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面前,請問農民種哪種藥材合適?

手機用戶62781916778


你好,我是鄉野獵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國本草綱目記載,分為60個類目,有1892種藥材。

在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各分佈著不同的藥材。

藥材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中,有喜光性的畏光性的,有得生長在乾旱地的,有的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各不相同。

一 植物藥材生長受氣候的影響,市場的供需,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影響著藥材的價格。

種植藥材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市場,仔細調研考察謹慎種植。物以稀為貴,多了就成災了,沒有人要。要種植適合本地區生長的藥材,千萬不能盲目任意的跟風,生產出大量的草,而不是藥。

二 中藥材有一年生的多年生的,有收穫莖葉,果實,根莖,菌類的各不相同。有的人種植了多年生的藥材,3到5年後等到收穫的時候卻一文不值。賠了所有積蓄,債臺高築,此類人各地都有比比皆是。有的人賺的盆滿缽滿,收入可觀。

三 羅布麻以新疆羅布泊周圍的野生羅布麻質量上等,就以出生地為名所以叫羅布麻。類似藥材還有很多,所以有些藥材是根據地域的不同,有著不同的療效。收購藥材的企業也會根據所在地區的不同,決定著收購價格。

所以農民在選擇中藥材的時候,切不可盲目,可以根據適合當地的藥材適量種植,增加收入。

以上文字只是略述,謝謝評論轉發。


鄉野獵奇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種植過藥材的都知道,種藥材相當於賭博,全靠對市場的判斷以及運氣!

首先就藥材種植來說,屬於經濟作物,種植技術土質環境合適與否是一方便,更要考慮到市場供需價值環境!

因地制宜,藥材有幾千種,不是所有的藥材都適合當地土質,有的藥材就算種植出來,裡面含的藥性,也不一定達到國家標準,達到符合人體入藥的標準。所以在選擇藥材時,不要聽別人怎麼說,多賺錢,如果當地有種植戶最好,可以借鑑,沒有借鑑的一定要慎重考察市場,就算別人今年掙錢,明年你跟風種植,也不一定,因為市場變化太快,跟風太快。舉例,2017年種植白朮的都知道,基本畝產萬二八千沒問題。所以我們2018年跟著種植了20畝地,一畝地投資3000元(包含地租700元),這還不算後期人工採摘費用,總共下來七八萬。因為白朮藥材比較費人工,除草基本全靠人。我們的預期目標是20萬收入,結果只收了四萬多元,賠了三萬多,不要說掙了。2018年白朮藥材是近幾年價格行情最低迷的一年,行情跌到谷底。白朮喜歡陰涼的坡地,怕太陽暴曬,怕雨水淹沒。尤其是水淹,只要雨後一定發病害,水淹就死。太陽暴曬這塊本就不適合中原地帶,因為伏天光照太多溫度高。

技術這塊,藥材並不像我們種植糧食作物,好管理。只要風調雨順,都會有個好收成。每種藥材都有自己喜歡的溫度,溼度,土質等氣候,而且好多藥材都不能打藥除草,基本全靠人工。就拿白朮藥材來說,同一塊地5年內只能種植一次白朮,不能重茬,重茬基本絕收。白芷藥材,同一塊地,也不適合重茬,都會影響收成。

市場行情,開頭說了,種中藥材就像賭博,同一種藥材基本5年一個輪迴。比如今年白朮跌到谷底,三年內最好別再考慮種植白朮,三年後就要看你的個人眼力了,就看你能不能哪年大賭一把,要麼全盤皆輸,要麼一夜昇天成為所謂的爆發戶。

個人建議,在沒有雄厚資本的前提下,中藥材種植儘量選擇一些,近年來市場行情比較穩定的品種來選。比如“金銀花”屬於一次投資,終身收益的,近年來市場行情比較穩定,基本畝產價值八千以上。但有一點就是採摘花期比較費人工。如果當地人力資源比較緊缺,不要考慮大面積種植,根據個人情況定。還有就是藥食二用的藥材,比如無花果種植,成熟的果子可以鮮食,口感很好,營養價值高,市場鮮果20一斤左右,而且好管理,產量高,還可以製作無花果乾。不成熟的果子,可以入藥。

