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袁绍七十万兵马,为什么打不过曹操的几万兵马?

创造者放映


袁绍失败的原因有其三,东汉末年,皇巾起义群雄并起,袁绍身为盟主,其一:投靠袁绍的都是泛泛之辈,鱼龙混杂没有统一的战略,各自保存实力。其二:袁绍心胸狭窄对身边的将才不以信任且多疑,致使众将交面不交心。其三:袁绍最大缺点就是小看曹操,自以为大却不识曹操的奸诈与胆识。




L刘哈档案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场非常出名的战役,就是在官渡开打的一场战争。当时曹操利用自己很少的兵力打败了非常强大的袁绍。在政治上就是非常出名的一场战争,因为袁绍当时有着几十万的兵马,没有人想到曹操可以打败袁绍的。其实曹操能够打败袁绍,有着好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曹操有着很强的军事谋略,他懂得利用士兵位置作战,在指挥上面,他是非常聪明的,知道怎么去安排好自己的士兵。而袁绍跟曹操相比的情况下就显得比较愚钝,而曹操正好抓住了袁绍的这个弱点,在打仗的时候,带领军队尽快渡过黄河,并且跟颜良汇合在一起了。而袁绍却行动比较迟缓,一直在曹操的后面追赶,曹操虽然人比较少,但是他在这场战争当中占有了主动权。

第二个原因是,曹操有很多的谋略,并且做事情非常果断。这是他一个很好的性格特点,在军事上有着非常大的好处,虽然他会花时间去思考,但是已经确定下来之后,他就会马上的去执行,他的执行力是很强。在这一方面,很多人都比不上曹操。并且他会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全力地去执行出来,不会因为途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会思考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错的,他从来不会这样去想。并且在打仗的过程当中,他的一些部下很担心袁绍的援兵会到来,想要分一些兵出去进行抵御,但是这个时候却遭到了曹操非常严厉的责骂。因为当时战争已经到了非常紧要的关头了,那时曹操的士兵非常的少,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进行分兵的情况之下,这场战争就很难赢了。

并且还会拖慢战争的一个结束时间。所以曹操也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懂得在战争的时候,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关键的,即曹操会想到更短的时间内把他打败,才是解决这场战斗的战斗的重要事情。并且在战斗的时候,曹操还会预算一些路程,大概猜测一下,敌军缓兵到来的时间,所以他觉得要在他们的缓兵到来之前,尽快地结束战争,而不是分开军队去防御他的缓兵,否则根本无法取得胜利。

第三个原因是,曹操在用兵方面真的是非常聪明,当时曹操运用了一万左右的人人马就打败了刘备,而且还防卫了袁绍,基本上一个士兵可以顶两三个人去用。而袁绍跟他打仗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受到曹操的一个计谋影响,导致袁绍的兵力根本发挥不出来,他的兵一个都顶不了半个人去用。所以这也是他跟曹操之间很大的区别,也是曹操能够取得胜利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之一。

第四个原因是,曹操有很多的粮食。在打仗的过程当中,粮食的供给是否及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打仗是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的,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吃饱饭,就可以有更多的力气去打仗,但是如果没有粮食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打不动人家。并且曹操当时非常聪明,他派了部下去突袭袁绍的一个运粮部队,第一次突袭就已经成功了,成功把他的粮食抢了过来,这个时候让曹操在这场战争当中处于了一个更加主动的地位。而第二次的突袭粮队就给袁绍的军队带来了很多的混乱,而且还导致了袁绍一些军队崩溃,袁绍的军队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所以他们的兵马根本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第五个原因是,曹操当时是有着自己的后台。曹操当时有着一个非常成熟计谋团队,在曹操打仗的过程当中,他们就会给曹操出一些计谋,这些计谋不是随便出的,都是经过反复不断的商量过后,最终确定出来的结果。在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曹操他是非常善于用人的。其实袁绍在这场战争当中失败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更多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曹操有着自己的计谋团队,任何事情都是先经过商议之后再确定下来,然后马上去执行。而袁绍他并没有什么人才可用,而且他都是依靠自己去做决定的。那么在这些决定当中,他又会显示得非常犹豫。所以他跟曹操的战争就表现得非常的吃亏。

