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价?

林丹智慧


“上善若水”,语出自《老子》。单从表面上的意思来看:上善,也就是至善,达到非常完美境界的善。最完善境 界的善就像水一样。

按照《老子》里原文后面的话的解释:“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万物之源、万物之本,水滋养了万物但又不与之争夺,只是汇集在人们不喜欢的、厌恶的低洼之处。因此老子认为这是近于大道的。

要真正理解“上善若水”,就要明白老子所说的大道真谛。老子认为,大道是天地之母、万物之宗,是一切事物产生的动力和最后的归宿。道无争无象,依靠万物存在,人们通过万物的变化感觉“道”。具体到这里,“水”就是大道的体现。

“水”符合道家的“无为”思想。万物都有自己的运作规律,顺其自然不加人为干预,让天生万物按自己的规律运行才能达到无所不为的至高境界。水滋养万物又能顺其自然,不强加自己的意志给万物,这就是道的至高境界。

老子以水比喻修身之道,讲的就是顺其自然、谦下不争的道理。

上善,其实是大善,是最高的善,若水,就是像水一样。



帝道老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

老子认为,在世间万物里,唯有水是最接近于“道”的。水,象征着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修养。上善若水,人类最高级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在自然界,万物都是努力的向上生长,只有水不与万物争高处,永远都是往低处流。在地的最低处,万水奔流而来,聚集在一起而汇成了海。大海广纳百川、不择细流,故而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水,滋养万物,哺育生灵,作用远高于阳光之上。可阳光总是被世人赞美,而水却总是被大家所忽视。水不去争,因为水最接近于“道”。我们为人处世,就应该学习水,心胸要宽广,为人要谦逊,做事要利他,与世要无争。

水,看起来是很柔弱的。因为,水在高温下会化为雾气,水在严寒下能结成坚冰,水放进什么样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形状,水流遇到了阻碍会自动改变行进的方向。

其实,水的本质是很坚韧的。水滴数年能让石板穿透,水越万山阻隔而奔复到海洋,水被堤坝拦截时会安静下来、待到闸门一开便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水静默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人之所以要向水学习,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种充满大智慧的“水性格”。“水性格”常常被人冠于一顶“软弱”的帽子,其实不然。真正的“水性格”是坚毅隐忍、不动声色,是故意示弱、避其锋芒,是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反观我们现在人,处处都讲竞争,人人都争上风,争了个面红耳赤、头破血流,到了最后无论是争到手了还是没争到手,都会发现自己竟然“得不偿失”,实在是太不值得,可惜已悔时晚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牛哥谈人生


水是生命的源头,它对世界的功劳是无法衡量的,所有的生命都要依赖他。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甚至把水做为整个世界的本源,认为“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对于水的赞美,应当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诗人都未停止过的。从外形看,它千遍万化,有无限可能,给人美的体验;从品德看,它坚毅能穿石,可以柔弱胜刚强,德施天下而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滋养万物,为所有的生命注入能量。但是它这么大的功劳,却从不争功,反而喜欢往下流,待在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把自己放的很卑微,因而和道是最接近的。因为不争,所以也不容易犯错。


老子在上一章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圣人因为把自身放在后面而被推到众人之先,因为把自己置之度外因而生命更有分量。难道不是因为他无私吗?因为无私才能够成就私。


圣人无私处后的品质和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功的品质是一样的,圣人是人间德行最高的人了,他的德行就像水一样。而水的样子,就是世间最好的善的样子。



东方国学


上善若水是以退为进,因水性柔顺。上善若水是超然度外,因水性平淡。上善若水是否极泰来,因水滴石穿。水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平淡,就一直静静的流着,它不争,也不怒。它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没有烦恼,无所不能。

孔丘问礼水之德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先后四次向老子请教,两位圣人相互间的交流,留下了一段佳话。第一次问礼的时间是公元前535年,这一年孔子17岁。第二次问礼是在公元前526年,这一年孔子25岁,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不扎实,继续向老子请教。孔子第三次问礼老子是在老子免官归乡后,地点在老子家乡苦县,此时的孔子已经40岁。公元前551年前后,孔子第四次向老子请教,这时老子的道家思想已经成熟,孔子仍在为自己的天道而苦苦思索,这一年,孔子已经五十多岁了。

孔丘问道老子: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孔子知识如此渊博,还努力好学,真乃圣人之道。从两人的对话我们了解:水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处,是谦卑的品德。江河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的王者,是因为其更谦虚,懂得忍让。我们做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每个人都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便可以解决任何事情,不再有烦恼。

