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強-5飛機?

紅龍軍團長




強-5攻擊機(我國稱為強擊機)研發於1958年,1968年服役,曾在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大量服役,於2012年停產。



強-5強擊機刷新了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太多個第一:第一款自行研製的超音速戰機;第一款兩側進氣戰機;第一款內置彈倉戰機;第一款可以扔核彈的戰機;第一款有保形油箱的戰機(強-5G);第一款服役超過40年的戰機(至今仍在多國空軍服役)!



網上已經有很多介紹強-5性能參數的文章,在這裡小兵就不再多做贅述,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強-5的研發背景。




建國以來我軍大量裝備蘇式戰機,並且從仿製開始發展自己的國防航空工業,在不斷摸索前行的過程中,軍工人員開始發現蘇式戰機的缺點——機頭進氣佈局不利於安裝機載雷達。



雖然那個年代我們的電子技術十分落後,並不具備研發高性能機載火控雷達的能力,但是富有遠見的科研人員已經開始為未來我軍裝備自主研發的先進戰機做鋪墊,於是研發兩側進氣戰機開始提上議程。




1958年沈飛開始啟動研發下一代先進戰機項目——東風104。讀者朋友們先來看一副東風-104的三視圖,很漂吧!即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款戰機的氣動外形仍然是很先進的。



這種我國國獨立自主設計的一款新的輕型前線戰鬥機,使用三角翼佈局,兩側進氣,就目前流出的模型照片來看,飛行員視野相當良好。設計最大速度為1.4馬赫左右,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於70米/秒,航程1000公里,續航時間1小時20分鐘。



遺憾的是在那個人鬼不分的時代沈飛“東風-104”項目最終下馬了……



於同年立項的南飛“強-5”也面臨著下馬,總師陸孝彭不畏浮雲遮望眼,向上級力爭強-5項目,他在報告中主要論述強-5的多用途性:對地攻擊時可掛載火箭彈、炸彈打擊敵裝甲集群;對海攻擊時可掛載炸彈、魚雷攻擊敵艦艇;內置彈倉載荷達1000公斤,可超音速掛載核彈。




由於具備多用途性(尤其具備核威懾能力),上級決定繼續強-5項目的研發工作,這個決定使得空軍在五年後得到了巨大回報。1967年我國即將實現氫彈武器化,決定開始進行戰鬥機投擲氫彈實驗準備,然而翻遍空軍家底才發現能夠掛載重量將近一噸的氫彈的飛機只有轟炸機,其他的殲-5、殲-6都無法掛載。



這時候只有在研的強-5強擊機具備這種能力,於是南飛緊急改進強-5基本型,把原本設計掛載兩枚500公斤炸彈的彈倉改為可掛載一枚一噸重炸彈的半埋式彈倉,1970年改進後的強-5甲成功投擲了“狂飆一號”氫彈,強-5強擊機因此成為我國核威懾裝備之一。



強-5強擊機由於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曾一度成為海空軍的“萬金油”(可空戰、可對地、可對海),更重要的是由於兩側進氣佈局,可在機頭安裝火控雷達,因此改進升級空間非常大,這也是年近五十歲的五爺至今仍在許多國家服役的原因。


兵器知識譜


在80年代,中國擁有一支亞洲最強大的強擊機部隊,大約20個團的近500架強-5強擊機,是中國航空反坦克作戰,抵禦蘇聯侵華裝甲洪流的最有力手段。我軍曾這樣設想:面對蘇聯坦克師的進攻,如果使用從西方引進的先進反坦克集束炸彈,理論上每次出動一個團的24架強-5強擊機,能消滅蘇軍的一個坦克營。

強-5強擊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以米格-19為技術基礎研製的一款攻擊機。強-5首飛於上世紀60年代中旬,從1968年開始服役,但直到2012年正式停產,可謂戰機中的“59”,在我國空軍還沒有有新式的空中支援平臺服役並替代強-5的情況下,5爺還需要繼續服役數年之久。

