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讀書如何摘抄寫作素材?

茶館閒言


我以前也有這個愛好,喜歡摘抄好詞好句,都積累了好幾本,對於一些報紙上雜誌上看到的,還偷偷的把此頁撕下來剪貼整理,最後也被我粘貼在摘抄本上。因此對於摘抄你大可不必全盤抄錄,每一個案例後面都有一些總結性的話語,我認為這才是整篇文章的精華部分,也就是說,這些才值得摘抄,日積月累你就會發現風景的,勵志的,經典的,情感的……原來摘抄也如此美妙!





初心1392026


讀書的過程中做讀書筆記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不僅可以強化我們的記憶,還能讓我們在寫作的時候順手拈來,使用一些有用的素材庫。

有的人喜歡手抄筆記。用專業的讀書筆記記錄本來寫。練字的同時也能梳理自己的思路。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減壓過程。

但是手抄筆記有一個弊端,就是不太方便檢索。速度也比較慢。

因此做電子筆記的優點就顯現出來。可以用有道雲,思維導圖,幕布等APP程序來做讀書筆記。

把有用的素材進行分類的整理。


小耀不正經


讀書的時候養成摘抄的習慣,真的非常好。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比較精彩的句子,心中歡喜不已心想這麼好的句子我一定能夠記得,事實上如果當時沒有拿筆記下來的話,過不了多久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如果讀書目的比較強,就是為了積累寫作素材進行摘抄的話。那麼個人認為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首先建議進行分類摘抄。比如說根據不同的文體,或者說是開頭部分或者是結尾部分或者是比較精彩的句子,再比如,有些文章整體結構比較好,可以採取列提綱的方式進行整文結構的摘抄,從而能夠記下一些比較好的文章框架。總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類,並且可以制定好目錄,這樣在後面需要查找的時候非常的方便。

其次呢,有些精彩的內容比較好但是文字比較多的話,摘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時可以採用直接在書上劃線做批註之類的方法,然後可以在相關的書頁當中放上一些小書籤。當然前提是這些書是自己的哦。

第三、摘抄的時候還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超級喜歡的內容,一般喜歡的內容,覺得還不錯的內容,按等級進行劃分,採用不同顏色的筆只是不同的符號進行標註。有時候看到一些覺得好的句子也不一定馬上就摘抄,回頭再看依然覺得這個句子很好的時候再摘抄也不遲哦,這樣能夠保證摘抄內容的質量。

第四、如果摘抄是為了提升寫作能力的話,這個環節一定不可少。作為摘抄的延伸,要將摘抄所得內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那還是要去多寫才可以,對喜歡的摘抄內容進行一些仿寫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第五、做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不懈,摘抄也是一樣,我們要相信自己讀過的書一定會在將來某一個時候達成能力的輸出。鍥而不捨,方可成事。加油哦~


莫LY


怎樣從閱讀中積累作文的素材 ?