以上是個人觀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人人田小蔡


疫情是階段性的發生,不能以目前新冠病毒流行,作為種什麼藥材品種的依據。

如決定進入中藥行業發展,我說點看法供參考:

1、可選擇生命力強,土壤要求不高,保存時間長且能升值、容易種植的品種"艾草“。

2、艾草每年可收割3茬,每畝/每茬1500斤左右的產量,按照去年8角/斤的鮮艾價,收入不錯。

3、如遇市場行情差,可存放3年,其間遇高價可出手,種植戶選擇空的較大。

4、專一發展,可做產業鏈延升(艾條、艾絨等),投入少,易操作,市場前景廣闊。

5、艾產品功能強大,無任何毒副作用,適應人群廣,老幼皆宜,跟據所流行不同疾病,合理配穴艾灸,增強人體的自愈力和抵抗力。

古語云:針之不到,藥之不及,灸之。久年之病當尋3年陳艾等等。

武漢新冠疫情會喚起人們的保健意識,艾是中藥裡的全能冠軍。

6、種植有基礎經驗後,可增加種植其它藥材品種,穩步發展。


艾到吉至


因受雙黃連事件的影響,中藥材的價格迎來了上漲。就拿主要成分金銀花來說,各大藥店的存量被搶購一空,其價格也從200元每公斤上漲到了280元每公斤,很多商販也下鄉收購,誰家手裡沒賣掉的金銀花,都賣出了高價。

要知道2019年的金銀花行情低迷,那些品質差的根本就賣不掉,商販的收購積極性也不是太高,誰曾想因為雙黃連,金銀花的市場完全改變了。預計今年的整體行情還會變好,畢竟目前各大藥店已經空了。

連翹的價格也會迎來大漲,作為雙黃連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也有著和金銀花一樣的銷售行情,只是2019年的連翹價格就非常高,華北地區的乾旱天氣,讓連翹的收成大減,農民的虧損很大,商販也提高價格收購,這次的疫情再次助力了連翹價格的增加。

此外,柴胡、黃芩等的收益也比較高,今年應該會有好行情。




農村小七妹


首先你在農村種植中藥材首先把握幾個原則,藥材不是用來吃的糧食,種中藥材只要是用來銷售賣錢發家致富的,對農村種植戶來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種植技術不是很高(技術門檻),資金投入不是很大,市場需求大(便於銷售),收益不錯。

就目前國內市場中藥材的需求是處在上升階段,過去野生的原材料遠遠不夠市場需求,有些個別品種遇到特殊年份更是價格一路高升,就如非典那年的金銀花就是典型案例。現在疫情之下一夜之間爆紅的雙黃連,網上搶購幾度出現斷貨,那麼原材料也是隨之一路高走。

那麼我們在農村究竟種植什麼中藥材好?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藥材市場大概情況,國內市場名貴藥材有人參、石斛、三七、雪蓮花、川貝母、野山參、冬蟲夏草等,這些藥材由於其生長對氣候環境要求高、生長週期長,稀缺性明顯,且藥材一般用於直接加工成滋補品銷往消費終端,毛利空間較大,但只有大型企業具備優勢。目前雲南省是我國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區域,2017年雲南省中藥材產量為130萬噸,約佔國內中藥材產量的30.6%,雲南主要種植三七,但是因為市場價格問題從最早的火熱也跌落到低谷。中藥材種植分佈範圍很廣,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藥材,正所謂地道藥材,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選品種。

但是中藥產業的大形勢向好,中藥材市場由於受人口增長、老齡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全國對中藥產品需求成倍增長,消費市場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藥材產業發展步伐。

目前中藥材產業發展方向:首先是產業發展將愈加規範化,隨著GMP、GSP、GAP等的實施,中藥產業的規範化程度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其次企業更注重品牌的發展,大型企業集中技術、人才、資金髮展有特色的大品種。再有就是各方資金向中藥行業聚集,中醫是我們的國粹,中藥是我國醫藥行業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國家對中藥行業的發展導向和相應的扶持政策,提高了投資者對中藥產業的利潤預期,提高了產業吸引力,行業規模會逐漸增加。

