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秦,隋朝極其相似,都造成大一統,都是短命你有何感想?

銀河系廣角


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一直到清朝末年宣統皇帝遜位,在這期間一共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王朝更迭不斷,分裂和統一輪番上演,在這2000多年間一共誕生了數百位皇帝,和數十個王朝,但是值得關注的有兩個王朝,便是題目中所言的秦和隋,這兩個王朝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處都有哪些呢?

  • 第一、在實現了國家大一統之後曇花一現

周天子式微,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開始進行爭霸,大國吞併小國,戰亂持續了幾百年,到了戰國時期後,“七雄爭霸”相繼稱王,周天子幾乎忽略不計。

而秦國實行了“商鞅變法”,這次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奠定了秦統一六國的基礎,國力迅速增強,秦國終於在嬴政時期完成了統一天下,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嬴政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但是秦朝僅僅存在了15年,就滅亡了,不得不說真是曇花一下啊。

東漢末年至隋朝開國,期間只有西晉時期實現了短暫的大一統,其餘時間都是分裂和割據並存,是隋朝完成了統一,重新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相比秦朝而言,隋朝存世的時間略長,整整38年,但是在我國數個實現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中,算的上相當短命了。

15年和38年絕對稱的上“曇花一現”。

  • 第二、在這兩個王朝之後,都出現了令四方來朝的龐大封建帝國

秦之後是西漢,而隋朝之後是盛唐,我們炎黃子孫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漢唐盛世”,這兩個封建王朝都曾經在一定時期達到了巔峰。

比如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他開邊拓土,驅逐匈奴,四方來朝。

而大唐王朝更是達到了封建王朝的巔峰,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達到了全盛,那時萬邦來朝,我國在各個領域的水平都達到了世界頂級。

  • 第三、這兩個朝代都留下了萬古流芳的偉大工程

“人定勝天”這四個字來形容這兩個王朝在合適不過,因為儘管這兩個王朝非常短暫,但是卻留下了很多偉大的工程。

秦統一六國後,為了防止匈奴南下,秦始皇決定將秦國、趙國和燕國之間的城牆連接起來,以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進攻,這就是“赫赫有名”的萬里長城,此工程始自秦始皇,一直到後世的明朝還在繼續修建,長城在古代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對於防禦遊牧民族入侵的確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更是舉世聞名的奇觀。

隋朝開鑿了“大運河”,隋煬帝為了便利溝通南北方經濟,以及軍事需要下令開鑿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這四條河,全部是人工,這條大運河南北長5000多里,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這五大水系連接了起來,這個大工程為後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好處,是我國古代南北的交通大動脈,直到現在還在發揮餘熱。

秦朝剛剛結束了分裂,實現了一統天下,為什麼短短15年就滅亡了呢?

秦朝滅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實行暴政。

第一、焚書坑儒,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文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秦朝是以尊崇“法家”理念為代表的國家,所以統治階級並不認可其他學說,尤其是儒家,秦始皇鎮壓儒家知識分子,使得人心喪失。

第二、苛政猛於虎,秦朝由於長期受法家思想的影響,過度加強中央集權,本身秦國的法律就過於苛刻,比如連坐之類的,這些法律在非常時期是有利於鞏固統治,執行政令的,可是到了天下一統需要治國的時候就並不適用,因為秦所統一的六國,都有其自己的法律,即便秦始皇要統一政令,也要適度而為,寬嚴相濟才是正確的措施,對待百姓他沒有進行很好的教化,反而制定了更加苛刻的法律,使得秦朝的百姓備受壓迫,而且為了防止叛亂,秦始皇瘋狂的鎮壓六國的遺老遺少,最終適得其反,惡果自食了。

第三、老百姓負擔過大,常年的壓迫和大興土木,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本來戰國時期就飽受兵災的老百姓渴望和平,休養生息,而秦始皇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加派給老百姓繁重的賦稅和徭役,造成了老百姓極大的不滿,只是敢怒不敢言,當積蓄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一定會爆發。

秦統一天下不是偶然行為,而秦短命而亡同樣也是如此,都有其發展的必然原因,如果秦能夠在一統天下後,實施仁政,必然會開創盛世,吸取教訓的漢高祖劉邦,在西漢立國後就實行黃老之道,努力休養生息,最終獲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認可,只有得民心才能坐穩天下,這個道理永遠都不過時。

隋文帝開國兢兢業業,國內一片繁榮,為何大隋也落了個短命的下場?

