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都包括哪些地方?

用戶66699708537


中原地區這四個字我們一直都可以在古裝電視劇中看到,但是究竟哪裡才屬於中原呢?中原到底有多大呢?這估計是所有看見這個詞語的人們的心聲吧!



在詞語釋義之中,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是指現今的河南地區一帶。在《出師表》、《詩經》等許多的文獻之中都有關於這一詞語的表述,其中在《盛世危言·議院》中,中原又泛指中國,所以有的時候會用“中國”一詞代替“中原”,當然,自古以來中原就是我國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領土。

中原又被稱之為華夏、中土等,是中國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原的本來意思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被稱為是天下的中心。

中原地區的重要性是不用過多的提及的,畢竟作為中心地區,這裡曾經是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從夏商開始共有20多個朝代在這裡建都,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就有“逐鹿中原”的說法,給人們的思想就是得到了中原地區就可以輕易地在天下立足,成為天下之主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中原地區是指洛陽到河南的一片土地,在中華文明伊始的時候,“天下之中”的地域稱號就是指的如今的洛陽一帶,這裡經過了幾代朝廷的積累,已經衍生出了最新進的文化技術,用這裡肥沃的土地和適宜的氣候養育出了最多的人口,一直到了先秦時期,這裡開始有了天下中心的說法,並且得到了絕大多人的認同,這裡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認可。

而中原這個詞最早出現於《詩經》之中,比如:“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這是能夠查到的有關中原一詞最早的記載,但是這裡的中原指的並不是某一具體的地區,而是地區中心的含義。


這裡能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有原因的,中原地區的地理條件是非常優越的,這裡土地肥沃,人類最早就是在這個地方繁衍生息的,這裡的土地對於早期農耕技術落後的人們來說就是一塊寶地,在這裡他們的基本生活條件可以得到滿足。

同時,這裡的水源充足、氣候適宜,出現旱災和雪災的幾率非常小,所以大多數的人們都會選擇在此定居,人口到達一定數量之後,政權就隨之誕生。

其實中原地區最常出現在華夏民族人民的口中,外族或是其他國家基本不會這樣稱呼我們,所以中原代表的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區的別稱,更多的是無法宣之出口的民族自豪感,我們自稱為華夏兒女,那麼作為華夏別稱的中原地區就是我們生活的故土,是歷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夏目歷史君


有一個成語叫逐鹿中原,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的意思。那麼,我們常說的這個中原究竟是什麼地方呢?

中原有多種含義,大體如下:

一:廣義的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中原指的是黃河中下游一帶,主要包括河南大部、山東西部、陝西東部及河北、山西的南部地區。

二、相對於廣義的中原來說,狹義的中原主要指河南一帶。河南位於黃河下游,人類很早就在此活動、繁衍,後來又有多家王朝在此建都,建都歷史比較長的地方有洛陽和開封。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河南一帶沃野千里,土地肥沃,適合耕作;再者隋唐以後運河開通,水運方便,中央政府所需糧米、財物大多來自江南一帶,這也是後世經營中原的原因之一。

北宋《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開封一帶中原風光

河南自古有中原之稱,這個稱呼沿用至今,現在河南省許多高校、企業、街道等還經常以中原命名,比如中原工學院、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三、在古代,相對於外族,中原還是中國或者漢族正統政權的別稱。比如兩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遼金入侵,中原指的就是以農耕為主的宋代漢族政權。中原的這個含義,我們原來常常在評書或戲曲中看到,在此就不再展開了。


民國年間那些事


在狹義上中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在廣義上中原又是中國的代名詞。中原又名中州,中土,華夏,是以洛陽和開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的中心。在古代中原地區是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在兩千年的古代歷史中先後有20多個王朝在此建立,300多位帝王建都或是遷都中原。

