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皇上知道甄嬛與果郡王的情誼後,殺死果郡王而並未處罰甄嬛?

柵欄間隙偷窺你666


皇上知道果郡王與甄嬛的情誼以後,非常憤怒。一巴掌就扇在甄嬛臉上!

皇上他有些什麼呢?天下都是他的!

果郡王有什麼呢?一無所有,他所有的都是皇上給的。

如此懸殊,果郡王竟然敢對自己的女人動情?果郡王不死,皇上豈不是很沒面子?

那麼為何甄嬛沒死,反而得了協理六宮權賞賜呢?



熹貴妃安?只是果郡王覬覦自己的皇嫂

皇上疑心果郡王與甄嬛的私情,從果郡王領兵去救甄嬛開始。皇上對果郡王已經起了殺心了。

後來血滴子夏刈查到了果郡王寫給玉隱的家書。每一封家書後面都有“熹貴妃安”,如此做實了果郡王對甄嬛的私情。

皇上非常憤怒,招來甄嬛,甄嬛給皇上擦汗的時候,皇上一巴掌就扇過去了。

問甄嬛果郡王要回來了,她高興了吧?甄嬛說,要高興也是為了玉隱高興。短短的對話以後,皇上讓甄嬛單獨去見果郡王,用毒酒毒死他。

在皇上眼裡,是果郡王對甄嬛覬覦之心,他不該覬覦自己的皇嫂。而同是生在帝王家的果郡王,早就明白了皇上的心思。

所以在與皇上喝酒的時候,把一切都攬在了自己身上。以為一切都過去,誰知道家書被發現。

於是,果郡王死了,甄嬛一人出來了。按照旨意,若是熹貴妃一人出來,賜協理六宮權,若兩人出來或者其他人出來了,格殺勿論。



皇上對甄嬛,早已經不是因為她像純元了

皇上不疑心甄嬛有情嗎?他也有。一是沒有證據坐實,二是皇上對甄嬛的情早已經不是因為她長得像純元。

那一巴掌,是皇上第一次打甄嬛。也是這一巴掌,讓甄嬛沒有被賜死。

皇上覺得很憤怒,把親弟弟都賜死了。當然了,如同皇上所說的一樣,從他和皇額娘決定開始爭皇位的時候,早就沒有了什麼親兄弟。

但是當皇上一巴掌扇到甄嬛臉上時,所有對甄嬛的憤怒已經在那一巴掌上了。他下不了心,甄嬛在他心裡已經很重要了。

皇上曾經說,朕就這麼原諒她了。其實,從他心裡來說,甄嬛早就佔據了重要位置。再者,他也沒有證據證明甄嬛有錯。




甄嬛生下了龍鳳胎,於社稷有功

甄嬛回宮,生下了龍鳳胎,這也是有功於社稷!

在皇后嚴厲的手段之下,沒有幾個嬪妃能夠生下孩子。甄嬛一生就是雙胞胎,所以更加有功!

龍鳳胎,龍鳳呈祥的意思。甄嬛也是因為這個被封為貴妃的。熹貴妃,無怨無悔被賜死了,或者突然暴斃了,皇上該以何罪處置呢?



毒死了果郡王也是斷了甄嬛的念想,也讓甄嬛知道他待她的心

皇上無情,也很無奈。很多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

毒酒賜死,為何偏偏讓甄嬛去?這是試探甄嬛對果郡王有沒有情,也是斷了甄嬛的念想。

儘管皇上沒落實,但也怕萬一甄嬛有想法呢?如果甄嬛毒死了果郡王,那甄嬛應該沒有情,如果有,他死了,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當然了,皇上也要讓甄嬛知道:即便如此,我都如此待你,皇恩浩蕩,寵愛有加。

但是之後一段時間,皇上與甄嬛關係都不好。

所以,處決了果郡王,而未處罰甄嬛。


無心浪味仙


寧靜致遠話娛樂來回答:

《甄嬛傳》中,皇上對甄嬛與果郡王兩人是否有私情,展開了一系列的試探與調查。

皇上利用摩格和親,把甄嬛關了禁閉,然後放出話去說同意和親,並且馬上就送走,果郡王性情中人,居然不知有詐,然後急匆匆的帶兵去追趕摩格的隊伍,完全暴露了他對甄嬛的真情,還在自領戍守邊關時又忍不住對甄嬛的思念,每一封信在信末都不忘加上一句:熹貴妃安。



那麼既然兩人有私情,為何只殺果郡王,而留下甄嬛呢?