隋朝也是一個強大的王朝,在統一的過程中,隋文帝南下滅陳,將強大的突厥打的稱臣,還幹翻了吐谷渾,這強大可謂不言而喻了。

但是隋朝滅亡原因有很多,隋文帝楊堅是看似是一個好皇帝,從他開始自上而下行節儉之風,在賦稅上實行薄稅制度,看似很人道,但是他又推行了戶籍制度,就是說在納稅問題上以戶籍和戶口為單位,而且稅種增多,這裡外裡上的稅比之前還要多,因為表面上稅賦是降低了徵收標準,而實際上要繳納賦稅的人口卻大大增加,所以說老百姓的負擔比之前還重了。

(隋煬帝畫像)

尤其是到了隋煬帝時期,他一共在位12年,這其中有11年時間用在了出巡和征討高句麗上面,他的這些行為勞民傷財,每次出巡都恨不得幾萬人跟隨,簡直就是任性,他開鑿大運河,儘管有其積極意義,但是因此嚴重損害了隋朝老百姓的利益,同時隋煬帝是個暴君,他奢侈糜爛,喜淫好殺,搞得整個國家都天怒人怨。

隋亡,根本原因同樣是制度的問題以及實行暴政。

總結:

這兩個短命王朝都因為自己的暴政而導致滅亡,這兩個王朝的統治階級都大興土木,窮兵黷武,使得國內矛盾激化,最終引發人民的反抗。

看來,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要得民心才行啊!



鴻涵先生


秦朝和隋朝,確實有很多相似點,都是我國曆史上經過長期的分裂之後再實現全國統一的朝代,而且都很短命。這兩個王朝雖然短命,卻對中國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後面替代它們的兩個朝代(漢、唐)走向鼎盛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覺得這兩個王朝都是偉大的朝代,嬴政和楊廣被後世評價為“暴君”、“煬帝”,太冤了。可以說,沒有秦朝,何來大漢;沒有隋朝,何來盛唐!

在“大分裂”後實現“大一統”,為後朝奠定了疆土基礎。

秦朝滅六國,結束了東周多年的戰國分裂狀態,實現了統一。秦始皇還北御匈奴,南征百越,使國家的疆土空前遼闊。楊堅建立隋朝幾年後,又滅掉南朝的陳,結束了南北朝數百年分裂的局面。這兩個朝代的後繼者,漢朝和唐朝,都是在前朝的疆土基礎上繼續擴張。

開創全新的政治管理制度,為後朝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礎。

秦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是中國城“皇帝”第一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他還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同時建立郡縣制,以此加強了對國家的治理。

漢朝在官制上沿用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也基本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分封制。

隋朝開創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等,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本就是隋朝大將,又和隋煬帝是姨表兄弟,建國後基本沿襲了隋朝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唐太宗時期加以完善,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且公正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為唐朝選拔傑出的政治人才提供幫助。

施行統一的經濟制度,為後朝經濟繁榮發展提供了制度參照。

秦朝統一貨幣,把秦朝的貨幣“秦半兩”作為全國通用的貨幣,同時統一度量衡,大大促進了不同區域之間的貿易來往。

秦朝的半兩錢,也是後人謔稱的“孔方兄”的樣子,漢代的錢幣也是這個樣式。不僅如此,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錢幣都是這個樣子。在度量衡上,漢代做過修訂,也是執行全國統一。

