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總經理為什麼不自己創業?

小貓鹿啊


自主創業和職業經理人,完全是兩條不同的路線,可以說差別也非常大。很多職業經理人在大企業擔任總經理非常得心應手,但一旦創業大部分失敗收場,這種例子可以說是非常常見。

曾有位知名職業經理人說過,我可以選擇創業也可以去管理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如果選擇創業,我創立的企業很難成為500強,但我可以選擇去管理一家500強公司,在任職期間去實現更大的價值。好比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張勇可以掌舵這麼龐大的企業走向輝煌,若自己去選擇創業就很難有這個成就。

創業本是九死一生,即使是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失敗概率也非常高。

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角色位置是非常不同的,有位企業家說過,創業者遇到困難時必須要趟過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因為沒有退路;不少職業經理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會饒過去,原因是改有退路可選。

另外職業經理在大公司,擁有完善的團隊、資金、資源等可以支撐起想要達到的格局,而一旦自己創業角色位置轉變不一定能適應。在原來的大企業中明確的分工機制使每個人成為專業的人,專業的人有優質的資源來匹配才能發揮其作用。創業後經常會出現在初創期團隊不完善的情況下,要麼分工過度明確導致內耗太大和過度官僚等現象,要麼過高的願景和團隊配置完全不匹配,導致小車拉重貨直接壓垮。

所以很多職業經理人在大公司擔任總理也不輕易創業


小光LEO


大公司的經理,未必適合創業,或者未必創業就一定成功,這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你的資金條件,你的人脈資源,以及你的行業資源。

以前,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創業失敗。他在大公司裡做一個部長。每個月收入在10年前有幾萬,經常還會介紹一些訂單給圈裡的朋友,賺一點回扣,一次都有幾萬,正是因為這樣,他開始慢慢不滿足於眼前的收入,要去創業,自己開公司。

開公司之前,他問我的意見,我說,他要做電池成品,是不對的選擇,因為這個行業都是半年以上賬期,如果,沒有訂單肯定活不下去;而如果有訂單,你要墊款,那麼,你做的越大,風險反而越大,特別是做進去一些大型的手機品牌電池,你墊款能力要越高,他們賬期可能要9個月,假設你一個月墊100萬,9個月就是900萬週轉,怎麼墊得起?大公司墊款墊不起,小公司訂單小而雜,價格又低,大小都做不了。

後來他還是開了公司,然後開始到處借錢,最後還是倒了。現在已經五年多過去了,還是有時候電話我要借錢度日。我也已經不敢借他了。

記得因為他忙不過來,我還去了他公司幫了半年管理,因為我長於企業和內部管理,就替他管了半年多,因為他以前做我上司時,對我非常好,所以也沒收他錢,管了半年生產效率倒是上去了,但是,企業週轉困難的問題,從開始創業就埋下了,解決不了。就因為這半年的管理對內外,直到現在還會有電話催債打我的電話,說明他目前還沒有擺脫債務的困境。

試想,他在10年之前每個月工資有一兩萬,每個月介紹一點訂單賺個一兩萬,十年下來都夠在深圳買房了。而他從比亞迪出來,到之前的大公司(比比亞迪小很多,但是業內算很大的公司了),再到自己創業,再到現在還負債。一直在持續走下坡路。

一個人,是否適合創業,不一定是錢的關係,比如,你是否有足夠的人脈,比如,我創業過一段時間,只做現金單的生意,有一個訂單我就發動朋友圈幫忙,賺的錢分別人一點自己少賺點,但是必須有現金流,絕不墊款。

又比如,你是否對行業非常瞭解。我創業做手機,我只做預付現金的訂單,我知道比如屏幕,芯片必須現金拿貨,如果沒有預付款,就要我自己墊款,再多的錢也不夠墊。而他做電池,3c電池這個行業就是典型的垃圾行業,墊款誰也做不起來,做法的公司比小公司日子還難過。

第三,你要有合夥人,分工負責,自己只能做自己擅長的事,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而我這個朋友,儘管是大公司高管,但是,他不擅長於內部管理和成本管理,因此,內部一團糟,外部現金流壓力,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

