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雲課程會不會對學校造成衝擊,會不會對教育是一次觸動?

沒事兒閒逛


雲課程不會對學校教育造成衝擊,反而更加豐富了學校教育手段和教育資源。

網絡雲課程和線下教學,都承擔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任務,但相對而言,線下教學在師生溝通、學生髮展、針對性指導、個性養成等方面有更大的優勢。對學生而言,線下教學比網絡雲課程學習更有體驗感,學習活動和情感培養更豐富。所以雲課程不會對學校教育造成衝擊。

但是網絡雲課程,無論是從資源上還是形式上,都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對學校教學而言,又增加了教學的手段,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平臺。

疫情之下,大規模的雲課程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一次探索,也為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完美結合積累的經驗。

所以網絡雲課程和線下教學,是相得益彰、相互補充的,不存在“衝擊"的情況。



梅弄月黃昏


我個人認為目前不會對學校造成衝擊,我在前面也曾回答過關於網課的一些內容,雖然問題主體不同,但從內容上有相似之處。

首先,從目前的網課開展情況來看,雖然也有部分家長和學生反應學習沒有受到影響,如果以我所在學校的數量為基礎數據來看的話,這類學生所佔比例僅10%不到,更多的家長每天以各種形式聯繫老師、班主任甚至是校長,各種抱怨學生網課學習的效果差,家長擔心,學生也很焦慮,有的家長反應學生因為焦慮甚至出現了一些暴躁的反應,讓家長也是憂心不已。

其次,很多學生反應雖然網課也儘量控制了上課的時間,但是課後的作業也是在網上發佈,這就無形中加重了學生觀看電子產品的時間,很多學生的眼睛已經收到了影響,還有部分學生明確表示自己眼睛的近視度數正在節節攀升。還有同學反應因觀看電子產品時間長,出現了幻聽,頭暈等狀況,如果有選擇的話,自己絕對不想上網課。

從以上分析來看,雲課程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從不同層面分析,學校教育還是主體。雲課程對學校的衝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上課時出小差


三棗觀點(四五)|2020年2月10日,網絡線上教育,必須載入史冊。

網絡線上授課,有讓大家冷靜的;有說作秀的;也有說是那些搞線上教育的機構在炒作的;還有說目前不能讓孩子只讀“聖賢書”的。

本來2月10日開學,現在大部分省市要求2月底前不能開學,而且還要居家隔離。近二十天時間,老師、學生,此時不在家找點事情做,是不是會閒出病呢。從這個角度來說,是為了老師和學生在這段時間裡能有事可做,也算是維護家庭社會穩定吧。

我們理性的看待網絡授課這件事,如果單從學知識方面來看,只要技術和服務都認真來思考並完成這件事。應該說網絡授課比面授應該效率更高。對比一些常見的網絡授課軟件,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推出的雨課堂是真正適合線上教學的免費軟件。可以分享攝像頭、屏幕;可以在線點名;可以在線推送試題;課後生成報告。

網絡直播授課,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老師和學生很好奇。就像很多老師朋友圈發的:“沒想到我也有今天,做一次主播”。學生學習環境有在書桌上的、有在沙發上的、有在凳子上的、有在床上的。當老師網絡卡頓了,學生幽默的討論:“老師被妖精抓走了”。

今天開課的有幾種形式:1.發名師視頻,讓學生學,然後交作業;2.發微課、作業等素材,學生學,然後交作業;3.直播授課,交流互動,課後交作業。

2020年2月10日

這次全民網課有幾大積極意義∶

1.對網課這個名詞做了一次全民的名詞解釋

2.學校老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面的一次培訓。

3.線上培訓機構一次發展的機遇。

4.對以後學校的面授課多了一種補充形式。

學校教育是工業時代留下來的產物,網絡授課是信息時代的理想課堂。學校教育可以讓學生面對面的與老師、與同齡人有互動性的遊戲,是有體溫的。而網絡授課是免得冰冷的屏幕。短期內這種影響就是激發老師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現階段,學校教育的主導地位無法撼動,網絡授課只是一種補充。當信息技術足夠發達,二者的地位可能會發生逆轉。