強-5是中國自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攻擊機,最大平飛時速為1210.23千米每小時,約合為1.12馬赫,實用升限15400米,最大航程1630千米,攔截半徑為250千米。作為一款成功的攻擊機,強-5能夠攜帶1.5噸的彈藥,甚至在1972年強-5還成功實現了投放“狂飆一號”氫彈的實驗,這也使得強-5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我國空中核打擊的重要戰機。

強-5的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打造,發動機的型號事實上與殲-6是同款,即由瀋陽黎明發動機制造廠打造的渦噴-6發動機,其原型為2門圖曼斯基 RD-9,單臺發動機的後燃推力超過36.7千牛,即能夠為強-5提供8.27磅的推力,一般推重比在0.63上下。

和米格-19類似,強-5在很多設計方面的靈感都來自於借鑑,像是後掠式中單機翼以及上翼面的大翼刀,平尾採用斜軸全動式。在機體上,強-5使用高強度合金鋼與鋁合金打造而成,在強調機身堅固性的同時,還儘可能保障了戰機整體的輕重量。

而火力強-5可謂一點都不差,最早型號的強-5在機頭附近安裝的是兩門30毫米機炮,但因為後期改進,這兩門30毫米機炮被撤換成機翼下方的兩門北方工業23-2K型23毫米機炮,每一門機炮備彈100發。強-5擁有6個外掛點,機腹內有2個、每個機翼下方也各有2個,可以發射的導彈包括霹靂-2、、霹靂-5和霹靂-7短程空對空導彈等,另外還允許發射LJ-500型激光制導導彈。在內武器艙和艙門兩側的兩個交接點還允許各掛載一枚250千克以下的炸彈,像是氫彈就是被5爺掛載在這個地方的。

最早的5爺性能並不好,和傳統的蘇聯軍機一樣,容易損壞、耗油嚴重等都一直在困擾著其設計人員,彈載1976年研製的強-5I新版本中,部分問題得以解決,並大幅加強了航程和載彈量,這主要是強-5借鑑了殲-6戰機,並重新完成了機體設計,自此之後經過強-5的不斷改進,才有了我們今天依舊可靠,老當益壯的5爺。


科羅廖夫


強-5,是在米格-19基礎上研發成功的輕型對地攻擊機,屬於空軍最老的專職的唯一的攻擊機,有將近50年的歷史了,因此也是古董級別的攻擊機。

強-5解決了空軍有無攻擊機的問題,在空軍裝備史上是將留名的,所以對空軍意義重大,畢竟有了攻擊機這一以前沒有的機種。

但不可否認,強-5的性能確實非常一般,儘管貌似剛跨越音速,但由於機體過小,存在著航程短、滯空時間短、載彈量少、作戰能力一般等弊端。

作為一款單座雙發超音速攻擊機,強-5的航程只有上千公里,作戰半徑也僅四、五百公里,載彈量2噸,攻擊武器也是機炮、普通航彈、火箭彈等,可掛載2枚自衛保命的近程空空導彈。

隨著殲轟-7、殲-16等戰鬥轟炸機的大量服役,特別是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包括空中察打一體機無人機的出世,都能對付坦克、步戰車、自行火炮等地面高價值目標,具備打擊堅固堡壘和野戰工事的能力等。

毫無疑問,戰鬥轟炸機既能空戰,又兼具對地面目標的打擊,比攻擊機的效費比更高,武裝直升機更受陸軍地面部隊的歡迎,是坦克的殺手,甚至空中察打一體機無人機都具備了對坦克的貫頂攻擊能力,因此強-5受到了以上機型的嚴峻挑戰。

事實上,武裝直升機裝備陸軍航空兵以後,就已擠壓了強-5在軍中的生存空間,戰鬥轟炸機、武裝直升機,甚至空中察打一體機無人機,都讓強-5黯然失色,籠罩在強-5身上的光環已經退去了。

因此,強-5將面臨無後續機,服役年限到了以後,徹底退出現役的命運,這是攻擊機這個機種的命運,並不僅僅是強-5,國外赫赫有名的A-10、蘇-25攻擊機,也都不受各自空軍待見了,與強-5一樣,也沒有後續機,服役年限到了,也將全部退出現役。

