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进行鸡枞菌栽培,有哪些关键栽培技术?

南粤新农人


鸡枞菌又叫鸡肉丝菇,是一种大型菌盖,素有“野生食用菌之王”的美誉。其营养功效丰富,市场价格昂贵,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种植户的目光。据悉,目前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情况并不理想,其相关技术也只是刚刚起步,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所以说我们现在市场上见到的鸡枞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野生的。那么鸡枞菌到底该如何种植呢?

一、菌棚的建造

宜选择在交通方便、近水源、环境干净且土质肥沃的地方。菌棚东西长为100米,宽度为8米,墙高为大约3米左右。在进行菌棚建设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异自行调节菇棚面积的大小。

棚顶最好用钢筋搭建,钢筋支撑力强,经久耐用。上面敷有一层聚乙烯防雾滴膜,目的是防止水滴滴落到鸡枞菌上,同时还要在聚乙烯防雾滴膜上面盖一层黑色保温棉被,用来控制棚内温度。另外,菌棚的一侧还要安装一个门以方便管理人员的正常出入,另一侧则要安有排风扇,保证空气流通。

二、培养基的制备

首先是封孔配方,可采用木屑75%、石膏1.5%、麸皮20%、水140%、白蚁巢土3%等进行制备。将配料称重后翻成平均混合物,堆放后2小时检查无水,含水量约为65%左右,即抓住培养物抓手间形成的水滴不落程度。 再用聚丙烯袋装满17×45厘米,按常规灭菌和接种。

三、真菌培养

将接种袋放入预先灭菌的培养室中。调节袋温度在20℃和25℃之间。正常40-60天菌丝体的饲料培养。

四、栽培管理

(1)需保持棚内温度在25-30℃之间,昼夜温差控制在10℃左右。地温控制在25-27℃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

(2)给与鸡枞菌一定的散射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300勒克斯左右。

(3)如果温度过高要打开排风扇进行降温,温度过低,降下保温棉被增加棚内温度。菌床变干的时候,可以在菌床与菌床之间的过道里浇水,以增加菌床湿度。

5、出菌管理

鸡枞菌出菌普通在夏秋时节6-10月份。其气温控制在24℃-28℃为适。气温高时棚顶加厚遮阳物,畦沟浅水蓄水,早、晚棚内空间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另外,可拉大昼夜的温、湿差,促使菌体质量进步。出菌期间常发作蜻瑜咬食菇体,可采取人工捕捉。





农家流妹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人工栽培鸡枞菌前首先需选择合适的季节,接着制备好配养基后进行真菌培养,同时在野外搭棚,将菌袋放入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促进鸡枞菌出菇即可,出菇时间一般在夏秋时节6-10月份。

一、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1)季节安排

当温度稳定在12℃-24℃或更高时,这是最好的装袋季节,这是最佳温度范围。此时接种不需要加温,成活率高。培养40-50天后,菌丝覆盖袋子。温度升高后,袋子将被埋在土壤中,第一批蘑菇很快就会长出来。秋季将从9月份延续至10月份。在此期间白蚁活动强劲,但没有伤害。在食用菌丝时,它分泌一些有益于鸡纵向细菌生长的物质,这促进了菌丝生长并且可以实现高产量。

(2)培养基的制备

1、封孔配方:木屑75%,麸皮20%,石膏1.5%,糖1%,白蚁巢土3%,水140%。

2、配制方法:将配料称重后再翻成平均混合物,堆放后2小时检查无水,含水量约为65%左右,即抓住培养物抓手间形成的水滴不落程度。

3、袋装接种:用聚丙烯袋装满17×45厘米,两套衣领后无棉袋塑料袋口,按常规灭菌,接种。

(3)真菌培养

将接种袋放入预先灭菌的培养室中。调节袋温度在20°C和25°C之间。正常40-60天菌丝体的饲料培养。

(4)野外搭棚

鸡枞菌菌丝生理成熟后,要搬到野外菇棚出菇菇棚场地选择南北朝向、地势平整、土壤肥美、酸性的场地;也可用房前屋后庭院作栽培场地。先整理成0-100厘米宽的畦床,长度视场地而定。扒出表土整成15厘米的凹畦。鸡枞菌喜酸性环境,故不宜撒石灰粉消毒,可撒适量的多菌灵或硫菌灵。畦床平均撒3-5厘米厚的粗沙,周围挖好排水沟。菇棚高2米,上方和周围用草帘遮荫。

