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秦征战六国时,秦昭襄王手段如此狠心,但为何在他逝世后,六国响起一片哀嚎悲痛声去吊丧?

大侃历史


秦昭王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他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芈八子)的儿子。在秦国国君“奋六世之余烈”中,秦昭王所起的作用最为巨大。他在位55年里,秦国东伐韩魏,南攻劲楚,东摧齐齐,长平败赵,真正奠定了秦国统一的根基。

对于东方六国来说,秦昭王心狠手辣、攻伐果断,是他们最大的心腹之患。可是在公元251年秦昭王去世时,各国国君纷纷派人来吊丧,一个个哭得比自己家里的老妈去世了还悲惨。

然而事实上真的像表面上这样简单吗?

当然不是,列国遣使来秦国吊丧的目的其实很简单,第一是讨好秦国、避免秦国暂时东进,这是一种常见的外交手段。

第二就是来秦国试探底细,好武斗狠的秦昭王去世对于东方六国来说是一个绝佳好消息,六国不知道后面的秦国新君会采取何种政策,所以来吊丧其实是为了摸清楚秦国下一步打算。

那么,历史上的秦昭王到底有多厉害呢?

秦昭王(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的公子,但却不是嫡长子,所以原本是无缘登基为王的。秦惠文王死后,最初继位的是嫡长子、秦武王嬴荡。不过武王在位仅仅3年时间,就因为“洛阳举鼎”事件去世。

一、意外登基

秦昭王当时还是公子稷,远在燕国当人质,意外被其母亲宣太后(芈八子)和一帮重臣扶持为君,是为昭襄王嬴稷。其中,北方的军事强国赵国起了很大的作用,赵武灵王坚决支持嬴稷登基其实是为了结好秦国,可是后来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的就是秦昭王派出的大将白起。

在秦昭王继位时,秦国仍然算不上是七雄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内外压力巨大。当时齐、楚两大强国与秦国并立,北方的军事强国赵国也是蒸蒸日上,而韩、魏两国也不合时宜地阳奉阴违,勾结其他国家来对付秦国

在秦昭王的祖父秦孝公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摆脱了落后挨打的位置,并“借力打力”,趁战国首强魏国在马陵道之战被齐国重创的机会,夺回了河西地区。

在秦昭王的父亲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和齐国、楚国终于将战国第一强国魏国削弱为二流国家,秦国成为列强之一。

可是,此时的秦国内有宣太后(芈八子)与宗室大臣专权,外有齐、楚、赵等强国虎视眈眈。

齐是东方第一强国,也是唯一一次攻破函谷关的国家;楚国是南方第一诸侯国,是号称“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列强。

二、横扫群雄

秦昭王在位时期,先是用张仪的“反间计”重创了强敌楚国,夺取楚国整个西北,然后命上将白起攻陷楚国的国都,焚烧了楚国宗庙,楚国由此掉出强国行列。

趁齐国灭宋时,秦昭王又加入燕国主导的“五国伐齐”大军,将强大的东方齐国肢解。后来齐国虽然侥幸复国,但国力已经一落千丈,也丧失了霸主地位。

同时,秦昭王“吞巴灭蜀”夺取了巴蜀粮仓,为秦国东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昭王晚年,秦与北方军事强国赵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郡爆发了长平之战,秦国征发了国内九成壮年男子投入前线,终于大败赵国,赵国一蹶不振。赵国是东方六国中最后一个强敌,也是秦国东进最大的障碍。战国的削弱,实际上就宣告了秦国的成功。

在秦昭王时代,秦国先后将楚、齐、赵三个强敌削弱,此后在东方六国中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与秦国保持单打独斗的能力。正是在秦昭王时期,才真正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格局。不过,由于昭王连年征战,秦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所以秦昭王晚年冤杀白起、围攻邯郸失败后,使得秦国统一的步伐又延后了数十年。经历了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了秦始皇(秦王政)时代才实现一统。