一、皇上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想殺誰,想留誰,都由著他自己的心思。

要殺果郡王主要是因為果郡王是男的,有可能奪取他的皇位,因為愛一個人可以為他做一切的事情,哪怕以前他是一個事事聽從皇上的臣民。

為了真愛,可以戍守邊關三年,為了真愛,還有可能做出更出格的事,那就是皇上屁股底下的寶座。

劇中皇上也親自說:“你為了她在邊關吹了三年的冷風,將來也可能為了她,要了朕的江山社稷,到底與他有沒有苟且之事?”



果郡王答道:一切都是臣的錯!然後裝醉,不再言語。於是,皇上果斷的要甄嬛親自動手去毒殺果郡王。

二、甄嬛親自毒殺了果郡王,洗清了自己的嫌疑,皇上只能信守承諾不殺甄嬛。

當甄嬛獨自一人從桐花臺出來,報告果郡王已死的消息,洗清了自己對果郡王有私情的嫌疑,皇上就已經派人來到桐花臺前宣佈甄嬛為皇貴妃,位同副後,兌現自己的承諾。



但是皇上並不知道甄嬛能夠活著出來,完全是果郡王一手促成的,他識破甄嬛欲替他去死之舉,把毒酒換給自己,甘願死在心愛之人手中,而這些並不是甄嬛心之所願。

因為他知道皇上不會讓他活著走出桐花臺,他必死無疑。所以臨終前交代甄嬛好好保護自己。

皇上看到結局,雖對甄嬛還有疑慮,但果郡王已亡,情敵、隱患已除,皇上只能信守承諾不殺甄嬛。

三、朧月用親情勸說皇上,蘇培盛的助力為甄嬛洗清嫌疑。



朧月公主在父皇身邊背誦的《孟子.盡心上》的語句“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正在提醒勸導皇上要對額娘好,讓自己父母雙全。

皇上多少有些觸動,畢竟幾個孩子還小,需要母親照看。

再加上蘇培盛在旁幫腔:這確實不關娘娘的事。郎有情,妾無意。

自然指果郡王對甄嬛有私情,而甄嬛完全是被動的,對果郡王沒有私情。



既然甄嬛對果郡王沒有私情,而且又有女兒朧月,還有六阿哥和靈犀需要甄嬛照顧,皇上便暫時打消了除去甄嬛的想法。

四、皇上自己心裡始終有甄嬛的一席之地。

皇上雖然把甄嬛當做純元的替身,但皇上從甄嬛入宮,到杏花微雨一起盪鞦韆,談詩論畫,四郎相稱,平常夫妻婚房,御賜錦鞋,打雷下雨天在華妃宮中還不忘跑去碎玉軒等等,兩人生活在一起的點點滴滴,無不可以看出皇上對甄嬛是有情的。



皇上心中有一個角落是屬於甄嬛的,不僅因為她像純元,還因為她的性情,讓皇上難以忘懷。

甄嬛自請出宮去修行後,皇上生病,嘴裡叫的都是嬛嬛。 甄嬛在凌雲峰懷孕後想回宮,只是蘇培順幾句話就把皇上引到凌雲峰,並且寵幸了甄嬛,這也是皇上認為他能給自己心愛的人最好的東西,那就是臨幸她。

皇上死前還希望甄嬛叫他一聲四郎,可見,並不是僅僅因為還長的像純元的原因,所以說到底是皇上舍不得賜死甄嬛。



由上可知,皇上要殺果郡王主要是因為他除了覬覦皇嫂的美貌,還有可能覬覦皇上的皇位,所以果郡王必死無疑。

而甄嬛卻因為她沒有真憑實據落在皇上的手裡,又真正的毒殺了果郡王,替皇上除去了隱患,而且又有女兒朧月和蘇培盛的幫腔,加上皇上心裡捨不得她,所以便有幸地生存下來。



皇上到死才知道自己下令殺了果郡王,傷透了甄嬛的心,甄嬛為了替果郡王報仇血恨,居然狠毒的聯手寧嬪,一個用毒,一個用話刺激皇上,讓他提前領“飯盒”,而他一時心軟,沒有殺甄嬛,卻笑到了最後,成了皇太后!