(5)栽培管理

当菌丝满袋的菌袋袋壁呈现米粒大小的钉状或珊瑚状瘤点时,脱去菌袋筒膜,排于宽60厘米、深25厘米、长不限的畦里,菌棒间距2~3厘米,间隙用国土资料填实,菌捧表覆8~10厘米厚的经阳光暴晒过的菜园沃土或腐质土,畦上建拱棚遮荫,坚持覆土潮湿。普通经30~40天培育,鸡枞菌子实体可破土而出。

(6)出菇管理

鸡枞菌出菇普通在夏秋时节6-10月份。其气温控制在24℃-28℃为适。气温高时棚顶加厚遮阳物,畦沟浅水蓄水,早、晚棚内空间喷水,人为发明一种阴凉潮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0%;并拉大昼夜的温、湿差,促使菇体质量进步。出菇期间常发作蜻瑜咬食菇体,可采取人工捕捉。

二、鸡枞菌人工栽培市场前景

鸡枞菌市场需求极其庞大,每年在云贵地区总产量在120吨左右,每年上市约40吨,到了生产时期,很多的人就去收购。而当地的农户每逢出菌的时期就上山采摘销售,这已经成为很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而经过多年的研究,鸡枞菌也可以提高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鸡枞菌虽然不如野生的价值高,但是人工栽培技术简单,生育期短,产出率高,还可开发其他产品,市场前景好。


青年钓客


鸡枞菌喜欢吃的人很多 ,他的生长形态也让人喜欢。鸡枞菌又名伞把菇(四川)、鸡肉丝菇(台湾、福建)、鸡脚菇、白蚁菰、豆鸡菇(广东)、鸡棕、鸡菌、蚁鸡枞等。鸡枞菌的得名据《本草纲目》记载:“谓之鸡枞,言其味似鸡也。”

一、种类和形态特征

鸡枞在真菌分类上为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鸡枞菌属(蚁巢菌属)。该属在国外文献记载已达到28种。目前我国已知的约有14种(云南就有12种),常见的鸡枞菌有小果鸡枞菌、小白蚁伞、柱状鸡枞(柱状白蚁伞)、粗柄鸡枞、黑火把鸡枞菌、盾尖鸡枞菌等。

鸡枞菌的特点是与土栖白蚁有一定的共生关系,有白蚁巢的地方才能有鸡枞,是我国著名野生食用菌之一,现有少量人工栽培,畅销国内外市场,因其珍稀十分昂贵。

鸡枞菌主要分布于亚、非两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鸡枞分青皮鸡枞、黑皮鸡枞和蒜头鸡枞,前两者食味最好,后者质量最佳。鸡枞肉质细嫩、洁白如玉,味似鸡肉,鲜香可口。

二、生态习性

野生鸡枞菌的自然发生地主要是在针阔叶等林地中,此地具有大量的腐烂植物的残体(即腐殖质),可为鸡枞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碳氮源和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在自然条件下,鸡枞菌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白蚁和白蚁巢。鸡枞菌与白蚁共生的白蚁巢,是鸡枞菌与大白蚁亚科白蚁群昆虫构建的一个完美的共生生态系统。

白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播鸡枞菌的担孢子,取食鸡枞菌的菌丝体,从而传播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另一方面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需要白蚁的分泌物,离开了白蚁的分泌物,鸡枞菌就难以生存。