土地制度上,秦朝自統一六國前的商鞅變法時就實行土地私有制,大大激發了耕地熱情,促進了經濟發展,漢朝也是實行土地私有。

大力開展經濟建設,興修水利,為後朝提供了豐厚的物資基礎。

嬴政和楊廣都是有遠見,具有真正雄韜偉略的帝王。秦朝興修水利工程,其中,靈渠、都江堰、鄭國渠是三大水利工程。

隋煬帝時興修的京杭大運河,真正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秦朝和隋朝的這些水利工程,都給後面的替代王朝留下了豐厚的財產,這毫無疑問是給後朝走向盛世的非常重要的物資基礎之一。

重視文化的力量,都為後朝文化發展起到很大作用。

秦朝統一了文字,把原來秦國人使用的大篆加以整理,然後在全國統一使用。這種字體被稱為小篆。漢代初年,都是承襲秦朝的篆字,後來才出現漢隸、草書、楷書等。隋朝時推行“文治”,“儒、釋、道”兼容,對社會文化非常寬容,各種文化繁榮發展。唐朝時全部沿襲了隋朝文化,所以才有後來的唐詩、書法、繪畫等文化藝術的鼎盛時期的出現。

這裡說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大型紀錄片《秦始皇》中有解釋,說秦始皇焚燒的是民間的部分書,不是所有,很多關於儒家的書籍在官方得到完好保存。秦始皇此舉,也是為了“大一統”。在那樣一個環境下,也中國人在歷史上第一次統治者如此龐大的國家,一些帶有暴君成分的行為,不但是不得已而為之,或許,有些時候也是有必要的吧。

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有雄韜偉略,但操之過急,用民過度,以至民怨沸騰,可惜都“二世而亡”。

秦始皇在位時,築長城,還為自己修工程浩大的皇陵,統一後的短短十幾年時間,想要把所有的大事都做好,談何容易。築長城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固然重要,但耗資巨大去為自己修建陵寢,建造如此巨大的地宮,卻是不應該。隋煬帝之所以殘暴,是因為大興土木,又幾次征戰高麗,對人們徵收繁重的傜役,終致王朝崩塌。

雖然如此,都不能否認秦朝和隋朝在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地位。


微文創


秦對漢說:小漢啊,老秦我走了九百餘年了,能阻止天下統一的人或組織都被我消滅了。不過老秦我殺伐過烈,得罪的人太多了,老一輩政敵沒有死完,新一代政敵又成長起來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小漢你來做了,除惡務盡,再次完成天下一統!記住一句話“大秦可亡,秦政不可亡”!

漢對秦說:老秦啊,事情你都做得差不多了,現在只差一個背鍋俠了,為了天下統一,我只好讓你當背鍋俠了。所有的惡都是你老秦做的,所有的善都是我小漢種的,漢承秦制,必再一統江山,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

隋對唐說:小唐啊,你我本是親戚,江山姓楊還是姓李,都是可以的,只是不能姓宇文,畢竟是我們兩家聯手消滅了宇文家的。你看鮮卑漢化已經完成了,天下再次統一了,老隋我不得不學習老秦,再當一次背鍋俠,以成就大唐盛世。

唐對隋說:老表你放心走吧,你留下的好東西我都會繼承,像大漢繼承大秦一樣,我大唐一定在大隋的基礎上再創輝煌。謝謝你扶我上馬,還送我一程,隋大哥,您一路走好。


大秦鐵鷹劍士


得民心者得天下,後世對於秦二世荒淫無道,不足掛齒。但是對於楊廣遠征高麗,修大運河褒貶不一!

