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读书是应该读好书,还是读喜欢的书?

他只是很伤心


读书应该劳逸结合,一方面可以多读一些经典的好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所谓的好书是指有价值,有营养,有思想,能给人启发和鼓励的书,可以经受得住时间的洗礼和光阴的催残的,这样的书有比如论语、道德经、文学名著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人类恒久的价值和榜样,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三观。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意义是无可限量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二、所谓的好书和喜欢的书,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好书也可以是喜欢的书啊,喜欢的书也可以是好书呀!比如我喜欢的很大一部分书都是流传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好书,比如易经、孙子兵法、史记、三国志、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还有古希腊的神话和哲学,还有现代的一些畅销书比如刻意练习、疯传、人类简史、世界是平的等等。古典部分和现代部分二者都皆而有之。

三、喜欢的书有一部分是有营养的,有一部分是没有营养或者营养价值极低的书,比如用来娱乐的小说,比如网络连载,比如故事说,漫画等等,这些就是没什么营养或者营养价值比较低,知识密度较小,读这样的书对人的品格、品质、和人格魅力并不会有太多的改善和提高,十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个你,不会有重大的出息和改变。

所以总结一下:读书先从培养兴趣入手,哪怕这是一本消遣的书,像零食一样没什么营养,只是贪图一时的口腹之快,这样的书也可以看,先养成一个阅读的兴趣和爱好,慢慢再往有用的书做一个延伸和拓展,慢慢养成一个博览群书的习惯,总之书选对了开卷有益,有百益无一害呀。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赢销中国


个人建议是先读喜欢的书,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去读书,培养看书的习惯。

  • 在读书上个人觉得这是培养习惯的过程,没什么可说教的,就讲讲我看书的过往。讲讲印象比较深的书籍。我是普通人,跟那些什么从小就看大家著作的奇人比不了,我小时候就爱看故事书,印象最深的是看《格林童话》跟字典一样厚。稍大点就看《鲁滨孙漂流记》,《天天历险记》之类的,小时候还喜欢看动画片。到初中看书就特杂,漫画也看,小说也看,影响最大的是看姜戎《狼图腾》完全开启新世界,尤其是对中国史。
  • 到高中时期也没时间看,那会身边同学都爱看网文之类的,我也看但是没花太多时间,因为看了几本基本都是一样的写作套路,就疲了。那时正好宿舍的同学正好从家里拿来几本书,有幸看到季羡林老先生的《季羡林散文选集》。细腻,动人,朴而不素。而后是大学时期,有了充沛时间,除去打游戏的时间,都在看书,《活着》《人生》《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等也会喜欢看《鬼吹灯》之类的。还喜欢看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
  • 从毕业至今要工作时间也不多看书不是很多,但还保持着习惯。《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百年孤独》《废都》《黄金时代》还有最近看的《沉默的大多数》。这些都是好书,当然了还有些没提到都值得去读。所以说先让自己喜欢读书,接着好书就会找你。其实读下来会发现本人没看过四大名著,是的,一本都没读过,不是代表不好是我个人不感兴趣而已。所以说看书要找到让自己读下去的点,而不是一味的逼迫自己去看所谓的好书,从而生出厌恶感。

读书也没,有些人说的神乎其神,什么提升人格之类的。个人觉得读书能使自己在社会乱流中更好的辩明自我。“不失自我,方得始终”。能有更多知识面去应对来临的挑战。


枕秋


应该读好书还是读喜欢的书?

与“应该做好工作,还是做喜欢的工作”一样的命题。

记得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别人眼中的好工作,离家也很近,走路十分钟就到,不过可惜不是我喜欢的。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想有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请假,就这么用尽全力只坚持了一年。

三十多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剪辑,别人也许不理解,认为人到中年还瞎折腾什么,但我就是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坐到腰酸背痛眼抽筋,还高兴的不得了。

我想,这,就是喜欢的力量。


下面回到这个问题本身。

当然要读喜欢的书

你喜欢这本书 ,读它就是享受,是快乐。还记得第一遍读《狼图腾》,一晚通宵看的都不带眨眼的,觉得上个厕所都是浪费时间;

还记得第一遍读《明朝那些事儿》,看到激动处,还非要给家人朗读出来,丝毫不管人家在干嘛。

有时候,你能感受到作者想给你传达的深层信息,消化理解吸收,还有可能实践在工作生活中,给你带来切实的帮助。

如果不喜欢呢?那么读它就变成了任务,是负担。感觉是负担的事,都不会真心想做,勉强读了也吸收不到书中营养。看着是在读书,但很可能只是在看字,并没有接收到作者的意思,与其这样痛苦的浪费时间倒不如别读了,去打球,逛街,陪家人。


前提是自己三观要正,那么喜欢的书也差不到哪里去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个正能量的人,自然,你喜欢的书就是正能量类型的书,普遍意义上的好书。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本身三观不正的人,就喜欢阴暗的思想,这样的人就算读了正能量的书,怕也是抱着挑刺的态度,没有意义。


