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沒有安全感怎麼辦?讓頭腦簡單點,身體先忙起來!滬精神衛生中心支招

疫情防控發佈會 | 沒有安全感怎麼辦?讓頭腦簡單點,身體先忙起來!滬精神衛生中心支招

  新民晚報周馨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下午2時,上海市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百聯集團副總裁浦靜波,淮海集團董事長孫忠明,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處處長尹欣介紹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


  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重返校園,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夠放鬆防控措施,不少市民覺得,最近的日子過得有些沒有安全感,該如何我自己的情緒找一條出路?回答新民晚報記者的提問時,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認為,出現這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面對未知,確實會令人缺乏安全感。就像是對另外一個對手一無所知, “自我效能感”會降低,即對自己沒把握。為此有人可能採取過度防護的方式來應對,比如用塑料雨衣包裹全身、自制各種防毒“神器”、反覆消毒、反覆洗手等。

  “但是隨著疫情態勢轉好,上海應該看到曙光了,如果市民自我安全感還是很強烈的話,可能需要從心理上做一些調試。”謝斌給市民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用知識武裝自己。這遠勝過用“神器”和消毒水來保護自己。人們的焦慮往往來自於不瞭解和無法掌控。如果覺得前期的知識還是不解渴的話,可以用知識繼續武裝自己。

  二是讓頭腦變得“簡單”點。與其整天焦慮,不如讓身體先“忙”起來。身體忙碌起來,頭腦可能也會放鬆下來。一些簡單的放鬆訓練和運動,比如呼吸訓練、冥想、居家運動等,都是可取的、方便的。

  三是借專業援助“託底”。如果確實是嚇得不輕,可以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宛平南路600號”和遍佈全市的精神衛生、心理健康機構以及網上諮詢平臺,都可以為市民朋友充當情緒的“垃圾桶”,讓大家扔掉負面情緒後,能更輕鬆地面對疫情,面對生活。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見習記者 蔡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