寧靜致遠話娛樂


皇上知道甄嬛與果郡王的情誼後,殺死果郡王而並未處罰甄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無論是在摩格嘴裡,還是在甄嬛、果郡王嘴裡,甚至在蘇培盛嘴裡,都是表明果郡王愛慕甄嬛,而甄嬛並未有什麼出格之舉,沒有真憑實據,皇上不好處置;

2.皇上還是對甄嬛有情的,無論這份情是真的情,還是對甄嬛的愧疚,抑或是對甄嬛為自己生了幾個孩子的份上,所以皇上不忍心處死甄嬛;

3.嫂子跟小叔子有私情,這是屬於皇家醜聞,為了很好的處理這件事,他給了甄嬛機會,讓甄嬛去毒死果郡王,甚至留了後手,讓夏乂等在外面,如果不是甄嬛出來,就立刻把果郡王殺死,如果是兩個人都出來,就一塊處死,所以殺果郡王是皇帝肯定要做的事,只是這件事加快了速度,而甄嬛,一個女人而已,況且當時宮中的情形是需要甄嬛的。

4.皇上臨死時,希望甄嬛再叫他一聲四郎,他一直以為甄嬛是愛他的,所以不忍心對甄嬛下手;


八卦小蝸牛


甄嬛為流病重的父親和查允禮的意外,借蘇培盛的幫助設計與皇上偶遇,又利用腹中允禮的孩子欺騙皇上,終於鸞鳳歸巢了。回宮是那樣大陣仗,又封熹妃,又重修永壽宮賜椒房榮寵,生下雙生子後更是封為貴妃。一人之下,萬人之下,打到皇后這個最大的對手後,本來就可以位同副後,享盡榮寵的,沒想到因為準葛爾的摩格可汗,暴露了甄嬛與果郡王的非同關係,讓皇上動了殺心。


明明是兩個人的錯,為什麼只賜死果郡王而放了甄嬛?這其中很多的原因!

第一,皇上對甄嬛動了真心,不捨殺

如果說甄嬛出宮前皇上把她當作宛宛類卿,那回宮後,皇上是把她當真實的甄嬛來愛的。皇上抹掉了之前所有的痕跡就是為了讓甄嬛完完全全當自己,皇上與甄嬛重新開始。對甄嬛動了真心的皇上就有了不捨之心。

第二,沒有直接證據是反映兩情相悅

直接人證摩格反水,矢口否定兩人有私情;與當事人甄嬛對質,大呼冤枉,什麼都不知道;從信件中也只看出果郡王對甄嬛一往情深,甄嬛毫無半點回應。所有的證據都是表明是果郡王有覬覦黃嫂之心,甄嬛沒有任何出軌背叛之心。

第三,有兩位神助攻的勸導

一個是蘇培盛。

皇上左右為難要不要處置二人時候,便問蘇培盛怎麼看?蘇培盛自從與槿汐好上,就成了甄嬛的人,自然幫甄嬛說話。“皇上,恕奴才說句不該說的話,這件事不幹熹貴妃事啊”。是果郡王的錯,他覬覦皇妃大逆不道。但是這件事情也不能正面去降罪果郡王,還要嘉獎果郡王,以體現皇上的大度。皇上,果郡王他不敢悖逆皇上的。把果郡王支到邊疆去,省的皇上見到了生氣。”當地是服侍皇上幾十年的老人了,最懂皇上的心,簡簡單單幾句話就點醒了皇上。救了甄嬛同時也救了果郡王,讓果郡王也不會多活幾年。


另一位就是朧月。

朧月小小年紀但聰明早慧,好多天沒見額娘知道出了大事,小心翼翼的,先是表現出一副憂傷的神情,告訴皇上:“弘曕、靈犀許久不見額娘,想的辛苦!最近額娘病重,朧月一不能解弟妹思母之痛,二不能在額娘床前盡孝道,所以難過。後又說:“女兒昨日讀《孟子》,《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具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於愧於天,俯不祚於人,二樂也;的天下英才教育之,三樂也。朧月願意做君子,孝順好皇阿瑪和額娘。”畢竟當時皇上還是比較相信是果郡王單戀甄嬛,雙生子還是他自己的孩子,朧月說的這翻話讓皇帝很是動容,為了孩子有生母,不忍心下手賜死。