世界人文通史


秦昭襄王在位时可以说战果硕硕,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薨逝,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襄。要说秦国内部的人为之痛哭还好,但东方六国为之痛哭,响起哀嚎悲痛之声,恕我一时无法理解了。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哀痛秦昭襄王,不如说是哀叹自己的未来。

大家对其之恨

在征战六国的过程中,秦昭襄王手段毒辣,大家对其恨之入骨。秦昭襄王发动的战争里,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长平之战,此战直接摧毁了赵国的国力,为日后秦朝的统一奠定基础。在长平之战中,秦国的将领白起坑杀了赵国的二十万万降卒,以至于血流成河。

东方六国对未来不知所措

在他在位时,东方六国已经被欺负怕了,这时候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去掉,身上的重压一消失,加上对未来的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东方六国的哀痛不仅是重压后紧张的酸楚,也有对自己未来迷惘的恐惧。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已成定局,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挡住秦军的铁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哀痛更多是对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哀痛。

喜极而泣

我个人认为他们就算是流泪,那也是喜极而泣。他们知道秦昭襄王死了以后,这些国家至少可以过个几十年太平日子。毕竟不是每个秦国的君主都是如此霸道的吧?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留言评论。


潇潇谈历史


黄河在远古时期虽然孕育了华夏祖先,奠定了华夏民族绵延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但在早年很不稳定经常改道,造成百姓死伤无数,哀鸿遍野。那如果有那么一个假设,黄河消逝了会怎样?华夏民族会伤痛还是庆幸呢?当然是伤痛了。同理,虽然秦昭襄王在位时屡屡伐国,但一个强大不敢被直视的强大存在,同样起到了调和各国矛盾,统一各国行动意志的作用。可谓利害参半,秦昭襄王没了,所有诸侯王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几十年的外交成例被重新定义,结果自然会让大家无所适从。最重要的是没有那个诸侯王有俾睨天下取代秦国的气魄和实力,迷茫和伤悲自然无可避免。


杨笑晓


对于秦昭王死后六国吊丧一事,记载于《史记·秦本纪》中: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秦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他19岁继位,当了56年的秦王。但其实他真正执政的时间并不长,前面的42年里,朝局掌控在他的母亲宣太后手中。他执政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14年。

秦昭王时期,是秦国扩张最快的时期,期间他以白起为将,攻下了楚国首都郢,尤其是打赢了长平之战,使秦国实力大增,对六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秦昭王死后,各诸侯国“皆使其相来吊祠”呢?我认为原因很复杂,诸侯国之所以这样做,各有各的目的。

这其中,韩国是秦国的小弟,虽然这个小弟做的很憋屈,但毕竟是人家的马仔,不去吊丧是不行的,所以韩国是由韩王亲自去吊丧的,而其他国家只是派相国去的。

另外,齐国是秦国连横的对象,两国有着长期的“睦邻友好”关系,人家国王死了,吊丧也理所当然嘛。

楚国呢?秦昭王的母亲是楚国人,舅舅魏冉等也是楚国人,秦国朝堂还有不少楚国人,比如后来的昌平君、昌文君等。秦昭王的身体里流着楚国的血液,而且,继承秦国国王之位的秦孝文王的妻子华阳夫人也是楚国人。从缓和两国关系的角度看,楚国去吊丧也是有道理的。

再看赵国,秦昭王死后,秦孝文王继位,太子子楚曾经在赵国当质子,子楚还有一个儿子(即秦始皇)在赵国,为了缓和关系,赵国去吊丧也是可以理解的。

燕国呢?秦昭王曾经在燕国当过质子,与燕国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燕国去吊丧,从礼节上看,是说的过去的。

至于魏国,大家都去,我不去也不好,于是也就跟风去了。


孤舟钓江雪


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长达五十五年之久。

早年,他跟随母亲在燕国为人质,直到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成为秦昭襄王。在他即位初期,宣太后当权执政,外戚魏冉处理庶务,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了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等地,发动了著名的水淹郢都的战役。从此,东方各国听闻虎狼之秦无不战战兢兢。