在古代中原一直是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因此才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說,定鼎中原,才可鼎立天下。在全國八大古都中中原就佔據了四個,分別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六朝古都商丘,此外還有南陽,許昌,夏邑,濮陽,登封,偃師,虞城,淮陽,新鄭等古都。可以說在中原地區大大小小得城市或是縣城在古代歷史上都曾作為一個國家的都城存在。在一個地區有如此密集的古都存在無論是在我國曆史中還是世界歷史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古代中原北起幷州上黨,西屆司州弘農,東到揚州淮南,中至新蔡,安豐。具體就是黃河中下游以南地區,長江以北的廣大區域。這個範圍主要在今天的河南省,包括山西南部,江蘇西部以及安徽西北部的少數地區。現在的中原地區包括河南省全部以鄭州為中心的山西,山東,河北,安徽等局部地區,面積大約為26萬平方公里,也是現在的中原經濟區。


微風書房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中原這個地方應該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地勢優越,宜居,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好地方,要不為何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呢?


所以咱們今天曆史上所提到的中原,主要指的是在黃河中游和下游的一代區域,我們都知道華夏文明的起源地方之一就有黃河。而黃河中下游這一帶區域也一直是華夏民族的主要活動區域,是古代中國的核心區域。

其大概包括現如今的河南、山東,安徽,山西,河北、陝西等的區域,大致就是華北平原!

事實上所謂“中原”,我們不一定要用“地理”角度去解讀!

可以將其認為是“中華文明之源流”,其區域是隨著華夏民族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最初的中原在河南,因為那裡周王室的所在地,有著古都洛邑,是天下之中心。於之對應的則是所謂的西戎、北狄、東夷、南蠻。而後來,中原隨著“華夏民族”的發展而逐漸擴張。比如秦漢時期,關中也被納入其內,因為那裡是天子所在,天下中心。


總而言之,越靠近都城,其就越是中原核心地帶!比如隋唐時期的長安洛陽、五代北宋時期的汴京。後來的南宋雖然偏安江左,天子居於杭州,但杭州一直只是臨時首都,汴京以及北方到大片淪陷地被認為是故土。所以這才有了陸游那首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懂“中原”二字,不僅讓我們重新瞭解了華夏文明的由來,還讓我們更加深刻的印證了文明二字並非寫起來這麼簡單,現在一切的景象若沒有幾千年前我們未知的的中原的崛起,文明的創造,這一切將根本不會出現,中原不僅是活躍在武俠小說的中的文字,而是更應深刻烙印在我們心中的文明。


白話歷史君


數千年來,“中原”一直被視為中國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這裡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中國自古也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因此,雖然中國地域廣闊,但是真正的核心疆域卻是中原地區,想要問鼎天下,必然要逐鹿中原,所以某種意義而言,“中原”也能夠泛指中國。那麼,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到底都包括哪些地方呢?

西漢時期中原地圖

其實,在“中原”一詞最新出現的時候,它所指的並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指“原野”之意,這個詞先後概念發生過巨大轉變。比如《詩經》中的:“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採之”,這兩句詩中裡所說的“中原”這個詞語,其實都有指天下至中的原野之意,而非中原地域的概念。

中國

春秋時期,在《左傳》、《國語》等史書中,“中原”開始被賦予了地理意義上的概念;發展至漢代以及往後的歷朝歷代,都用“中原”一詞指的就是中原地區。比如在《魏書》中出現了“中原喪亂”、“定中原”等諸多說法。

後來,每一個朝代,開始將中原看成一個特指定的地區來看待,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宋代也出現了“王師北定中原日”的詩句。由此可見,各個王朝都沿用了中原的地理概念,並且對於中原地區有著濃厚情結。只是古代人眼中的中原地區,到底指哪些地方呢?

