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

二寶故事


最先熬不住的應該是平時不太會規劃生活的月光族,沒有那實力還非得貸款買好車貸款買大房的人,還有就是市裡這些小本經營的私營企業主,錢都投裡了,不開工就是幹賠錢,農民工基本上苦日子都過慣了,正經農民即使打工掙了錢,大多數也都不會大手大腳的花,都會把大部分存起來,以備以後的不時之需,非常時期,肯定是的省著花了,但不至於生活不下去!


愛情是藍色的0717


題主你好,我不知道你的這個結論是從哪裡得來的,要麼你不是農民,要麼你是被磚家迷惑了。我也是農村的,下面以我家的情況來給你講講。

首先先說下"錢"。農民不怎麼會超前消費,很少有車貸、房貸,而且基本都有存款,不會因為一兩個月沒工作而沒錢花,或者因為還不上貸款而焦慮。就比如我家,我家沒買房子,全款買了輛破車,手裡沒幾個錢但是一兩個月還是能過去的。至於你們最為擔心的房貸、車貸也有些人也有,但是很少。不是說農民的消費觀念比較落後嗎,但是通過這次的事情,我覺得還是多存一些錢比較靠譜。

其次說下生活。題主說的這個問題無非就是說農民沒工作了掙不來錢了就生活困難,但是你別忘了農民有地,屯裡有糧心裡不慌。比如疫情這段時間,我家就沒怎麼出去,出去也就是買一些特別的蔬菜,比如土豆、芹菜等我們不種的,還有一些水果。而且這次疫情又處在春節期間,農村過年那肯定要備很多東西。我來說下我家春節的備貨:

糧食:麵粉、大米各80斤,饅頭有50個左右,玉米糝、小米各10斤,綠豆、黑豆、紅豆若干,另外還有8編織袋玉米、10編織袋花生,去年的小麥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我媽拿去賣了。其實我比較聽信老一輩人的忠告的,他們曾經說過,屋裡備的糧食最低要夠吃到來年收糧食。

蔬菜:大白菜、白蘿蔔、胡蘿蔔、芍菜各一編織袋,乾菜、粉條各10斤左右,辣椒、香菇、蒜薹、蘑菇、菠菜、蒜黃、蓮菜等若干,雞蛋4箱,另外還有一分地的菜地。

肉類:一個豬後臀尖,兩個羊頭,一個牛頭,牛肉、臘肉若干,大魚4條,雞7只,另外還有活的下蛋公雞4只備用。

調料類:食用油保守估計50斤左右,食鹽一箱子,至於醬油、味精、蠔油等那就可有可無了,另外零食還有若干。

我家的年貨到現在還沒有吃完,我家的情況就是農村的典型代表。手裡有糧、有存款,你覺得農民們會是最先扛不住的嗎?




虎稚稚


恰恰相反,最熬得住的是農民,我咋天看了一篇寫家鄉的報道,她也在省城買房了,農村也有房子,父母都在農村,這個春節她是在家度過的,她說在老家吃喝不愁,新鮮菜地裡去摘,空氣又好在田野山間因都宅在家,沒什麼人出來,也不需要帶口罩,現在返城上班父母給她帶了臘魚,臘肉,雞鴨,看得我直流口水呢,她說好在在老家建了房子,城裡鄉下都可以住,所以現在的新農民都是有福氣的,就說我老家吧,雖說很多年沒回去了,但聽朋友打電話的口氣,都是幸福滿滿的,家家都買了車,戶戶都蓋高樓,只有我自己沒蓋房子,老房也倒塌了,農村疫情也沒城市這麼嚴重,只是走村串戶的少了,只等疫情過去,又熱火朝天的搞春種了,





潤荷8


我是農民,住農村。我覺得最能熬的住的就是農民了。就我家來說吧,家裡土地裡有菜,蘿蔔白菜,蔥蒜芹菜樣樣有,雞鴨一起家裡養了二十多隻。而且每天還能有雞蛋和鴨蛋一起能有十幾個。糧倉裡還有幾千斤稻穀。從年三十到今天,雖然年前買的豬肉吃完了,村裡道路雖然封路,去不了集市。可我家門前就是稻田,我這幾天每天都能去抓魚,泥鰍和鯉魚一起,每次都能抓到十多斤魚。一家人根本就吃不完。就這樣葷菜有多了一樣口味。從年三十到現在,一個多月了,生活絲毫不用擔心。除了不能上班掙錢。什麼都沒多大影響。


守望物美的幸福


在這場戰役中,熬的最久的應該就是農民。熬不住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1、沒有糧食吃,2、不能活動,長期處於一個狹小的空間,心理上壓抑,3、沒有收入,有賬單或者欠款需要還。根據以上幾點我們分析一下農民為什麼能熬得住。