知道發展方向就能判斷大趨勢,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結合基地加農戶模式,或者組建種植合作社等形式,有一定規模也能得到當地的政策扶植和幫助。

目前國內種植的中藥材重點的品種有:人參、三七、川芎、大黃、山藥、山茱萸、水飛薊、太子參、元胡、丹參、天麻、半夏、白芷、甘草、地黃、當歸、麥冬、連翹、附子、金銀花、枸杞、黨參、板藍根等。

出口比較大的品種有:西洋參、天麻、石斛、沙參、三七、人參、麻黃草、菊花、薑黃、黃芩、黃芪、黃連、枸杞、甘草、茯苓、地黃、黨參、當歸、川芎、半夏、白朮、白芍等,出口上千噸的有沙參、人參、菊花、黃芩、黃芪、枸杞、甘草、茯苓、地黃、黨參、當歸、川芎、白朮、白芍等。

在藥店銷售最多的中藥品種主要有: 決明子、丹參、三七、三七花、黃芪、黨參、當歸、絞股藍、銀杏茶、生山楂、菊花、胖大海、麥冬、金銀花等等。

個人建議種植初加工比較容易的品種,種植藥食同源的品種,種植需求量大的產品,個別冷門品種雖然價格高但是要考慮市場需求行情和需求量。

還有中藥材講究地道性,越是最具地道的產地的價格可能會好,而且銷售不是問題,所以結合你當地的資源,看看什麼中藥材是本地的特色,適合本地土壤和氣候。

疫情之後我猜想更多的會注重健康和保健意識,所以將來有些藥食同源的會有一個需求上升,還有就是抗病毒類的品種會有一個上升,這都是大趨勢。

因為不知道提問者準備在哪個地區種植,所以只能結合市場情況給以上參考意見,希望能有所幫助!

 

 











定位生物


作為種植戶最為關心的就是種什麼?種出來能不能賣出去?能不能賣個好價錢?這三個問題是農業種植戶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作為一個山區農村人,我根據我們山區種植行業的現狀給大家提幾點意見,疫情面前種什麼可以參考這兩方面:1、一些收購價格比較穩定且歷年來收購量穩步增加的中藥材;2、藥材收購站告知的哪些常見的中藥材比較緊缺的;3、不適合種植成熟期較長的中藥材,建議種植當年收穫的中藥材。

首先說明一點,藥材市場瞬息萬變,很多人中藥材喜歡跟風,就好比今年疫情,一些種藥材會因為疫情而奇缺,從而導致大量種植戶種植,這就會造成種的人多了,疫情過去之後,這些奇缺藥材就會因為產量太大而造成銷售不出去。所以切勿跟風種植。

那麼作為農民來說種哪些中藥材比較合適呢?

收購價格穩定、歷年來收購量穩中有增或者收購量變化幅度不大的中藥材。

拿我們皖西大別山區來說吧,有這4種中藥材收購一直比較穩定,其一是天麻,其二是茯苓,其三是山茱萸,其四是黃精。天麻的價格一直在12元左右,黃精的價格一般在4元上下,山茱萸的價格一般在1.5元上下,這幾種中藥材在我們大別山區歷年來價格比較穩定,收購量也比較大,不存在賣不出去的現象,所以也最受山裡人喜愛。

藥菜收購站推薦的中藥材

像我們山區,一個鎮上有很多家藥菜收購站,每年去賣藥材的時候,都會推薦種植一些比較緊缺的藥菜,一般藥材收購站推薦的比較有保障。

最後不適合種植成熟週期較長的中藥材。

比如說我們山區有一段時間農民瘋狂種植重樓,很多人天沒亮就進山尋找重樓苗,結果地裡的重樓還沒有成熟,價格就從400多元一下降到100多元,更有很多人花重金購買了大量的重樓苗,結果還沒上市,就已經虧損了。

總之種植中藥材不要盲目種植,種那些比較常見收購價格和數量比較穩定的中藥材一般來說是比較穩妥地做法。


醉美皖西大別山


金銀花,金銀花的藥用價值很多,但現在我們這邊的野生金銀花以經很少了,都被種桉樹的糟蹋了!以前一市斤乾花賣十多二十塊錢,去年到五十左右一斤,聽以前收花的放話出來;一斤會漲幾塊,不知道真假。

我都準備去挖些種到自已家地裡了,不知道遷插能不插活。



鄉土緣生態


疫情面前,請問農民種哪種藥財合適?