中原地區

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一書中,對於中原一詞,做出瞭如下解釋:狹義的中原,其實是指現如今的河南一帶,而廣義上的中原,則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如若只是給出這樣的解釋,想必很多讀者還是無法明確“中原”具體是指哪些地方?其實從古至今,中原所包含的地區也發生過變化。

九州圖

先秦時期,雖然沒有中原的概念,卻提出了一個“天下中心”的說法,這個中心就是指河南洛陽和山東定陶,因此,這一時期的中原地區也泛指洛陽到定陶一帶。

後來,根據《尚書·禹貢》記載,漢族先民將居住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就出現了“九州”的概念,九州之一的古豫州就被用來代指中原,由於古豫州包括河南全省和湖北省北部,所以,中原的地域概念又發生了變化。

中原地區繁華都城

隨著漢族先民的活動地區不斷的擴大,中原的範圍也越來越廣,由原來的河南、湖北北部逐漸擴大至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這其中就包括河南省、山東西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還有陝西省東部這些區域。據統計,中國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都在中原建都、或者遷都,中原地區也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成為了帝王問鼎天下的重要疆域。


鳶飛九天2018


中原——一個古典而詩意的名詞。但是,關於它的具體範圍,到底在哪裡?從古至今,其實沒有明確答案。我們聽到過許多跟中原有關的詞語——北定中原、逐鹿中原、問鼎中原。

根據古人使用語境,我們可以看到中原有三層意思:

1、黃河中下游地區,一般包括今關中盆地、山西南部、河南中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地區,大體相當於華北平原的核心地帶。

2、春秋戰國時期代指黃河流域主要諸侯國家

3、後來,代指中國。

4、當代,河南的代名詞

河南古稱中州,方言叫中原官話,口音叫中州音,名山稱中嶽。今天的河南同胞,回答肯定的時候,往往就一個字「中」!交通上,它是南北動脈京廣線和東西動脈隴海線的中樞。

地理位置上,河南也堪稱中原,秦嶺—淮河是公認的南北分界線,其中秦嶺主脈跨甘肅、陝西、河南,淮河干流跨河南、安徽、江蘇。也就是說,河南是唯一既有秦嶺、又有淮河的省份。

總結

中原,是“天下共主”思想下,以天子居住的都城為中心,建構的詞語,與西戎、北狄、東夷、南蠻等四方相對。

含義範圍不斷變化,王朝疆域文化擴展到哪裡,它的範圍也發生相應變化,越靠近國都、就越靠近中原核心地帶。

中國人心目中的中原,核心地區包括今西安、洛陽一帶。

古代從周邊少數民族政權角度看,中原就是整個王朝;當代,中原更多地說的是河南省。


大地理館


中原最初專指關中平原(《詩經》),隨著武王伐紂後周人對陝東地區的開發,中原的範圍擴大到晉南和豫西。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劃定的中原只包含關中(陝西)、晉南和豫西。後來廣義中原指黃河中下游漢人居住地(《辭海》),也泛指“漢地十八省”或整個中國。


從古至今從沒有中原專指河南的說法,河南從古以來都不是中原文化的中心。中原文化就是以長安為中心,以周秦隋漢唐五大中原王朝為主軸,以關中為核心的廣大中原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衍生出的文化總稱。所謂的“中原官話”就是以關中方言為基準音的秦腔。關中方言是最早的“雅言”,是中華正音,是“漢藏語系”的核心。

關中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長安(西安)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和標識,沒有長安何談中原?無論從宏觀歷史學、考古學、地理學還是文化方面講,中原是以關中為中心來構建的,是和周秦隋漢唐五大中原王朝相對應的。

洛陽以東屬於華北平原,那叫平原,不叫中原,中原必須是四塞之地,從傳統史學講,鄭州不屬於中原,更不屬於黃河流域,有上千條史籍記載關中屬於中原,沒有一條記載鄭州屬於中原。

“原”通“塬”,這種名詞只有關中有,譬如:白鹿原、周原、咸陽原、五丈原等等,有上百個,其他省份沒有這種稱謂。最早的“中原”二字出現在《詩經》就是指關中的原野。中原是指四塞之地山巒中間那一塊平原,譬如關中平原、汾河平原和伊洛平原都有這種地理特點。洛陽以東的鄭州開封那是華北平原,屬於淮河流域,那只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不是中原,因為沒有“中心點”,沒有山嶽相擁。


關中自古有“中原”之稱,古人一提起中原,首先想到的是關中,是古都長安。

明•繆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宋•謝採伯《密齋筆記》:“關中,中原一大形勝之地”。