两者互惠互利,共栖于同一生境,群体都得到持续生存和发展,这也造成了鸡枞菌对生长条件的特殊要求。

三、生长条件

◆温度

温度是鸡枞菌生长极为重要的环境条件。鸡枞菌在热带、亚热带的地下蚁巢内生长发育,鸡枞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为12℃~24℃,而且有恒定的需温要求。蚁巢内的温度一般稳定在19℃~25℃,最高不超过28℃,最低为15℃,最适温度为10℃~20℃,低于8℃或高于30℃,菌丝生长基本停止甚至死亡。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10℃或高于35℃子实体停止生长和出菇,昼夜温差5℃左右最合适。

◆湿度

菌圃的含水量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白蚁的活动密切相关。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低于60%或高于75%,菌丝生长明显受阻,空气相对湿度以80%左右为宜。

鸡枞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水分,出菇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如果湿度低于80%,菇蕾不易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可降至85%,有利菇体的正常发育。开伞时期相对湿度须在95%以上,否则造成子实体菇柄中空、干瘪、菇盖破裂等不良现象产生,降低商品价值。

◆空气

蚁巢内二氧化碳浓度高达5%~10%,比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出数十倍。因此形成了鸡枞菌是食菌类中少数能耐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菌类之一。

但充足的氧气有利子实体生长,可长出菇盖肥厚,菇柄粗壮的子实体。人工栽培时,在原基形成和发育期间,需加强通风,每天2~3次,保证空气新鲜、氧气充足,以利多出菇出好菇。

◆光照

长期的地下生活造成了鸡枞菌对黑暗条件的完全适应。在没有光线的地下菌圃中,不仅菌丝能正常生长,而且子实体也能顺利形成。相反,在光照下,不论是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还是原基分化、菇蕾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都不利。

人工栽培时,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线,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较明显的散射光,缺少光照子实体发育困难,并造成菇柄长、菇盖大、废菇率高。

◆酸碱度

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5.0,这样的pH不利于细菌和其他杂菌特别是炭角菌的生长,可保证鸡枞菌菌丝的优势地位。

◆母种制作

①配方。

白蚂蚁巢浸出液1000毫升(取白蚁巢土250克,于1000毫升水中浸泡48小时或煮沸5分钟后滤取汁。

②接种培养

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购买的母种或采用组织(菌褶)分离法,将组织块贴附于试管斜面的培养基上,在高于25℃~27℃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即为鸡枞菌母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阔叶树落叶40%,木屑35%,米糠20%,过磷酸钙、白糖、石膏粉各1%,草木灰2%。
以上配方中均加水120%, pH自然。

(2)培养基配制

将培养基拌匀后装入瓶(袋),常压灭菌后备用。

(3)接种、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接种,置25℃的温室培养,经25~30天,菌丝长满瓶(袋),即为原种和栽培种。

四、常规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应根据鸡枞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和当地气候规律而定,一般可安排2~3月春播和8~9秋播。

◆场地选择与要求

鸡枞菌与其他多数菇耳一样,可进行室内床架式栽培和室外空闲大田及林果园中阳畦栽培。

室内栽培时菇房应具有通气、控温等条件,菇房四壁、床架要清洁卫生,投料播种前要灭菌消毒。

室外栽培可选用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空闲大田或林果园中空行地作栽培场地。播种前,先要翻整土地,作成25厘米高,1.2米宽,龟背形的畦床,并用多菌灵溶液或石灰粉对床面进行灭菌消毒。

◆栽培料配方

木屑、树叶、松枝条70%,麸皮(或米糠)25%,石膏粉2%,白糖1.5%,石灰粉1.5%,白蚁巢土3%,水110%~120%。

◆装袋、灭菌、接种

任选上述配方一种,拌匀后装入17厘米×45厘米大小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按常规灭菌、接种,于23℃~25℃的培养室内发菌,经45~50天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发菌期的管理