楊廣到底算不算昏君,世人可謂見仁見智。秦二世荒淫無道,貪圖享樂。對於楊廣並不是沒有做為。鞏固邊疆,遠征高麗,有雄心壯志。大運河力在今秋功在千秋。隋唐大運河是人類唯一靠體力完成的人類工程。

那麼這兩個時代同時沒有逃過滅亡命運。秦二世荒淫無道,失去了民心,亡是必然!那麼楊廣從得民心者得天下講如何失去了天下。

尾大不掉是根本原因,大運河修建勞役能夠給百姓報酬嗎!官吏窮兇極惡盤剝,平民百姓能夠堪重負。遠征高麗也得老百姓兒女上陣,一將功成萬骨枯。尾大不掉各級官吏利用工程或者遠征對老百姓壓榨盤剝,最終民心思變!

還有人為因素,朝外很多有才人已經不能入朝為官,草莽英雄這些人驚天偉地之才,能夠天下太平!玩猴將相寧有種乎,為天下登高一呼,那就是乾柴烈火燃燒。翻天覆地的變化!

成者天下為家!亡者樓臺為舍,嗟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得民心者得天下!


銀河系廣角之光


【大荒流】來回答: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也旁人無關,如有雷同 純屬意外!

一、歷史宿命論者會這樣回答:

這都是歷史安排好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印證了“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兩朝再適合這個定律不過了。

二、經濟學者會這樣回答:

兩朝創業之君都勵精圖治,勤儉節約,到了第二代窮奢極侈,當了敗家子,把老子的家產敗光了,從而不斷守寡民脂民膏,引起了國家經濟馬車的崩潰

三、歷史學家會這樣回答:

據《史記》和《後漢書》記載秦朝是因為嬴政暴虐、秦二世荒淫無道、任人唯奸,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場反對秦暴政的農民運動,最終漢高祖取得天下;

據《唐史》記載隋朝二世而亡,是因為隋煬帝大興土木、開挖運河、征伐高麗,過度勞民傷財,後太原李淵,王世充等群雄逐鹿,推翻了隋朝,建立大一統的唐王朝,並由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一派政治清明的景象。

四、小朋友會這樣回答:

老師說了他們該滅亡,因為他們是萬惡的封建社會。誰也阻止不了歷史前進的車輪。

最後一條:純屬皮一下。謝謝大家閱讀喜歡可以+關注!我們換個地方喝茶聊!

文【大荒流】





大荒流


秦朝與隋朝,的確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例如均終結亂世重塑一統,又如均傳位出錯致二世而亡,再如漢承秦制、唐承隋制均成盛世等等。此外,就連兩個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同樣有諸多的相似之處。

相似之一:雖然均統一天下,但又存在內憂外患

秦朝終結了春秋戰國以來的亂世,隋朝則終結了五胡十六國以來的亂世,然而兩個王朝雖然均實現了大一統,但其實又都存在極為嚴重的內憂外患,而這同樣是兩個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1、上層社會矛盾劇烈。秦朝和隋朝均存在極為嚴重的上層社會矛盾,其中秦朝主要是山東六國文化與秦文化之間的矛盾,而隋朝則主要是門閥士族之間的矛盾。

  • 秦朝:由於春秋戰國以來的長期分裂,各地區早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例如齊魯文化、楚文化、燕趙文化等等,而這些文化之間又存在極為嚴重的文化壁壘,這便使得統一天下的秦國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而這種劇烈的文化差距也導致了山東六國知識分子對於秦國很難認同。雖然秦始皇曾嘗試將秦文化與六國文化融合,但歷經數年努力卻始終未能成功,例如秦始皇依照齊魯文化泰山封禪,卻遭遇山東儒生恥笑,而這最終釀成了“焚書”事件的爆發、

  • 隋朝:自西晉以來,權力便始終是貴族門閥手中的工具,朝政大多掌握於門閥士族手中。因隋朝繼承於北周,因而核心權力基本掌握在關隴集團手中,而被滅掉的北齊權力核心卻掌握在山東士族手中,南陳的核心階層則是南方貴族門閥。隋朝統一天下後,山東士族與關隴士族本就矛盾重重,而南方士族又本就對北方胡人政權極為牴觸,這導致隋朝內部門閥士族存在極為嚴重的矛盾。

