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正懂得墙上挂“上善若水”的含义吗?

袁绪强


这是一个成语,出自【老子】。

完整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个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面,水为至柔至善的,水性是绵绵密密的,没有生息的女人无中,并且又容纳万物,同时水具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是万物能够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这就是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这句话我们用白话来理解就是说

要像水一样,水因为能够滋润万物,并且还不如他跟他们相中,前面又在众人唉,都不喜欢的一个地方,所以呢,接近于道

总结下来有这样几点:

1:你自己活动,并能够推动别人动的,是水。

2: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也是水。

3:遇到障碍物的时候,能够发挥百倍的力量,也是水。

4:洗净别人的污浊,有一种有容乃大宽宏大度,也是水。

5:汪洋大海,变为云变成雨,雪或者雾又凝结成一面很漂亮的镜子,也是水。

老子讲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是这样一个综合性的为人处事,治理国家的一个大道。是我们追求的种境界!

此为个人的见解,欢迎交流。





雨凡说易学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意: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观点一:水之形

水的常态就是无,无颜色,无味道,无固定的形态。无中也生有,万物皆靠水而活,至少现在发现的生物都需要水才能活。水也包容万物,不与万物相争。有人说它“忧郁是涟漪,微笑也是涟漪;愤怒是波涛,欢乐也是波涛。涟漪不绝,波涛不绝。”,是啊,水也无常相。常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故能远达大海。

观点二:水之行

  • 坚定,水认定了大海为目标,就只管了风雨兼程。有时在阳光之下,有时处黑暗之中,有时向着深渊毫不犹豫冲下去,有时路过花田也决不停留……不惧雾霭、霹雳,不怕暴暑、酷寒,向着大海奔流不息。
  • 能坚能柔,坚有穿原凿山之能,它坚硬时,平原被他穿越,高山被它凿穿。柔可绕道十八弯 ,前方穿不过去了,它也能从旁边绕过去。有大丈夫的一面。
  • 无私,用自身的纯净去洗世间的污秽,却不顾自己也沾染上污秽。

观点三:老子认为的君子

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张松如说:“下面七句,都是水德的写状,又是实指上善之人,亦即通过水的形象来表现‘圣人’乃是道的体现者。”故老子认为君子如水。

如有不足之处,望海涵,多斧正。


一灯文哲


  “上善若水”取自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原意是最高的品性是像水一般,水的品性是泽被世间万物而不与之争抢,能够处于众人所厌弃的地方,还能拥有宽大的胸襟容下天下万物。这样的品性就接近于道了。

 

其实老子的思想是“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而实际无为是不妄为,而非不为,可见老子的话为双意。老子所认为,天下之道是为永恒的,便如其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并非片面可谓之。

可见“上善若水”也并非只强调了水的柔,其中更有水的刚。而柔能克刚,才是老子所认为的,其言“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便是如此。

 

所以墙上所挂“上善若水”,其实既是对自己的警醒也是对自己勉励。

 

水至柔,却可成江海,可吞山川,与日月同寿,与万物同辉。性如水,便不去争强好胜,不急功近利,淡泊自抑,坚毅自律。在逆境中坚强勇敢,在困境中潇洒豁达。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同时性如水,必有毅力,不为情绪所左右,性高品洁,可与之友。但刚强之处又能如水一般,“处众人之所恶”,坚毅不拔,大事可成。

 

墙上悬挂“上善若水”便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般,给人清高雅俊,脱俗之感。



风宝S


“上善若水”中,“善”相当于后面“居善地,心善渊....”的善,不是善良。要根据前后内容解释的。

水利他而不怕亏己,这是水的道。道是无,名是有。道是理论,名是实践。水所行所想遵循自己的道。而与自然又不违背,不会因为洪水杀人就不和泥土在一起。懂我意思可不?天地不仁。也就是说,上善若水字面意思是,最符合天道的行为应该像是水的行为。而不是说最善良的,尽扯犊子。

之前的章节说过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果现在人的主观上看,天地是最不善良的。动不动干旱啊,地震啊

道德经是客观的,没有善恶的评价。不要看到道德就往褒义上想了。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一个真正聪明成熟的人,就会看透一切,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不抢,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的,就是所谓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北方日记


大家都讲的太深奥,我说几句通俗的:

1.水是生命之源,是灌溉的水,是喝水的水,是有利天地万物的水。

2.水多姿,有液态的水,有固态的水(冰),有汽化的水(蒸汽)

3.水亦柔亦刚,有细流润物,也有洪水滔天。

4.水包容,加墨成墨水,加药成药水,加糖为甜水,加盐为咸水。

5.水纯净,无论何种水,经天地演化,经人力提纯,还可以回归纯净的原始状态。

6.水无处不在,在天为雨,在地为河,博大如海,细致如露,在人身则为泪水,津液。

故“上善若水”