再比如,我一個做手機的朋友,做亞馬遜電商,他開始也是盲目擴張,越做越大,員工從5個人做到25個人,每個月賺的錢由開始盈利每個月十幾二十幾萬,到越大越少,只有三五萬。請教我為什麼?我特地為了他去了一趟深圳,呆了一週多時間,整理分析,發展,他的主要精力在外面,公司內部沒人管;第二,庫存數據混亂沒有數據,庫存非常大,而產品跌價風險很大,第三,他的產品包裝非常垃圾,只能做一單生意,別人很難復購。

最後,我們深夜暢談,他聽從了我的建議,找了以前一個同事(做成人用品工廠的),和他合作,朋友負責生產,他只負責賣貨;第二,人員不要多,三五個就好;第三,財務必須完善,庫存和現金流數據必須非常敏感。現在,他再也不想做大了,只要每個月賺十幾二十萬,每天有時間喝茶,固定的銷量,現金流(亞馬遜現金流非常穩定)好,信用卡套現就夠週轉。現在,讓他去回顧自己之前的日子,和現在的日子,他對花了一年時間清理庫存和庫存損失,已經非常痛了,一年賺100萬用了一年清理庫存虧完一百萬。

創業,未必適合每個人,具體,還是要看各自的條件,能力和人脈資源。


屠龍刀fei0598


我朋友在大公司當經歷,對他來說一年幾百萬的收入遠比創業來的輕鬆,而且創業並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大公司的經理雖然有管理能力,但是創業需要具備太多條件了,他也不可能自己走出去創業,冒這麼大的風險不就是為了賺錢,現在他就在賺錢。

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大公司經理雖然出去創業很有優勢,但是他們大多數更喜歡安穩的工作,因為到達他們這個職位,創業未必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都是賺錢,拿著高薪在別人公司一樣的。

1、創業的風險。

雖然是大公司經理,跑出去創業相當於從頭開始,這時候需要資源,需要團隊還有操勞各種事務,前期也未必能賺到錢,很多企業開了幾年,一年千萬的利潤都沒有,盲目的去創業,還不如在大公司拿著幾百萬,不是更好,比創業安逸。

2、在大公司就是創業。

為什麼這麼說,大公司上班晉升到某個職位,一年賺幾十萬上百萬就是創業,因為大公司上市有股份,每年還有年終獎,作為經理也不用像基層那麼忙碌,為什麼還要創業?

這種非常穩定的工作環境,可以實現房車生活,比選擇創業更好,畢竟不用冒險,大不了以後辭職了再創業。

因此,在大公司做經理很少人去創業,本身創業有風險,收入又高,不是和創業差不多嗎。而且很多人雖然有管理能力,但是創業需要面臨各種問題,也是分身乏術,並不一定大公司經歷出來創業就能成功,僅僅是有優勢而已,這就導致了既然在大公司上班也可以得到高收入,只要沒有發生崗位危機,就會持續的工作下去。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1.心累,拿著幾百萬年薪,五星酒店,頭等艙,各種報銷,還不擔風險,多舒服,肯定忙,但絕對比創業悠閒。還有猛人,拿回扣的,比創業賺的多的多。就這幾天,小米一個市場部總監貪了700多萬,職位比總經理低多了,總經理可想而知。

2.開公司成本太高了,幾百萬一年的成本都算低了,人貴,廣告貴,分分鐘成本嚇死人。既然高管出來創業,人肯定不是開個小飯館的。

3.經濟不好,任何行業都競爭太厲害,高管是強人,但是天外有天,跟業界最頂尖的人競爭一個行業就難受了。

4.買房不是創業?反正比創業賺錢。

至於什麼老闆思維,根本胡扯,真正靠本事到高管的,哪個不是人精,你知道一個大公司多少個等級嗎?一層一層往上爬。比開小飯店老闆強百倍。 大公司的背景也是有用的,無論融資還是合作,起碼人家會知道你,會覺得你稍微靠譜點。但也只是稍微,沒決定性作用。