做人似水,做事如山

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是最可靠的支持。我们做事应像山,山挺拔、厚重,踏踏实实,让人信任。

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我们做人又似水,水平静、不争,包容万物。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一则做人似水的故事:

在柏林墙被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位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柏林墙被推到后,法院对亨里奇进行了审判。在庭审中,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利,罪不在亨里奇身上。

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施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对方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在扣动扳机的那一刻,你有把枪口抬高1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当法律和良心抵触之时,良心是最高的行动原则,而不是法律。尊崇性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

当所有人都为法官的审判鼓掌时,我看到了这个故事流传至今的根本—做人似水,以人为本。

法律不外乎人情,所有执事的标准都应该以人为本,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这位心怀至善的法官很好地解释了法律遇上良心时的可塑性,就是你有扣动扳机的职责,但是你也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

柏林墙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是:上善若水,水可以润泽人心。我们做人,如果学习了水的平静、包容、谦卑,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上善若水,知行合一

上善若水,记录在《道德经》第八章,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滋养万物而不争,能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生存,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对于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了解,该如何去做呢?

何为知行合一?

《传习录》曰: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

关于“知行合一”,很多人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终身不行,所以终身不知。今人做事,绝大多先立志而后行,立志多,而行少,终归一事无成。

毛主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上善若水的含义,我们便要学以致用,将学到的内容认真的去领会,不断的去运用,才能充分实现学习的意义。

联系我们的工作,工作中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事缓则圆

很喜欢一句话:事急则缓,事缓则圆。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我们有时候都太着急了,对生活,要学习事缓则圆的态度,寻找合适的方法,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舍得精神

上善若水,要像水一样,懂得取舍。每个人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舍得什么?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如果你什么都想要,到最后就会失去你的心爱的东西,得不偿失。现在的社会,每个人对房子对车子的追求毋庸置疑,但要有分寸。你的房子能住即可,有自己的车子能开即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过分的去追求,到最后只会给自己增加烦恼。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去放弃一些东西,这样自己会过得比较开心。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去帮助别人,实现自我。

有时遇到挫折时,我就会去海边,看潮起潮落,看看大海,便释然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们做人就该像水一样,平淡、从容,懂得取舍,方能体会美好人生。

我是大志读书,致力于原创问答。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图片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

大志读书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

其一,水往低处流。

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

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其三,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

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因此,我们常常希望掌权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是博大精深的。

它对我们的启迪还有许多,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归大海”,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

“上善如水”堪为我们的座右铭。




依枫的微博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是以水的特性来引喻: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备像水一样的特质或品德。

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能滋养万物,确从来不与他们相争。我们都知道水是有好处往低处流,最后汇入大海,可在这过程中,水遇到了多少山石,树木……等很多障碍,可它从未改变方向,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形态绕道而行,一路向下,也一路滋养着万物,最终奔向大海。

第二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我们可以看到,水停留的地方都是地处,而水底也是很沉静的,“居善地,心善渊”,就是告诉我们要择低处而居,心静才不起波澜,因为高处不胜寒,风起有涟漪。“与人善,言善信”就好理解了,就是与人相处要恭敬和善,信守承诺。“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意思是说,理政治世要仁怀天下,无我而为,才能善得其道,为人处事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懂得把握时机。

最后,“夫唯不争,故无尤”。一个人具备了上述这些修为,又不争名夺利,他怎么会有忧愁困惑呢?所以说具备水一样特质的人是“上善如水”!




后山悟道


  理解使人豁然开朗,使人觉悟,理解不仅是和书的作者心意相通,更是掌握书中精髓的技能。\r

  上善若水出自道家老子著作的《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r

  想理解这段话,光看注释还不行,必须结合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否则是没法真正搞懂这段话的精髓。\r

  因此,我觉得要从为人处世这个角度去理解上善若水这句话。\r

  第一,世间万物太多,如动物,人,植物,这些物种都依靠着地球生存。而水是最纯净的东西,它不仅给万物带来了生机,更保护环境,却又不求万物回报,经常呆在万物都厌恶的地方,因此,孔子把君子比作水,可见水确实是伟大,纯洁。\r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在职场,做人上都可以用到,而且有极大的帮助。\r

