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春節後的兩個月,一直都是一年中難得的求職高峰期。

而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所有職場人措手不及。

而被迫宅家的諸位,如今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疫情只是一時的,但工作卻要持續半輩子呢。

那麼,何妨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梳理下自己的職場能力呢?

然而,那麼多的職場能力,哪一個才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呢?我們又該如何提升呢?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先說一個職場故事吧。

2018年的上半年,某985高校學英語的Helen(化名)正值大四下學期,很幸運的是,她進到了一家著名跨國公司的中國總部市場部實習,從事最初級的市場運營工作。

由於表現積極,畢業時被公司留下來成為了正式員工。

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就那麼高大上,這讓職場新鮮人Helen興奮不已。

然而轉正後沒有多久,她就遇到了越來越大的挑戰:

  • 一開始她憑著滿腔熱情能高效完成的工作,現在正逐漸變得複雜了;
  • 主管儘管只有三十五歲,卻已經是有著十來年市場操盤經驗的成熟職業經理人了。

每每Helen接到主管的指令去製作一份市場運營方案後,她就開始從網上搜集各種資料,然後模仿別人的大綱進行改造,並結合自己手頭的資料進行編寫,為了能夠讓PPT更有表現力,她還刻意學習了相關的網絡課程。

然而,每當她把精心製作的方案PPT拿去請示主管時,幾乎主管總是單刀直入地開批:

  • “你的這個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什麼?這個方案跟我們上一個類似方案相比有什麼不同?這個活動的關鍵環節是什麼?你知道客戶群體都在哪裡嗎?他們當前的消費需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目前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做過哪些成功的市場活動?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

說實話,Helen看著主管那副很兇卻又不容辯駁的神情,聽著一個接一個對方案的質問,心裡除了緊張、鬱悶,還有敬佩、不解。

“徐老師,說實話主管其實對我挺好的,我也想跟著他好好學營銷,可是過了近一年了,我發現自己還是做不到他那樣的眼光獨到,每次拿方案過去給他都會被他罵,說我沒有做市場的天賦,搞得我越來越沒有信心了,是不是我真的不適合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畢竟我是英語專業的,也不是學市場營銷的,他說的很多東西我確實不懂,也理解不深。如果經過您的分析,認為我不適合這份工作,我也就死了心了……”

聽著網絡那頭心情急迫的訴苦,我從中發現了她明顯的期待:

  • 期待能早日尋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能把工作做好,得到客戶和領導的認可,獲得成就感。

如果能力提升了,也能獲得成就感,經濟報酬也就有了提升的資本了。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這也是我們從事職業生涯諮詢時發現最為典型的價值訴求:成就感。

  • 追問一句:你為什麼那麼渴望獲得成就感呢?
  • 答案几乎一模一樣:因為我在過往的工作經歷中很少獲得成就感。
  • 再問:怎麼才能獲得成就感呢?
  • 再答:如果能找到一份最適合我的工作,我應該就能獲得成就感了。

這個過程中,無法迴避的關鍵的關鍵是:

  • 你得能把工作做好,才能提升能力;能力提升了,才能去做好更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看到這裡,想必您和絕大多數朋友都找到了一種十分熟悉的感覺,那就是:

  • 絕大多數職場新人在進入職場初期時,最迫切、最渴望的並不是立刻賺很多錢,而是怎樣才能快速適應職場、提升能力和實力,打下未來職場發展的堅實基礎。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放大來看,即便是已久浸職場的老人也很清楚一點:

  • 儘管職場就是戰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根本上最靠得住的只能是個人實力,這也是有效進行團隊合作的根本前提。

然而,網絡上到處瀰漫著能力焦慮,各路大神小仙們紛紛推出的能力提升課程五花八門、異彩紛呈......

只是,學了這些課程,對於提升我的能力真的有用嗎?

一旦脫離了具體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真的能提升個人職業能力嗎?

什麼是能力?

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

對於能力的解讀著作、論文等資料可謂汗牛充棟、數不勝數,單就能力的類型劃分就已然眾說紛紜了。

  • 一個通俗的劃分方法,是將個人能力分為想象力、記憶力、觀察能力、聯想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號召能力,適應能力等。

很顯然,這種列舉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個人能力,但好在它們給我們的分析提供了一個參考。

在這些能力當中,哪一項最關鍵、最重要呢?

  • 有人說是溝通能力,不會溝通、不善溝通的人往往自豎高牆、自挖深溝,職場發展處處受挫,即便在生活中也常常受挫、四處碰壁;而反觀那些職場精英們,似乎個個都是說話高手,也是溝通高手,總能身處眾人中彼此自在愉悅,很少讓彼此尷尬。
  • 有人說是適應能力,畢竟到了任何新環境中都要儘快適應,熟悉環境特點,摸清楚環境中的人與事的基本模式與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畢竟適應是發展的前提。
  • 還有人說是創新能力,畢竟這個時代瞬息萬變,知識更新與淘汰速度前所未有,雖然還沒有到“不創新,就等死”的悲慘境地,但畢竟環境在變,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需要因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創新求變,才能持續適應,實現發展。

以上這些分析都對,但卻都不徹底。

在我看起來,有一項能力是被很多人提及卻經常被誤讀了的能力,它才是以上這些能力的基礎和關鍵。

這個能力叫做:學習力。

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對於這項能力充滿了誤解甚至不屑。

誤解1: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職場人的首要任務是工作,而不是學習。更有甚者,有些人會偏狹地認為在上班了以後還花金錢和精力去學習是對於工作效能的損耗!