大公司高管創業拿天使投資容易太多了,比如像一夫多妻的多益老闆不就拿了雷軍的錢創業? 還有公司高管創業,給原公司提供一些服務。

例子太多了。 高管身家基本都幾千萬,有房有車有娃,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賭一把的。開口閉口就是創業的,大多一無所有。


慧算賬


這個叫做機會成本,越是大公司,企業經營越穩定,在行業的影響力越大,那麼大公司的總經理,不論從收入還是知名度,影響力,都是非常不錯的,所以,這個時候選擇去創業,要面臨的機會成本就很大,因為創業的風險也很高,所以,一般大公司總經理不會自己創業。

但凡事都有例外,舉個例子,華為公司的前副總裁,李一男就是一個典型的創業失敗案例,當年任正非很看好李一男,甚至把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結果李一男野心大,想出去單幹,剛開始只是內部創業,但是後來野心大了,慢慢從華為挖走了不少人,搶佔華為的市場份額,這樣一來,另任正非不高興了,這不就是白眼狼嗎?結果華為開始封殺李一男,沒多久,李一男公司就經營不下去了,最後李一男輾轉各大企業,發展都不是太好,最終以涉嫌股票操縱,還進去了。

再來說一個人,他就是雷軍,雷軍一開始不是自己創業,但是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到了金山公司的總經理,最後金山上市,雷軍身價大漲。

錢足夠多了之後,雷軍開始了創業,創辦了小米,到現在,小米已經是我國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了。雷軍也被稱為“雷布斯”。這是一個典型從總經理辭職,創業成功的能力。

一個失敗,一個成功,告訴我們一點,其實創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時機選對了,團隊有了,方法和策略用對了,創業成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蔣昊說經濟


大公司的總經理自己當然不會創業,你在這個公司,你還是個總經理,但你要離開了這個公司,你狗屁都不是,還是一個普通人。原因很簡單,你現在的能力和事業的成功,是公司平臺在支撐著你,而你一旦離開了這個企業和平臺,啥資源都用不到了,創業肯定是九死一生。


此外,大公司的高管,福利待遇最好的,手機費和差旅費全報銷,出去有專職的司機伺候著,走出去如眾星棒月一般被眾人擁護著,要真的自己去創業,沒資源 、沒資金、沒有強大的後盾支撐,那肯定還不如繼續留在原來崗位上呢。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誰願意一年幾百萬的收入不拿,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創業呢?


此外,很多大公司都有相關行業的品牌資質,通過這樣的資質證書,你才能拿到大的訂單和招標成功,如果辭職創業,相關資質就要重新新去申請,如果審請不到,那只有被人踩在腳 下,而拿不到大合同,意味著你的小企業就發展不起來。


對於大公司來説,你去創業,馬上三秒鐘後就會有人頂到這個崗位上來,而且創業的艱難,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的。成功了你固然 也是大老闆一枚,但是失敗了就啥都不是了。沒有人願意放棄原來這麼好崗位去創業,其實對大公司的總經理來説,年收入幾百萬,又何苦去熬夜折壽來折磨自己的。沒有願意主動去創業,很多人是被逼到創業之路的。


不執著財經


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這個問題就像問老師為什麼不去開學校、醫生為什麼不去開醫院一樣,沒有可比性。

大公司總經理的工作是什麼?

很多人對於大公司的總經理究竟是做什麼工作的,可能不是很瞭解,以為就是電影電視裡那樣談談生意喝喝茶,就想人們想象中的小作坊的小老闆一樣,而且企業賺了錢總經理隨便花、隨意支配,其實,這絕對是誤解。

社會早已進入現代企業制度時代了,即使沒進入現代企業制度,如今的大公司管理制度也像很多影視中演的那樣:掌櫃的和老闆是不一樣的身份和職責,總經理就是舊時代的掌櫃的。

創業是開了個買賣,總經理是去做買賣

這話可能有些拗口,理解起來也有些繞,第一個買賣是名詞,第二個是動詞。

其實,創業,就是開了個買賣,你可以理解成用自己的資本(包括資金、技能以及資源等等),有些創業者為了自己的項目能實施成功,或者為了創業初節省人力成本,可能自己親自上陣操刀,也可以從一開始就聘請職業經理人當總經理,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回到本問題,大公司的總經理可以去創業,但那是另一個領域,要從頭學起。一個會開車的司機是否需要自己造一輛車,要視情況而定。