第四,為了皇家顏面,他想到了更好的方式

皇上再無情,他也會顧及自己的顏面,顧及皇家顏面。倘若真的處死兩人,不是告訴別人她二人確確實實有姦情,自己的的確確被戴綠帽子了嗎?所以皇上不會這麼傻,讓自己成為笑柄。比起讓他們雙雙赴死,讓甄嬛親手殺了果郡王才是最痛苦的最折磨人的方式。
這就是皇上為什麼殺了果郡王卻放過甄嬛的原因!有不忍,更有惡毒!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看過這部劇的朋友相信對果郡王被毒死的場景一定是印象深刻。甄嬛被皇上下令去桐花臺給果郡王送毒酒,本想自己替果郡王喝下毒酒去死,果郡王卻藉口讓甄嬛關窗,趁機調換了酒杯,自己喝下毒酒死去,為了保護甄嬛,最終搭上自己性命



那麼為什麼皇帝知道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情意,卻只殺果郡王沒有動甄嬛呢?其實是因為這麼幾個原因

1.果郡王對甄嬛有情已經坐實,甄嬛對果郡王是否有情皇上並不知道



甄嬛和親準葛爾,果郡王不顧一切的去帶兵救他,就已經看出了他對甄嬛的情意,這才有了之後的三年戍邊生涯。而果郡王給玉隱的信中,也都問熹貴妃安,更是顯得對甄嬛特別關心。別說皇上,就是我們普通人也看出他對甄嬛的情意。



可是甄嬛對果郡王,卻從未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一點情意的意思,可以說是做的滴水不漏。因此皇上沒法確定甄嬛對果郡王是否有情,也就沒證據下手

2.果郡王被毒死,皇上對甄嬛的試探通過,因此未殺她



果郡王死後,甄嬛自己走出了屋子,馬上就被加封,位同副後。但同時我們也得知,皇上對甄嬛還是存了疑影的。吩咐手下若是甄嬛和果郡王一起出來,則要殺死兩個人,若是果郡王自己出來也要殺。



這說明其實皇上對甄嬛不是沒有懷疑,也不是沒動殺心,只是沒有證據,有所疑惑,才設這麼個局,想看甄嬛的反應。若真是甄嬛對果郡王有情,她一定下不去手殺果郡王。誰知果郡王來了這麼一手,使他和甄嬛的私情徹底沒了證據,因此皇上才沒動手殺甄嬛

3.對甄嬛的情意和孩子的牽絆讓皇上不忍動手



其實皇上那天不管派不派甄嬛去毒死果郡王,他都是不會再讓果郡王活到天亮的。果郡王覬覦皇嫂在前,駐守邊關人氣太高,功高震主在後。多疑的雍正是不會留他性命威脅自己統治的。但他對甄嬛內心還是有喜歡的,並不只是純元替身,所以不忍下手。加上還有幾個孩子,甄嬛死了他們無人照顧,而朧月也是極力勸說皇上放過甄嬛。



就在皇上心理鬆動後,蘇培盛神補刀說這件事其實不能怪熹貴妃,坐實了果郡王是單相思,而甄嬛只是被連累的。雍正聽了這些,就放下了要殺甄嬛的想法

可誰知雍正不殺甄嬛了,痛失所愛的甄嬛卻從此下了決心要殺掉雍正,跟葉瀾依聯手,最終毒死皇上,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萌萌小笑笑


難道皇帝要詔告天下,我戴綠帽子了?我的寵妃和我的弟弟給我戴了個綠帽子!如果皇帝同時處死甄嬛與果郡王,那就是明白告訴世人,二人有染!

祺貴人和皇后設計滴血驗親那一段,祺貴人剛說了句:臣妾要告發熹貴妃和溫太醫有私情。臉上就著了皇上一個大嘴巴。作為男人的尊嚴、皇帝的尊嚴,受到莫大的侮辱,豈有不捱打的?



皇帝行將就木之時,甄嬛也是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孫答應與侍衛私通,甄嬛說的不遮不掩,甚至連細節都描述一番,把皇帝往鬼門關前再推一把,臨死之前還要告訴他,沈眉莊的孩子是溫太醫的,直接刺激的他去見閻王。還有什麼比皇家的顏面,男人的顏面更重要的?