后来他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并对赵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他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时可以说战果硕硕,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薨逝,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襄。要说秦国内部的人为之痛哭还好,但东方六国为之痛哭,响起哀嚎悲痛之声,恕笔者一时无法理解了。笔者认为与其说是哀痛秦昭襄王,不如说是哀叹自己的未来。

周朝灭亡,天下共主已失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秦国的大将赵摎攻打韩国,攻占了阳城,斩首了4万人。接着赵摎继续挥师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位于王畿的周赧王姬延感到非常恐慌,于是他和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再订立合纵盟约攻秦,准备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将军赵摎攻打西周。吓怕的周赧王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由此可见此时的周天子已经没有了尊严。秦国将周赧王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贬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后来姬延抑郁而终,东周国亡,立国879年。

要说之前,虽说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但各诸侯之间还是顾忌着周天子的地位和身份,都还承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例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之时,他们都要去周天子那里申请旨意,让周天子承认自己。但昭襄王薨了以后,加上周天子也没有了,整个东方六国宛如心中失去了一个支柱,一个中心,怎能不哀痛?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挡住秦军的铁蹄了

在他在位时,东方六国已经被欺负怕了,这时候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去掉,身上的重压一消失,加上对未来的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东方六国的哀痛不仅是重压后紧张的酸楚,也有对自己未来迷惘的恐惧。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已成定局,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挡住秦军的铁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哀痛更多是对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哀痛。

在秦征战六国时,秦昭襄王手段的确狠心——坑杀赵军四十万、水淹郢都等等战役,都给东方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他逝世后,六国的一片哀嚎标志着天下共主已逝,从此是秦国鞭笞天下了。


邓海春


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年时间里,秦国就像一台战争收割机。这中间除却人们所熟悉的伊阙之战、长平之战、合纵伐齐之战等大战外,秦国近乎是年年出兵攻占六国。以至于到了秦昭襄王晚期,秦国民生凋敝已经到了很严重地步。连年的征战,使得民众早已不堪重负。


历史上关于秦昭襄王策划的战争比较出名的就是长平之战,这场战争对于秦朝大一统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场战争一举就打败了赵国。当时秦赵两国的国力相当,秦昭襄王刚刚亲政,为了能够起到震慑诸侯的作用,所以发动了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刚开始一直在前线跟赵国干耗着。就在两国的国力几乎都被消耗殆尽的时候,赵国主动发起了进攻,结果被秦国一举歼灭。20万赵军被坑杀,从此秦昭襄王终于一战成名,留名青史。秦国虽然大胜,但是自己还是损失极为惨重。据史记记载,”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据战国策,秦“国虚民饥”。六国虽然不行了,但是秦自己也差不多了。随后秦昭襄王又开始对韩国下手,一举斩杀韩国4万多人。掉头又攻占赵国二十多座城池,斩杀及俘虏合计9万多人。这还不够,秦昭襄王又盯上了迟迟不能亡国的周天子。周天子到了这个时候,其实连个象征的意义都不存在了,所以秦昭襄王索性就把周国给灭了,将周天子给抓到了秦国。随后秦昭襄王又在72岁高龄的时候,宣布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吴城,迫使魏国投降秦国,成为秦国的附属国。


总之,秦昭襄王在后期将自己所有的屈辱愤怒都发泄了出来,基本每年都在打仗,但凡跟他接壤的国家都被他欺负过。包括赵国、韩国、周国、魏国、楚国,这些跟秦国接壤的国家,全部被秦昭襄王攻打过。当他们得知秦昭襄王去世的消息以后,六国响起一片哀嚎悲痛声是喜极而泣的。毕竟秦昭襄王死后这些国家可以稍微踹踹气了。




绿巨人讲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秦昭襄王这可是狠人,咱别的不说,战神白起就搁人家手底下当大将。

一说到白起,不了解秦昭襄王的人,立马就明白秦国能灭掉六国,成为笑到最后的一位,秦昭襄王那就是整个事件的奠基人啊!

