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抗“疫”夫妻檔 妻子衝鋒一線丈夫研發護目鏡“守望”

抗“疫”夫妻檔 妻子衝鋒一線丈夫研發護目鏡“守望”

抗“疫”夫妻檔 妻子衝鋒一線丈夫研發護目鏡“守望”

妻子劉蓓穿著防護服在隔離病房。

抗“疫”夫妻档 妻子冲锋一线丈夫研发护目镜“守望”

丈夫楊凱戴著自己研發的護目鏡。

華聲在線2月28日訊 “平時兩口子工作都比較忙,本想利用這個春節好好陪伴家人,疫情出現後,我們半個多月沒見面了。”2月27日,劉蓓和丈夫楊凱視頻通話後,略帶傷感說道。

抗“疫”戰爭,夫妻齊上陣,在各自領域為抗“疫”不懈奮鬥。妻子劉蓓作為長沙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八病室的護士,主動衝在防治一線;丈夫楊凱是名愛心技術男,在軍工企業,帶領團隊自主研發3D打印護目鏡送往一線。

妻子:

主動請纓上一線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申請去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支援一線。”劉蓓看到科室微信群裡有招募醫護人員前往一線的消息,沒有絲毫猶豫,成為科室第一個報名的醫護人員。

2月6日來到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劉蓓就開始了連軸轉的工作。“監測生命體徵、執行醫囑、病情觀察、抽血、採集咽拭子標本、生活協助、心理護理……”這是劉蓓一天的工作內容。在隔離病房雖然辛苦,但是她始終保持著充沛的精力和昂揚的鬥志。

劉蓓認為,患者不僅僅需要身體上的治療,更需要心理方面的醫治。所以她在護理患者的同時,還要紓解患者心情。當她在手機裡看到方艙醫院裡有醫護人員帶著患者一起做八段錦的視頻後,便主動學習,與同樣前來支援的長沙市中醫醫院護士帶領患者們一起運動舒緩。

丈夫:

153個小時研發轉產護目鏡

醫用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是“護醫三寶”,在抗疫最前線,醫用護目鏡產量小、擴產難,傳統工廠生產週期長,變得十分緊缺。

作為一家大型軍民結合型企業的部門負責人,楊凱工作鑽研的就是3D打印技術,他想既然特種裝備都能打印出來,護目鏡應該也不難,長於實幹的楊凱馬上行動起來,2月初,楊凱就把行軍床搬到了辦公室,帶上方便麵做好長期戰鬥準備。

春節放假期間,所有店鋪都沒開門,沒有原材料和物流怎麼辦?楊凱便一大早開著自己的車前往岳陽,拖滿整整後備箱的材料運回來,直奔辦公室做研發。日夜不停,加班加點,僅用了153個小時就完成了產品設計定型。

模型設計出來後,楊凱團隊又經過多次改良,在原有基礎上裝上一個密封吸盤,同時,還對長時間戴護目鏡容易起霧的問題進行改進。

改良版3D打印護目鏡出爐了,楊凱為了儘快投入到一線,獲得產品生產許可證,他又馬不停蹄開始寫材料,跑各個部門,給護目鏡開綠色通道。

楊凱團隊生產的2125副3D打印醫用護目鏡已經通過捐贈、政府調撥等形式送到抗疫一線。2月25日,300套新型醫用護目鏡已送到了武漢,同時,企業緊急添置的一批新設備也已經到位,日產量將從600副提升到2000副。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洋銀 通訊員 唐夢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