第一方面,吃的。在農村地區一直保留著一個“優良的”傳統。過年家裡要備很多吃的喝的用的,基本可以吃到過完正月。筆者一直在農村生活,往年都是備很多,基本吃到二月還會剩一些,因此今年和媳婦商量少備一些。年後一下子嚴了起來,因此一家五口人就在家待著,一天三頓飯,就這樣,儲備的糧食還吃的過了正月十五了。期間又出去採購了兩三次。所以吃喝用完全沒問題。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每年初三我們都回丈人家一週,回家後我們倆就上班了,一般早中飯在公司吃。只在家吃完飯。由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今年備年貨比往年還少,但是在一家人齊心協力吃的情況下還吃到正月十五,正常年份吃到二月一點問題沒有。

關於第二方面,活動空間,農村地區每家都有一個院子,有大有小,但是可以說最小的院子也可以放開手腳打羽毛球,踢毽子,轉呼啦圈。並且村外就是莊稼地,在家呆的無聊了,我們可以去地裡轉轉,和大自然親近親近。這個比起在城裡的樓房要好很多了,畢竟城裡房間空間小,出門又擔心感染,所以即使是都窩在家裡,還是農村相對舒服一下。並且村裡都認識,誰們家誰從哪回來的都知道,防控也好做。安全性更高。

關於第三個問題,經濟?農村地區如果有外債的話基本年前要麼還清了,要麼和要債的說好了什麼時候還,所以年後很少會出現需要還錢的時候,農村一般講究債不過年,過了年就是新的一年了,一般就不急了。而城裡吃住,房,水電,物業等等都需要錢,尤其是有房貸車貸的,每個月到時間都需要固定還錢,否則就會失信。而現在的人都是超前消費,所以一般都會有外債。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在大災大疫面前抵抗力要比城裡強的。


農村農業農民1


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應該不是農民!理由有三:

一、民以食為天,而糧食、蔬菜就出自農民

我是農民,就拿我自己家來舉例說吧

我家每年都會種有2~3畝水稻,雖然糧食不算很多,但是自己留著,吃到了來年新的稻穀出來了,吃不完的老糧食才拿來賣掉。所以,一年之內,做為農民的我,糧食不成問題。

●蔬菜都是自己家裡種,自給自足,一個小菜園打理好了,套種、輪種,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蔬菜。

●另外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年的中秋至國慶這個時間段,會買10來只鴨苗養來玩兒。因為自己種的糧食反正吃不完,養這幾隻鴨子,就是想給它在三四月之後,可以下蛋給咱孫子吃。再養三來幾隻土的下蛋,也是我們農家的標配,所以吃蛋方面也不用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aebe402b975458ea469bfb254dcdb7b\

山村細妹


題主不是農村人吧,在疫情之下農村人反而有著巨大的優勢。每年秋收,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下一年食用的稻米,家前院後就是菜地有著各種各樣豐富的蔬菜,恰逢春節國人也有著曬大量臘肉,香腸,雞鴨的習慣,農村尤盛。家中或多或少也會養些家禽牲畜。葷菜素菜,主食都有了,還能去山上搞些野菜,竹筍豐富食譜,過得不要太悠哉。

現在農村也有網絡,並且農村房子普遍較大,每家每戶都有院子。人口稀疏。每家每戶基本認識。對於防疫都很有利。

最難的是工人,他們大多也是農村人,但沒有種地,在外面打工,一般都在城裡買了房子。一直待在家裡不能上班就沒有了收入,反而在城裡每天吃喝用度都要花費。甚至還有房貸。即便疫情結束,所在工廠還有著倒閉的風險,隨時可能失業。所以前段時間網上有著這樣一句話,你沒窮過你不懂。對於出門可能會感染上新冠病毒死亡,但是都呆在家裡,沒有收入一家人都要吃喝,能有什麼辦法。


七星龍淵25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病毒戰役中,每一個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群體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衝擊和影響,然而要問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我的回答很肯定:不是!因為農民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相比來說,他們是最能“熬”的群體。



就拿我們村裡的小方來說吧,畢業後打了幾年工,他瞅準家鄉適合發展菌子的實際,選擇回家試種羊肚菌,對此,他信心滿滿。他認為家鄉是有名的野生菌鄉,每年從5月份可以吃到10月份,但是冬季一般的人工菌就沒有其他品質較好的菌子吃,於是,他流轉了村裡幾戶人家的土地後,種上了10幾畝的羊肚菌。1月中下旬正是羊肚菌上市的最佳時節,以往年,他的羊肚菌因為品質好銷路也好,都是外地商前來收購。