相当年,战国七雄其他六雄,搁这位手里头,那就是六个面团,好家伙被秦昭襄王挨着个的这顿搓,搓的那叫个欲哭无泪啊!

但让秦昭襄王自己都没想明白的是,他死了,这六个大佬居然对他哀悼祭奠,似乎有那么一股子摒弃前嫌的意思。

那么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要说这事,咱得从秦昭襄王的功绩说起。

话说您把这位搁历史上,就会惊奇的发现他可是在位时间最长那几位君主当中的一个,掐头去尾五十五年的时间,这年龄也算长寿的了,享年七十有五啊!

按理说秦国那王位压根就没他什么事,咋轮都轮不到他坐上去。毕竟他的哥哥弟弟们还搁家里边吃香的喝辣的,而他蹲在燕国的土地上喝着西北风,做质子呢?

质子这是说好听的,您要说不好听的,这压根就是人质。

这秦国那天如果做了对不起燕国的事,他这做人质的首先就会被燕王提溜过去,一顿臭骂,这还算是轻的,这要是重喽,那脑瓜都得让人家给摘了去。

而且他平时那小日子也不好过,毕竟您要是秦国有实力的皇子,他也不会做质子去,所以平时这要是赶上燕国贵族圈里,开个啥宴会,整个啥诗词的,他一准就在那犄角旮旯里蹲着。

那么他又是咋当上秦国的王呢?这么说吧,秦昭襄王下边还有个弟弟,这人挺讨喜,所以秦昭襄王的老爹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国那最为尊贵的位子就留给了他弟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武王。

而这秦武王天生就是个大力士,就那水缸一样的大石头稳稳的抱在怀里走个百八十米这都不带喘气的。

加上他本身也好武,所以就特别的喜欢和人比力气,这不有一回他和自己手下的大将孟说举行举鼎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你说这玩意有的比吗?咱听过王和手下人比诗词的,比手谈的,他到好堂堂一个王和自己的手下人比谁的力气大。

开头很美丽,结果就不美丽了,秦武王手中着鼎脱手了,把自己的肚皮给砸了,胫骨还弄断了好几根。

就这伤口搁过去那医疗条件,基本就是个死了,这不连晚上都没有挺过去就死了,死的时候才二十三岁。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要说了:“这秦武王是不是有毛病?咋这么缺啊!”

您不能这么说,您记住了,这历史上但凡能挂上武字的,这都是很厉害的主。

这秦武王在位的时间是短了点,就这点时间,人家还在想法子要灭掉周王室,一直没有机会不是,后来忍了换了一个小目标,跑去揍韩国,占了不少便宜。

所以要是给这秦武王一点时间,您就能看出来这王也不是白给的主。

这不他一死,就面临一个继承人的问题,可问题是,秦武王比较年轻,压根就没有儿子。

所以这就便宜了蹲在燕国做质子的秦昭襄王。

当然这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这中间要不是赵武灵王用计把这秦昭襄王从燕国给骗出来送回秦国,历史也就没啥秦昭襄王了。

赵武灵王还想着这果子种下去,能收成一把好果子,让他想不到的是,这秦昭襄王回头就不认账了,后来更是一家伙就把赵国的军卒坑杀了四十万。

当然这是后话,咱接着说事。

咱先说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办的最大的一件事,废掉了周王室,结束了周八百年的统治。

话说当年,秦昭襄王指派大将赵摎去攻打韩国。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感觉够乐的,这秦国国君咋没事老是喜欢欺负这韩国。

没法子谁让他挨的近,而且七雄当中他属于老末级别的国家,不揍他揍谁呀?

这一家伙拿下了阳城,为秦国又添一城,顺道还削弱了韩国的实力,砍了四万人,这一家伙把韩国好悬没放到了。

秦昭襄王还觉得劲没处使,瞅着赵国这身段够可以的,连口气都没喘,回头就捅赵国的后脑勺,这顿敲啊!