首席體驗觀


大公司的總經理為什麼不自己創業,這個問題就跟指點別人炒股的專家為什麼不自己炒股一樣,背後有著相似的邏輯。


既然能成為大公司的總經理,說明個人能力是非常強的,不管是公司運營方向把控,還是企業管理能力,用人識人的能力。如果不是在公司做過多年並且有出色的成績,或者是在業內公司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否則很難一步坐到總經理的位置。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問題。創業難,守業同樣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公司從小做大,最終成為規模龐大的公司。一家公司的成長,有管理者的努力,有市場需求的增長,也有經濟大勢的助力,不能否認個人努力,但是同樣不能忽略宏觀因素。


坐到大公司總經理位置時,我們先簡單梳理幾個福利:

1、較高的薪資福利,年入百萬只是起點,還會有公司配車和司機之類的福利;

2、較高的社會地位,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揮手間可以調配的大量資源,訂單,合作伙伴的一些資源;

4、可以為親朋好友謀一些利益,只要合理合法不增加公司成本,這樣做無可厚非;

5、擁有更多發展機會,還能進一步積累更多資源;

6、往往身為甲方,受到乙方們的追捧;


那麼,如果自己創業呢,我們再簡單梳理會面對哪些問題:

1、不在原來的位置了,之前的資源很難調用,做事會遇到更多阻力;

2、創業需要投入,多年積蓄可能會很快消耗掉,但是成功率依然不高;

3、心態會發生改變,壓力會劇增,需要考慮的事情會非常多;

4、從可以隨意安排各個崗位的精英,到自己尋找人才,培養團隊,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一旦經營業績不好人才會迅速流失;

5、時代發展,生產力提升,創業機會是持續減少的,能做大公司總經理,不能證明可以尋找到好的創業機會並獲得成功。

6、一旦失敗,積蓄沒有了,穩定收入沒有了,社會地位也會進一步下降,尋找工作的難度也會增大。


當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時,在大公司好好當總經理比自己創業好得多。當然了,如果有大筆股權,套現後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自然可以任性一些。


道理很簡單,工作還是創業,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有一份好工作時,創業就要好好思量了。


財智成功


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還是有很大的差別,能當好職業經理人的不一定能創業成功。

在一個已經穩步發展的公司當總經理,更多需要思考的是管理問題,利用好資源的問題,而對於整個公司的發展方向還是由董事長和股東說了算。

所以大多數職業經理人都是偏管理或者偏銷售型的,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唐駿,唐駿在微軟和盛大都做的還算不錯,但是從來不自己創業。

創業需要更高的綜合素質

創業者是將0做到1,對於項目的前瞻眼光,對於發展趨勢的預測,項目如何冷啟動,第一批團隊怎麼招攬過來。

如果發現發展方向不理想,有沒有魄力去放棄。沒有資金了,怎麼說服投資人相信自己等問題。

這是非常苦也非常累的階段,失敗率非常高,職業經理人不一定具備這樣的經驗和能力。

十鳥在飛,不如一鳥在手

職業經理人往往薪水都不低,甚至是超過絕大多數小企業的淨利潤。當然,他們得到今天的成績也並不容易,也是非常優秀的一個人。

所以他們既然已經有了這麼豐厚的回報,並且在已有的資源平臺上發展,更容易在行業內積累名氣。與其去面對風險這麼高的創業,還不如好好的發揮自己所長,幫別人把企業做好。

而且很多總經理都是有公司股份的,理論上,公司也有他們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於公於私,他們也會非常盡力的做好服務的企業。

總經理也有創業的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的,也有很多總經理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好的機會,於是自己開始嘗試創業。