2、民間矛盾極為激烈。秦朝和隋朝同樣存在極為嚴重的民間矛盾,其中秦朝主要是百姓對新生秦國的不認同,而隋朝則主要是地位差距所致。

  • 秦朝:由於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天下諸侯雖然表面上仍奉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各地百姓早已是“只知諸侯而不知天子”,而從各種史料來看,當時的百姓對外均已諸侯國自稱,例如魏人張儀、楚人屈原等等。因此,秦國雖然統一天下,但短期內卻很難獲得天下百姓的認同感。

  • 隋朝:北周滅北齊、隋朝滅南陳之後,北周(隋朝)上下均以征服者的姿態對待北齊和南陳百姓,例如他們稱北齊之民為“機巧奸偽,避役遊惰”之民,而南陳百姓對於隋朝統治者同樣極為不滿,例如《北史·蘇威傳》中就有“於是舊陳率土皆反,執長吏,抽其腸而殺之,曰更使儂誦五教耶”的記載。北齊百姓對於低人一等極為不滿,南方漢人又叛亂不斷,這使得民間矛盾極為尖銳。

3、統治階層矛盾突出。其中秦朝主要是山東六國貴族集團的亡國之恨,而隋朝則是皇室和關隴集團的分裂。

  • 秦朝: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雖然將山東六國貴族遷居關中而就近監視,但六國貴族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在各地仍然存在極為龐大的實力。對於山東六國貴族來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損失最為嚴重的就是他們,因此他們對於秦朝不僅懷有亡國之恨,對於恢復往日輝煌更有極強的願望。

  • 隋朝:從西魏到北周,其權力核心一直是以“八柱國集團”為主的關隴士族,雖然畏於當時楊氏家族的權勢,關隴士族對於楊堅篡位只能承認,但內心的不滿卻是必然,甚至連楊堅的弟弟楊瓚對此也多有怨言。楊堅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稱帝之後便對關隴士族進行持續打壓和排擠屠殺,甚至連幫助過自己的劉昉也處死了,這自然激發了皇室和關隴士族的矛盾。

相似之二:改革遭遇極大阻力,統治根基嚴重動搖

秦朝和隋朝可以說是歷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兩個王朝,也正因如此使得繼承他們制度的漢朝和唐朝受益良多,然而也正是由於這種改革,極大的動搖了兩個王朝的統治根基。

1、秦朝。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曾經推行了大量的改革措施,例如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又如廢除六國文字、度量衡,再如土地改革等等。雖然事實證明,秦始皇的改革是一項極大的進步,然而想要推翻實行了數百年的制度,又談何容易,這種激烈且涉及面極廣的改革,直接導致了社會各個層面的反對,百姓難以接受,而尤山東六國貴族後裔和知識階層更是牴觸嚴重。也正因如此,秦始皇每推行一項新政,各地便總會爆發叛亂,其中尤以楚地最為嚴重。

2、隋朝。隨著皇室和關隴士族之間矛盾的不斷激化,楊堅和楊廣均急於擺脫關隴士族對於皇權的掣肘,隋朝首創科舉制度的原因便在於此,目的便是為了從寒門吸收人才,從而打破朝中的權力結構。此外,隋煬帝遷都洛陽的目的同樣在於此,目的就是為了將政治中心遷離關隴地區。而隋煬帝父子對關隴士族的持續打壓,以及急於擺脫關攏士族的做法,使得關隴士族集團感覺到了危機,並進一步激化了皇權和關攏士族之間的矛盾。

秦朝和隋朝的劇烈改革,毫無疑問極大動搖了統治根基,秦末天下動亂之時,雖然是從陳勝吳廣而起,但主力仍然是六國貴族後裔和知識階層;而隋末天下大亂時,同為關隴士族的李氏家族得以迅速崛起,憑藉不多的兵力很快便攻入了長安,並最終奪取了天下。