把个赵国敲的都找不到北了,又被秦昭襄王划拉走二十几个县,砍了九万多人。

就秦兵这架势,感觉不管是谁只要杵到眼跟前的,这都想上去砍上一砍。

那么作为天下共主的周赧王姬延瞅着势力越来越庞大的秦国,他到是想打压一下,但他手里边就三四个城池,拢共三万多人,这给秦国塞牙缝都不够,他也没辙。

这不其他诸侯国瞅着秦国,今天揍这个明天掐那个的,他也担心自己个那天被灭了,所以楚国这就想利用周天子去抑制秦国,别这么闹腾了,大家伙快撑不住了。

楚国有这么个意思,周天子也有这么个想法,双方一拍即合,所以周天子这就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大家伙一起揍秦国。

咋说呢?这事挺好,大家伙都举手表示同意。周天子也着急忙乎的勒紧裤腰带的凑了五千来人,但这还缺兵器少吃食呢?

没办法的周天子拉下面子向地方上的富户借,这都还打了欠条。

这家伙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就等着其他六雄过来充实周天子的实力了,结果左等等来了楚国的军队,右等等来了燕国的军队,足足等了三月,这帮人人吃马嚼的,周天子都快被吃哭了,其他四熊蹲在家里边挑牙缝瞅乐呵呢?压根就没有意愿派兵前来。

得咧!好聚好散再聚不难,周天子主动撤了,这事就这么黄了。

可借钱给周天子的富户不干了,一家伙就把周天子家的大门围上了,天天敲门要钱。把个周天子愁的呦!

而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撸起袖子晃着胳膊上的肌肉块,就已经怒了:“你不是想揍俺吗?来呀!你不来了是吧!那俺可去了!”

这家伙秦军带着十几万人可就来了。

这把个周天子吓的,亲自出城谢罪,这事才罢了。

那么周天子瞅着天下都烂成这样了,一口气就一直顶在胸口上,这不当年就死了。

秦昭襄王到也不客气,直接跑到周天子的地盘收了人家的九鼎搬到自己个家里收藏起来。

这还不算,把周天子剩下那点指甲盖大的地盘也收入囊中,打这里起周朝这就算没了。

而战国七雄头上那所谓的共主没了,这为以后一统天下做了很好的铺垫。

后来的事

之前大家伙虽然你打俺一下,俺打你一下,甚至于三五个围殴一个,这多多少少还有个顾忌,毕竟头顶上还有一个周天子,虽然这主已经说话不咋管事了,但礼乐这玩意在怎么崩坏,你也得有个限度不是。

这下好了,虽然头上压着的东西没了,大家伙心里可没挂没捞的这就没底了。

而这帮人中,最牛掰的就是秦国了,就秦昭襄王那虎视眈眈的样子,这就不是个好说话的主。

那么秦昭襄王一死,哎!大家伙算是吐出一口气来,这多少能缓缓了,不至于想之前那么被压迫了。

所以大家伙都想去瞅瞅这秦昭襄王死了之后,这秦国咋回事,还有没有能力,把他那铁蹄子亮出来,再踩到众人头上。

其实这么瞅下去,六雄都明白,他们的实力在秦国的面前,这就是螳臂当车,不够看的,风雨将至,他们哭的是秦昭襄王何尝哭的又不是自己呢?

想想秦昭襄王的手段,坑杀四十万赵军,这要是秦国坚定不移的要统一,血雨腥风没多久的时间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秦昭襄王在位之时,既是秦国突飞猛进的时期,也是秦国对其余六国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时期。在政治上,他任用范雎,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方针,瓦解了六国企图合纵伐秦的攻势。在军事上,他任用魏冉、白起等人,歼灭了六国大部分有生力量,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如此,六国对于秦昭襄王应该是十分恐惧的。那么他一死,六国诸侯就算不是举国欢庆,也应该是暗自窃喜吧,怎么还会一片哀嚎的前去吊丧呢?下面我就试着分析一下。

秦国强大,不想去也得去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史记·秦本纪》

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是韩王亲自前来吊唁,其余诸侯只是派了将相前来。作为一国之君,亲自前往他国吊唁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更何况秦昭襄王还有扣押楚怀王的前车之鉴。因此,其余诸侯都十分明智的派了相国前往,唯有韩国是韩王亲自前往的。

