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泰州方言斠疏》:為泰州鄉音“建檔”,留本土文化之根

普通話讓你走得更遠,方言讓你記住自己的根在哪裡。日前,泰州方言學者葛崇烈撰寫的《泰州方言斠疏》,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3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泰州方言的收集與整理,只為心中濃濃的那份鄉情,更為把泰州文化的根留住。

全書做到“無一字無來歷”

據瞭解,《泰州方言斠疏》全書約416萬字,分為5冊,共收錄了7200多個詞條、語條。全書分為導言、正文兩大部分。導言部分系統論述了泰州方言的歷史演變、音系、詞法等涉及泰州方言研究的重大問題。正文部分語詞按一字詞、二字詞、三字詞、四字詞、五字以上詞分類;每類語詞又依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序;後附索引。每個詞條均由“詞條”“注音”“疏證”“釋義”構成。

為了讓讀者會讀這些字詞,葛崇烈在注音時採用了“雙注音”方式,既有國際音標註音,又有漢語拼音字母注音。“國內方言著作均用國際音標註音,但除研究方言音韻的學者外,絕大部分普通讀者是無法根據國際音標註音拼出每個方言字的讀音的。”葛崇烈說,國際音標註音能為每個具體方言字注出準確讀音,漢語拼音字母注音能提供每個具體方言字的近似讀音。

疏證部分,從每個字的本義開始,交待每個字如何從“本義”演變成今日泰州方言的詞義,做到“無一字無來歷”。釋義部分,絕大部分詞條均有書證,所用書證均出自解放以前所出的各類作品中,少數詞條採用例證,參考歷代字書,引用著作包括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元曲,歷代正史、野史、筆記、小說、戲曲,佛經、道藏、建築、醫書、農書等達940餘種。全書內容涉及廣泛,引用資料豐贍,考證方言本字眾多,長江學者、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古文獻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華學誠教授稱其書“為泰州方言研究積累了豐富資料,僅此一功,已屬不細”。

耗費30多年心血為鄉音“建檔”

今年67歲的葛崇烈是一位生於斯長於斯的泰州人。當被問起怎麼想到要做這件事的,葛老表示,古典文學研究是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業餘愛好,搞古典文學的,自然要讀古籍,在閱讀各類古代作品時,他無意中發現古籍中有很多詞語在泰州話中仍然“活”著。

比如,泰州人把顏色金黃鮮豔的樣子叫“黃霜霜”,明朝的《金瓶梅詞話》裡就有“一碟蒸的黃霜霜乳餅”的說法,這表明最遲在明朝就有我們泰州人說的“黃霜霜”這個詞了。《紅樓夢》裡寫薛寶釵“把眉頭兒肐揪著”,曹雪芹寫的這個“肐(讀隔)揪”泰州話裡就有。

葛崇烈說,對會說不會寫的字,古人還有個通假字可以應付一下,要是現在人這樣寫通假字,就是錯別字了。許多在現代生活中常用的泰州方言詞,人們往往因為不會寫,因此就會很自然地找一個同義或近義的詞來代替,大家都這樣在文章中使用,幾代人下來,這個詞就“死亡”了。

眼看著泰州話中的古代詞語瀕臨消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開始,葛崇烈就開始留心蒐集古籍中的泰州方言詞,日積月累竟然覓得7000多條。2010年,葛老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放下手中其他寫作計劃,集中精力將20多年蒐集的材料補充完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梳理成文。經過前前後後30多年的“耕耘”,有了眼前這套具有訓詁性質的泰州方言辭典《泰州方言斠疏》。

著書是為留住泰州文化的根

在葛崇烈的書房裡,無論是書架上還是書桌上,都是滿滿的各類書籍。“這些都是歷代字書,《爾雅》《段注說文解字》《說通訓定聲》《廣雅》《類編》《正字通》《康熙字典》等等,各個朝代的都有。”

長達30多年的編撰過程中,巨大的工作量沒有讓葛崇烈產生過一絲畏難情緒和放棄的念頭。“這是我的興趣愛好所在,它給我帶來的是快樂。要說難的方言,還真不少,可一旦解決了,那種成就感和快樂就越大。”他說。

現在不少年輕人不願意說方言,甚至有人認為泰州方言很“土”,葛老對此不以為然,“歷代古代漢語詞語都在今天的泰州話中有所保留,因此泰州話可稱作古代漢語的‘活化石’,不僅不‘土’,而且很‘雅’。沒有蘇州話,還會有蘇州評彈嗎?沒有廣東話,還會有粵語歌嗎?現在大家都在講‘泰文化’,沒有泰州方言還奢談什麼‘泰文化’?”

在葛崇烈看來,泰州方言是泰州文化的根,自己撰寫《泰州方言斠疏》,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通過它,把泰州文化的根留住。

《泰州方言斠疏》:為泰州鄉音“建檔”,留本土文化之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