那皇帝處死果郡王就不怕有人懷疑他是戴了綠帽嗎?首先,果郡王死時,皇上是不允許公開發喪,也就是說他也想掩蓋果郡王之死。就算以後別人知道了,也可以說是他覬覦皇嫂,與甄嬛無關,自然也不存在戴綠帽子一說了!



至於說念夫妻之情,那很牽強,無情最是帝王家,皇帝身邊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一個背叛了自己的女人是最不值得憐惜的,他才不管你什麼原因背叛的!



看在孩子的面上原諒她,更不可能,看看皇帝是怎麼處理曹琴默的就知道了!


尋桂子


皇上畢竟是皇上,要講究利弊。其實皇上在經歷過不敢置信、不知怎麼處置、最後下定決心後,終於動手了,才有了甄嬛傳的結局。

皇上最開始知道了他們的情意後,對甄嬛和果郡王都百般試探,故意冷落他們,這是很明顯的皇上在迷茫,沒有下定決心要怎麼做。雖然兩人都努力撇清關係,但皇上的疑心病還在,畢竟自己的兄弟曾經惦記了自己失寵的妃子,帝王的臉面過不去。

讓皇上下了殺心的轉折點是,蒙古藩王(好像是,具體名字忘了)看上甄嬛後,皇上故意要把甄嬛賜給對方,果郡王求情也不行,甄嬛也以為自己真的要被從後宮除名了。其實是皇上的試探啊,人人都以為皇上真 的絕情要把甄嬛送給了一個小藩王,其實是他的煙霧彈,不這樣就試不出果郡王的反應。他故意把甄嬛被帶走的消息透漏給果郡王,果郡王帶人追出城去,正中了皇上下懷。所以他的死期要到了。

皇上給了甄嬛鴛鴦酒壺,要她做選擇,是甄嬛不忍心,打算見了果郡王最後一面後,自己喝毒酒而死。可是,就算甄嬛沒說一句話,但是果郡王已經認出了鴛鴦酒壺,他自己選擇了去死。但是皇上是怎麼打算的呢,他的打算是,如果甄嬛死,果郡王活著,要殺了果郡王;如果甄嬛和果郡王一起活著,要當場將兩人射殺;如果是果郡王死,甄嬛活著,就讓她掌握後宮。

結局是甄嬛活著了,皇上以為甄嬛捨不得榮華富貴也好,心腸夠狠也好,但是他忽略了一點,活下來的甄嬛是為了向他復仇,不是真的選擇了他。

個人感覺後期,皇上知道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情意後,對甄嬛的寵愛已經在一點點的沒了,不是指帝妃表面的恩愛,是指男女內心真正的情愛沒有了。之所以在甄嬛“毒殺”果郡王后封賞甄嬛,不過是覺得她選擇了自己,無論是男人的虛榮還是帝王的尊嚴都得到了滿足。其實他根本不知道,這個女人從此沒有心了。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薛菇涼”,有各種娛樂推送、影評、小說連載******


薛菇涼


皇帝只不過是借這件事,殺果郡王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罷了。《甄嬛傳》中的皇帝最大的特點就是疑心,而且越到老年疑心越重,以至於到了晚年才會有以夏刈為首的粘杆處的存在。

果郡王在電視劇中,從頭到尾都知道該如何自保。每當被皇帝喊去問話的時候,都以一個“閒人”自居,但是關鍵時候卻為國盡忠。在國事面前義不容辭,但是在帝王面前卻很惶恐,生怕被疑心。

這樣一生謹慎的果郡王,只有在甄嬛被假送出關的時候,按捺不住,帶著人馬出關,想要救回甄嬛。這樣一件事,再加上之前每封家書後面都會問熹貴妃安,皇帝幾乎是坐實了果郡王覬覦熹貴妃這件事。

這個皇帝擅長借女人的手,殺了自己疑心已久的人,利用太后殺了年羹堯、利用敦親王妃降服敦親王,這是他慣用的伎倆。所以他才會毫不猶豫的利用甄嬛去殺果郡王。

為何要殺?