據我所知中藥材品種很多,有一年生、兩年生、三五年生的。種植什麼藥材,要到中藥材市場去考察,盲目種一些中藥材是不可取的,藥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寶,如果你盲目種植中藥材沒有銷路就虧本了。

2015年春我地農民李大奎聽別人介紹說種白朮畝收入可達萬元,他種了五畝,結果收穫的白朮賣不掉,原來市場飽和了。五畝地如果種棉花、玉米還能有幾千元收入,他這年虧大了。望農民在種藥材時,一定要到藥材市場瞭解行情,如果對中藥材行情不瞭解,你千萬不要種植中藥材。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羌活是常用的草藥,使用歷史悠久,近幾年中藥材種植很火,在我國迅速發展,不少人也通過中藥材種植致富。羌活是以根莖入藥, 有很高的栽種效益,具體種植方法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羌活是常用的草藥,使用歷史悠久,近幾年中藥材種植很火,在我國迅速發展,不少人也通過中藥材種植致富。羌活是以根莖入藥, 有很高的栽種效益,具體種植方法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羌活

1、選地整地

育苗地應選陰溼、肥沃、質地疏鬆的棕色森林*為宜。移栽地應選*層深厚,質地疏鬆,肥沃的沙質壤*為好。質地黏重、低窪積水的*地不宜種植。於種植前深耕,耙細,整平,施足底肥,做高畦,畦寬1.5m,畦長視地形而定。

2、繁殖方法

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育苗、根莖繁殖、移栽。每年8月底和9月初採收種子,清除雜質,曬乾,將種子和淨沙以1:5的比例摻勻拌水,溼度為60%~70%,進行冷處理,待翌春播種。根莖繁殖一般將帶有芽的根莖,切成3cm的小段,按種子育苗的株、行距開溝,將根莖放入溝內,覆*,鎮壓。移栽一般在4月上旬,將整好的畦上,按行距30cm開溝,將種栽按株距15cm排放溝內,然後覆*,略露出蘆頭。

羌活種植方法

3、田間管理

羌活幼苗怕光,應搭棚遮陰,苗前期不宜除草。長出真葉後結合中耕除草,同時追肥,以人糞尿、廄肥為好。多雨季節,注意排水,以免積水造成根莖腐爛。冬季倒苗後可培*越冬,一般能自然越冬。每年追施1次磷肥,每667㎡100kg左右,經常除草,花蕾期應摘去花蕾,以利養分供根部生長。

4、病蟲害防治

羌活病害較少,如若發現按常規方法防治。害蟲主要是黃鳳蝶幼蟲咬食葉片,防治時,用菊脂類農藥殺滅。地下害蟲用辛硫磷殺滅。

5、採收加工

羌活一般於播後2-3年的秋季9到11月份地上莖葉枯萎後採收。由於羌活產地多潮溼,採收後藥農常就地用明火烘烤導致揮發油含量下降,且極易烤焦而影響藥材質量。羌活以曬乾或低溫烘乾為好。步驟是去掉蘆頭去淨泥*,曬乾或烘乾即可入藥出售。

羌活種植技術

羌活功效強大,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因此是中藥材中不可缺少的,種植前景還不錯,要是有條件的可以考慮考慮。關注遠方58,私信送福利!謝謝大家




遠方58


2020年,在農村能夠種植的中草藥哪些前景好可以賺錢呢?今日推薦的這4個品種農民朋友可以著重參考一下。

1金銀花 2桔梗 3麥冬 4重樓

以上的四個中草藥種植前景都非常不錯,有打算的農民朋友可以著重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