对酒当歌栏目


这个时代,著书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商人可以写书,学生可以写书,农民也可以写书……

我上高中的时候,同村同班的一个同学,对网络小说爱不释手,斗破苍穹,诛仙等等很厚的书,读的津津有味,不能说是津津有味,应该说是沉迷。上学的时候看,放学的时候看,镇上租书吧里的网络小说基本被他看了一遍。在村人家长眼里,他是一个读书非常刻苦的学生,但是成绩却一直不怎么样……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沉迷成功学,床头放的都是成功学大师的书,自己跟着别人去搞安利,结果钱没赚到,生活费倒是赔了不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是有些书真的算是书吗?我们不得不对 书 的内涵做些讨论。

印成册的一定是书吗?一般而言,书里应该是有能让我们获取新知的媒介,它能让我们越过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和其作者进行思维层面的交流。你在读它的时候,会有疑问,会有赞同,会进行自我思考,或学习作者,或嘲笑作者,读完之后,会让你对某一领域有深层次的认知。

但是那些网文和垃圾书呢,看的够爽,但是没啥营养,只会刺激你的多巴胺,让你感觉读了这个很快乐,像是肥皂剧一般,实际上实在浪费你的时间精力。

所以,读好书和读感兴趣的书并没有需要特别加以区分的。我们所需要区分的应该是哪些是书,哪些是印成册的肥皂剧之流就行。

你喜欢这个类型,就读这个类型的书。如果不是因为感兴趣,谁会去写书、读书呢?你们说对吧。


有大招


读书是一个人自身行为,就我平时读书习惯的话,我喜欢的书都是好书。反过来,好书我不一定都喜欢。

读书和交朋友一样,讲究情投意合,讲究情感共鸣。读后让人舒服,让人开心,让人茅塞顿开,让人废寝忘食,这就是遇到知己了,读到好书了。这好书也不一定是大家公认的好书,但肯定让我有所收获。

好书和朋友一样,有时也会闹别扭,有时也会忽然发现这个朋友之前没被发现的优点,对他又一种感觉。第一次读一个感觉,感觉不错,相别几日后,又想来读一次,依然如故,那这个朋友交定了,遇到现实中的朋友,也要顺口夸他几句,引荐一下。为认识这么个朋友感到自豪。当然偶尔遇到心情不好时,或者思想跟以往发生变化时,那之前读的书,交的朋友,也可能成为批判的对象。有一种被朋友骗的懊恼。当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跟哪本读过的好书绝交过。

说到这,我记起曾经买过一本书,完全是被书名吸引的。看了几页,我是越看越生气,越想越生气,为自己的行为生气,居然看这本书,居然还买这本书,对自己愚蠢的行为是又愤怒又后悔,真是花钱买侮辱。为此,我是把这个书的作者,在心里诅咒谩骂了好几遍。当然,书也就没读了,所以对于我来说,自然也不是好书了。

我经常读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书,好书如果自己不喜欢,其实也是读不了的。我有好几次读《红楼梦》都读睡着了,觉得沉重。其他好书也都没系统读过。更热衷于自己想自己的,偶尔遇到志同道合,就欣然读个几遍。所以,若是问我,我肯定选择读喜欢的书。



别去桃花


我读书喜欢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纯粹的读,遇到喜欢的书,就会去尽可能把这个作家所有的作品都找来,细细品读,直到自己完全熟悉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才肯罢休。有人说不为了写的读不是真正的读,我虽然读完一本书,写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然而读书却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内心沉静安祥,这于我也便足够了。已经毕业很多年了,依旧怀念大学读书时候的快乐时光。什么也不需要想,只是静静的阅读就好,什么时候还能回到那时的简单纯粹就好了。


无厘头的姑娘


两种都要读。

如果会读书,其实书就不分好与坏。

如果能辩证地读书,每本书都是好书。

价值观正的书就是正面教材,价值观负面的书就是反面教材,都能学到东西。




一,读喜欢的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不喜欢读书,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

大多数的人还是因为觉得书本枯燥,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读。

要想养成读书的习惯,还是需要对读书有兴趣。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慢慢地被书的内容吸引。

一本一本读着自己喜欢的书,形成经常读书的习惯,发现一天不读书好像就少了点什么的时候,习惯就慢慢在形成了。



二,尝试读哲学书,尝试读难读的书。

形成了习惯后,就可以尝试啃一些哲学书,啃一些大部头的书。

书的类型里,哲学书估计是相对很难读的类型了。语言便古,表达绕人,看了似懂非懂。有的一本看完了也不知道自己是看了还是没看。

但看哲学书很重要,哲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类别,更多的是世界观价值观,是看事物思考事物的视角。

看哲学书能辅助我们从更高视角思考事物,更广范地思考。

我们常见的哲学书一般也很大部头,看完需要很长时间。

但适当地啃大块头的书可以培养我们读书的毅力和适当的提高读书成就感。



三,读一些工具书,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不经常读书的人,估计工具书也是偶尔会读的。