當然不單單是因為果郡王對甄嬛的情誼,更是因為他已經忌憚果郡王。皇帝已經年老,不得不為江山考慮。三阿哥被送進宗人府,四阿哥出身不高,六阿哥還小,江山不穩,他擔心自己薨逝之後,果郡王政變奪權!

畢竟當初先帝是屬意果郡王的,親自教果郡王騎射,讀書也是最好的老師。對於疑心這麼重的皇帝,他不可能不忌憚果郡王。

再加上甄嬛那件事,他不得不防。他怕萬一果郡王和熹貴妃勾結成功,怕歷史重演,他要防患於未然,殺了果郡王。

保住甄嬛,是因為她有誕育之功、於國有用。

這個時候的皇帝只是懷疑果郡王對熹貴妃有情,卻不曾懷疑龍鳳胎。因為之前已經大鬧一場,所以皇帝就信了龍鳳胎是他的。

甄嬛還有用,她如此聰明,可以在國事上幫自己分擔、掌管六宮,她還不能死。

後來他懷疑之後,這不是連同甄嬛的孩子都想殺了嗎?所以此時不殺,是因為還沒有懷疑甄嬛的忠心。

皇帝也並非沒有處罰甄嬛,拿下了她協理六宮的權利,和她也疏遠了。


入行娛樂


皇上知曉兩人有私情之後,殺果郡王赦免甄嬛,一方面是內外有別,一方面是考慮甄嬛的身份,也有顧及甄嬛與自己孩子的心思。

首先說內外有別。

果郡王帶領府兵出京救人就是違反規矩的行為。作為全國軍事最高統領人,皇上沒有下達命令之前,果郡王自作主張就是擅動抗旨。果郡王很聰明地將功勞歸於後面趕來的蘇培盛,而且公開上書請罪,以戴罪之身自我放逐遠離京城,為自己換取了短暫的安全。但是,隨著後來功勳日盛,進一步在軍方的威望影響到帝王的權威,皇上又舊事重提,借他回京述職之際,下達了殺死果郡王的旨意。對外可以用擁兵自重的由頭來警示宗親不得在軍事上輕舉妄動,殺雞儆猴震懾其他親王不得沾染軍事。最起碼,可以掩蓋果郡王與甄嬛有私情的真實意圖!

再說甄嬛,當時已是三位皇子公主的母親,統領六宮位同副後,貿然將其處死,不僅僅會因為突然間造成的權力真空而使得後宮混亂。之前六皇子就因被質疑血統而驚動大臣以及皇室宗親,如果甄嬛突然死亡,當年的血統論很可能被重新提及,這樣的傳言會直接牽涉到皇室血脈是否純潔,進而影響皇上的威信。如此貿然處置甄嬛,反而引起內宮的一系列變動,很可能進一步驚動宗親大臣,讓外人猜測真實目的。心機深沉如皇上,必然會忍下一時,留到日後慢慢處置。

況且,甄家三姐妹還有一位側福晉,一位嫡福晉,這兩姐妹在親王親眷裡聲望不低。皇上要處置甄嬛,也必須顧忌其求之不得心心念唸的玉嬈的處境。畢竟他還是對玉嬈有情,之後發覺六皇子和果郡王的兒子面貌相似,也礙於玉嬈在跟前才強壓著沒有當時發作。

而甄嬛,幾十年朝夕相處,早已經瞭解皇上的心思。於是,利用皇上不能太急於動她的時間差,請出母親雲衣蘿,和三妹甄玉嬈一同面聖求情。用與純元皇后面容最為相似的母親勾起皇上的思慕之情,為自己求得了最後的生機,保住了自己和孩子們的性命!


巴塞電影


行外人用個人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皇上知道甄嬛與果郡王情誼後,並未處罰甄嬛而是直接處死果郡王?

1.因為皇帝找到了果郡王覬覦甄嬛的直接證據。

甄嬛作為皇帝的嬪妃,無論在宮中受寵與否,都是皇帝的女人;一個臣子就算再大膽,再有能力也不可以有絲毫覬覦之心。可是身為皇上弟弟的果郡王居然敢對甄嬛有不軌之心,而且皇上還找到了直接證明這個事實的證據,這下果郡王再怎麼辯解,都無法信服皇上。那麼皇上找到的證據到底是什麼呢?

