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似乎每過那麼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當影院出現一部現象級的國產動畫作品時,“國漫崛起啦!”的浪潮隨之而來。這讓吃瓜群眾不禁問上一句:國漫真的崛起了嗎?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我雖不是業內人士,不過動漫愛好者一個,但是我想從一個愛看優秀作品的觀眾角度來說說我的觀點。


(影評部分在後面,想看我狂舔的可以直接後翻)




我刻意去留意一個細節,看看報幕名單的人員組成。然後我發現了一個很欣慰的現象,全員國人!


從編劇、導演、策劃、運營、宣傳,再到最重要的動畫製作和特效等等,全部都是由我們自己的人員完成(至少名單上沒有一個外國名字)。這已經能說明,能做出這樣優秀作品的國人,一直都在。如果人們口中的“國漫崛起”指的是:我們終於有能力做出這樣的作品啦!我覺得這是很可笑和無知的,當然無知者無罪。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大聖歸來


《哪吒》的特效看起來非常炫酷,非常震撼,但是還不足以讓我感到驚豔。並不是因為不好看,反而是好看到讓我覺得很熟悉,這種冰雪兩重天的特效其實在國產動漫遊戲圈中,並不算是鳳毛麟角。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國產遊戲CG


隨便找個幾年前的pc武俠遊戲或者是《王者》這樣的手遊,如今遊戲CG的製作水平完全可以達到這樣的水準甚至更優。只不過把這樣的製作放在熒幕上,讓很多不玩遊戲不看動漫的人看到,他們才會驚呼原來國漫已經到了這個水平!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王者CG


很多對動漫,尤其是國產動漫略知皮毛的人,對國產動漫的印象僅僅停留在動畫頻道的低幼科教動畫上,就整天吆喝著國漫來來去去都是動物成精而已。實際上國漫粉心裡清楚,國漫從來不缺優秀的作品。


B站前幾年點擊量最高播放量的《狐妖小紅娘》,近年來的《全職高手》、《鎮魂街》,還有令人翹首以盼的《三體》,都是非常精彩的佳作。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國漫崛起”是近幾年突然興起的一個口號,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大魚海棠》開的頭,一路走過來接棒的有《大聖歸來》、《大護法》、《白蛇:緣起》等現象級作品。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認為這些作品還略微有些許不足,比如《大魚》的敘事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點。而這次的《哪吒》我個人認為接近完美,後面細說。




每每有這樣的現象級作品出現,便會帶動一大波流量,從朋友圈到微博,從口耳相傳到二刷三刷,人人稱讚的好口碑才是轉化率最高的宣傳方式。這種宣傳無疑讓更多“路人”(不看動漫不看這種題材甚至不看電影的人)去看,從而推動了圈子與圈子間的單方面滲透。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舉個更簡單的例子。在《王者》之前,從來沒有一個遊戲能讓如此之多的成年人能夠對手機遊戲如此上癮。你拿手機跟一個大排檔的大哥說一起切水果或者憤怒的小鳥,他會覺得你瘋了。但是你說王者開黑,他立馬就說要帶你飛了。


而後面出現了更多的聯動,根據段位打折吃飯、滿大街開黑,KPL等線下活動讓王者成功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經指責年輕人玩物喪志的大人們在大環境推動下成為了“自己討厭的人”。也許只玩這一款遊戲,但是他們已經屬於遊戲圈的一員了。


同理,當你的朋友圈全部都在看《哪吒》,不甘於落後於潮流的你可能完全沒想過自己會走進電影院看一部動畫片,乖乖掏錢進去之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然後說上一句:真香。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其實圈子和圈子都是這樣的關係。之所以能成一個圈子必然有讓眾人熱愛感動的地方,外人之所以無法理解不是因為他們理解能力不夠,而是沒有這個途徑。


回到國漫,國漫還不能像日漫那樣有一個完整且成熟的生態圈有足夠大的影響力能擴散到生活中去(甚至是奧運會這種國家級場面),國漫只能停留在圈地自萌中。


國漫缺的從來不是能力和故事,而是。。。


市場。


我倒回來說。為什麼《哪吒》的結尾敢做一個這樣的彩蛋?從劇情推斷出有續集的影片不在少數,把下一部片名都打出來的我是第一次見。要知道如果《哪吒》是部爛片,這一操作可以說是貽笑大方。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為什麼《哪吒》有這樣的底氣?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自身能力達到了這個水平,就是用這個錢做出了想要的效果,他們覺得在成品上起碼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了,這需要很大的自信和判斷力。其二是觀眾,觀眾的觀賞水平提升了。


某位導演說過,沒有爛片,只有爛觀眾。說對了一半,有爛片,也有爛觀眾,但是含義卻是對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急轉彎看起來無解,爛片跟爛觀眾的錯完全在爛觀眾身上。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導演討論流量小鮮肉


在市場導向性如此強的電影圈,除了少數我行我素的有錢導演拍片只為了滿足自己夢想以外,大多數導演拍片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賺錢。那拍什麼樣的電影大家喜歡看?觀眾的愛好成了導演拍片的風向標。


