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二三十年前農村做飯的土灶嗎?有何感想?

手機用戶500456蘭


以前的土灶只燒柴,因為煤很貴並且沒有煤,後來農村開始用煤替代燒柴,然後是煤氣,現在很多人開始用電、天然氣了。

三十年的時間就像在昨天,盡是回憶,盡是幸福。


隴源


對於以前那種土灶臺我還是記憶猶新的,看到這個問題後我特意到我們村子裡轉了一圈,很遺憾還是沒有看到誰家還保留那種灶臺。

我們這邊的那種灶臺是用泥土築成的。主要結構是有三個灶口,一個大灶口的,一箇中型的和一個小的。很多人也在灶臺中間掏一個小洞,用來放火柴的,以前火柴一潮溼就劃不燃,所以這樣保存火柴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最大的灶口主要是用來是煮豬食,偶爾煮酒,或者辦什麼大喜事用來蒸飯炒菜。

中型的灶口是用於家裡面有客人來,或者同村幫忙幹農活的時候人多,用來做飯燒菜,以前幹農活都是互相幫忙的。

小一點的灶口是自家燒菜做飯用的。

以前那種灶臺特別費柴火和水,煮豬食、燒菜做飯等等都需要柴火和水,家家戶戶除了幹農活就是挑水砍材。我老家這邊山上多是岩石,植物長得慢,所以柴火是非常缺少的。

水源也不太好,洗臉洗腳洗菜的水都省下來煮豬食,這樣的話一戶人家一天也要用兩挑水,不算洗澡和洗衣服,家畜一般是以三頭豬兩頭牛來算。所以每年一到秋冬季節的時候用水也非常緊張。

有同樣經歷的朋友嗎?歡迎留言一起緬懷過去。





戶外播客


大家好我是傑哥,不用記得我家還在用。平時用的很少過年,回來一大家子沒有這個灶做飯還真有點吃不消。

今年都回家過年了,哥哥家四個,我三個,姐姐家四個,在加上爸爸媽媽。一共十三人加上比較大人比較胖點,要兩米的圓桌子才不擠。




建寧傑哥


對於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雖然現在已經在城裡生活了多年,但小時候吃土灶的那些場景還是能想起一部分。想到小時候每到做飯的時候,在泥土磚塊砌成的土灶,聽著木材的爆聲炒菜聲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了......對大多數農村人來說灶伴隨著幾代人的回憶特別是年紀稍大一些的人他們依稀記得煙囪中徐徐嫋嫋的煙以及滿屋子瀰漫的柴火飯特有的香味對於年輕一點的朋友來說土灶則更像是一種傳說、一種情懷除了有回憶情結外也代表了一種綠色、康的飲食方式柴火有樹枝有麥秸抓一把塞進去

噼裡啪啦地就燃開了大自然的美味也瀰漫開來

記得小時候尤其是冬天都搶著往灶口頭跑這樣“土”得掉渣的事兒似乎在現在的生活中行漸遠只是那入口醇香的味道久久難以讓人忘懷灶屋四壁被煙燻得黑漆漆!老舊的竹鍋刷,把鍋刷得鋥亮那灶臺上炊煙裊裊的樣子

讓人覺得很安心,滿滿家的味道農忙的時候

母親在鍋裡架上筷夾把早上做的剩菜擱在上面熱一熱

省時省力,味道也香甜!

要做一鍋好的土灶飯,柴和火候是關鍵

柴要夠幹,燒不起來不行等灶火熄了再想起來添柴也不行

忽冷忽熱最容易夾生柴火大概是最滋養飯菜的也許,只有那自然的人間煙火才能燒出最美味的飯菜吧如今,電飯鍋、電磁爐等廣泛使用

可是沒有火的參與做出來的飯菜味道總是單薄寡淡總感覺少了些什麼也吃不到那種柴火香的飯菜!