證據之一:皇帝放出甄嬛遠嫁準格爾和親之事,果郡王關心則亂立刻私自起兵追回。

<strong>其實雍正皇帝本性就是個非常多疑性格的人,越是到後來年齡大了,人變得也越來越多疑。身為一個帝王,隨著年齡老了,留戀權利,追求長生不老青春永駐,希望可以一隻年輕下去,這本無可厚非;可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心,是可以看出來的。何況是身在近旁的人,接觸得多,總會被發覺。就像果郡王和甄嬛,無論再怎麼小心翼翼,關愛是藏不住的。連皇帝都說,甄嬛自從回宮,性格好像跟從前有些不一樣了。

皇上為了試探果郡王,暗算防滑說甄嬛被嫁到準格爾,果郡王立刻起兵去追回。浣碧一直規勸果郡王不要冒險,被果郡王否決了。果郡王關心則亂,立即整頓人馬出兵,卻不知道這只是皇上的陰謀,只要他出了兵,就有嫌疑了。此時甄嬛尚在宮中被皇上囚禁,並且還不知道果郡王出兵的事。後來果郡王才發現甄嬛還在宮中,就以在外帶兵為由,為皇上駐守外城。

證據之二:粘杆處的人偷偷潛入過郡王府,拿到了果郡王家書給皇上,幾乎每封信件的結尾都寫著:熹貴妃安,熹貴妃安......

皇上自遇到玉嬈帶著果郡王的兒子和六阿哥在御花園遊玩的時候,玉嬈一句無心之失:大家都說世子和六阿哥長得越來越像了。引起了皇上的注意,六阿哥原本比世子大一些,個頭高一些,這樣一對比果然也覺得兩個孩子很像。回宮後立即下令找粘杆處夏弋調查此事。

夏弋為首的名為粘杆處,實為血滴子,專門在宮裡為皇上做些見不得人的事。

因此偷入果郡王發現家書,果郡王在邊境部落幾年不斷有家信來,而每封信件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在暗自關心甄嬛的下落。

信件後面落入了皇上的手中,徹底惹怒了皇上,想要除掉果郡王之心,一日未曾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皇帝最害怕的是果郡王為了甄嬛謀奪皇位。

這個原因才是最最重要的。對於皇帝而言,妃嬪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是皇帝之位,任何人都不可以惦記。

三年後果郡王回宮皇上又一次問果郡王:“你告訴朕一句實話,你跟熹貴妃之間有沒有苟且之事?”

接下來皇上又問了一句最重要最在意的“是不是也為了她,敢謀奪朕的皇位?”

然後就發生了皇帝要甄嬛拿毒酒毒死果郡王的事,那麼皇上為什麼沒有處死甄嬛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皇上沒找到證據證明甄嬛對果郡王也同樣有情。

甄嬛身為皇帝身邊的人,一向都很小心謹慎,從宮外回宮之後,更是比以前事事謹慎。皇帝要定她的罪,必然要找到證據才行。其實皇帝早就起疑心了,一隻在不停試探甄嬛,奈何沒有證據。後來果郡王識破了甄嬛毒酒壺的招數,偷偷又換了過來,用自己的死來證明了甄嬛的清白。甄嬛也照辦了皇帝的旨意。

2.皇帝對甄嬛還是有感情的,甄嬛還為皇帝生了幾個孩子,不忍心看著孩子那麼小就失去母親。

甄嬛禁足期間朧月去見了皇帝,淚眼婆娑的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並且提醒了皇帝一句話

朧月: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皇帝聽了這句話,心裡也不禁有些動容,心裡有不忍,而且這件事都是果郡王的錯,如今該死的人都死了,何必還要揪著這件事不放呢?

以至於就這麼輕易的原諒甄嬛,皇帝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3.等皇帝找到真正的證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對付不了甄嬛了。

寧嬪自從知道雙胞胎是果郡王的以後,喪心病狂的一直在幫甄嬛給皇帝喂藥;衛臨知道後報告給甄嬛,甄嬛卻沒加以阻止,導致皇帝最後實用過多身體外表強壯,內裡早就空虛掉了。

話說身為皇帝也挺可悲的,自己一心要算計身邊的人,忌憚果郡王,擔心雙胞胎不是自己的,害怕皇位被謀奪。可到頭來,卻被身邊最親的人給算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