最后他也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败给了曹操了,曹操当时只用了四万的大军,就把他的几十万大军给打败了。其实上光有兵马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些好的计谋,懂得运用身边的谋士帮助自己,可以更加轻松地达到目的。


海洋说历史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没有那么离谱,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参展军队袁绍军大约11万,曹操军大约4万。最后伤亡袁绍军大约2万,曹操军约8千。

官渡之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袁绍军的前锋与曹操军主力交战,战略的要点在于曹操阵营是迎战还是退避,第二阶段才是袁绍军的主力和曹操军主力交锋,决战。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出兵10万,战马万匹,举兵南下兵峰直指许都。此时祸不单行,曹操击破吕布后,把刘备三兄弟带回了许都看管起来,谁知刘备神通广大,不但得了个皇叔的称号,趁曹操不备,借口要打袁术,拐走了曹操的军队占领徐州不肯回来了。曹操为了迅速解决后顾之忧,亲自率大军击破刘备。战斗正酣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机袭击许都,被袁绍以幼子抱恙为由拒绝了,错过了击败曹操的第一个机会。

曹操此时刚刚击破徐州的刘备军,刘备三兄弟失散,刘备逃跑到袁绍那里怂恿袁绍出兵,关羽有条件地投降了曹操,张飞则不知所踪。也就是说徐州基本一片废墟,还要派兵防守。曹操根据地在豫州和兖州,袁绍则雄踞人口充足的冀州,和幽州的大部分。曹操有一个极其优秀的谋士集团,这跟曹操的出身和发展策略有很大的关系。袁绍袁术兄弟是三国时期的贵族世家的代表,贵族世家的特点是手里拥有资源,对才华的要求不高,世家子弟普遍特点是傲慢,刚愎自用,反正有资源不怕没有前来卖命的人。曹操自己是太监的养子,原本出身于夏侯家族,是势力不大的士族。他拉拢的多数是士族,这些人手里资源不多,只能靠才华吃饭。典型的人才有荀攸荀彧叔侄,郭嘉,程昱,本族人才夏侯兄弟,曹仁曹洪,于禁等等。经过激烈的辩论,曹操集团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认为局势会向曹操有利的方向转变。于是曹操决心抗击袁绍。

袁绍和曹操的领地接触面很广,战线其实非常长,曹操的兵力不足,不能四面防御,于是他派出了藏霸,从青州方向(今山东)骚扰袁绍军。藏霸本来就是泰山贼,跟袁绍打起了游击,打不过就退回山区,搞得袁绍十分火大。因此东面战场乱成一锅粥,袁绍的进军路线被限制在了西面战场。藏霸虽然名声不显,但在官渡之战一役确实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曹操在黄河北岸还部署了于禁,率领2000步骑扼守重要渡口延津。于是袁绍的主要进军路线被限制在白马。可见曹操的兵力利用率非常高,2000兵就可以独当一面,就好比下象棋一个炮就拴住了对手的一马一车,才能集结主力跟袁绍抗衡。即便如此,正面战场上袁绍军和曹操军的比例仍然达到了2.75: 1。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让幕僚陈琳发檄文讨伐曹操,陈琳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此时战争进入第一阶段。袁绍先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东郡太守刘延求救,曹操亲率大军出击。谋士荀攸出谋声东击西,先派兵到延津,袁绍果然上当,分兵延津。曹操于是派张辽、关羽袭击颜良,颜良被关羽斩杀。曹操军乃沿着黄河向西撤退,袁绍军主力渡河追击,派大将文丑和刘备一起为先锋。当时曹操就在第一线,身边只有八百余从,而文丑军有五六千之众,曹操乃让粮草先行。文丑军见了,一拥而上,乱抢财物,阵型大乱。曹操趁机突击,关羽于乱军中斩杀文丑。第一阶段结束。