記憶中的炊煙總是跟烤番烤玉米聯繫在一起把番芋丟到灶膛裡飄出飯香的時候

它們還在接受著火的燻烤

等山芋出灶的時候滿滿一層灰也抵擋不住它的誘人飄香顧不了那麼多,直接上手就吃

抓起來滿手烏黑掰開後卻是記憶中難以忘卻的美味

置一方灶臺,燒柴火煮飯菜

傳達這暖心至深的飲食原味

大鐵鍋煮飯,才是家最溫暖的味道

有親人在的地方,即使簡陋也充時間可以改變容顏,

卻改變不了情懷

柴火灶保存下來的記憶,總是回味悠長

想來真懷念從前在農村的日子,

雖然沒錢但是純真快樂,現在真的回去不了!

柴火灶是舊時大部分農村老百姓生火做飯燒菜的工具,一日三餐雖平凡,溫馨的家庭日常令人動容!久遠的記憶被喚醒,那一份純粹不知你是否仍惦記……






菊子的日常生活


其實現在農村還是有很多農戶有這樣的土灶,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土灶生活,暖炕,做飯的生活習俗了。

其實在城裡住久了,生活質量提高了,也安逸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對農村生活有一種嚮往,嚮往農村的寧靜,嚮往農村的質樸,尤其嚮往農村的大灶臺。

記得兒時,總是喜歡圍在外屋地的大灶臺轉圈圈,因為大灶臺裡有我喜歡吃的玉米棒子,有我喜歡吃的棒子麵餅子……

那個時候母親還健在,總是笑盈盈的把我抱起來,用麻繩綁在我的腰上,任由我距離大灶臺半米的地方,伸著胳膊吱吱呀呀的亂叫……

輾轉許多年過去了,以為人父,但是有時還會記憶起農村的景物,尤其是外屋地的大灶臺,因為那裡有母親日日夜夜,為我們姐弟三做飯的地方,我們長大了,母親卻已不在了……

農村的大灶臺有我兒時滿滿的回憶.





指間一壺酒


“土灶”那是我美好童年回憶的重要份,記得小時侯,家裡人多,也沒什麼經濟,很少吃魚肉,所以吃飯的人多,而且量又大。只有大鍋大灶才能滿足的了,小時的我,無事揀一些樹枝,麻桿。用柴火燒的飯,我覺得比現在電飯煲煮的香的多,而且還有一層鍋巴,小時沒零食吃,就把鍋巴當零時吃。冬天冷時,一邊燒火一邊取暖,還可以烤些餈粑或芋頭吃,美味。到現在,我們家都保留大鍋大灶,有時家裡來客人,用柴火煲些湯喝,或蒸些糕點什麼的,方便又美味。不知和我同年的朋友們,有沒有這些回憶呢?




風情依舊w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分享一些農村趣事和自家養種植經驗,如果喜歡可以動動你發財小手關注一下吧。

農村的土灶,對於一些八零後和九零後的農村人來說都是比較熟悉的,我們在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是燒這種土灶來做飯取暖的。即使是在現在的我們東北農村這邊還是家家有土灶的,不過使用率是比以前少了不少的,這個也是因為現在農村發展的也是不錯了,再加上農村的煤改氣大家也都是用上了天然氣來做飯,不過到了冬天我們這邊大多數人家還是會用土灶的。

土灶可以說是伴隨著我們八零後一代農村人小時候的記憶吧。

我還記得我那時候最喜歡吃用土灶做出來的飯,那個吃著的味道是要比現在用電飯煲好吃不少的。特別是做米飯低下的那個粘在鍋上面的那一層我們這裡叫胡嘎嘎的,可以說是我們小時候的零食了吧。就是和現在的鍋巴一樣,咬起來嘎嘣脆,在撒上點鹽。那是相當好吃的了,不過現在用電飯鍋做飯就是再也沒有吃到了。

小時候在鍋邊幫著父母燒火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回來做飯我們都是會幫著父母來燒火的,父母在上面炒菜,我們就在下面給燒火,有時候活燒的太急了,還會帶來父母的責備。其實現在想想也是蠻有趣的。