宋•薛季宣《浪語集》:“論中原形勢,常以關中為諸夏首”。

宋•陸游:“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長安,故太白以浮雲遮蔽,不見長安為愁焉”。

清•王猷定《四照堂詩文集》:“以通漕實關中,為經理中原之首”。


“炎黃故里,大美陝西”。陝西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核心發源地,是中國百分之八十以上姓氏發源地,是中國人的祖根地。著名考古學家、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先生說 :“渭河孕育了中華文明”。著名學者易中天先生說:渭河涇河就是中國的“兩河流域”,其夾角周原就是華夏族的祖根地,是中華文明之基。

地理考古學告訴我們,河南洛陽以東在史前海拔低於100米的地區生存確實很困難,以漁獵為主,與猛獸為伍,大片的荒蕪之地,是大象犀牛等野生動物的樂園,還要受洪災瘟疫的威脅。所以說河南不是什麼文明發源地,在那個時期中國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生活在黃土高原丘陵地帶,黃帝誕生於黃土高原是可信的。自古以來中原和中原文化的中心在關中,在古都長安。


關中是中國的地理原點、歷史原點和文化原點。關中是“天下之中”、“中國之心”,是“華夏”“中國”“中原”這些名詞最早出現的地方,是黃河文明的搖籃。

探尋歷史,正本清源,我是清樂堂,歡迎關注交流。


清樂堂


都說夜郎自大,覺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國家。其實早年間的國人也很自高自大,覺得自己就是天底下的一哥,是當仁不讓的中心。

所以我們祖先才給自己取名中國,把中國的中心叫中州,中原;對周邊地區成為邊陲、邊塞、邊疆和蠻夷。因為過去交通不發達,科技不發達,中國人認為世界很小,中國很大,有這樣的錯覺也很正常,因為放眼四海,中原地區的文明的確最發達。

而中原這個名稱古已有之,中原這個詞早在周朝就出現了,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的《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篇首次提到了"中原":

"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這是關於中原的最早記載,可見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就把自己當成天下的老大,自我陶醉起來。

不過,我們祖先的自戀也並非都是盲目的,因為中原地區土地肥沃、風調雨順、交通發達、風光秀麗。從歷史角度講,黃河是母親河,而中原是黃河流經的地方。所以,黃河母親哺育了我們,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而華夏文明是古代四大文明之一。可見,我們祖先的驕傲還是有資本的。

狹義上的中原範圍很小,一般是指鄭州周邊地區,山西以東,山東以西,從洛陽到開封一帶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大部。

所以說河南人非常驕傲,他們覺得河南才是中國的心臟,是最牛氣的地方。河南人說起中原地區的歷史,都會如數家珍。比如開封是六朝古都,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而袁世凱的第二故鄉安陽,則是七朝古都,河南省會鄭州,曾經是夏商的都城。更具體地說,歷史上有20幾個朝代建都中原、300多個帝王在中原這片土地上運籌帷幄,書寫歷史。

因此說,中原是華夏文明發源地、是中國三千年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所以中國政治家把中原看做打江山的必爭之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說。那些風雲人物把中原當做權斗的政治舞臺,把稱雄天下叫"逐鹿中原";把奪取天下,贏得政權叫"問鼎中原"。

說到“問鼎中原”,裡面還有個故事。

春秋時候,周朝已經衰敗,中央政府沒有權威,諸侯各自為政,戰亂頻仍,百姓苦不堪言。

那時候楚國非常強大,到處搞侵略擴張、野心勃勃。楚莊王出師北伐,得勝後把大軍開到了周天子的都城洛陽郊外,舉行閱兵儀式耀武揚威。

周天子見狀驚恐萬分,唯恐楚莊王大軍打進首都,於是趕忙派使者前去慰勞。

楚莊王叫到周天子的使者,毫不掩飾地問,你們家主人的九鼎有多重啊。

那時候九鼎代表著天下九州,是帝王權力的象徵,楚莊王的意思是周天子不得人心,我要取而代之了。使者勸告楚莊王說:"一個政權能不能受到擁護,一個諸侯能不能讓大家服你,不能單純靠武力,要以德服人。"