读工具书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有时候也不需要完整的读完。只需要找到书中能解决问题的那部分就可以。

读工具书其实也很重要。需要很快很针对地找到你需要的知识。如果不能很快很针对就会走很多“弯路”。

但就是这些“弯路”反而真得很重要。在走“弯路”的时候你会看到不同的东西,给你更多的思考方向。

因此,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先养成有问题找书本的习惯。对读书习惯的形成也会有很多助益。

学习有问题的时候知道如何找资源解决问题,不但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在一步一步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悠悠哩仔


这是个极好的问题,想必会困扰很多人,因为人们都是凭着兴趣去读书,一条路走到黑,不经意间放弃了全世界。

读书目的是什么

如果读书目的是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那就必须读相关领域的好书,必须广大精微,感不感兴趣已经是其次了

如果只是陶冶情操,或者打发时间,那就只能读感兴趣的书,名篇巨制多的是,恐怕也读不进去。

读好书改善格局

之所以是所谓的好书,那么必有其思想性,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地方。比如,通篇读几遍《史记》,或者读几年《资本论》,或者读几年领袖文集,那格局视野几年后,就非常人可比了。

读感兴趣的书提升内涵

感兴趣才能读进去,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状态。曾经风靡一时的琼瑶言情小说,金庸古龙温瑞安,都曾是我们的最爱。读之,可以使我们在这些方面形成自己见解,感觉好像挺有内涵深度的。

当然,这都是对普通人而言。


锄扬轩


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爱好,是一种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在,就决定着他的精神世界是不一样的。也决定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选择和选择书的习惯。

首先,我觉得应该读喜欢的书。自己喜欢的书,感兴趣的书,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会不断推动一个人去读书,去提升,并由此去拓展更多的喜欢。也就是说喜欢的书是圆心,以这个圆心去读书,那么你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所以应该先读喜欢的书。

其次,我觉得应该学会选择喜欢的书。喜欢的书有很多,你不可能都拿来去读。那么就要去甄选一些合适的书,先是适合自己,接着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最后是通过各种途径去帮助自己选择,比如书的层次简介,书的口碑影响等等。这样基础就有了。

再次,可以适当的功利性读书。读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喜欢的书。比如你喜欢体育,或者喜欢文学,喜或者欢历史等等,那么可以看这方面的书籍,注意在读书中逐渐提升书籍的层次。

最后,读喜欢的书能提升思想,推动个人的各种观念的形成与提高。由此不断拓展,书越读越多,越读越提高。

当然,读好书和读喜欢的书并不矛盾,当你把喜欢的书读好了,你就会不自觉的读好书,而且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精深!





小猕猴桃子


个人认为,首先你得问自己为什么读书?如果你是为了提升专业技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获得更多知识,那么应该读喜欢的书,读贴近你生活的书。如果你是为了拓宽眼界,发现更多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或者想明白更多的道理,想探究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那就应该读好书。

什么是“好书”。

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读书如人饮水吃饭,各有所好。也许某一本书我读来觉得受益匪浅,你读来觉得味同嚼蜡,那么这算不算是一本好书呢?所以我们应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评论一本书的好坏,这样才显得有道理。

经过历史检验的是“好书”

被千千万万读者所推崇的,我认为就是好书,因为一本书,能让大多数人从中看到点什么,悟透点什么是相当难得的一件事。

比如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流传了这么多年,并且被各大学者评论研究,那么它一定是一本好书,相信不管是谁读,都能有所收获。

能带给你启发的是“好书”

不管是古典名著还是现代文学,不管是人尽皆知的大学问者,还是现在年青一代的作者,我觉得任何人的文字都有其价值和道理。

我不会排斥任何一个作者的文字,我相信他们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也不排除任何一本书。

我经常读到某本名不见经传的书,读过之后,也许其中只有一个观点触动了我,我仍然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所以不论是哪一本书,能带给你收获的就是一本好书。

不管是什么书,你读过才知道自己是否感兴趣。

是吧?不管是名著还是专业书,你读了才知道它的好坏。也许有人说那是一本好书,但是你读完之后发现根本狗屁不通,甚至想口吐莲花,那这对于你来说就不是一本好书。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读古典文学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不感兴趣。

之前我也这么觉得,我想着它一定生涩难懂,毫无兴趣可言。但是当我百无聊赖打开它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书中世界,这么有趣!深深陷入不能自拔。如果我没有打开它,可能到现在也还是觉得毫无兴趣。

通过读书培养一种兴趣

如果你想学摄影,你可以读关于摄像的书籍,或者为了给老婆做一顿好吃的去读一读烹饪类书籍。这都是一种培养兴趣的过程,这些书算是一本好书吗?当然算!


最后,我们其实不容易定义一本书的好坏优劣,但是我觉得,一本适合你的书,一定是好书,一本能带给你启发的书,一定是一本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