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不以中華為本位,一切學問都是扯淡,從易中天和王東嶽說起

一切民族的就是國際的,一切國際的最初來源一定民族的,硬生生的拿一個國際視野來做學問和思想,是沐猴而冠,是可笑的。

民族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堅持從自我體驗的熟悉的生活和思考入手作為觀念系統,然後進行擴充和普及,形成國際的視野。那麼,它的源頭一定是本國文化本位的。

易中天中華史我期待了很久,比較感興趣的是他輕鬆詼諧的文筆,後來沒想到僅限於此,關於他的唐宋歷史我都在書城裡站著讀完的,真的是快,比快餐還快,最易讀的史書,沒錯,也是最淺的個人史,無考據無來由的個人觀念,好多無厘頭的搞笑,總喜歡借用西學的價值觀來評判中國文化,還很魄力的把中國信史胡說八道成3500年,連黃帝和堯舜也被砍掉了,認為中國六經是孔子等人編造出來的,連經書都不信了,學問還正經得起來嗎?有了這樣的學問,中國文化哪還有前途?

王東嶽先生作為一個民間學者,敢於自稱草根,憑藉個人的能力逐漸被大眾認同,殊為不易,也說明其能力遠在諸多學院哲學教授們之上,但在看了他的《物演通論》及他部分視頻演講,認為其談還是過於玄遠,大要而難切於問題,且對問題多有成見。其根源還是持了當今流行的西哲觀念系統來評判中國文化,很多觀點就變成了意見領袖,比如把孔子只看成半個思想家,就是嚴重的偏離了人倫大道和真正的民族關切,因此很多觀點看起來很有理卻經不起推敲,和真正的大道還是離的太遠。

中國文化本位的喪失使得易中天教授的學問不大正經,因而難以正位,始終停留在舌辯偏見階段。王東嶽先生連篇累牘,卻不在道上,何其可惜!中國文化和思想能夠真正在聖賢智慧的基礎上傳承和更新,才是我們的世界所需要,否則都只能算是譁眾取寵,難以流傳。

中國文化的啟蒙從王陽明開始,經過李贄、黃宗羲、王夫之、龔自珍、魏源諸君的努力,已經形成再生繁盛的能力,中間雖有魯迅、陳獨秀、胡適等文化大師的歧出,但嚴復、梁啟超、張君勱諸賢還能返歸中國文化本位大道,從張之洞的中體西用開始,到現代新儒家梁漱溟、熊十力諸賢的極力矯正,似乎頗有收成。而李澤厚、易中天、王東嶽、鄧曉芒卻仍然以西學之成見,武斷中華文化之道,實為痛惜!大道低迷,真道推行何其難耶!

中國文化是以悟道、感通、體驗、直覺、整體等為表現,以人之求誠韋基礎,通過仁、禮、敬、誠、和、合、通、同等觀念的系統闡述,最終形成以良知存在為本位的智慧理性精神,這才是中華民族精神。而所謂的全球化世界視野其實只是一種時髦和淺見,只是在西方對物的求真的基礎上建立哲學體系和科學精神,其實質是走向物的絕對化,形成工具理性從而喪失人的精神,這種學問影響很大危害也很大大,有如現在流行的冠狀病毒,呼啦啦的全世界蔓延,無有良知之智慧理性的制約,則人類會滑入發展的深淵,難以自拔。

不是以本國文化的學問和思想為本位的學問都不是真學問,不能體味到中華文化之源泉及核心精要的思想都是扯淡!不具備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尊崇和禮敬都是淺顯的成見!

在呼喚大師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建立我們的良知判斷,先獨醒,再孤往,形成默照,然後凜然而傑出矣!

敬凌簡介

獨立學者,心學思想家。楚南人在嶺南,曾從事傳媒、地產、文旅策商多年,撰著多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