使者軟中帶硬說:我們老闆周天子雖然眼下遇到點困難,但這是暫時的,可人家還是天下的老大,這是大家都公認的現實,你不可以這麼早就問鼎中原啊。

中原人士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也相當重要。

河南新鄉是牧野之戰的古戰場,牧野之戰是周和商的世紀之戰。封神榜裡被紂王剖腹挖心的比干,老家就是輝縣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發生在河南開封的大相國寺。李世民跟王世充發生衝突的時候,是河南少林寺的18棍僧出手相救。

而《七俠五義》俠客們的主戰場就是在河南,嫉惡如仇、執法如山、不畏權貴的包青天包黑子、敢向皇親國戚開刀的包拯就是開封府尹。

三國時期的建安七子,就是今天的焦作修武縣雲臺山吟詩作賦、指點江山的。而那個能擺平諸葛亮,孔明的終結者司馬懿,老家就是河南溫縣的;而那個黃袍加身的趙匡胤,老家是河南洛陽的。精忠報國、壯懷激烈、被趙構和秦檜陷害的民族英雄岳飛,出生在河南湯陰。

隨著歷史的發展,漢族和其它民族的交往增多,民族融合加快,中原的範圍也漸漸擴大。山東西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安徽北部,連同整個河南,都被統稱為中原。

直到現在,河南人還把自己生活的這個地區叫中原、中州。焦作有中州機械廠,新鄉有中原啤酒,鄭州有中州肥皂,安陽有中原技術學校。

2012年,國家以鄭州為中心設立了一個大規模的經濟區,命名為中原經濟區。中原經濟區範圍包括河南全省及山西、山東、安徽、河北省的部分地區,涵蓋5省30個地級市及3個市轄區、縣,總面積約2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一億六千萬人。

如今是中原地區,是中國的一顆璀璨明珠,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高歌猛進、前程似錦。




歷來現實


中原的意思就是指天下的中心,也是中國文明的開始,華夏民族所誕生的地方。淺顯一點來說中原就是指的河南,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所管轄或者說國土面積沒有這麼的大,所以河南位於最中心的位置,也是古代經濟,文化,貿易等一些活動的樞紐。

深入擴大的中原地區

深入 擴大一點的中原地區就是黃河的中下游一些地區,其中包括這河南的全省,還有陝西的關中與山東也被擴在其中。隨後也是將冀南、鄂北、皖北給規劃進來,最後擴大到武漢以北以及山海關南至武漢。這就是深入擴大後的中原地區,古代也是有這麼一句話,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見中原的重要性。

中原是古代的大多數人想要留下的地方,更是有大量在的外族人對中原有著很大的嚮往。我相信大家看過一些的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中原真的是大家可以集吃、喝、玩、樂、購於一體的“商業中心”。所以中原在他們的眼中是非常的受歡迎的。


司徒歷史


關於中原的定義,要從狹義和廣義兩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狹義上來講,中原在古代指的是河南省、洛陽一帶。

唐代學者李善曾言 :“中原,謂洛陽也。”

從廣義上來談,中原的範圍指的就是中國。

北宋知名學者石介 :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之外也,中國內也。

中原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當中,《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在此處,中原所指的意思,是原野中,平坦空曠的地方。

後來,為了區分華夏文明和周邊匈奴、大食之類的外邦,中原一詞的含義逐漸擴展到了代指“中國”的意思。

古代中國國力強盛,大家對於世界又不太瞭解,便以為我們華夏民族在世界上處於地理和文化的中心。

比如《國語·越語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

中原狹義和廣義上的區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產生的。

上古時期,大禹定九州,他將豫州作為天下的中心,稱為“中州”。

這塊區域,在他所處的年代,恰好是華夏文明欣欣向榮的時期,之後華夏部落沿著中州向四方擴張,才有了今天我們意義中的中原。

所以,中原先是指的河南附近,後來漸漸代指中國。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