袁绍军仍然兵力占优,两军继而在官渡相持不下。袁绍军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操的谋士刘晔制造霹雳车击毁箭楼,如此相持了三个月,曹操军渐渐无粮。曹操想要退兵,身在许都后方的荀彧写信给曹操,坚定其信心。正好袁绍的谋士许攸有个侄儿,在南皮贪污财物被人举报,袁绍要追究许攸的责任,许攸于是叛逃到曹营,曹操倒履相迎,许攸建奇袭乌巢,烧其粮草辎重。曹操只留了曹洪、荀攸守营,自率轻骑袭击乌巢,守将淳于琼醉酒被杀,粮草全部被烧毁。此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

袁绍听说乌巢被袭,派兵救援,同时派张合、高览趁机攻打曹营,然而曹营非常坚固,久攻不下。张合高览听说乌巢已失,怕被袁绍迁怒,遂转投曹营。颜良、文丑、张合、高览誉为河北四庭柱,此时二死二降,袁绍军心大乱,被曹操军一路追击,袁绍逃回南皮身边仅剩800余骑。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荡漾369


曹操大败袁绍70万兵马,至于袁绍是否有70万兵马有待商榷,但袁绍并非被曹操打败,更大原因是被自己的性格所打败! 以下为你剖析袁绍失败的原因:

1.袁绍不善于用人

这个尽起冀、青、幽、并四大州兵马,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兴兵征讨曹操的袁绍,手下本来有许多有本领、有能耐的勇将,比如张郃就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不用张郃来守屯粮的乌巢,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上,怎能不误事。

2. 袁绍不采纳良谋,怎能不失败,怎能不众叛亲离

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的忠义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由于不被重用,一个个离他而去投到曹营。实力派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后来许攸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本来有许多好的谋士,大部分都不被任用,只剩下审配和郭图。

在官渡之战的开始和相持阶段,审配还出了几个好主意,比如他曾建议堆筑土山、打地道打击敌人,使得曹兵寸步难行、防不胜防,还说得过去。至于这个郭图,我看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主儿,他拘泥不化,生搬硬套什么“围魏救赵”的经典之计,遭到了大败,他看到自己的过失害怕获罪,于是又玩起了阴谋诡计,不仅在袁绍和将领(张郃、高览)之间拨弄是非,而且反复无常、阴险狡诈,实为一个卑鄙小人!袁绍用的是这样的小人和庸才,他怎能战胜曹操?可怜这个满腹经纶的沮授了!战争刚刚开始,他就献了一个良谋,希望搞持久战,以消耗对方的粮草然后取胜!但这不符合急于求胜、气势汹汹的袁绍的心理,袁绍带着那么多的精兵强将就是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的,因此他认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军心”是可想而知的。沮授因这一次献计而获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军中。但这个可怜而忠义的沮授还是能以大局为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笼里尚且时时关注两军的战况,当他夜观天象发现“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意即贼兵劫掠之害)”,于是他冒死向已醉卧的愚蠢的袁绍进谏:“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言说乌巢粮草的重要性和保护粮草的重要意义。可惜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化意见,反而将他大骂了一顿,而且还丧心病狂地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

3.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以致白白坐失良机

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他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审时度势,这是那么厉害的妙计啊,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当时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这一计策,我看历史将会重写,那时统一北方的将是袁绍而不是曹操了 。

但这个骄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绍,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没有采纳谋臣许攸的妙计,反倒将许攸这个很有实力的谋臣拱手相送给敌人。还不仅仅如此,这个被骂出去的谋臣许攸还带走了袁绍的若干军事机密。许攸后来告诉了曹操嗜酒无备的将军淳于琼守把袁绍的军粮库乌巢(绝密情报),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行动,完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兵无粮自乱。

后来袁绍的谋臣许攸投降曹操后,向曹操和盘托出他曾向原来的主子袁绍献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几乎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可见许攸的计策是多么得厉害,但就是这个良策却被愚蠢而蛮横的袁绍说成是:“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

而曹操为什么能大获全胜?

