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商丘军供站


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商丘军供站


2016年9月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行。在郑徐高铁商丘站北广场建设之前,商丘市北站路上有一个“军供宾馆”,之前叫军供站,究其历史,大有来头,这里原来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1948年11月16日,中原军区交通运输司令部副政委杨国宇奉命带领46人从许昌禹县出发,17日到郑州,18日下午在郑州押运一列军车东进,19日晨到达商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得知后发电祝贺,并指示在商丘建立总兵站,即军用物资供应站,今后不但是中原的物资,就是华北冀鲁豫和晋察冀运来的物资,都要经这里分转到淮海战役前线。1948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商丘兵站”(即“商丘总兵站”)在商丘火车站西边的一处院子门口挂牌,杨国宇兼任总兵站站长。

1948年11月24日,中原军区发出《关于加强后勤保障的命令》,决定郑州——商丘——雪枫(今永城)组成兵站干线,在亳州、临涣、百善集等处设分站,由杨国宇在商丘统一负责。

中共豫皖苏一地委支前司令部,商丘支前委员会,朱集办事处都给兵站工作很大支持。朱集办事处主任王焕负责动员群众进行公路运输,办事处副主任郑杰负责铁路运输,商丘车站站长王连璧负责车辆调度。

商丘火车站职工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抢修铁路,保养机车,保证了开封——商丘——砀山区间保障军用物资供应渠道的畅通在淮海战役期间,商丘支前。

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商丘军供站


1948年12月1日,兵站接到上级命令,杜聿明集团放弃徐州向雪枫方向逃窜,为了保证兵站和军需安全,兵站迁往开封。

陈老总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淮海战役期间,商丘总兵站即商丘火车站的站台上、仓库里堆积如山都是支前物资,据杨国宇1948年12月5日日记记载:“不管敌情如何,前方来领弹药的,还有后方送弹药汽车、马车络绎不绝”。10日的日记记载:“商丘站又堆成粮山、面山、鞋子山,医药、猪肉、蔬菜、慰问品,送来的下车,送走的上车。一个轮子的小车,二三轮的车,最占地方的是孔夫子四轮车,不知走了几天几夜才到商丘,非常动人”。据统计,淮海战役期间商丘支前共出动大车10665辆,拱车22270辆,拖车38418辆,牲口43.7万头,民工160万人次,运粮0.75亿公斤,烧柴2亿公斤。其中仅永城就有42.01万人支前,送面粉4573万公斤,各种蔬菜3673万公斤,肉类0.93万公斤,军鞋1745.3万双。

商丘总兵站(后来人们习惯称为军供站)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片为王克启摄影)

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商丘军供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