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020年了,文憑依舊那麼重要嗎?

旒孟5A0G1160


您好!我的觀點是:不僅2020年,文憑依舊重要,以後還會越來越重要。這是一個殘酷、現實且不可逆的趨勢。

文憑的重要和沒有文憑有才華是兩碼事、兩個問題。後者涉及到的是英雄不問出處,唯才是用、憑實力說話,是一個人在沒有文憑的情況下能否、如何憑實力走向成功、以及從現實的角度,大家如何去對待沒文憑卻有才華的特殊人才的問題。

文憑的重要性就跟很多網絡平臺賬號的加V認證一樣,如果可以一開始加V你會選擇加V還是不加V?很多一開始沒有加V的,成大V之後不也加V了麼?這就好比,一個人在沒文憑沒學歷的情況下,功成名就後,也想有個文憑給自己加持一樣。

文憑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為什麼各種文憑、證書、認證等等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從社會底層發展規律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分工越來越多、越來越細。這是一個靠連接來推動的社會,文憑是用來確認、篩選連接對象實力、身份,以此來降低連接成本的一種方式。

具體來說,文憑背後的價值,在這個時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維度:

  • 一、意味著專業度的一種確認對應著相應領域的上萬小時有效積累;作為一個工作機會的提供者,不同的崗位對應著不同的技能需求,需要這樣一個基本篩選。
  • 二、意味著專業層次的一種確認,對應著相應的如本科、碩士、博士對應的低中高的檔位,還有不同學校對應的含金量;從機會提供者的角度考慮,很多崗位要找的人才對應著不同的層次需要和成本預算。
  • 三、意味著一個人潛在的培養成本的預先評估;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歷水平,對應著不同的見識、視野和格局上的“大數差異”這種差異表現為相對概率上一個人學習力的高低、成長速度上的快慢。
    這不是歧視,而是現實。文憑的含金量的高低確實跟這個時代可能成才的概率掛鉤。否則也就無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所謂那麼多高校拼命的比拼自己的師資及教學實力啦。
  • 四、意味著連接能力的強弱,不同的文憑對應著不同的潛在人際連接網。學校是走入社會之前,大多數人社會關係連接的起點。在這樣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協同、連接越來越緊密的網絡時代,連接力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一個人的價值衡量不再只是單點的、個體能力可能創造的價值,而是他及他背後所能有效連接(這裡的“有效連接”是指聯繫且可調動)到的資源作為一個整體單元可能創造的價值。在一切商業迴歸個人力量,人人都是IP,個體影響力越來重要的時代,文憑是一個人第一個重要的個體品牌標籤,一個人的校友圈、交際圈,是個體影響力的起點。優秀的人喜歡跟優秀的人鏈接,優秀的人因為你的優秀而更優秀。

最後,一切越來越可量化的時代,文憑只會越來越重要。記住:它是社會網絡體系裡,為了連接效率而給每一個人打下的第一個社會標籤。

作者

劉sir,個人發展學會創始人,《超級思維》節目主講人;知名內容策劃人,出版打造過《羅輯思維》《自控力》《人生不設限》《拆掉思維裡的牆》等百萬級暢銷書;合作過的知名作家包括羅振宇、李開復、樂嘉、古典、于丹、餘秋雨等等。著有暢銷書《搜索力》、《思維的精進》等,各大平臺均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