的孩子往往能主動索取事物,較快的進餐。食慾不好的孩子,往往不咀嚼、不下嚥、玩耍食物或者餐具來消極抵抗進食。

  • 孩子從小學會了見機行事

你們知道嗎,就算一個3歲孩子也能根據大人的要求程度,來尋找自我空間。

有的家長經常反映孩子在幼兒園,老師說吃飯好好的;結果一回家就各種鬧騰不好好吃飯。

孩子在家,很多成人尤其是祖輩經常主動喂孩子吃飯,包辦代替,孩子就把吃飯看做是大人的事情。

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1. 滿足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

剛學習吃飯的時候,很多孩子喜歡抓起食物往嘴裡填。有的孩子不僅抓飯還會把手放到飯菜裡劃來劃去,孩子覺得很好玩。

可家長看起來很糾結啊,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把孩子的手打回去,告訴孩子,很髒,阻止孩子用手抓著吃。

但其實孩子不是在胡鬧,他是在探索、感受飯菜的形態、變形。

這會增強孩子對吃飯的衝動和對食物的興趣,還能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如果覺得髒,洗乾淨就行了,多大點事?

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孩子大一點之後,會有更多對營養的認知和生活的經驗。比如:孩子會經常問:“這個可不可以吃?”“這是生薑嗎?”“西紅柿是水果嗎?”

大人要及時回答孩子的這些疑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認識食物,瞭解其名稱、外形和營養價值。如果孩子的求知慾能及時滿足,會直接提升孩子的進餐興趣和速度。

2.讓孩子親近食物

大人在食物製作的過程和烹飪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如:剝大蒜、摘青菜、分食物等,讓孩子親近這些事物,轉被動的進食為主動的親身體驗。

另外,在嬰幼兒能夠進食固體食物後,不應該將各種菜餚都做成糊狀,而是應當隨著孩子乳牙的全部萌出,逐漸接近為正常的飲食。

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3.增強孩子活動量,不追著喂孩子

通過按時進餐和增加孩子的活動量來促進孩子的食慾。

如果孩子正餐都不能很好的進食,那麼原則上不為孩子提供零食,即使有益健康的零食,如堅果類的零食都是為正餐做鋪墊的。

孩子正餐吃不好,家長加大零食的供應量會助長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

如果孩子是健康的,他不吃飯,那就是不餓。不要怕孩子吃不飽影響孩子生長髮育,不追著喂孩子。

孩子餓了就自然會吃飯,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除非孩子生病了,沒有胃口。不要怕孩子吃不飽,要捨得讓孩子體會飢餓。

孩子能夠獨立吃飯的吃飯之後,最好每頓飯都讓孩子自己吃。如果孩子幾口都不吃了,大人不要去批評孩子,好好問孩子:“你真的吃飽了嗎?”

舌尖上的學問——孩子“吃飯”問題多,家長可以這樣做!

孩子如果點頭,家長就心平氣和的將碗收走。這種做法也是對孩子一種尊重和信任。如果孩子這頓沒吃飽,那下頓自然就吃得多了。

4.良好的進餐氛圍

有人說:大人為什麼不挑食?因為大人都買自己喜歡吃的。

父親的狼吞虎嚥、母親的挑挑揀揀、同伴的嘴裡包飯,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想孩子不挑食,家長就要有良好的表率。

孩子吃飯的時候杜絕看電視、玩玩具,吃飽了才可以離開飯桌;此外,準備孩子喜歡的餐具,將飯菜做成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改善烹飪技術;這些小妙招也能幫助孩子進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