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他是國民黨王牌軍軍長,被特赦之後,第一件事是向毛主席致敬

對民國軍事史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國民黨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頭等主力部隊有五支:新編第一軍、新編第六軍、第五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整編第十一師(也就是第十八軍),即俗稱的“五大主力”。其中,整編第七十四師覆滅最早,1947年5月被華東野戰軍消滅于山東孟良崮地區;新一軍和新六軍,第五軍和第十八軍則分別在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遼瀋戰役與淮海戰役中煙消雲散。今天要說的,就是第十八軍覆滅時的代軍長楊伯濤。

他是國民黨王牌軍軍長,被特赦之後,第一件事是向毛主席致敬

1948年12月15日,在中原野戰軍的連續突擊之下,困守安徽宿縣雙堆集地區的國民黨軍精銳主力部隊第十二兵團,陷入了整體崩潰。至當夜24時,該兵團4個軍11個師共10萬餘人,除了兵團副司令官胡璉等少數人逃脫之外,其餘全部被殲滅。第十八軍代軍長楊伯濤在亂軍之中突圍無望,便跳入一條小河裡打算自殺。沒想到河水不深,只有1米多,連頭頂都淹不過去,於是自殺未成。再加上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楊伯濤實在是忍耐不住,急忙掙扎著爬上岸來,結果走出去不到100米,便遇到一隊解放軍,就此被俘。被俘之後的楊伯濤未曾隱瞞身份,如實講述了自己的姓名和職務。

楊伯濤被俘後的第一站,是位於河北省永年縣的“解放軍官教導團”。剛剛當了俘虜的他,思想上仍然堅持過去的立場。聽到有的俘虜在討論會上大罵蔣介石,心裡非常牴觸。他覺得自己過去見了蔣介石,都是恭敬地稱呼“校長”,平常談話也都稱“委員長”,現在要他直呼蔣介石其名,是無論如何也開不了這個口的。所以他在討論時很少發言,每次輪到他時,就東拉西扯一番,絲毫不願涉及和蔣介石有關的事情。楊伯濤認為自己不過是等待處決的囚犯,苟延殘喘而已,因此思想非常悲觀消極,常常悔恨沒有在雙堆集自殺成功。

他是國民黨王牌軍軍長,被特赦之後,第一件事是向毛主席致敬

1949年9月,楊伯濤等人被送到北京,編入“解放軍官教導大隊”。這裡的生活比在永年教導團有很大的改善,伙食按照解放軍中灶供給,節假日還要包餃子或者加菜,病痛能得到及時治療。湖南解放之後,楊伯濤給家裡寫了信,告訴妻子羅啟芝:“我在這裡受到共產黨寬大,生活得很好。”接到丈夫報平安的信,羅啟芝喜出望外,並於1950年8月攜一對子女進京探望,住了一週。羅啟芝親眼看到丈夫的生活和身體都很好,深深感謝共產黨的寬大。因為她過去以為楊伯濤是在坐監獄、會帶上手銬腳鐐,會挨打受罵,見此情景,便放下心來。羅啟芝把長子健華留在北京讀書,自己帶著兩歲的幼女新華歡歡喜喜地返回了芷江。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直受到優待,並且經過政治學習,使得楊伯濤對共產黨和解放軍的敵對態度從根本上削弱了,但是他腦海深處還仍然殘存著濃厚的封建意識:“我和國民黨一刀兩斷,再也不當國民黨了;和共產黨疏不間親,也跟不上,如果不殺我的話,我一心一意,當一個改朝換代後的遺民,山居野處,自食其力地了此一生。”

他是國民黨王牌軍軍長,被特赦之後,第一件事是向毛主席致敬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揭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消息傳來,被俘的國民黨將領受到極大的觸動。認為作為一名中國人,在抵禦外侮的民族大義上,自然是人人有責,雖然身為戰犯,也有強烈的報國之心。抗日戰爭時期,第十八軍因為是美式裝備,專門開辦了一個訓練班,由楊伯濤主持,請美軍軍官擔任教官,負責教授美式裝備的使用,所以楊伯濤對美軍的戰術有所瞭解。因此,教導大隊成立了一個美軍戰術研究班,以楊伯濤為班長,經過和宋瑞珂、吳紹周、覃道善等人共同研究,由楊伯濤執筆寫成《美軍戰術之研究》,供志願軍作參考。

轉入功德林戰犯管理所之後,生活條件有了進一步的改善。管理所還組織他們外出參觀學習,除了參觀北京市容和工程建設之外,還去了天津和東北各大城市,親眼看到國家建設欣欣向榮,各地一派興旺發達的景象,這對於進一步改造思想,轉變立場,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楊伯濤參觀完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整個汽車裝配環節之後,想起過去駕駛的進口汽車經常因為缺少零件而拋錨,受盡了窩囊氣,現在國家能夠自產汽車了,心裡是無比的高興。

他是國民黨王牌軍軍長,被特赦之後,第一件事是向毛主席致敬

1959年9月17日,二屆人大九次會議根據9月14日毛主席所提的建議,通過了《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罪犯的決定》。決定指出,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的時候,對於經過一定期間的勞動改造,確實改惡從善的蔣介石集團戰爭罪犯實行特赦。他們分別是: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陳長捷、邱行湘、曾擴情、鄭庭芨、楊伯濤、周振強、盧浚泉。

楊伯濤對於自己能夠被特赦,感到非常意外。他清楚地記得,淮海戰場情況危急之時,第十一師師長王元直建議集中力量單獨打出去,而自己堅持頑抗到底,就以拋開友軍單獨行動茲事體大,負不起責任為由推脫了;第一一八師師長尹鍾嶽轉來一封解放軍的勸降信,自己也不為所動,還對尹說:“十八軍從江西圍剿紅軍起,就和紅軍作對,結成血海深仇,我們若落到解放軍手裡,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決無寬恕之理。”

他是國民黨王牌軍軍長,被特赦之後,第一件事是向毛主席致敬

楊伯濤獲得自由之後,先是在民政局安排的旅館住了幾天。跨出旅館的門檻,他的第一個瞻仰的目標便是天安門廣場。他一到天安門,就快步走到金水河的石橋上,拍拍身上的塵埃,正身凝神,向城門上的毛主席巨幅畫像致敬。根據周總理的指示,楊伯濤被安排在全國政協擔任文史專員,後又擔任第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2000年因病逝世,終年9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