易課件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雲課程會不會對學校造成衝擊,會不會是教育的一種觸動,

看你這個問題的時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電子書剛流行的時候。當時有很多對於電子書的討論:電子書會不會對紙質書造成衝擊。如果說完全沒有衝擊,那是假的。但是最終的結局是電子書雖然方便,但是在深度閱讀、傳承文明、出版正規等方面都不及紙質書。而且電子書還存在閱讀習慣限制、閱讀設備限制、出版混亂等缺陷。從多個方面來說兩者是可以互補。

而同樣的道理,雲課程雖然方便,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但是畢竟沒有學校學習的氛圍,規範、更無法做到監督管理。而且雲課程內容多而雜,版本繁多,沒有一個系統概念,在傳授“術”的同時沒有傳授對應的“道”。很容易容易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危害社會。所以雲課程可以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但是無法替代學校。至少現階段到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二者只能共存,而不是替代。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思茗文化


首先,學校教育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是無法取代的,雲課程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但從雲課程對教育影響的角度來看,至關重要。

雲課程共享課程資源,縮小區域間教育資源的差距,實現教育資源的均等。

目前,一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中小學教育水平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師資水平不高、軟硬件條件落後。有不少教育界的專家在公開平臺呼籲引起各方關注。

雲課程的出現,能夠充分關注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之間發展的差異性,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課程資源,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共享。尤其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稀缺的學校也能享受到優質課程資源,縮小區域間教育資源起點上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南京十二時辰


學校自古以來都是學習的地方,啥都撼動不了。以前認為網絡電腦手機這麼發達,誰還會去電影院?後面發現我錯了,還是很多人願意去電影院看的,一方面是放映設施一般人家庭沒有,另外一個是很多人一起看有氛圍。

雲課程只會是補充,講到學校衝擊,那就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多多洛666777


常態下,小學初中高中教育最好的模式還是在校園裡集中完成。但趕上疫情特殊時期,學校直接封校停擺,雲課程不但不是衝擊,因為突發性雖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校園教育,反而是一個最合適的填補方式。對教育能不能觸動問題,其實在疫情以前,已經有很多在線教育企業和模式在探索和拓展,在更適用於在線教育模式的領域應該藉此機會加大發展,畢竟在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基礎性的規模教育還是要在校園集中完成,可以用更適合在線教育的部分用網課作為補充。而在專業培訓專才教育方面,應該加大探索和發展,使網課充分發揮其優勢,不需到場,隨時隨地,覆蓋面廣。所以,在將來,應該是以校園教育為主,網課在線教育為輔的格局,如何系統化標準化網課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二者之間有主有從,相輔相成。


周星星193371494


不可能!基於以下原因:

1、雲課堂缺少人文關懷。

2、雲課堂互動過少。

3、一個人的學習與多個人在一起學習氛圍有區別。

4、沒有感情的雲課堂沒有意義。

5、學生面對雲課堂學習的動力不夠,壓力不足。

6、不能過高地估計學生的自覺能力,特別是初中生和小學生。


Z物理


現在全國學校在家上學,我一般是把資料發給學生,佈置思考題,引發學生思考。先給學生預習,自學。然後我再直播答疑,把關鍵知識梳理一下,幫助學生總結,然後規劃下一個學習節點。

我覺得以後上學了,我也會這樣做。師傅領進門,老師充當的角色一直都是傳道授業解惑。在適當的時候指點一下,然後交給學生自己,這才是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方向。


莫茉莉


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可以促進學校教育的提升,但不會衝擊學校的教育。學校師生面對面的教育是其他任何形式教育所取代不了。學校師生面對面的教育,傳授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個功能,最主要的師生情感的溝通。學生通過與教師面對面的溝通,獲得知識,促進情感的提升,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