  比如你是公司里面新进的职员,同事们看你是新来的,故意欺负你,为难你,把脏活累活丢给你干,相信你一定会火冒三丈。\r

  这时候,你就得想想上善若水。\r

  自己得像水一样,柔顺,平静,不管大风大浪,都得沉着面对。不管同事们如何刁难,自己都得顺他们心意,尽量和他们打成一片,却又不损害他们的利益。\r

  平常尽量多帮同事一些忙,做一些他们不爱做的事,久而久之,你必定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得到大家的青睐。\r

  这就是上善若水用在现实中最好的办法,如果你觉得这样憋屈,无能,你大可以和对方大吵一架,但事实永远不会利于你,反而会让你的情况越来越糟糕。\r

  事实上,上善若水说的就是顺应自然,顺道。而任何一个逆反天道,违背自然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r

  希望你读道德经的时候,读完要自己去摸索,去思考,尤其是在现实中。\r

  比如你看到某个人惹了大祸,你就要想想,如果用上善若水这个方法,会不会处理的更好一些?\r

  你不需要去背诵,不需要去多看注解,就像道家说的那样,顺其自然就行。毕竟死记硬背,那是没法理解的。\r

  最后建议你读一读整篇的道德经,你可以去幽静无人的地方阅读,这样有利于你吸收领悟。\r

  这个方法如果使用恰当,我相信对上善若水的理解,一定是如虎添翼。\r

你自己要一步一个脚印,每天去找不同的事情,用上善若水去理解。\r

以上就是我对你的建议,希望你能多多参考,总结出自己的思路,早日理解上善若水!



我要上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居于道。"这一段文字已经把水的至善至柔表达很彻底了,对水的本质并不难理解。

但是,生而为人,面对市俗功利和人生的种种失意与消沉、进取与追求、失去与所得,要做到水的至善至美,可以说基本上无人能够做到。但是,做不到不等于不做,就如基督徒一样,明知上帝并不存在,但却视其为一生追求,信奉为上。我们可以把"上善若水"当作一种信念或道德要求去遵守,从而使自己更接近于道。

怎么做到呢,首先是一个"让"字。与人相处让为先,利害相较让为智,得失临头让为理,如此,即可以无为之心处有为之事。得之不喜,失之无忧,顺其自然,静观其变,不啻为一种"若水之善"。

其次是一个"静"字。"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滚滚红尘,有多少人为名和利挤破了头,费尽了心。到头来免不了身心俱疲,一首"好了歌"可道尽其中滋味。原因就是被尘世纷扰,静不下来。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唯有静,方知谈泊乃生活真味,唯有静,方可致远而又不忘人生来路。唯有静,才可笑看得失,慎笃修心,也就与"上善若水"相去不远了!

再次,还要讲究一个"去"字。去除物欲杂念,复归心性平和。去除贪、嗔、痴愚暗,求取心理的恬淡闲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皆世间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似"心中本无物,何处挂尘埃"之喻,与"上善若水"就可缘取今生了。

善有千万种,若水之善当然最为高妙。身体力行,可以功得无量。






施东方


我是从事传统文化工作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来尝试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上善若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经典思想。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谓上善,指的就是水对世界万物是十分重要的,水滋养了万物却没有邀功,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样世间万物慢慢习惯了水的付出。那么,“上善若水”这个词语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第一,水是一种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却很有韧性的一种物质,小小的水滴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可以将石头穿透。这就告诉我们在追逐梦想时一定要坚持,没有容易实现的梦想,却容易有半途而废的志向。在追梦路途中,我们要学习水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第二,每一条河流,每一片大海都是由无数个水滴组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当做一颗小水滴,在工作时找到团队,和团队一起努力去完成一个工作时,获得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水一样默默付出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不应该自己有什么功劳就到处炫耀,这样最多就是得到别人几句或真心或假意的夸奖,背后可能随之招来的便是嫉妒与猜忌。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如果坚持本心,如何能过上简简单单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像水滴一样润物细无声,不张扬不炫耀,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生活就会过得顺心很多。

第四,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饮料,但是大多数人在口渴时依旧选择的是喝水。因为水是最纯净的,没有任何杂质,颜色各异的饮料中都是添加了很多物质。就像人一样,很多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会因为地位、金钱等诱惑慢慢变得不在纯净,内心变得浑浊不堪。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像水一样,纯净不含杂质。

第五,水具有包容性,水的形状是根据盛放它的容器所决定的,并不会因为盛放的器皿价值而改变。人也一样,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应该坚持自己,不应该因为外界环境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短短的4个字,就有这么多层的意思,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也明白了呢?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厉害呢!


玄门书社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

第一,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第二,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第三,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