袁绍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拥有的。正是袁绍的缺点和失误成就了曹操的胜利!曹操会用人、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才,而且办事当机立断,敢于毫不犹豫地采纳谋臣的良谋,他能不胜利吗?


不讲李说史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第一场大军团性的大战,也是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此战中占据了中原地区的曹操虽然只有数万军队,可经过一年苦战,最后还是击败了河北袁绍的十万大军,并于两年后经略河北,一举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集团的立国基础。

按理说,袁绍方面不论军队、人才、地盘等都要远胜于曹操,可是最后还是败在了曹操手中,辛苦经营下来的河北全数被曹操夺取,实在是令人费解。可是要是查看一下此战的前因后果,曹操能胜袁绍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事。



一、曹操善于总结各方意见,而袁绍不能

在大战之时,袁绍手下至少有好几个人对他提出了正确的规划:

  1. 在战争全面爆发前,当时曹操正被拖在了徐州和刘备决战,此时田丰就建议袁绍要乘机袭取曹操的后方,很可能就是指许都,结果袁绍不听,气得田丰破口大骂;
  2. 战争开始后,沮授建言要打持久战,以河北兵多粮足、补给胜于曹操的优势,对抗曹操常年奔战,虽兵精但粮不足的劣势,可袁绍还是不听,以河北兵多的优势强行南下打歼灭战;
  3. 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时,许攸建议袁绍分兵袭击许都,包抄曹操后路,可袁绍意气用事,觉得汉献帝不如曹操重要,于是继续攻打曹操大营,也造成了日后许攸投靠曹操,泄露袁军虚实的伏笔。

事实上,袁绍主动南下的攻略也并不能说就是完全错误,毕竟他确实有着不少优势,曹操方面虽然斩颜良,诛文丑,可在战争中期也还是被打得连气都喘不过来,都有回去豫州的想法,而曹操一退兵,兖州、徐州就全落入袁绍手中了。

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

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绝不能拘泥于一招一式,曹操懂得听取各方意见,并从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及时调整战略:

比如许攸因袁绍不听建言而投靠曹操,献计偷袭乌巢屯粮地,起初曹操是很担心的,毕竟这时自己兵就少了,如果再分兵的话,恐怕大营都得被端了,而且军粮重地自然有重兵把守,曹操就算赢了也得损兵折将,输了可就小命难保了。

而且许攸还是袁绍手下谋士,身为许攸发小的曹操自然知道许攸这人贪财好权,关于袁绍不能重用他的那些情况可都是出自于许攸一人之口,这时候谁敢保证他不是来一场风险投资,引诱曹操去乌巢送死呢?可是曹操还是在荀攸和贾诩的建议下,率五千兵就直接冲去乌巢。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夜往。

比起袁绍只喜欢听审配等人主攻的建议,却忽略田丰、沮授防守的方针,只攻不守,前期虽然能占据很大的优势,可是到后面难保就会出现“强弩之末”的情况,很容易就会被人瞧出可乘之机。


曹操用人不疑,而袁绍用人皆疑,任人唯亲

官渡之战一开始,曹操率领荀攸、贾诩、徐晃等人在前线,以程昱镇守兖州、以荀彧镇守许都,这两个地方都是曹操的命脉:兖州是曹操起兵的大本营,军粮、士卒的屯所,经济、军事基地;许都里则是整个东汉朝廷所在,是曹操集团的政治中心。曹操将这两个命脉交给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荀彧和程昱两人,足见曹操的魄力。