沒想到,今年菌子剛上市就遇到疫情,村裡的路封了,外面的人也進不來,新鮮的菌子賣不掉就只能爛在地裡了。於是,他因地制宜,一方面調整價格,一方面發朋友圈,動員周邊消費群體以微信訂購、快遞送貨上門的方式進行促銷。現如今,他的菌子已經全部銷售一空,雖然收入比往年減少了,但是沒有太虧本,他覺得已經很不錯了。等生產恢復正常後,他想辦法用其他的產業來彌補損失。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病毒戰役中,雖然農民看似弱勢群體,但是農民們幾乎都種有糧食、蔬菜、水果等基本的生活物質,一般情況下,家家戶戶都或多或少備有糧食和食物,自給自足是沒有問題的。尤其在這種嚴峻的疫情下,城裡的人不能出門,日常生活影響很大,而農民在農村裡相對來說活動範圍要大些,可以到自家菜園裡澆水、摘菜,不用擔心沒有餘糧的問題,所以他們是最能“熬”的群體。


花腰妹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前幾天和北京一位朋友也在電話裡討論過這個問題,爭執了一番,還弄的很不愉快[大笑],正想特意為這個事情做個視頻呢。

先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吧。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回答。因為題目問的是“農民”,而不是“農村”。

傳統意義上,現在仍然在農村居住生活的“農民”朋友,其實不會最先熬不住,相反,是最能熬得住的,為什麼呢?

首先,雖然現在多數農村家裡一般莊稼種植都減少了許多,但是多少都會有存糧的,比如我們老家這邊廣泛種植的玉米,基本家家都有,最次的情況也會以它為口糧,何況還有其它糧食作物,比如大米、小米、土豆以及各種豆類、乾菜等等。

再者,農村的春種一般也不會耽誤,肥料、種子也不是問題,都可以買到,退一步,及時化肥買不到,農家肥也可,只是多少影響產量而已。菜品更不用擔心,農村院子種植蔬菜足夠一家人吃,而且會有自家養雞,雞蛋自然不愁,我家現在雞蛋都吃不了。

還有一點,就是農村空氣好,風景好,這一點倒是挺愜意。

所以,再不濟,自給自足還真不是事,當然,時間長了生活品質會有所下降,不過城市生活也一樣下降。話說回來,會多長時間呢?一年半載還是幾年?顯然不可能的。

既然說的是“農民”,那這個問題還有一個例外的情況:

就是以在外地務工為收入來源的打工者,是農村戶口,比如北漂之類的朋友,按照戶籍,確切說也是“農民”。

這部分朋友會很難受。為什麼呢?

因為好多在外上班或者打拼的這部分人,有一部分在打工地買了商品房,或者在老家城鎮買了商品房,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是銀行按揭,不能早日復工,收入就是問題,但是每月都有固定還款支出,時間長了,壓力山大;

再就是在外做生意的一部分“農民”,這種情況會影響生意和收入,固定的成本支出比如房屋、工人工資、保險等,即使有減免,但無法短時間復工的話,時間長了壓力也會很大。

綜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分了兩種情況。

隨後我計劃做一期這個問題的視頻,希望大家關注頭條號“田菜日記”,謝謝了。








田菜日記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直接給答案,因為農村的情況也有比較複雜的,本人老家北方農村的,以實際觀察體驗來講:

1、首先說糧食:先不管其他地區農村囤糧與否,至少老家農村這邊,基本家家戶戶不囤糧!一年兩季的莊稼收成,都是地裡收了,稍微曬曬水分,然後直接賣掉!

村裡有個饅頭店(兼麵粉廠吧),一般麵粉和饅頭啊,都是從這裡購買的!村頭和村尾,都有超市,一般大米、魚、肉以及副食都能買到。

——如果老家這兩個地方無米和麵粉的庫存,主食肯定會出問題!

2、蔬菜的問題:這個從來不擔心,因為確實都有地;另外,農村隨便一家,院落都不算太小,而且基本都是四合院格局,即便不在自家田地裡種點蔬菜,自己院子裡隨便種點應季的菜,也足夠一家吃了!何況,有些還喜歡自己醃菜吃的!比如我父母總喜歡醃製幾大壇白菜、蘿蔔等等,別說,口味還真可以!

3、50歲以下的,會有問題:現在農村年輕一代,基本不種地的!都是小兩口,常年在外打工,往往經常出去打工這種,一般都在縣城買了房,多少會有點房貸壓力;買房之後,一般孩子就會在縣城上學,隨之就會有學費壓力。也許,有人會問:難道這些在農村就沒有嗎?基本是對的!農村宅基地自己慢慢蓋房子,蓋好後基本就沒有成本了,而且自己蓋房,只要舒適,蓋房成本可以按照自己財力來:4、5萬可以蓋,十幾萬可以蓋,二十多萬也可以蓋!農村學校,都是公立的,高中下不收費或者收費極少!對比縣城裡,最好的學校都是私立的,平時管的嚴,但學費高!

老家有很多年輕一代,都是直接放棄在自家宅基地蓋房子,統一在縣城買商品房,算進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