相似之三:地方勢力太過弱小,天下大亂時無力撲滅

地方勢力過弱,這是秦朝和隋朝共同存在的嚴峻問題,不過秦朝是由於官制改革導致的問題,而隋朝則是由於亂世以來遺留的問題。

1、秦朝。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之後,為了實現中央集權統治,因而推行了相應的官制改革,中央朝廷推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的高級官員則全部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相應的官員選拔制度,地方上也僅有郡守、郡尉、縣令、縣尉等高級官員由朝廷派遣,而再下一級,實際上仍然是從地方上選拔而來。此外,秦國於各地的駐軍主要集中於戰略要地,地方上的軍隊要麼是新徵募的,要麼便是原六國投降後的。如此一來,秦末天下大亂時,各地豪強迅速聚集起大量兵卒,殺死各地官員投入叛亂之中,而這也是秦末天下叛亂迅速蔓延全國,而各地軍隊卻難以發揮作用的原因。

2、隋朝。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政權基本延續了東漢以來的“州-郡-縣”三級行政制,但由於戰亂頻發職務分配需求擴大,加上為了防止地方威脅中央權力,因而各個政權均對“州”進行了大量拆解,導致南北朝時期天下合計設有220州、999郡,但由於當時國家眾多,問題尚不突出。隋朝重新統一天下後,為防止“刺史”權力過大威脅中央,楊堅於是“罷天下諸郡”,重新恢復“州-縣”二級制,但由於當時“州”的數量實在太多,使得中央難以管理,因此隋煬帝繼位後大量並省州縣,並效仿漢制,改州為郡,再次實行“郡-縣”二級制。然而即使如此,隋末時期天下仍然設有190郡、1255縣。由於一級行政區域設置過多的原因,導致在隋末天下大亂中,各郡力量過小自顧不暇,根本無法凝聚力量勤王救駕,朝廷根本無力撲滅起義的火苗。

如上所述,秦朝和隋朝由於地方勢力太過弱小,導致天下大亂時根本無法迅速撲滅叛亂的火苗,反而使得叛亂迅速蔓延,最終毀滅了王朝的統治。

相似之四:皇位傳承問題嚴重,二代帝王耗盡根本

秦朝和隋朝均存在嚴重的皇位傳承問題,不僅二世的繼位本就令人生疑,而且兩人的所作所為均耗盡了王朝統治根本,最終導致二世而亡。

1、秦朝。雖然最新的研究表明,胡亥極可能是秦始皇欽定的皇位繼承人,但從他繼位之後對於宗室子弟的大肆屠戮來看,他奪取皇位的手段或許並不見得正大光明,甚至就連秦始皇的突然病故都極為的蹊蹺。而秦二世繼位之後,更是一味的貪圖享樂,反而將朝政全權委託於宦官趙高,結果不僅整的朝廷烏煙瘴氣,朝政混亂不堪,就連自己也最終死在了趙高手中。也正是由於秦二世的統治,導致秦國的統治根基《秦法》開始變質,而且毫無顧忌的濫用民力最終激發了民變,進而演變為了推翻秦國統治的天下大亂。

2、隋朝。隋煬帝楊廣本就是憑藉善於偽裝,從太子楊勇手中搶來的太子之位,甚至繼位過程中還存在“弒君篡位”的嫌疑。此外,隋煬帝統治期間,不論是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還是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雖然有其政治目的在裡面,也體現出了他解決各種矛盾的思路,但由於急功近利的原因,不但沒能化解各種矛盾,反而使得矛盾更加激化,造成天下大亂,不但自己在江都被殺,也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可以說,由於以上幾點原因的存在,秦朝和隋朝的統治本就不是很穩固,王朝的覆亡有其必然性,但這並非是兩位二世帝王甩鍋的理由。