秦郡守


【道德經】8章:上善若水 水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這裡的(上善)指的是道,道如同水,水能隨園就方,沒有形態。故幾乎接近於道。

【道德經】精髓四個無:無為 無爭 無欲 無求。【道德】五千言,圍繞著四無展開。以天道為中心與人怎麼做,說,思慮。做到與天地合而為一。提出人合天地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佛與道對立,道是唯物辯證法。佛是唯心論。佛:萬事萬物,唯心所識,相由心造。為什麼從根本對立的佛道能夠統一?佛道有一個共識:無為。圍繞無為根,通過唯物與唯心兩方面求證得到最終的統一。

若有人把佛道分開看待,那是既不懂佛又不懂道。說白了佛就是道,道就是佛。真正讀懂【道德經】【易經】,所以的佛經迎刃而解!


梵寂Jan


上善若水一词出于《道德经》第八章,原文略过,在网上一查都能查到。

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却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所以,有道德的人都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求报答。水的性格是道家灵性与柔性精神的最好体现。

水处柔弱,但柔能克刚;水处流动,但流水不腐;水处卑下,但善于迂回,知迂回则无损;水善于忍让、融通和渗透,在一派柔弱之中,永远前行,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该像水一样:随势而动,顺势而为。水遇到山会积极的改变自己,为了自己的目标,委曲求全,以山为伴,以山为用,而不是远山而去。它启示我们:不要去解释环境变化对自己造成的影响,而要将环境作为自己是否改变的判据,主动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与环境的和谐。

上善若水,高德大贤必修之。





天赐禅心


我不能说真正懂得。只能说说理解。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利众而不争个人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水诠释了人对舍得之道和生存之道的参悟。百折不挠如冰, 聚气生财如 气,包容接纳如海,以柔克刚如滴,能屈能伸如溪。周济天下如雾,功成身退为心。前为形态后为“道本”。

善有大道即“上善”,以利众达利己。善有六态,水有六形 人有六品 “道本”为利众。所以上善之水含有刚勇、柔融、不弃、忘己等。非大勇不足以若水,非大坚不足以若水,非大度不足以若水,非大智不足以若水,非大公不足以若水。上善若水取水之道,拟通万变,达天下。


这屋传习所


墙上挂一幅上善若水四字书法可提升此墙主人的雅气,显得玄奥有才气。仅此而已。属装门面挂幌子的招牌形式之一。

上善若水,千人解有千意,万人解有万意,没有具体公识的统一解法存在。

庄子努力述清道是啥,终于屎尿中。

老子希图述明道是啥,终于用钢柔。

孔子想揭示道是啥,终于立威入杀伐。

因此,庄子入逍遥不入人群组织内,老子尚柔且以柔克钢,孔子尚礼而用秩序。

从而形成,冷眼观世间百态而入,避实就虚式的绕行,依靠上司惩治下司。此三大处世法则。

这是用术揭道仅近法的现象。即道法术,只能接近法的层面,窥不见道的。

但,老子被崇为道家鼻祖,也有因:

老子示例用到了水。

水分三态:固态.液态.汽态。

固态,坚如钢,碎而不曲弯,钢性突显。宁可玉碎不瓦全,由此而来。现知冰川削山。

液态,遇硬而绕,遇高以取低,遇虚而入,遇实而避。保全自身,知难而退,终水滴石穿。柔胜钢强。

汽态,这是道揭示所在,汽腾升取向上势头,液下钻取向下势头,势的取向趋向是道。

上善,即最佳之善。

若水,如同水。

上善若水就是最佳的善如同水一样。

水,脏了自己洗净它物,而后又可自洁净;又润一切物供物滋生生长成长;用者自取,不用者自弃,随意,无怨无悔,顺流而逝(老子述柔);少则化的无影无踪(庄子述不入群),多而聚合成川成湖成河成江海(孔子述入群),静平坦坦无高无低,狂如山崩势无挡,摧毁一切,无可抗衡者。

水的汽化以升天,升发时成风云,云凝成水,又降返升发处的大地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此是道的运行。

有来无往,非礼也,非礼就是道不运行(孔子述礼),即不能达循环往复态。

这就是,道为势头,势头入循环往复态,就是道在运行了,从而用水比喻形容的示例善。

事实上水洁净它物后,自身成混沌,自己再清净洁净时,就成两仪,即清者上升,浊者下降,从而构成阴阳。

再往下解说入八卦解释中,此处不述。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妇孺皆闻。这四个字常被人们悬于墙上,挂在口边,然附庸风雅者众,又有几个人真正识的其中的真义呢?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棱角磐石,亦可水滴石穿。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下。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这意味着,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也许要给我们的人生一个转折。

  2、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每一件事情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3、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这是如此简单。当生命中有些事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