《哪吒》的劇組也明白,今時今日的觀眾已不是當時那群看到動畫就說“小孩子玩意兒”的人了,他們也是會接受優秀作品的,這點在《大聖歸來》就可以看出了。


所以在我看來,“國漫崛起”,崛起的不是動畫,而是一直給予國漫信心和包容心、一直提升著觀賞水平的每一位觀眾們。只有大家願意掏錢去看,優秀作品只會多不會少,這才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下面說說,《哪吒》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我一直在想,大家口中的國漫風國漫風,是個什麼東西?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漫畫風格,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一個涉獵廣泛的動漫愛好者來說,只要看到輪廓或者色彩,就能知道是哪個國家的動畫風格。當然不是說只生產這一種風格的作品,它更像是一種品牌。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能猜出都是哪些國家的畫風嗎


水墨線條加上傳統飄逸服飾,而每當這樣的元素出現,往往背後的故事,一定是來自上古神話故事或者古代歷史改編。


而這次《哪吒》獲得如此成功的原因,得益於它選擇了熟悉的外皮,但改編了內芯。哪吒的動畫形象從揮刀自刎再到“是他是他就是他”,一路都是一個

正面形象。這次的魔改,編劇功不可沒。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這部電影魔改的可不是一點點,首先主角就是魔改而來,一身正氣的哪吒在這部電影中黑眼圈加邪惡尖牙,調皮搗蛋又叛逆易怒,這樣的角色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莊嚴的象徵,而到了這裡成了打入海底的帶惡人。類似還有很多這樣的改動會讓觀眾“因為對哪吒的IP熟悉而進場,又因為魔改的故事而產生新鮮感”。


此外,本作的敘事節奏讓人無比舒適。以《大魚》為反面例子,也許編劇為了塑造一個宏大的世界觀,在本子上寫了好幾萬字的框架,無奈電影時間有限,沒辦法讓每位觀眾都能感同身受,於是落下了很多沒說明白的設定只會讓人覺得有勁沒處使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反觀《哪吒》,你可以發現沒有一個場景和情節是多餘的。本是天宮的事端,卻只有天宮的寥寥幾個鏡頭。小學生寫作文都要主次分明。你還別笑,很多電影都不一定做得到這一點。


主要部分基本都是圍繞哪吒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轉變展開,也許很多路人看動畫角色不一定會分析人物感情,但是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情節發展有沒有道理”,會不會一頭霧水。


舉個例子,影片最突出的兩個情節衝突是主角在孝子和妖怪兩個身份之間的認知矛盾和哪吒敖丙亦敵亦友的故事。前者轉變的契機是那頭豬找到自閉的哪吒,讓他親眼看到父親為了救自己一命犧牲自己性命的決定,從而幡然醒悟做一個帶孝子。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OHMYGOD!這也太流暢太舒服了吧!這種情節的銜接和轉折點的把握堪稱完美,既不會讓大家覺得哪吒轉變突兀,也能為後面二人父子煽情對話做鋪墊(說句題外話,那一句“我還沒跟你踢過毽子”,讓全場哭得稀里嘩啦)。


除此之外還能吹的就是動畫部分了,其實來來去去都是啊!那光!啊!那水!說句實話,這種特效不是做不出,按幀給錢的特效如果想繼續在國漫裡看到,那就多點貢獻票房就行了,所以也不多說什麼,掏錢就vans了。


關鍵是那一場山河社稷圖的打鬥!我吹爆好吧!就憑4人在一篇大好山河景色中爭搶一支毛筆的精彩打鬥我就忍不住再去看一次。尤其尤其是飛下瀑布那一段的分鏡,在四個角色中不斷旋轉卻不會讓你覺得有半點暈眩的感覺反而讓打鬥更加趣味。後面4人的冰球搶筆更是讓全場爆笑。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說到爆笑,其實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臺詞和語氣。它不像過去的那些傳統國漫一樣,套上了傳統文化的皮,就先入為主用上了一些套話。


《哪吒》可謂處處有笑點,語言幽默詼諧甚至還有一些網絡用語,表現形式多樣,後面還能看到電腦的彈珠遊戲。這些笑點既能讓你樂呵,也不會覺得是故意為之,像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導演跟你說“我要講笑話了大家準備笑一個”。最直觀的評判標準只需要看影院的笑聲就知道了。


人物角色方面也是相當優秀,李靖的形象刻畫雖無修改卻又入木三分,將一位心繫村民卻又要對妖兒負責的嚴父表現出來,得益於美術、編劇和聲優的共同配合。還有一個就是敖丙,進場之前我覺得,沒必要吧,不就一個小龍王麼,至於讓大家那麼咋咋呼呼的嗎。進場之後,撩開外衣,AWSL!


《哪吒》一來,國漫又雙叒叕崛起了?


我唯一能挑出的一點問題時哪吒他媽的配音略有不妥,略年輕的聲色感覺痛哭起來像失戀一樣而不是失子之痛。




總而言之這部作品的優點真的太多了,各大媒體和視頻也吹得比我詳細,我也還沒看別人的點評,只是作為一個普通動漫愛好者分享一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我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優秀作品出現在熒幕中,能讓更多人改觀“動漫不僅僅是低幼科教”這種無語的觀點,不去辯駁,只用作品封住他們的嘴便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