以上便是秦朝和隋朝滅亡原因的相似之處,作為歷史上極為短暫的兩個大一統王朝,這兩個王朝存在的時間雖然很多,但對歷史的影響力卻極大,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兩個拐點。


香茗史館


先來看一下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國家。政治上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強化了中央集權,實現了皇帝對地方的直接管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向北抵抗匈奴,修築了萬里長城;向南平定百越,建置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

秦朝疆域空前遼闊,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北達陰山、南據嶺南,國土面積達340萬平方公里左右。全國初設三十六郡,後來增加至四十八郡。

公元前207年,秦朝歷經二世胡亥後,在秦王子嬰即位46天時,開門投降了駐軍灞上的劉邦大軍,秦朝滅亡了。

從秦統一六國到滅亡共歷經十五年。

再來看看隋朝: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建立了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軍攻入建康,南陳滅亡了。第二年隋安撫嶺南之地,實現了全國意義上的統一。隋文帝身體力行,勤儉節約,開創科舉制,沿襲均田制,輕徭役、減賦稅,與民休息,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開皇之治”。

隋朝疆域東起遼河、西至敦煌、北抵大漠、南據交趾,國土面積達427萬平方公里,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時隋朝一度吞併吐谷渾、伊吾,疆域達到極盛,國土面積達到467萬平方公里。隋煬帝時實行郡縣二級制,全國設190個郡。

公元618年,李淵奪取隋朝政權,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唐朝。隋朝國祚三十八年。

秦朝和隋朝在某種意義上有其相似性,具體詳述如下:

一、結束分裂局勢,實現國家統一。秦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長達二百五十餘年的動亂年代;隋統一了南北分裂的局勢,結束了“永嘉之亂”後南北朝二百七十餘年的混亂年代。兩個國家的統一疆域均達到遼闊,功高至偉。

二、國運時間短暫,兩世而亡國。秦朝國運十五年,秦二世而亡;隋朝國運三十八年,隋二代而亡。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三、廢除太子,國基不穩。秦太子扶蘇被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矯詔害死,扶持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即位;隋文帝諸子為爭皇位明爭暗鬥,最終太子楊勇被貶為庶人,次子楊廣即位。

四、皇權旁落,奸佞當道。秦二世時,宦官趙高害死了丞相李斯,把持朝政,“指鹿為馬”,昏庸腐敗,謀權篡位,害死胡亥後想自己稱帝未成,被秦王子嬰殺死;隋煬帝時,權臣宇文家族顯赫一時,後發動兵變逼死楊廣,自稱為帝,不久被其他聯兵剿滅。

五、貪圖享樂,耳目閉塞。秦二世胡亥政權交由趙高,自己整日沉溺後宮,以致天下大亂,群起攻之,還不知曉;隋煬帝楊廣整日遊玩享樂,政務交由權臣處理,最終死於江都。

六、大興土木,民不聊生。秦時重刑厚斂,修築馳道、萬里長城、阿房宮、驪山陵墓、河渠等,民不聊生,終於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和後來的劉邦項羽起義,導致秦的滅亡;隋煬帝時營建東都洛陽,修馳道、築長城,興建大運河,三徵高麗,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給人民生活帶來沉重負擔,後期爆發了翟讓、李密的瓦崗起義,其餘各地群雄並起,禍亂伊始。

七、為下個朝代的盛世開創打下基礎。漢朝大體沿襲了秦的“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所不同的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創下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等一系列盛世,國運四百餘年;唐朝沿襲了隋的“三省六部制”,並在此基礎上日臻完善,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整頓吏治,知人善用,休養生息,完善科舉等,創下了“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元和中興”等一系列盛世,國運二百八十九年。

以上為秦朝和隋朝的一些相似點,唯一值得褒獎的是秦昭襄王時修建了都江堰,秦始皇修建了鄭國渠和靈渠,隋煬帝楊廣時修建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雖然當時耗費了大量的民力財力,然而對子孫後代來說卻是功利千秋,福澤綿延的一件大好事。


說說歷史那些事


我是文史面面觀,一個熱愛歷史的90後,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交流!