因为韩国最为弱小,且最为靠近秦国(这也是韩国最闲灭亡的原因),而且韩国名义上已经是秦国的马仔,所以如果这时候不拿出点诚意来,恐怕就会有灭国之危。

其余诸侯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迫于秦国的强大才来的。比如楚国,楚怀王就是被秦国扣押而死。然而就是这样的深仇大恨,楚国也还是得派人前来吊唁。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他们还不至于像韩国一样当秦国的马前卒吧。

虽为无奈,但亦有试探之心

战国时期的奔丧,名为奔丧,实际上都有另一层目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赵武灵王即位之时。

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史记·赵世家》

同样是奔丧,同样是诸侯齐聚。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赵肃侯死之时,诸侯是带着兵前来奔丧的,目的不言而喻,而秦昭襄王死之时,诸侯是派将相前来奔丧的。

虽然奔丧的形式不同,但是这已经显露出战国时期奔丧的重要意义了,即查探虚实。在赵肃侯出丧之时,如果不是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及时稳住了局面,可能赵国在当时就已经灭亡了。秦昭襄王出丧之时亦是如此,虽然秦国强大太多,但是诸侯联合未必没有机会。就算秦国的底蕴再雄厚,连续征战了多年,也早已显露出颓势,不然早就趁势统一了。

不然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何与秦国有如此深仇大恨的各诸侯(尤其是楚、赵),会如此好心的前来奔丧吊唁。

结语

在秦征战六国时,秦昭襄王手段如此狠心,但为何在他逝世后,六国响起一片哀嚎悲痛声去吊丧?

首先明确一点,史记上只是单纯地记载了诸侯派人前去吊唁,并没有说明诸侯如何哀痛。当然,对于这些王侯将相来说,关键时候挤几滴眼泪,问题应该是不大的,至于哀痛不哀痛,那么就只有本人才知晓了。

而诸侯之所以与秦国有如此深仇大恨还要去奔丧,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秦国强大,诸侯弱小,尤以韩国对比最为突出。

《史记·秦本纪》中有这么一段话:“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魏国仅仅是最后到,就被秦国打了一座城池。在这样的背景下,诸侯再怎么表“忠心”也不为过吧。

二、明为吊丧,实为查探

奔丧,是一个名正言顺进入敌国内部查探的好机会。一旦秦国露出无法制服诸侯的颓势,诸侯定会联合起来讨伐秦国。再者,就算秦国依旧强大,诸侯也能探究秦国强大的原因,以此来强大自身。


小云轩谈史


怎么讲呢?这件事情让我想起来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就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是前苏联时期在位执政期间最长的一位执政领导人,在他执政的默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把眼睛盯在他的身上,他们想干什么?他们就是想去测试一下,说他到底死了没有,以至于勃列日涅夫的死讯刚刚传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很多国家的外交使者全部都去勃列日涅夫那里表示吊唁,他们是过去表示吊噎?他们是过来确信一下,你们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到底死了没有!

秦昭襄王当然对于诸侯六国来讲是心里的一个阴影,包括他手底下的那些人,比如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那是杀人如麻鸭,多少人跟武安君白起跟秦昭襄王有血海深仇。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是秦国最显现出侵略性的一段时期,当然秦始皇那个时候除外秦始皇的是直接把人给灭了,而真正让秦国有了灭掉一个国家的动机和机会的,就是在秦昭襄王的时候,当时的武安君白起已经提出来直接灭了赵国。

由此可见,秦国这个国家秦昭襄王所在的时候是一个鼎盛的时期,也是让诸侯感觉十分压力山大的时期。

秦昭襄王意思,诸侯当然开心了,秦国这个执政时期这么长,(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对其他国家造成这么多沙,你也这么多压力的一个人终于死了,谁不开心!