主要是调控好温度。春季培养时,自然温度低,菌袋可码放3~5层,3~5天内翻堆一次,以利发菌均匀一致。秋季培养时,因自然气温较高,一般只码2~3层。播种5~7天内,要经常检查料温,如料温超过35℃,要加强通风降温,并将堆码的菌袋散开单放,以防高温烧菌。经45~5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脱袋出菇

当菌袋壁出现米粒大小的钉状原基时,移至菇房或阳畦脱袋出菇。室内栽培时,接种后的菌袋可摆放在床架上培养和脱袋出菇。

阳畦栽培时,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至栽培场地,脱袋后卧放于畦床上,菌棒间距2厘米,畦底最好铺3厘米左右厚的粗砂,以利通气和排水。菌袋放好后,上盖一薄层湿稻草(春季栽培时,要加盖薄膜),以利保温保湿,促进发菌。

室外栽培也可采用浅坑式沟床栽培方法,即在已整理的畦床上挖10厘米深,50厘米宽的浅沟,将菌棒卧放排列于沟中,菌棒间距2厘米,上盖一薄层湿稻草,其上再覆一层2厘米厚的细土(细土可利用菜园土,也可由砂壤土、腐质土和炭渣等混合配制),使沟与地面基本齐平。覆土含水量要保持在75%左右,以利菌丝爬土和扭结出菇。

◆出菇期间的管理

(1)室内床架栽培时,出菇期间,一要加强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和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二是喷水保湿,天气干燥时,每天喷水2~3次,菇蕾期不要直接喷在菇体上,以向菇房空间和四壁喷水为宜。保持菇房空气湿度达85%~90%。

(2)室外大田阳畦栽培时,要搭遮阳棚,以防阳光直射和雨淋。遮阳棚可用竹秆或较端直的树枝与稻草等扎成宽1.5~2米,高50~80厘米的棚块,然后两块相对排放于畦面上即可。

空气应流通,但要注意保湿。出菇期间,可在畦床四周的排水沟中灌水以提高空气湿度,也可喷水保湿,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以利正常出菇。实践证明,子实体形成初期,如相对湿度低于80%,则菇蕾难以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下降至85%,有利菇体正常发育,开伞时则需空气湿度在95%以上。

◆病虫防治

夏秋栽培的鸡枞菌,因气温较高,易发生病虫危害,尤以虫害为甚。

主要害虫是蛞蝓,该虫对鸡枞菌的菌盖、菌根、菌褶均喜咬食,不仅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菇体死亡。

【防治方法】

少量发生时,可用镊子一只只夹起,然后集中杀灭。危害严重时,可在栽培场地四周及畦沟喷洒百虫灵或杀虫粉进行杀灭。

◆采收与加工

(1)采收

当鸡枞菌的菌盖长到4厘米左右,柄长2~3厘米刚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前停止喷水一天,以防鲜销贮存时霉烂。采摘时用手握菌柄基部,用小刀在膨大的柄下沿削断,向上拔起即可。细长的假根可留在土中以利再出菇。

(2)加工

鸡枞菌采收后,除鲜销外也可进行干制和盐渍加工。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①干鸡枞菌的加工

将采收的鲜鸡枞菌除净泥土,按个体大小分别摊在草席等物体上,置干燥通风处,经过晾晒脱去水分,即成干鸡枞菌。但晾晒之前切不可用水洗,否则在晾晒过程中会发生腐败现象。可将菌盖和菌柄剪开,置阳光下晒至将要干时,再用木炭或电热加温至55℃~60℃烘干。干制的鸡枞菌用塑料袋密封包装,置干燥通风处可长期保存,亦可运出销售。

②盐渍鸡枞菌的加工

将采收的鲜鸡枞菌洗净沥干,放入加热溶解冷却的盐水中浸泡20分钟,捞起后按每100千克鲜菇加24千克食盐的比例装缸腌制,缸底先铺一层盐,然后装一层菇撒一层盐,装满后灌入冷盐水至缸面,再按100千克菇加100克柠檬酸,浸泡7天后翻缸1次,以后每隔3~5天再翻缸1次。经15天左右腌制,即可起缸装桶待销。