誤解2:學習就是讀書,因此就要堅持讀書,於是就要買書、借書,紙質書、電子書、電紙書,不一而足;甚至很多人在一些app上購買付費知識,參加樊登讀書會等組織,天天讀書、寫筆記、發朋友圈曬圖打卡,忙得不亦樂乎。

誤解3:學習就是參加培訓,因此天南地北地上課,網課、線下課,只要有空就學,學他個昏天黑地!

......

果真?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對於學習,我摘錄了一個相對更貼合職場與生活實際的解讀供大家參考:

“人類的學習從接受新知識、新信息開始,並對外來的知識信息(刺激)進行加工、處理:調整與改造自己(更新觀念和行為),形成新策略和新經驗,最後有效解決問題(創新活動)。與此同時,人在學習活動中也改造了自己的思想觀點和心智模式與心智機能(谷力,2009)”。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首先,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 是有效解決問題,對於個體或組織而言,很有可能就是一種創新活動。

比如,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從一個連通過插入分節符來設置頁碼都不會的菜鳥,到了能夠排版出一篇規範而精美的方案來,對於他來說,這種掌握了某些辦公技能而終於能按要求完成領導佈置的任務的前所未有過的經驗就是一種創新。

再比如,一開始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找工作也沒能力找到好公司,屈就自己的結果就是工作沒興趣,提不起勁來,也就做不好工作,被領導批評,沒有成就感,只得頻繁跳槽;直到有一天,你下定決心要終結這種日子,在職業生涯諮詢師的幫助下,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認知了自我,發現了自己的興趣與天賦區域所在,從此以後再選擇職業就有了方向和參照,也不再那麼迷茫焦慮了。

——這就是有效解決了你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問題。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其次,有效解決問題需要有效的策略,策略於更新了的觀念與知識體系。

舉個例子:作為剛入職的保險經紀人,一開始你可能根本無法讓潛在客戶聽你超過五秒鐘的電話就會被掛斷,直到後來你及時調整為“分析-瞭解-接觸-理解-換位思考與換位感受-絕不施壓-有節奏推進”的綜合策略,使得你慢慢被更多客戶所接受甚至信任,能力有了提升,業績也有了明顯改善,這就是你改變策略的直接結果。

再比如,原來的你總是付出很多,人很辛苦,卻發現做的工作大多都是行政流程、支持輔助類的瑣事,你能從工作中獲得的成長很少;現在的你改變了策略,在深入地分析並找到了自己的核心職業價值以後,開始高效率地完成不得不做的行政瑣事,而騰出更多時間來做那些對你來說不緊急但卻十分重要的事情(比如閱讀一些經典好書並寫讀書筆記,學著寫作並開始嘗試投稿,試著突破”小我“的束縛,勇敢地主動跟圈子外的陌生人建立鏈接)。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再次,更新了的觀念與知識體系於你對於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等綜合信息(刺激)的被動應對與主動獲取和分析研讀。

比如,你剛到一家公司,人是陌生的,工作是陌生的,因為陌生所以新鮮,周圍的人和事才會對你形成有效刺激,促使你關注各種異樣信息——

  • 看看主管是怎麼接打電話、應對客戶諮詢的,再看看前輩是怎麼制定工作計劃的,再觀察下老闆是怎麼組織新員工培訓宣貫的,哪怕是你被客戶拒絕了、被同事欺負了、被領導臭罵了,對於你來說都是新鮮信息,這些新鮮的信息都會彙集到你的頭腦中,你會有意無意地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加工,形成各種判斷和印象,進而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你的工作觀念與言行,直至形成較為穩定的工作行為模式。

毋庸置疑,學習力(有效學習的能力)才是這個時代職場中最急需重視和加強的基礎性底層能力,其他一切職業能力都是鋪陳在這個能力之上才得以發育和壯大。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最後回到開頭的故事。

對於職場新人的Helen來說,在這種屢被主管批評的情況下,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首先,Helen要儘快搞清楚: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的初心是什麼,其中是否蘊藏著強烈的渴望?

如果有,是什麼渴望?

  • 一般來說,新人最渴望的就是能有所歷練和成長,被認可,獲得成就感。

其次,對於這份工作來說,要儘快設定一個現實的工作目標。

比如,用半年的時間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市場運營人才甚至團隊負責人。

再次,該學的理論知識要自學,這一點從來不應該“等靠要”,必須主動自發地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學習。

比如,買回一兩本經典的營銷管理教科書啃至少兩遍,訂閱專業期刊並堅持閱讀,做好摘錄,並結合工作內容寫出學習心得體會。

最後,一定要有意識地鍛鍊從工作反饋中學習提升的能力。

  • 將每一次的客戶反饋、領導反饋剝離它們的情緒外衣,發現事實內核,實事求是,就事論事地接受並辯證地吸收他人的意見。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別被領導的責罵嚇退了,責罵往往是偽裝的關愛,你不得不知。Helen告訴我說,其實她的主管一直都在給予她機會,跟她說畢竟她還是一個職場新人,成長成熟需要一個過程。

  • 不過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總是白白地錯過一個個寶貴的向同事和領導當面請教的學習機會,這種來自於真實工作環境的學習機會往往比單純的書本理論知識和網絡上的二手三手知識要更有價值。

總結一下:職場江湖,能力為王。

  • 只有能夠有效適應環境的學習力,才真正能夠發育出其他一切職業素養與能力。

職場中的學習力往往潛藏無形,需要每位職場人刻意修煉,否則,任你在職場混跡多年,你也可能只是一個不善於學習、沒有成長、未來發展受限的“職場老油條”。

疫情過後,這項核心底層能力,將會決定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