但是这个时候面子总该要做一下的,谁也不能保证秦昭襄王上台的,另外一位国君做事情不会比秦昭襄网很辣,万一秦昭襄王继任者是一个能力更强更加具有侵略性的人,那对于六国来讲,此时如果秦昭襄王死了,不去吊噎,那就是落人口实了,他如果率领军队过来攻打你,那就有了一条理由了!

所以于情于理都必须得装样子,他还自己使者过去吊噎一下。

与此同时你还得考虑一件事情,就是如果秦昭襄王没有死,他只是拿这个东西来测试你一下的,别忘了楚怀王是在谁在位的时候跑到秦国去了,并且被亲过给扣押下来了。同样的招数,秦昭襄王会不会对其他人使用呢?就好像他对待秦惠文王一样说我要和氏璧,你给我送过来,我送你15座城池,我要跟你约会,你给我过来一趟,我跟你一起好好的把酒言欢。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家伙必须得打起12分的小心,他就算说死了你也得过去看看他尸体到底凉了没有。

在这段历史上,历史只表述了其他使者的表现,并没有表现当时六国的君臣到底是如何表现的?弹冠相庆?这我们真的不得而知。


漩涡鸣人yy


众所周知,秦始皇灭六国重新统一华夏,并且创立郡县制传承至今,可以说功耀千秋。

但是秦国能够统一全国,并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个人的成就,其中秦昭襄王为秦国的壮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正是由于秦昭襄王的励精图治和四处征战,才使得秦国虎狼之师得以发展壮大,但是秦昭襄王对六国的手段如此狠毒,为何在他死后,六国之人还纷纷哀嚎悲痛的去吊丧呢?

▲ 秦昭襄王剧照

秦昭襄王早年跟随母亲在燕国为人质,直到武王去世,秦昭襄王才回国继承王位,但是在秦昭襄王继位初期,一直是由其母亲宣太后执政,一直到其60岁时,秦昭襄王才重掌大权,按理说当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应该没有什么作为,但是秦昭襄王完全是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才让她执政,他自己完全有着不输于母亲宣太后的雄才大略。

秦昭襄王当政之后,任用范睢为相,白起为三军统帅,并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离间六国,在此期间对赵国发动长平之战,一举坑杀40万赵军,使军力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不过秦昭襄王最大的成就还是灭掉了东周,迁九鼎于咸阳。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诸侯之间相互混战,但天下共主还是周天子,虽然周天子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名义上还是中华大地的主人。

秦昭襄王51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阳城,然后又紧接着攻打赵国,秦国的强大让周天子姬延非常恐慌,他害怕秦国一家独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纠结了燕国、楚国密谋联合诸国共同抗秦,此事被秦昭襄王得知之后大怒,便派大将军赵摎攻打周天子所在的京畿之地,周天子的军队完全不能和秦国的虎狼之师相抗衡,吓坏了的周赧王立刻向秦国叩头认罪,甚至俯首称臣,秦昭襄王将周赧王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可见周天子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尊严,周天子回到都城之后不久就郁郁而终,周朝从此结束。

秦昭襄王灭周从名义上摆脱了天下共主的概念,从此之后无论是秦国还是六国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外扩张,争夺天下,这也为后来秦始皇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客观上来说,秦昭襄王灭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加速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而秦昭襄王的雄才大略也征服了六国人民,所以秦昭襄王死后,六国之人都纷纷为其吊唁。

其原因有二。第一,周朝灭亡之后,六国实力衰弱,唯秦国一家独大,而秦昭襄王虽然手段狠毒,但雄才大略,威严著于四方,他已经相当于是天下共主,他去世之后,天下宛如失去一个支柱,六国国内再次发生内乱导致民不聊生也说不定,秦国之人乃至六国之人如何不悲痛?

第二,秦国的实力此时已经远超六国,秦国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秦昭襄王一死,如果继位之人英明神武,必定会在短时间内征服六国,大动刀戈必然不可避免,而如果继位之人是昏庸之辈,六国又必定会群起而攻之,自然也少不了一番混战,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遭殃的还是老百姓,七国之人如何不悲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