③炸鸡枞油。

这是市场销售较多,而且销售较好的一种加工方式,把鸡枞放在好的菜籽油里煎炸以后,色香俱全。

五、种植前景。

鸡枞菌的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每100克干品鸡枞含蛋白质28.8克(菌丝体干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2.7%),碳水化合物42.7克,钙23毫克,磷750毫克,维生素B21.2毫克,尼克酸642毫克。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20多种,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该菌兼具脆、嫩、鲜、香、甜等风味,是荣誉古今的菌类珍品。

鸡枞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也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鸡枞菌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发价值。

日常,我们这里的野生的鸡枞菌价格在100元至150元每公斤之间,价格比其他的菌类要稍高一些。

总结

我认为随着鸡枞菌栽培技术的提高,掌握了以上的栽培方式,科学的进行种植,是能栽培出美味的鸡枞菌,而且有定的种植前景。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首发头条,抄袭必究。

以文温暖三农


鸡枞菌种植技术

当温度稳定在12-24度时,准备一些木屑、石膏、麸皮等配料混合成培养基,然后装袋灭菌接种,最后放到培养室中培养,待40-60天时菌丝就长出来了。接着准备一块栽培地,把长出的菌丝按照合适距离栽到田畦中,最后做好水分、温度等工作,待6-10月份时就出菇了。具体鸡枞菌种植技术如下。

1、栽培季节的安排

以春季栽培为益,在蜀南竹海地区3-4月份气温在12-18℃,是鸡枞菌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此时制袋接种,不许加温,成功率高,待40-50天菌丝长满袋,气温回升可埋入土中,很快就能长出第一批子实体,并可延续采收到当年的9-10月份。

2、栽培袋的制作

培养料与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同。采用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套颈圈加棉塞或打洞贴胶布等方式封口。灭菌后待料温降至25℃时接种,每瓶原种接20-30袋,加大接种量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减少污染率。接种好的菌袋,置洁净,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16-20℃,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可长满袋。继续培养,袋壁上会出现许多珊瑚状瘤点,说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在4-6月份即可埋袋栽培。

3、栽培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地宜选南北朝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园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先整成宽40-100厘米,长视场地而异,深15厘米的凹畦。根据鸡枞菌喜酸性环境和对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与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样在畦底撒石灰粉,却可撒食粮的多菌灵或托布津,畦周围开好排水沟。

4、栽培方式

将已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整齐地排入畦内,覆20厘米经太阳曝晒过的菜园土或林地肥土(以不板结为佳)使畦地高出地面15厘米成凸畦,畦面盖上废报纸或竹叶,松针等,以保湿遮阳。

5、管理

脱袋覆土后的管理工作主要的保湿,控温和防治病虫害。鸡枞菌出菇季节在6-10月份,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因此,降温,保湿是管理的关键,必须搭建荫棚,棚高距畦面17-34厘米,可以遮阳降温,保湿;向栽培场地及其四周喷水,可以拉大昼夜温差的刺激。

6、采收

当鸡枞菌的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用小刀沿膨大的柄下部切断,向上拔起即可,细长的假根可留于土中。

总的来说,鸡枞菌种植技术还是很简单的,只要配好培养基,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控制好湿度、温度等条件就可长出菌丝了,最后做好水分、温度的管理就长出鸡枞了。








富川后生仔


①栽培季节的安排 以春季栽培为益,在蜀南竹海地区3~4月份气温在12~18℃,是鸡枞菌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此时制袋接种,不许加温,成功率高,待40~50天菌丝长满袋,气温回升可埋入土中,很快就能长出第一批子实体,并可延续采收到当年的9~10月份。