這裡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有些失敗後又回去重新做職業經理人。

總之,首先是定位不同,其次是目的不同,最後是在穩定的利益面前,很少人會去選擇冒險。


小漁的創業信條


【靈獸山】觀點:大公司的總經理為什麼不自己創業?主要取決於兩個原因,一是缺乏創業內驅力:大公司高管的職業身份和職務收益都很不錯,其職業生涯相對完美,可以不選擇創業。二是創業充滿了不確定性:對平臺型側重管理的大公司高管來說,不見得合適且風險較高。事實上自己創業的大公司高管也有,只是比率較低。

一、處於職業生涯頂端,各方面穩定且理想

從職場角度來說,職業生涯的最高峰就是做到企業負責人,尤其大公司的總經理職位,很多職場人終身追求而不得。做到這個職位一般都比較珍惜,做選擇也比較謹慎,可以說沒有極特殊的情況出現,不會離職。

從收益角度來說,大公司總經理收入都不會差,包括薪資、獎金和股權等,構成了其高收入所得,足夠保證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而其大公司的職務,也會受到團隊及社會的尊重,這對很多人也是難以割捨的,其周邊資源可以實現更多目標。

賺錢只有兩條路,打工或者創業。打工這條路已經走得很好,該得到的都有,也是人生的一種成功,不見得非要選擇創業。

二、平臺式發展風險小,創業充滿不確定性

大公司治理機構都是組織型的,機構完善,通過協同合作,組織分配,一定的考核來實現公司經營目標。並且相對來說,其工作壓力,並不會出現讓人無法承受的情況。

大公司首先是個平臺,平臺式發展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風險小,有可預見性,也就是一切都能看出來個大概,有安全感。或者說,只要各負其責協調好機構就可以,只要自己不犯錯。

創業完全就反過來了,所有的機構、部門、團隊、制度、市場、用戶和產品、文化和流程都需要從基礎開始建立。大公司出來的也有很多這方面的經驗,能力也很強,但這個失去平臺的創業,是不容易完成的。

創業成功幾率本來就很低,兩相比較一下,創業充滿了不確定性,資金和資源、市場與用戶,即使時間成本很低,也有風險。當然,這個是對總體群體的定位,也有很多個體做的很好。

三、其組織型特點適合1到N,創業則需要0到1再到N,更適合企業成熟期的發展階段

先舉個例子,多年前大賣場剛進入國內市場,隨著國內零售巨頭開始佈局,很多沃爾瑪、家樂福的高管也跳槽而來,尤其跳槽到私營企業。很多高管就像被洗腦一樣,遇到特殊問題只能用沃爾瑪思維解決,做不到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往往很多離職。

如果大公司的總經理,或者高管出來創業,也會遇上這種情況。看本質,其實是不能從0開始,是缺少創業思維的表現。

習慣和思維造成的結果是,“這個事應該應該怎樣”,而不是“這個事本質是什麼如何解決”。創業需要很多底層的工作,需要親力親為,而不是動嘴。

創業是先要做從0到1的工作,就像第二條說的,什麼都沒有需要從基礎開始建立。大公司總經理的能力更側重管理和組織,甚至有些也是執行型的,執行董事會決議和公司戰略,做的是1到N的工作。

可以說,其能力特點和創業要求的素質並不一致,更適合成熟企業的管理。

四、建議和結語

我們梳理一下現在這些創業成功的公司,阿里、騰訊、美團、百度、京東、字節跳動,有幾個是大公司出來的,基本沒有。而大公司的總經理也很少出來創業,更多的是唐俊和寧高寧這樣,是職場型的邏輯。

我認為,其實無論打工還是創業,都要根據現實情況來衡量,根據自己能力做決定。你的職業生涯發展很好,已經是500強總經理了,不見得要出來創業,因為這也是一種實現自我的方式。並且創業的確很難很難,成不成功和大公司背景、什麼學歷一點關係都沒有。

最後,不要將創業當做人生必經之路,這個不是殊途同歸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所處環境和成長經歷,甚至機遇都不同。一切都要從現實論證,從實際出發,大公司總經理出來創業的少,就是這個道理。當你有錢有地位,你可以投資給創業者,也可是實現創業夢想。

我是靈獸山,20年零售踐行者,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戰略、增長、升維轉型、社交裂變、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歡迎關注!皆是原創!期待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