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目前李盈瑩還是作為輪換球員後發出戰比較適合

有關女排第三主攻李盈瑩的組配強弱,是主是替,是首發還是後發,能否替代張常寧打主攻的問題,自2018年李盈瑩首入國家隊以來就被津媒盈粉炒作的沸沸揚揚。

一,炒作李盈瑩首發打主力的主要觀點。

一是朱李配在進攻上強於朱張配,佐證的主要依據分別是:2018年世錦賽中荷季軍戰(朱李配首發,張因傷未上場),中美次戰李後發建功,中意半決賽(張、李發揮均不正常)以及今年排超聯賽朱李配時李的表現等等。

二是認為李一傳有了進步,可接六輪一傳,有了攻防的全面性,其實力已超過了主打的張常寧(聯賽)。因此,要求郎導及教練組"不要再猶豫,要當即立斷,扶正上位李,首發打主力“,免得替補後發輪換時間長了,耽誤了李盈瑩。

二,不贊同首發主打的主要觀點。

1,朱李配與朱張配強弱的問題,郎導在採用和實戰中已得到了充分驗證,即朱張配是常態化包括關鍵及重要場次的首發,朱張配攻防兼備,攻守平衡,在穩定性、融入體系及與其他球員的配合上,在戰術攻方面要優於朱李配。

2,李盈瑩在五大技術及小球處理上,在經驗、成熟、穩定性、配合與互補性性等方面,綜合論比沒有優勢,不足以替代張常寧首發打主力。

李盈瑩的攻強強不過朱婷,防守與一傳強不過張常寧,與朱婷組合起來的優勢不如朱婷與張常寧的組合,另:李盈瑩的攻強優勢也只是體現在聯賽上,或大賽個別少的時段上,且發揮不穩定,得失比不成比例;而張常寧的進攻並不弱,這在世界盃上一人之下(朱婷)所有人之上就足以說明。

3,說張常寧是保障性主攻,攻弱防強,攻不下球,那是望文生義,誤解誤讀。張常寧是一全面性的主攻,而不僅僅是保障型、只會防接、進攻不行的主攻。張常寧的"攻弱"是相對朱婷而言的,張常寧的防接強是相對於所有攻手的。

三,未雨綢繆,郎導及教練組的考慮。

2018年世錦賽張常寧帶傷參戰,在中意半決賽之戰中發揮不佳,李盈瑩短板明顯,替張後,也不盡人意。客觀的說,這一仗張李都沒有撐起朱婷對角,惜敗痛失決賽權。當然意大利隊也很強,中意水平伯仲之間,甚至意隊稍強,勝負也正常。因此,撐起朱婷對角就是郎導及教練組在賽訓中的考慮之一。揚長克短,著力打造朱婷對角,要求主攻必須接而且要接好一傳,對李盈瑩等大力培養鍛鍊,收到了成效,強化了中國女排的主攻組合,靈變並豐富了中國女排的戰術打法。

世錦賽後,郎導及教練組全面升級七仙女主力陣容版本,提升主打陣容整體實力,使得朱婷更成熟,袁心玥、龔翔宇、丁霞進步明顯,張常寧恢復正常,實力大增,老將顏妮持續保持高水平,王夢潔防接與主攻的配合使後防體系更加穩固。也使得這一主力陣容深度配合默契,節奏速度把控好,打法更加流暢,這在奧資賽、世界盃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四,目前情況下,李盈瑩還是後發上場,做替補輪換比較適合。

1,朱張組合常態化首發出戰,配打多年,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優化組合,攻防兼備,攻防有序,穩定性高,在節奏速度戰術攻及整體上優於朱李組合。

2,以七仙女陣容為主體的攻防體系郎導已打造多年,世界盃後已成熟完善,張常寧作為主力,技術全面,經驗豐富,早已融入體系,與攻防環節其他位置上的主力球員配合默契,這些都是李盈瑩所不具備的。

3,李盈瑩個人攻強防弱,場上有起伏,融入攻防體系深度不夠,與主力陣容配合不夠默契,不管哪位二傳與之相配,都有傳攻配不默契(丁霞)和與副攻快打適配方面存在問題(姚迪)。而且強攻陣地戰為主,節奏慢,速度提不起,戰術攻難以奏效。

4,信心與自信心。李盈瑩多種情況下,都是主力帶打後發出戰,若關鍵及重要比賽首發出戰,在面對強對抗,高攔網,重點盯防和大力跳發追發下,一但撐不起,頂不住,這對她本就不是很強的自信心,無疑是一個打擊,不利於以後的發展與成長。同時,重要及關鍵的比賽,郎導也會審時度勢,穩中求進,以攻守更平衡,配合更默契的七仙女陣容首發。而會考慮安排李盈瑩作為替補輪換後發。

知己知彼,知人善任,用人所長,不拘一格,視情而定,以狀態和打贏為目的,是郎導用人的一貫原則與風格。因此,郎導對李盈瑩的使用與安排是負責任的,也是完全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