我記得我在九歲的那年,父母下地裡做農活,我和妹妹在家玩,到了快中午的時候,我就上外面往屋裡抱柴火來做飯,正好家裡有掛麵,正好就煮掛麵好了,別的也不會弄,這個還簡單點。妹妹幫我燒火,站在鍋臺邊上還的在腳底下墊個小板凳,往裡面添水,還沒等水開就把掛麵下鍋裡了,等父母回來一看給我一頓責怪。我那個時候哭的很厲害,其實現在想一想,父母其實心裡是高興的,可是嘴上不能輕易的表現吧。

其實想一想土灶在我們小時候也是佔據了不少時光的。

可是隨著現在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好,大家都是用天然氣來做飯和做菜了,可能也就是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的那個味道了吧。在我們這裡的土灶也就是在冬天的時候燒點火讓土炕熱乎乎來取暖了吧。畢竟有了方便的,大家也都是不太那麼愛用土灶了。


鄉村淇譯


我生長農村,在農村長大、唸書、結婚生子。後來離開父母去城市打工,在城市一呆幾十年。在城市生活的二十多年裡,時常想念媽媽燒的菜餚,那柴火灶烹飪出來的菜香味道,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那種味道現在再也吃不上了。

小時候,經常幫媽媽燒火,媽媽一邊站在灶邊炒萊,一邊跟我們當子女的有聊不完的話,還誇我們燒火燒的好,火苗均勻。媽媽一天在土灶上要給全家燒三餐吃的,大部分時間伴隨土灶度過的,勤勞的媽媽一生不知用過多少臺新土灶,印象中,土灶用過幾年後要重新砌一臺,每每一個新土灶砌成,媽媽總會高興一陣,說:這次砌的灶好用,好燒菜,節省柴火。

媽媽與土灶,我們與土灶,都有一種割不完的情,想起家中的土灶,就想起年老的媽媽,無限感懷湧上心頭,土灶,我永恆的記憶!


我的農村我的情


這種灶臺一直都有,現在我們老家一直在用,勾不起回憶,畢竟這是我們老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農村就是靠這個做飯,這就是農村生活的主要工具。

以前家家戶戶都有,地鍋是主要的生活工具,大家就是靠這個做飯生活,以前落後,做飯主要是燒柴火,為什麼總有人說地鍋做飯香啊,都是那個時候的記憶。

現在城裡還有很多人打著地鍋雞,地鍋魚,地鍋大骨頭,地鍋燉出來的東西確實有味道,根本原因是燉的爛,燉的入味,現在農村依然還有地鍋,大部分不常用,都是蒸饅頭用,春節燉肉用,蒸碗用,其他時候都是閒著。

我們家一年買一口鍋,不是用壞了,是放爛了,經常用沒有事,現在我們老家家家都有地鍋,春節我們老家有蒸碗的習慣,地鍋是最好的,一個是鍋大,能放很多東西,還有做飯快,弄上劈柴很快,在一個就是味道好,這就是地鍋的優點。

地鍋是永不會消失的用具,畢竟大家都用習慣了,特別是老人他們對地鍋有一種情懷,在他們眼裡只有地鍋煮的肉好吃,所以老人對地鍋最有感情。


大海傳媒


你好,我來自江西的一個小山村,1989年出生的,小時候的記憶家家戶戶做飯都離不開土灶。

隨著時代的發展,好多農村也有用上了天然氣、煤氣、電器,但是土灶還是農村不可缺的做飯工具,很多人都喜歡土灶做的飯菜,有種特別的香味,土灶用途也很廣泛可以蒸飯、熬粥、炒菜,有些東西還真離不開土灶,比如說熬製紅糖,沒有土灶還真不行。

那麼說說有何感謝,感覺時代變化真快,很多傳統的農業工具都被代替了,比較懷念小時候,那時候雖然生活水平沒有現在好,但是吃什麼都覺得香

(以上是我分享個人真實農村生活,也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農村趣事與三農知識)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