  1. 袁绍南下黎阳时,程昱手里只有七百人守卫甄城前线,曹操本想派两千人去协助防守,可程昱拒绝了,认为袁绍兵多,增多少兵都无济于事,倒不如不增兵,让袁绍觉得这地方无关紧要,弄一场灯下黑的戏码忽悠袁绍;
  2. 曹操兵少粮尽,想退回许都时,荀彧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劝住了曹操,打消了他退兵的念头,最后终于获得大胜;

兖州和许都可都是曹操的命脉啊,他虽然对程昱和荀彧有着绝对的信任,可大战途中谁能保证他们没有任何异心呢?那些曹营中和袁绍暗通曲款的书信中,谁能保证就没有程昱和荀彧的呢?尤其是荀彧,他还是曹操最讨厌的士族出身,和曹操可以说是有着先天性的敌视。

至于袁绍,他不但听不进不合自己心意的建言,而且任人唯亲,将亲子袁谭、袁熙,侄子高干等人分配在青、幽、并三州,爱子袁尚留守冀州。主管河北,这一点自然会引起各部将的不满,也容易造成各种派系的形成。

像审配、郭图、逢纪等人就逐渐分属袁尚、袁谭两派,在官渡之战时,他们最用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老板的地位和战功,而袁绍是不是能赢得官渡之战不是他们所在乎的事,所以相比起曹操军的一致对外,袁绍军中的军事战略可谓是两极分化,无法凝固成一股劲儿。


三、曹操运气不错,深受命运之神的眷顾

正如诸葛亮所说:“自董卓以来,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可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人谋前面已经说清了,接下来就是天时了,不得不说曹操的运气实在不错。在官渡大战时,除了袁绍外。曹操至少还得面对以下的外部势力威胁:

  1. 大战在即,盘踞在徐州的刘备成为了曹操的卧榻之虎,曹操在郭嘉的建议下主动出击,而在徐州战事刚开始时,袁绍的小儿子袁买突然生病,袁绍因此没有出兵徐州,结果被曹操解决了刘备,消除了徐州的威胁;
  2. 江东孙策当时已经平定江东,大军正在集结准备北上袭取许都,结果吴郡的许贡门客就帮曹操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
  3. 荆州刘表、西北马腾这些都是曹操的威胁,要是他们在官渡之战时出兵袭击曹操或是袭取许都,那曹操就得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这对本来就兵少的曹操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可这两人就偏偏按兵不动,坐等曹操胜利,再回过头来一一消灭他们。

所以说曹操的运气实在是好,刘备、孙策、刘表、马腾这些人都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在大战中成为袁绍的助力,威胁曹操后方。

而且曹操与袁绍,他们两人对夺取天下的认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或许也是他们胜败的重要因素,曹操是重视人才,而袁绍是看重地盘,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曹操和袁绍就很好地阐述了伟人的说法: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济,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虽说《三国志》这话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可袁绍夺天下之手段,比起曹操来说确实是弱了不止一星半点儿。


总结:官渡之战袁绍有很多可以胜利的条件,比如田丰、沮授的建议,比如士兵补给等等,可他最后还是输给了曹操,这归根结底还是袁绍为人,做大将有余而做主公不足。

袁绍的家世是很强大的,所谓“四世三公,势倾天下”,就连曹操原先也是甘心地在袁绍手底下做事的。可是袁绍表里不一,外表装得宽德仁厚,实际上却是刻薄成性,他的宽仁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是限于他四世三公的家世而不得不装出来的,这一开始确实能招揽不少人才,可时间一长,有点脑子的都能看出袁绍的本性,像荀彧、郭嘉就都是从袁绍那里逃出来的。