 魯迅先生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所以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只有不停地去積累素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從書本或者生活的經驗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寫作素材.  在運用積累方面,古今中外就有許多這樣的典範:英國小說家笛福在他53歲的時候,偶然在雜誌上讀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敘述一個水手,因與船長髮生衝突而被拋置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孤獨地生活了四年,後來被一個航海家發現帶回了英國.笛福感到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於是他便利用這個故事,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的觀察和親身的一些經歷,經過全新的創造,寫成了《魯濱孫漂流記》一書,在他59歲時候,出版了這部小說,立刻受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從這個故事可以說明,積累材料對我們的寫作有著重要著作用.怎樣才能從閱讀中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呢?  第一:大量進行閱讀  大詩人杜甫曾經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中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在平時學習中只有讀大量的書,大量地去讀書,才能增加自己的閱讀面,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學會讀不同種類的書,不要為讀書而去讀書,這樣就會使自己的閱讀面越來越窄.可以是科普知識,可以是地理趣事,可以是幽默故事,可以是唐詩宋詞,可以是中外小故事,可以是名人傳記,可以是歷史事件從不同的文章中感受不同的題材,從不同的題材中感受不同的文風,從不同的文風中感受不同寫作態度,從不同的寫作態度中感受不同的文化知識.  因此只有進行大量的閱讀,才能有豐富的知識,才能開闊視野,但在讀書的過程中,要讀好書,好讀書,才能真正的做到博覽群書.  第二:有目的地摘錄  常言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們進行大量閱讀,雖然開闊了眼界,提高了閱讀的興趣,拓展了知識,但如果不注意積累慢慢就會變成紙上談兵,因此用筆去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有目地進行摘錄,摘錄一些對自己有用的寫作素材,以便在寫作的時候備用,這樣才能使書為我所用.  一般說來,我們讀的書多,但摘錄的相對來說來少一些,精一些.比如摘錄常備的名人名言,作文知識,運用好的修辭手法的好詞佳句,有價值的事例數據,特別需要的作文材料,需要引用古詩諺語等等.這些知識的在我們寫作的過程中都很有用.  第三:寫好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是閱讀積累的好方法,讀書筆記作為讀書過程的一種延伸,一種總結,一種心靈的昇華.是讀者和作者心靈的共鳴產生的最佳途徑.因此讀書筆記更能提高一個人的寫作水平,是積累素材一個不錯的方法.  在寫讀書筆記的時候,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讀後感,就是通過這本書,把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認識、收穫、感想、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心得式的表達,從而達到書本與心靈的結合,這就是最常用也是最能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種表達方式.也可以通過列提綱對所讀書籍內容進行概括;也可以是一種簡單的摘錄.讀書筆記無定法,卻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總結和運用.  波爾克說過: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沒而不消化.我卻說讀書而不注意積累素材,只會讓我們付出很多而收穫少.我們應該像一隻蜜蜂從不同的花朵得不同的蜜糖,這樣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


回家路上是否有你


讀書是讀者與作者通過書本這個媒介建立聯繫的一種認知活動。好的閱讀能起到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的作用。談到摘抄寫作素材,我認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讀寫不分家,一般文筆好的人也是閱讀量比較大的人。做筆記有兩個作用,一是記錄想法,加深印象,一是記錄重要的內容,以備日後查看。

這裡主要介紹兩種筆記,一是日常筆記——也叫隨時隨地法。隨時帶一個小本子,有想法就把要點記到本子上。不方便打字的,可以把聲音錄下來回頭再整理。

二是讀書筆記,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摘要法、感觸法、延展法。

摘要法也叫做“把書讀薄”的方法;感觸法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也叫“三欄筆記”:內容、摘要,感悟。感觸筆記法的好處是邊讀邊想,時刻保持對書中內容的思考和質疑;延伸法,比如看完一本書寫一篇讀書報告,一篇書評,甚至就書裡的某個問題深入研究等。

在筆記法中,還要注重筆記的整理和應用,及時將筆記進行歸類,要養成給筆記加索引或者目錄的好習慣。

這裡介紹一款可以直接記錄來自課程和圖書中有用的知識點——印象筆記(一個獨立的 APP),

總之,我認為方法是手段,重在落實。所以熱愛寫作的朋友們,行動起來,相信自己,好的作品定會源源不斷地誕生!


凡萌讀書育兒


我讀書喜歡讀紙質版的書,電子書確實方便,功能也多,但總是找不到讀書的感覺。讀書時,我習慣坐在書桌前,旁邊準備好一本一筆,遇到好詞好句,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未知的領域知識,就用筆記錄在本上,並註明摘抄的書目、作者、日期等。有的讀者可能習慣在書上劃一劃,做好重點標記,我不太習慣這種方式,一是這樣會把書弄得黑乎乎一片影響美觀,二是我們在寫作時,還需要一本書一本書去找,不如直接在本子上查閱更方便。此外,看的書多了,自己的文本能力和表達能力真的會有很大提升,讀書大有益處,讀經典書更能淨化明澈我們的心靈[贊]



梧桐細雨三盞酒


關於好詞好句。

我覺得第一遍讀書的時候是摘抄句子的最佳時期,因為第一遍讀書的時候你心裡的觸動會感覺更明顯一點。當你讀到哪一句話,讓你心裡有些微微發顫的感覺的時候,就停下來把這句話抄下來。因為這句話能感動你,也能感動別人。

關於論證案例。

我看書一般都是用平板看的,所以看到有用的例子,就直接節選下來了。當然有時候也會寫在紙上,不過這種比較少,一般是看電影的時候。

但是我覺得用手機記錄是最方便的,因為手機有語言轉文字的功能,自己說一遍加深印象,還不用一個一個的打字。

關於案例論證的整理,我有一些心得:

首先用你在你手機的記錄app上,比如onenote,印象筆記之類的。建幾個筆記本,分成不同的話題,比如勵志類,三觀類,友情類等等。

然後把你想要收集的案例,分門別類的放到筆記本里。這要你用的時候,就可以更快速的找到。如果你看這個案例的時候,有一些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在下面,因為不同的時期,看待同一件事情是不同的感覺,有不同的領悟。

詞語的收集。

這個事情可以放在讀這本書的第二遍做。因為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太注重於別的事情時,會分散你的精力。耽誤你對作品的理解。這樣就不容易找到你感動的瞬間。

等第二遍的時候,可以把你覺得驚歎的詞語記下來,或者說是你平時不常遇到,但是你覺得用的比較好的詞,你平時太熟的就算了。詞彙的掌握也是文字能力的關鍵。


一隻松鼠生活家


摘抄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代的宋濂因為家境不好,就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借來摘抄,勤奮學習,最終成為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懂得了摘抄的作用,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用心去做。這是前提,然後才來談如何摘抄。

1.摘抄自己喜歡的。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覺得哪些詞語、哪些句子、哪些片段好就摘抄下來。一般是語言優美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文字。

2.摘抄要少而精。大段大段的摘抄,一是沒有那個時間那個精力,畢竟現在孩子的學習任務也比較重。二是以後運用也不會大段大段地運用。摘取精華的部分即可。大段的文字有些地方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3.摘抄要分門別類。開始摘抄的時候可以不分,但最好在旁邊註明適合哪一類,比如:形容詞,動詞,┄┄景物描寫類,外貌描寫類,┄┄哲理類┄┄好的開頭,結尾,等等。也可以分主題(話題),如善良、誠信、奮鬥、英雄等,這樣便於今後學習運用。

4.摘抄要註明出處。摘抄的時候最好標明是摘自於哪裡,作者是誰,便於以後學習的時候進一步查找。

5.摘抄要常翻翻。過了一段時間,對自己摘抄的素材要常常看一看,看一看一是加深印象,儲存在大腦,便於寫作運用,二是看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新的靈感。

摘抄有實錄的摘抄,即抄原文原句;有體會式的,即在摘抄的時候寫點感悟感想。這兩種摘抄都可以用。

祝學習進步!作文越來越棒!


鄉村微教育


1、如果你閱讀的是紙質書,那麼一定要準備一支筆,隨時對有感觸,能讓自己產生思考的段落劃上波浪線,並且在旁邊寫下當時的想法。

在有想法的那一頁做上標籤,方便自己下次閱讀查詢。

2、如果是用電紙書或者乾脆用手機、PAD閱讀,那麼也很方便,只需拍照或複製文字分享到自己的雲筆記,並且在筆記中記錄下心得。

你還可以充分利用雲筆記的優勢,給這個素材添上標籤和標題,方便自己日後整理使用。

同理,即便是閱讀紙質書,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現在手機都帶有自動識別文字的功能。還是那句話,怎麼用得順手就怎麼來。

別以為完成這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到了這一步,萬里長征才走了一半。

接下來要給自己定一個規矩,每週選定某一天作為素材整理日,將這些素材分門別類放在專門的文件夾中。

如果只是收集而不是整理,那麼這些素材對你來說毫無用處,之前的一切努力也都變成了無用功。

你可以在雲筆記中添加諸如“幽默素材、愛情故事、名人名言”這樣的分類,只要便於自己理解,能夠快速想起查找就行,沒有統一的要求。

接下來的功課在於每一天,你需要利用碎片時間,去瀏覽自己積累的素材。這樣的好處在於加深印象,並且再次喚醒自己的思考。

當你想到2-3個想要探討的話題,再結合其它相關的素材,一篇文章的內容就浮現在眼前了。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一系列瑣碎的內容用一條中心思想串聯起來,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列出梗概就成了文章的提綱。

最後奮筆疾書寫出來,一篇文章就成了,新手只要試一次,相信就會有收穫。


一月女生


讀書時,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這點非常好!具體如何摘抄,提幾點小建議。

第一,分門別類摘抄。具體看句子的應用場景。

第二,摘抄好詞好句。主要是優美的、有多種修辭手法、富有哲理的句子。

第三,做好批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