② 栽培袋的制作 培养料与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同。采用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套颈圈加棉塞或打洞贴胶布等方式封口。灭菌后待料温降至25℃时接种,每瓶原种接20~30袋,加大接种量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减少污染率。接种好的菌袋,置洁净,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16~20℃,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可长满袋。继续培养,袋壁上会出现许多珊瑚状瘤点,说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在4~6月份即可埋袋栽培。

② 栽培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地宜选南北朝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园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先整成宽40~100厘米,长视场地而异,深15厘米的凹畦。根据鸡枞菌喜酸性环境和对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与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样在畦底撒石灰粉,却可撒食粮的多菌灵或托布津,畦周围开好排水沟。

③ 栽培方式 将已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整齐地排入畦内,覆20厘米经太阳曝晒过的菜园土或林地肥土(以不板结为佳)使畦地高出地面15厘米成凸畦,畦面盖上废报纸或竹叶,松针等,以保湿遮阳。

④ 管理 脱袋覆土后的管理工作主要的保湿,控温和防治病虫害。鸡枞菌出菇季节在6~10月份,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因此,降温,保湿是管理的关键,必须搭建荫棚,棚高距畦面17~34厘米,可以遮阳降温,保湿;向栽培场地及其四周喷水,可以拉大昼夜温差的刺激。

⑤ 采收 当鸡枞菌的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用小刀沿膨大的柄下部切断,向上拔起即可,细长的假根可留于土中。



飞鱼148579002


鸡土从 又名鸡肉丝菇、伞把菇、豆鸡菇,日本人称姬白蚁菌,是著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菇肉幼嫩,香味浓郁,清甜爽口,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誉为“菌中之冠”。

鸡土从 是与白蚁共生的特殊真菌,凡是长有鸡土从 的地方,地下均有白蚁窝巢,因此成为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的开发性品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在无白蚁巢的条件下培养,菌丝也能生长,并顺利出菇。具体做法:

1、母种分离:母种培养基配方:马玲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蚁巢20克,清水1000毫升。按常规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菌种可从野生鸡土从 子实体中,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茹盖一小块组织,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0—24℃下培养,通过提纯培养成母种;然后再扩繁原种和栽培种。

2、栽培季节:野生鸡土从出菇于秋季,为此栽培季节应以9月份作为界限,倒计时60天左右,即6月开始制袋接种,7—8月养菌,到秋季9—10月出菇。

3、培养基配制:适用鸡土从生长的配方为杂木屑75%,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白蚁巢土3%。料与水1∶1.1,配料后焖2小时,含水量控制65%。栽培袋选用17×35厘米或15×35厘米,料要装实,无棉体袋盖,按常规灭菌。

4、接种养菌:待料温降至25℃时,接入鸡土从 菌种。然后置于20—25℃室内,避光培养,一般40—60天菌丝可长满袋。

5、覆土出菇;栽培地选南北朝向,土壤肥沃偏酸性的山坡林地或房前屋后,开畦宽80—100厘米,形成凹陷式;然后将菌袋搬进菇棚内,脱去袋膜,排放畦床上,间距2—3厘米间隙覆土填实;菌筒表面覆土8—10厘米,喷水保持湿润;畦上架起拱棚遮荫,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85—95%,菇棚内散射光照,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0—40的培养,原基形成菇蕾破土而出,生长成菇。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

鸡土从 人工栽培目前尚处于开发性阶段,技术有待研究完善,希望食用菌爱好者因地制宜深入试验研究,从实践中找到稳产捷径。


四川张五


人工栽培鸡枞菌前首先需选择合适的季节,接着制备好配养基后进行真菌培养,同时在野外搭棚,将菌袋放入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促进鸡枞菌出菇即可,出菇时间一般在夏秋时节6-10月份。