袁绍为人刚愎自用,在夺取了河北后就开始飘了,对田丰、沮授等人的建议不止不接纳,而且连思考都没思考就给否决了,多次错过了胜利的机会,甚至于最后还逼反了许攸等人,袁绍所酿的苦酒最终也只能自己喝下,官渡之败,袁绍被活活气死,河北基业全部被夺,儿子被杀,四世三公的袁家成为了被时代大浪淘掉的沙砾之一。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官渡是许昌的咽喉,袁绍七十万大军、辎重,不拿下官渡便不可能到许昌。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只是扼守咽喉,并没有大规模野战或决战。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袁绍后来又放弃了别人让他偷袭许昌的计策,大概是怕曹操有准备,小部队覆没。最后曹操抓住了袁绍的粮草缺陷,一举烧毁粮草,袁绍军不战自溃。其实在对峙的情况下,决定因素不在于军队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抓住机会。


太宗历史


1.袁绍虽有七十万兵马,多于曹操的兵马,但袁绍生性多疑,心胸狭隘,有勇无谋,优柔寡断,又不善于用人,象许攸,田丰等众多谋士都是很有才能的,可惜好多良谋妙策他听不进去,以至于错失良机。再后来,先是听信谗言杀了田丰,后又不听许攸截断曹操粮草的忠言,逼的许攸没办法,投靠了曹操,为曹操献计大败袁绍。

2.反观曹操兵马虽只有区区几万,但曹操善于用兵,有勇有谋,全军上下齐心协力,更有许攸在曹操粮草仅够维持几日用度的情况下,适时来投,献计大败袁绍,至此袁绍元气大伤,最终被曹操所消灭。


江河湖海洋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真正的历史上,官渡之战,袁绍大概有10多万人,曹操大约有2万左右。

袁绍其实不是被曹操打败的,他是败给了自己!

袁绍不是特别会用人。袁绍尽起冀、青、幽、并四大州兵马,拥有十万大军兴兵征讨曹操,手下厉害的武将并不少,比如张郃就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上,岂能不误事。

袁绍不用良才不纳良谋,许攸和沮授是非常有谋略的忠义之士,在他这里却得不到重用还要被贬获罪。实力派谋臣许攸在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却被袁绍一通大骂,正因为许攸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机密情报,才使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得到成功,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

战争刚刚开始沮授献了一个良谋,希望搞持久战,以消耗对方的粮草然后取胜。因为这个办法不能满足袁绍急于求胜的心理,袁绍带着那么多的精兵强将就是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的,所以认为沮授是怠慢军心。沮授虽然说了乌巢粮草的重要性和保护粮草的重要意义。但袁绍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大骂了他一顿,还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

最后,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抓不住有利战机,导致白白坐失了良机。

在官渡相持两个月时,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随后他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和我们相持已久,许昌空虚;若派一军星夜掩袭许昌,许昌可破曹操可擒。

但是多疑骄傲的袁绍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没有采纳谋臣许攸的妙计,反倒将许攸这个实力的谋臣拱手相送给敌人。这个被骂出去的谋臣许攸还带走了袁绍的若干军事机密。许攸后来告诉了曹操乌巢的绝密情报,曹操当机立断,立刻派兵夜袭乌巢,完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兵无粮自乱。袁绍怎能不失败。



不求人的三脚猫


个人观点 当初开战的时候曹操并没有信心去攻打袁绍 以为根本不可能战胜 无奈身边有郭嘉这样的人才 为他罗列了曹操十胜 袁绍十败的观点 故而起兵去攻打了袁绍 也就是因为这场战役曹操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影视绝伦


翻越史书,总感觉古代的战争规模异常庞大,袁绍七十万兵马大概率是夸大,或许是指治下有这么多人口,或许唬曹操的,

袁绍兵力总人数确实犹于曹操,但是曹操兵力却精于袁绍。战争中兵力取决于精,这就是历史上经常有以少胜多的案例,

套用亮剑里楚云飞一台词“就算是五万头猪,也没那么快被干掉”

故 我认为,袁绍人数多于曹操,但这里面水分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