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她的写作才华像第一支出水的芙蓉,妙笔生花,让人不忍读完。她的画墨迹淡远,秀韵入骨,独具一格的画法获得国内外许多名家的称赞。她是不甘被封建思想、 被家庭束缚的寻求独立与解放的新女性。 她是凌叔华,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崇尚自由,即使是和陈西滢结婚以后,也不甘心扮演那种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女性角色。而凌叔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至今也还是众说纷纭。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坦率热情的新女性,又怎叫人不为之着迷呢?

凌家有女初成长

凌叔华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在古典文化熏陶下的凌叔华,很早就展现了她的才华。因无意中在墙上画了一些山水、动物,被父亲的朋友,宫廷画家王竹林看到了,大加赞赏,还有意收凌叔华为徒。后来凌叔华成为慈禧太后喜欢的宫廷画家缪素筠的得意门生。虽是

15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父亲却对她轻眼相加。1922年二十二岁的凌叔华考入了燕京大学,还给到燕京大学讲授“新文学”的周作人写了一封信,想要周作人收她为徒,表明了她的理想,并一直为之努力着。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由此也可以看出凌叔华是个极具魅力的女子,敢想敢做并且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实属让人敬佩。美丽的燕京大学也给予了凌叔华丰富的创作灵感,看到美丽的校园里的一朵花,一颗草,都能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读凌叔华的文学作品,起初感觉很平淡,但是越品越移不开眼。她的画让人感觉到青春和生命的活力,能够直观的感觉到她特有的清逸风怀和细致的敏感。此时的凌叔华与冰心、胡适、郭沫若等人以各自风格独特的新诗风靡文坛。

文学才女初识徐志摩

1924年凌叔华在《晨报》文学副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女儿身世太凄凉》,从而踏上文学创作之路。1924年5月6日下午,是凌叔华与徐志摩第一次见面的日子。因印度大师泰戈尔访问中国,凌叔华作为学生代表接待,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在其中。作为北京大学教授兼英文系主任的陈西滢担任接待,之后凌叔华徐志摩两人就一直以书信的方式交流文学。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发表的《酒后》奠定了凌叔华在文坛上的地位,陈西滢是《现代评论》的主编,因此两人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这时徐志摩则接替了孙伏园成了《晨报》副刊的主编。凌叔华认识徐志摩时,徐志摩正陷于与林徽因失恋的痛苦中,徐志摩很是欣赏凌叔华,还称她为中国的“蔓殊菲尔”。两人在相识仅仅半年之内,就写了

八十余封信几乎是每几天一封。在外人看来两人是十分登对的

关系如此亲密的两人,终究不是恋人关系。且不说徐志摩对于凌叔华有无爱恋,凌叔华许是对徐志摩有过短暂的心动的。当凌叔华在新月社听说徐志摩与陆小曼在一起之后,还极力为徐志摩辩护。然而当真相摆在她眼前时,却又是如此的无力,得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一起之后,凌叔华就中断了与徐志摩的通信。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却非凌霄花

与此同时,凌叔华与陈西滢开始了新的恋情。凌叔华是一位聪明且高傲的女人,她高傲的在爱情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既然徐志摩选择了别人,那就祝他幸福快乐,她也要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了。后来再谈到她与徐志摩的感情时,凌叔华对友人说,她从没有对徐志摩动过感情。这话的真假我们无从考证,只有凌叔华自己才清楚。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

1926年初凌叔华与陈西滢于美国欧美留学会结了婚,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暴露了许多不和,结了婚之后的凌叔华随陈西滢回了无锡老家,按照那里的规矩,儿子 、媳妇应该站在老人后面,替他们端茶倒水。渴望自由的凌叔华又怎甘心做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封建女性角色,这种生活并不适合她。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凌叔华曾对女儿陈小滢说:“你绝对不能给男人洗袜子,洗内裤,这丢女人的脸。”还经常“告诫”陈小滢,女人绝对不能向一个男人认错。凌叔华生了一个女儿之后,不管怎么样, 也再不肯生了,她觉得生孩子太痛苦。

尽管结婚了,可她不会做任何人的附属品,更不会委曲求全去做自己不乐意的事,凌叔华确实做到了自己所说的独立新女性。婚后凌叔华一直在坚持写作,1935年英国诗人朱利安•贝尔被陈西滢聘到武汉大学教授英国文学,朱利安身上有着跟徐志摩相同的浓厚的自由知识分子色彩,而他也毫不掩饰对于凌叔华的欣赏。凌叔华当时所处的环境,能够有一个赏识她的才华欣赏她的人,已着实不易。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也不知是否因为朱利安身上有徐志摩的影子,凌叔华与自由而浪漫的朱利安碰撞出了火花,但这段感情注定不能长久,朱利安•贝尔还是不得不离开中国。她如此渴望自由,可处于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她又能怎样去选择?但尽管如此,凌少华仍然活的很精彩,一路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永不退缩。她的温柔、她的倔强、她的独立、她值得拥有一切的美好。

无从出口的遗憾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不知何种缘故,撞山起火,而此次徐志摩是为了去北平参加林徽因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不知得知消息的凌叔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纠缠不清的思绪在翻涌着,相识多年的挚友竟在刹那逝去,从此两不相见。当时定会有锥心的痛吧?一点点的钻入心脏,痛彻不已。

文学才女与徐志摩相识后,半年间书信来往八十余封,却未结为夫妻

徐志摩曾在去欧洲之前,将装有日记和手稿的百宝箱交给凌叔华,这足以说明徐志摩对凌叔华的信任。后来徐志摩逝世以后,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想要看一看那百宝箱里的东西。纵使在旁人眼中他们十分般配,纵使他们一直澄清关系清白,可终究还是她守护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