一、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1)季节安排

当温度稳定在12℃-24℃或更高时,这是最好的装袋季节,这是最佳温度范围。此时接种不需要加温,成活率高。培养40-50天后,菌丝覆盖袋子。温度升高后,袋子将被埋在土壤中,第一批蘑菇很快就会长出来。秋季将从9月份延续至10月份。在此期间白蚁活动强劲,但没有伤害。在食用菌丝时,它分泌一些有益于鸡纵向细菌生长的物质,这促进了菌丝生长并且可以实现高产量。

(2)培养基的制备

1、封孔配方:木屑75%,麸皮20%,石膏1.5%,糖1%,白蚁巢土3%,水140%。

2、配制方法:将配料称重后再翻成平均混合物,堆放后2小时检查无水,含水量约为65%左右,即抓住培养物抓手间形成的水滴不落程度。

3、袋装接种:用聚丙烯袋装满17×45厘米,两套衣领后无棉袋塑料袋口,按常规灭菌,接种。

(3)真菌培养

将接种袋放入预先灭菌的培养室中。调节袋温度在20°C和25°C之间。正常40-60天菌丝体的饲料培养。

(4)野外搭棚

鸡枞菌菌丝生理成熟后,要搬到野外菇棚出菇菇棚场地选择南北朝向、地势平整、土壤肥美、酸性的场地;也可用房前屋后庭院作栽培场地。先整理成0-100厘米宽的畦床,长度视场地而定。扒出表土整成15厘米的凹畦。鸡枞菌喜酸性环境,故不宜撒石灰粉消毒,可撒适量的多菌灵或硫菌灵。畦床平均撒3-5厘米厚的粗沙,周围挖好排水沟。菇棚高2米,上方和周围用草帘遮荫。

(5)栽培管理

当菌丝满袋的菌袋袋壁呈现米粒大小的钉状或珊瑚状瘤点时,脱去菌袋筒膜,排于宽60厘米、深25厘米、长不限的畦里,菌棒间距2~3厘米,间隙用国土资料填实,菌捧表覆8~10厘米厚的经阳光暴晒过的菜园沃土或腐质土,畦上建拱棚遮荫,坚持覆土潮湿。普通经30~40天培育,鸡枞菌子实体可破土而出。

(6)出菇管理

鸡枞菌出菇普通在夏秋时节6-10月份。其气温控制在24℃-28℃为适。气温高时棚顶加厚遮阳物,畦沟浅水蓄水,早、晚棚内空间喷水,人为发明一种阴凉潮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0%;并拉大昼夜的温、湿差,促使菇体质量进步。出菇期间常发作蜻瑜咬食菇体,可采取人工捕捉。

二、鸡枞菌人工栽培市场前景

鸡枞菌市场需求极其庞大,每年在云贵地区总产量在120吨左右,每年上市约40吨,到了生产时期,很多的人就去收购。而当地的农户每逢出菌的时期就上山采摘销售,这已经成为很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而经过多年的研究,鸡枞菌也可以提高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鸡枞菌虽然不如野生的价值高,但是人工栽培技术简单,生育期短,产出率高,还可开发其他产品,市场前景好。


我家樱桃园


鸡枞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野生食用菌,它依靠白蚁生长,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那么鸡枞菌可以人工种植吗?人工栽培需要哪些条件呢?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凉山州农科所于1995—1996年利用野生鸡㙡菌丝研究培育成。保持野生特性,集鲜、脆、嫩一体。所含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高出香菇50%,是优质食用菌,营养成份丰富,味道甚佳。鸡㙡,子实体中型,菌盖平展,直径10-20厘米,脐突半球形,菌盖表面光滑,前期灰褐色,中期奶油色,后期灰白色,少数菌有辐射状。

  人工栽培鸡㙡菌袋生产60天成熟,每平方米产鲜菌4.85公斤。人工栽培鸡㙡技术操作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生育期短,产出率高,可开发加工鸡枞油等产品,市场前景好。

  鸡㙡菌的生长发育与土白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白蚁一旦弃巢他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人工栽培尚未成功。

