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古代經典中"修齊治平"三句名言鑑賞

【原文】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

【出處】《禮記·儒行》

【譯文】溫良是人的根本,恭敬和謹慎是仁的基礎,寬裕是仁的開始。

【原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出處】《莊子·知北遊》

【譯文】天地有偉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語,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規律而不議論,萬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說。

【原文】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出處】《莊子·外物》

【譯文】竹籠是用來捕魚的,有人捕到了魚卻忘了竹籠;兔網是用來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卻忘了兔網;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有人領會了思想卻忘了語言。強調得魚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說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魚忘筌”這一成語便由此而來。

【原文】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出處】《戰國策》

【譯文】太陽過了正午就會偏移,滿月之後便會虧缺,任何事情一旦過盛就會走向衰敗。物極必反,萬事不求太完美。

【原文】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

【出處】《呂氏春秋》

【譯文】帶著私心去看問題,就會什麼也看不見;帶著私心去聽問題,就會變成聾子,帶著私心去思考問題,就會使心狂沒有準則。

【原文】水濁無掉尾之魚,土確無葳蕤之木,政煩無逸樂之民。

【出處】 北齊.劉晝

【譯文】水渾濁了就沒有再往回遊的魚兒,土地瘠薄了就生長不出枝葉茂盛的樹木,政令煩亂了就不會有安逸快樂的民眾。

【原文】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出處】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

【譯文】上等士人忘記個人的聲名,中等士人樹立個人的聲名,下等士人竊取美好的聲名。

【原文】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

【出處】《素書》

【譯文】因為小的過錯而忽略其大的功勳,必定招致損害;領導面前都阿諛奉承,其實都有異心,想不失敗是不可能的。既然用了人卻不給予信任,必定導致關係疏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