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她的寫作才華像第一支出水的芙蓉,妙筆生花,讓人不忍讀完。她的畫墨跡淡遠,秀韻入骨,獨具一格的畫法獲得國內外許多名家的稱讚。她是不甘被封建思想、 被家庭束縛的尋求獨立與解放的新女性。 她是凌叔華,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崇尚自由,即使是和陳西瀅結婚以後,也不甘心扮演那種傳統的相夫教子的女性角色。而凌叔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至今也還是眾說紛紜。這樣一位學識淵博、坦率熱情的新女性,又怎叫人不為之著迷呢?

凌家有女初成長

凌叔華出生於北京的一個仕宦與書畫世家,在古典文化薰陶下的凌叔華,很早就展現了她的才華。因無意中在牆上畫了一些山水、動物,被父親的朋友,宮廷畫家王竹林看到了,大加讚賞,還有意收凌叔華為徒。後來凌叔華成為慈禧太后喜歡的宮廷畫家繆素筠的得意門生。雖是

15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父親卻對她輕眼相加。1922年二十二歲的凌叔華考入了燕京大學,還給到燕京大學講授“新文學”的周作人寫了一封信,想要周作人收她為徒,表明了她的理想,並一直為之努力著。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由此也可以看出凌叔華是個極具魅力的女子,敢想敢做並且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實屬讓人敬佩。美麗的燕京大學也給予了凌叔華豐富的創作靈感,看到美麗的校園裡的一朵花,一顆草,都能夠迸發出思想的火花。讀凌叔華的文學作品,起初感覺很平淡,但是越品越移不開眼。她的畫讓人感覺到青春和生命的活力,能夠直觀的感覺到她特有的清逸風懷和細緻的敏感。此時的凌叔華與冰心、胡適、郭沫若等人以各自風格獨特的新詩風靡文壇。

文學才女初識徐志摩

1924年凌叔華在《晨報》文學副刊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女兒身世太淒涼》,從而踏上文學創作之路。1924年5月6日下午,是凌叔華與徐志摩第一次見面的日子。因印度大師泰戈爾訪問中國,凌叔華作為學生代表接待,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在其中。作為北京大學教授兼英文系主任的陳西瀅擔任接待,之後凌叔華徐志摩兩人就一直以書信的方式交流文學。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1925年1月10日,在《現代評論》發表的《酒後》奠定了凌叔華在文壇上的地位,陳西瀅是《現代評論》的主編,因此兩人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而這時徐志摩則接替了孫伏園成了《晨報》副刊的主編。凌叔華認識徐志摩時,徐志摩正陷於與林徽因失戀的痛苦中,徐志摩很是欣賞凌叔華,還稱她為中國的“蔓殊菲爾”。兩人在相識僅僅半年之內,就寫了

八十餘封信幾乎是每幾天一封。在外人看來兩人是十分登對的

關係如此親密的兩人,終究不是戀人關係。且不說徐志摩對於凌叔華有無愛戀,凌叔華許是對徐志摩有過短暫的心動的。當凌叔華在新月社聽說徐志摩與陸小曼在一起之後,還極力為徐志摩辯護。然而當真相擺在她眼前時,卻又是如此的無力,得知徐志摩與陸小曼在一起之後,凌叔華就中斷了與徐志摩的通信。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卻非凌霄花

與此同時,凌叔華與陳西瀅開始了新的戀情。凌叔華是一位聰明且高傲的女人,她高傲的在愛情裡容不得半點沙子,既然徐志摩選擇了別人,那就祝他幸福快樂,她也要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了。後來再談到她與徐志摩的感情時,凌叔華對友人說,她從沒有對徐志摩動過感情。這話的真假我們無從考證,只有凌叔華自己才清楚。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

1926年初凌叔華與陳西瀅於美國歐美留學會結了婚,他們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暴露了許多不和,結了婚之後的凌叔華隨陳西瀅回了無錫老家,按照那裡的規矩,兒子 、媳婦應該站在老人後面,替他們端茶倒水。渴望自由的凌叔華又怎甘心做傳統的相夫教子的封建女性角色,這種生活並不適合她。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凌叔華曾對女兒陳小瀅說:“你絕對不能給男人洗襪子,洗內褲,這丟女人的臉。”還經常“告誡”陳小瀅,女人絕對不能向一個男人認錯。凌叔華生了一個女兒之後,不管怎麼樣, 也再不肯生了,她覺得生孩子太痛苦。

儘管結婚了,可她不會做任何人的附屬品,更不會委曲求全去做自己不樂意的事,凌叔華確實做到了自己所說的獨立新女性。婚後凌叔華一直在堅持寫作,1935年英國詩人朱利安•貝爾被陳西瀅聘到武漢大學教授英國文學,朱利安身上有著跟徐志摩相同的濃厚的自由知識分子色彩,而他也毫不掩飾對於凌叔華的欣賞。凌叔華當時所處的環境,能夠有一個賞識她的才華欣賞她的人,已著實不易。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也不知是否因為朱利安身上有徐志摩的影子,凌叔華與自由而浪漫的朱利安碰撞出了火花,但這段感情註定不能長久,朱利安•貝爾還是不得不離開中國。她如此渴望自由,可處於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她又能怎樣去選擇?但儘管如此,凌少華仍然活的很精彩,一路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永不退縮。她的溫柔、她的倔強、她的獨立、她值得擁有一切的美好。

無從出口的遺憾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不知何種緣故,撞山起火,而此次徐志摩是為了去北平參加林徽因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不知得知消息的凌叔華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糾纏不清的思緒在翻湧著,相識多年的摯友竟在剎那逝去,從此兩不相見。當時定會有錐心的痛吧?一點點的鑽入心臟,痛徹不已。

文學才女與徐志摩相識後,半年間書信來往八十餘封,卻未結為夫妻

徐志摩曾在去歐洲之前,將裝有日記和手稿的百寶箱交給凌叔華,這足以說明徐志摩對凌叔華的信任。後來徐志摩逝世以後,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想要看一看那百寶箱裡的東西。縱使在旁人眼中他們十分般配,縱使他們一直澄清關係清白,可終究還是她守護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