  人工栽培鸡枞的生长环境要求

  (1)营养 子实体大到中等。覆盖3-23.5cm宽,幼时圆锥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端呈桶状突起,灰褐色或棕色至淡黄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向上。细菌苗圃含有丰富的共培养物质,包括木质素,纤维素,脂肪,各种氨基酸和灰分元素。与细菌苗圃周围的矿物质,水分等一起,构成了鸡真菌生长和发育的天然温床。白蚁排泄物含有氨基酸和可溶性氮化合物,也为鸡的真菌提供了良好的氮源,有利于鸡的真菌菌丝生长。据观察,蚂蚁巢多建于开放的20-100厘米,体积从0.1-10米3的范围;有一个中央大巢和分散的卫星巢,与蚂蚁殖民地相通,蚂蚁殖民地将在巢中繁殖数年至数十年。

  (2)温度 在真菌生长的地面,白蚁巢的温度在22℃至30℃是稳定的,最低温度为15℃,最高温度为28℃,几乎是恒温。稳定的温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和白度蚂蚁的繁殖和繁殖。从人工适应实验观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2℃-24℃;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6℃-20℃,从18℃时接种到满管仅需10天。细丝长到每天0.73厘米;子实体的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5℃-30℃,日温差为5℃;当温度高于35℃时,果实仍能照常发育。

  (3)湿度 蚁巢内环境条件稳定,适合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但不利于构成子实体。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菌巢在蚂蚁巢内大量生长,并不构成子实体,雨季到来后雨水有必要渗入蚂蚁巢周围的土壤中。此时,菌丝体从蚂蚁巢表层中生长出来。子实体的生产阐明了水分和湿度对鸡真菌的重要性。人工栽培时,培养料水分含量可达60%-75%,最佳为65%;当培养材料的含水量为70%-75%时,果实体构成最合适的。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环境的相对湿度约为80%,原基形成期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子实体生长阶段为85%,环境相对湿度较好。伞需要超过95%的空气相对湿度。

  (4)酸碱度 蚁巢菌圃的pH比拟稳定,通常在4.0和4.5之间。化学分析表明形成甲酸的原因是存在有机酸,如挥发性甲酸,非挥发性乌头酸和抗丁酸、丙烯酸,琥珀酸等。更稳定的pH值的主要因素是筑巢土壤中矿物质的缓冲作用和新转运蛋白的植物碎片。研究表明,鸡枞菌菌丝生长在pH4.0-4.5是最合适的,不利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特别是炭角菌的生长,从而保证绝对优势地位的纵向细菌。

  (5)空气 蚂蚁巢内二氧化碳浓度通常为3%-5%,比普通空气含量高100倍以上。鸡枞菌也是能够耐受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少数几种食用菌之一。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促进菌丝体的生长,这对于形成子实体是不利的。因此,在正常条件下,菌丝体在蚂蚁巢内生长很大,并不构成子实体。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人工培养期间应观察通风。

  (6)光照 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原始分化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不一定需要光照。当子实体开放时,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使其分化良好。

  挑选鸡枞菌的方法

  1、菇伞形似斗笠:菇伞顶部有显著之凸起,使其整个菇伞呈斗笠状,该中间之凸起即称之为伞尖。

  2、伞尖如铁似钢:以手指触压伞尖时,其硬度有若铁器扎手,这是其他菇类所没有的。鸡肉丝菇依种类不同,其菇伞之大小差异极大,大者直径可达20cm以上,小者不及3cm,而其伞尖均极为坚硬,是其共同之特点。

  3、菌褶白色:鸡肉丝菇菌伞表面,有灰、白、米黄等等颜色,而其菌褶初时均为白色,以后渐渐老熟而呈乳白或稍带黄色。

  4、菌根一条菌根不分枝,一条直通地下之白蚁巢,此菌根在学术上一般称之为假根。

  关于鸡枞菌的栽培技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