秦、隋都結束了四分五裂的鬥爭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但卻都是三世而亡,百姓苦於苛政,千百年來詬病兩朝。

但其實歷史也是客觀的,老百姓罵歸罵。但從來都說秦始皇、隋煬帝是“暴君”而不是“昏君”,這一字之差,可是天壤之別。我只是一個歷史愛好者,所以僅提幾點個人的拙見,與大家交流。

武力實現大一統,奠定版圖基礎

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亡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大刀闊斧的制度改革

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隋朝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

服務“大一統”的文化改革

秦始皇以原來秦國的制度為標準,整齊劃一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圖儘可能消除由於長期分裂割據造成的地區差異,以利統一。

隋朝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

對外強勢的“天朝上國”

秦朝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隋朝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當時周邊國家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以日本遣隋使最為著名。

這些都是有記載的這兩朝的歷史貢獻。


秦隋兩朝,享國不過短短几十年,都進行了前多未有的改革,給後世留下寶貴的政治資本,但都亡於濫用民力,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引發民變和貴族叛變。其實從施政者而言,秦始皇、隋煬帝都是高效率、有魄力的“大老闆”,但都因過於強勢,改革過於激進,才加速了王朝的覆滅,從今人的角度看,他們的改革措施確實強效有力,頗為先進,但在古人看來,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改革,阻力頗大。

作為今人,我們應該肯定和慶幸我們有燦爛的文化遺產,這是祖先留與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文史面面觀


秦隋短祚,在歷史上已經被很多的前人時賢論證。筆者僅提出兩點個人感想。

1、急政。秦朝和隋朝都太急於推行自己的特有政策,這就造成了新佔領地的百姓的怨望和不滿。秦朝和隋朝都是統一了分裂狀態的朝代,他們原本佔優的土地僅僅是大一統國家內部的一部分。但是它們攜帶著勝利者的姿態來到新佔領地,第一念頭卻都是急於將自己的政策法律全部在新佔領地廣泛推行,這是非常不應該的。秦國早期蠶食六國土地,在這個區間內還比較注重因地制宜。根據一些出土文獻的說法,秦國在新佔領地以當地的土著來出任地方官,仍然奉行之前的法律和習慣。可是當六國完全同意,秦始皇就開始盲目自信了。不僅書同文、車同軌,還修建馳道親赴各地巡查政策推行情況。這就導致了六國的百姓非常不滿。原本六國的貴族不僅沒有得到新的官職,反而還失去了土地和封邑,有他們依靠威望煽動百姓,怎能不亂。而隋代更是如此,統一陳朝後進行了非常急躁的改革。比如將官員全部撤換為北方人,大力限制佛家,省察世家大族,這些舉動更是直接釀成了江南的叛亂,經過再次平定後才暫時安定,可是不安定因素仍然被深埋於土壤之中,隋煬帝時期最先叛亂的就是南方地區。

2、立嗣失誤。秦朝和隋朝都有立嗣失誤的問題。秦朝是因為趙高李斯沙丘之變,隋朝是因為獨孤皇后的錯誤影響。不過,作為統一王朝的君主,他的權力幾乎無限,必須要好好加以限制才能夠為國家發展服務。這也是兩朝短祚的最直接問題。


經典守望者


兩個王朝都創造了大一統的局面: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列國紛爭亂世,統一天下;隋文帝結束了自西晉“永嘉之亂”以來近三百年的動亂和分治。

兩個王朝的建立都對後世影響深遠,秦始皇開創帝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隋文帝開創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為後來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兩個王朝開創者晚年都聽信讒言,廢除太子,選錯了繼承人,導致二世而亡,王朝短命。

可謂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更印證了那句老話:創業難 守業更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