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本文2700餘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你可以忽略這篇文章的內容,但請不要錯過這本書。書中不僅有關於兒童健康需要了解的中醫常識,還有幫助家長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健康的方法。只有家長了解了相關知識,自身安靜淡定,才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兒童健康講記》封面


書海偶得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書籍是《兒童健康講記》。這本書的副標題是—— 一箇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

有幸接觸到這本書,是在一個購書平臺上搜索兒童心理學書籍時,它便在推薦之列。查詢豆瓣評分,居然高達9.2分,於是果斷收入囊中。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豆瓣評分9.2 很多讀者認為“相見恨晚”


僅看書名,你會認為這本書是講述一箇中醫如何給兒童看病的,可能會包含很多藥方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會比較吃力甚至需要具有一些專業知識才行。

然而,讀過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這不僅是一本可以隨時翻看的關於疾病與健康的工具書,還是一本可以幫助家長瞭解如何認識自身、認識環境的中醫常識入門書籍

這本書的受眾不僅僅是兒童,還包括所有的讀者朋友。

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作者是一名專業中醫,但書中文字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可讀性非常強。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全家受益


書籍概覽

本書作者李辛,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專業,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曾多次遊學瑞士,本書就是根據作者在遊學期間開展的六次公益講座錄音整理而成,因此文字較口語化,易於理解。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作者 李辛


由於聽講座的聽眾多為年輕的父母,大家比較關切孩子和自身的身心健康,課程和本書內容便以此為主。作者擅長方藥、針灸、靜坐和心理諮詢,具有多年中醫臨床與教學經驗,從書中你可以瞭解到上述領域的相關知識。

即使是中醫領域的門外漢,也同樣可以通過閱讀這本書瞭解兒童健康和調理思路、兒童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兒童教育等內容,是一本不錯的中醫常識類圖書。

書中還教授家長如何學會觀察、覺知自己的狀態,安頓好自己的身心,從而給與孩子更多的幫助,達到與孩子共同健康的目的。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父母心神不寧 爭吵不斷 最大受害者是孩子


拋磚引玉

下面從我對書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三個方面,簡單介紹書籍內容。

1. 辨症施治

書籍開篇,作者便告訴我們治病要看體質。

感冒、發燒、拉肚子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表達,和打嗝、放屁一樣,都是身體的調整反應,只是反應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儘管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但面對孩子持續不斷的發燒,治療十幾天都不見起色,家長難免會十分著急和焦慮。

作者的觀點是:某些事情的發生也許是經過較長時間積累的結果,那它迴歸到正常的態度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退燒太快,並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可能還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標”是病情的表象,“本”是我們的體質。那麼,如何解決“標”和“本”的問題呢?

這就要求我們分清孩子的體質,辨證施治,才能既不延誤病情又不過度治療。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辨症施治

那麼,又該如何辯清體質呢?

作者給出了“九字真言”即:

有沒有?通不通?定不定?

  • 有沒有,就是資源有沒有?
  • 通不通,就是渠道通不通?
  • 定不定,就是精神定不定?

當人體能量失衡的時候,便會生病。而治病的根本不是去糾正一個個表現的症狀,而是要想辦法幫助人體的能量回到正常狀態。

根據書中提供的《三焦虛實自我評估表》,我們可以自行判斷體質,判斷哪些感冒需要看醫生,哪些感冒我們待在家裡休息,也會逐漸好起來。

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同樣是感冒,有人持續發燒40幾度,有人卻從未發燒,而有的人則是間斷性地發燒。皆因體質不同。


2. 知識更替

關於嬰兒經常流口水這件事,通常我們認為是長牙的前奏。我家二寶五六個月的時候經常流口水,我們以為他快長牙了,很開心。

前幾天,十個月的他又開始不斷流口水,持續流了三四天,我覺得奇怪,牙已經長出來了,為什麼還流口水?讀過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很短時間很可能是給他吃得太油膩了。而如果我早點知道這個因果關係,便會注意調整他的飲食結構,避免長期消化不良。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孩子流口水 可能是消化不好


書中關於神定以及能量場的知識,也讓我耳目一新,進而瞭解了一些老子的思想。

作者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晝開夜闔,聚散兩依”,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被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嚴重侵蝕,長此以往,我們的能量和資源將逐漸消失殆盡。

他建議大家10點前關燈睡覺,最好8點半後遠離手機和電腦,有空時就打坐,哪怕5分鐘,可以讓身體和外界暫時脫離,休息有闔的狀態。

這個思想,與前幾天我聽到的葉武濱老師的分享不謀而合。

葉武濱老師是著名的時間效率管理專家,他分享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其中一條就是好好睡覺。他本人每天睡眠7.5小時,晚上10點準時入睡。如果沒有課程,葉老師會從晚上8點開始,關掉手機,準備睡覺。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保持高效 不能犧牲健康

看來,健康、養生、高效能是互相依存的,高效並不代表熬時間、損健康。

3. 忠言逆耳

這本書打動我的內容,還包括作者開出的增強體質的第一張處方。這張處方更像是對我們所有讀者的忠告:

  • 不食生冷之物;
  • 每天泡腳、散步或慢跑;
  • 22:00點以前睡覺;
  • 睡前遠離電視、電腦、手機;
  • 練習太極、瑜伽、靜坐;
  • 多接觸自然、植物、新鮮空氣
  • ......

長期堅持這些基本內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我們的體質。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瑜伽 靜坐


對比一下,是不是發現那些影響體質和健康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在做?

我們渴望健康卻不去維護健康,如何擁有健康的體魄?

當身體出現病症,說明它已經在暗示我們需要關注健康了。那麼,如何通過病症的“標”去尋找治“本”之道呢?認真閱讀這本《兒童健康講記》,就可以從中找到解決之道。

作者還建議1~6歲的孩子儘量不要養成看電視的習慣,建議孩子可以不受干擾地接觸活生生的真實世界,而不是很早就會背唐詩或學電腦。孩子需要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實的世界,建立他們與這個世界獨有的感受和知覺。

類似於上述給父母和孩子的建議書中還有很多,推薦朋友們閱讀原作。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引導孩子投入真實世界


痛定思痛

讀到書末,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這本書以“兒童”為受眾。

因為我們大部分成人由於長時間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已經距離健康的“本”太過遙遠,儘管還沒有顯現出明顯的大的病症,但持續的不良習慣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促使疾病爆發。

如果能在孩子尚幼的時候便去關注他們的體質健康,對於孩子身心健康將大有裨益。

此外,作者還告訴我們,孩子身心健康受家長影響較大,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不自信、心情不好、心神不寧,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從而影響整個家庭的氣場。

《兒童健康講記》:幫你跳脫認知侷限,從中醫視角認識生命與健康

父母影響家庭氣場


  • 如何做一個我們小時候心中渴望的那類家長?
  • 如何不把自己的理想和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 如何讓自己神清氣定,給孩子營造安靜祥和、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

作者在字裡行間向我們滲透了他的思想,值得我們思考、借鑑。

不管怎樣,學點中醫常識,對孩子和我們自己都是有益無害的。能用心研讀這本《兒童健康講記》,作為父母的你,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你對中醫和道家思想不太瞭解,這本書很可能刷新你對生活的理解和健康的認知哦。


作者簡介:鴻雁,閱讀與寫作的踐行者,碩士研究生,70後二胎寶媽,致力於讀好書、寫美文、為你薦書,願與你一起做終身成長的“富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