作為一個機種,強-5曾經輝煌過,甚至為了抗絕來自北方的壓力,小強小小的身板,竟然能帶上一枚核彈起飛,勇敢地去攻擊蜂擁而來集群坦克。

但那畢竟是過去式了,好漢不提當年勇,等待強-5的就是退役一條路,別了!強-5;別了!曾經輝煌的小強。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強五飛機最大成就是填補了我國噴氣式攻擊機的空白,但總的說來是一個應急產品,不算一款很合格的攻擊機。它是由殲六(米格19)戰鬥機為原型直接改兩側進氣而來,其他氣動外形並沒有多大變化,所以天生帶有殲擊機的基因,恰恰成為它的弱點,一是速度過快,其他飛機是越快越好,但是攻擊機則不是,需要在目標上空長時間滯留盤旋,以提高對地攻擊命中精度和攻擊密度。二是裝甲薄弱,高空高速殲擊機當然不必考慮這點,但攻擊機必須要有裝甲,尤其是座艙和發動機部位,以應付地面小口徑武器的必然攻擊,而強5機身直接沿用殲六總體佈局並沒有增設裝甲,導致對地攻擊時生存能力很差。三是航程短滯空時間短,導致無法保持對地面持續攻擊。四是載彈量小,不過這是輕型飛機通病。

總之強五可以看作是輕型殲六殲擊機的對地攻擊改造版,但仍像殲擊機比像攻擊機更多一些,對地攻擊能力不如現在的中型戰鬥機殲10兼職,更別說重型的蘇27國內版本了。而中國確實需要一款使用成本低廉的遠程輕型攻擊機,以應對廣大邊境地區大量突發的低烈度任務,如打擊有武裝的恐怖份子及組織、販毒組織以及境外武裝人員非法入境捕漁、走私等等違法犯罪活動,也可以用於對付那些空中力量並不強的國家的地面武裝,說實話強五有點差強人意。


手機用戶52515517323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個人觀點:強五是殲轟-7出現之前,代表中國本土最高設計水平的戰機,強五的設計師陸孝彭是當時水平最高的飛機設計師。

我們來看看強-5的研發和服役歷程。強-5是1959年在米格-19,也就是殲-6的基礎上進行研製的一款用於對地攻擊兼低空格鬥的戰機。當時中國空軍僅有殲-5,殲-6兩種噴氣式戰鬥機,雖然空戰水平不錯,但對地能力不強。比如殲-6只有掛載副油箱的掛點上能攜帶1枚最大250kg的炸彈,全機只能攜帶2枚,而且掛完後航程就沒發看了;而圖-4和轟-5都屬於轟炸機,只適合高空投彈,而且數量稀少且出動成本高。因此我空軍當時迫切的需要一款靈活的前線對地攻擊機,能夠勝任前線地面支援和空中遮斷的作戰任務。

當時少量的圖-4和轟-5並不適合前線對地支援的任務

強-5在殲6基礎上小幅增加了機身尺寸,空重和最大起飛重量都有可觀的增加;但強-5度機身和機翼的佈局與殲-6幾乎完全一致,比如:都是全金屬半硬殼構造;機翼的後掠角都是55度,機翼上表面裝有導流片,下表面有擾流片,與副翼的操縱聯動。其最大的不同當屬強-5機頭兩側的進氣,是擺脫蘇式機頭進氣,朝西方先進戰機看齊的一種設計。陸孝彭總師的眼光非常長遠,考慮到了將來強-5的未來升級潛能,給機頭前面的加上錐形整流罩,意味著強5有機會裝上雷達和航電設備,使其不致用上十來年就落伍。此外,考慮到跨音速和超音速下的阻力與面積率相關,陸總師還採用了蜂腰形設計,這種做法至今在殲-10殲20和F-22身上還可以看到,可以說原創度和前瞻性是非常高的。

強5和殲6的對比

強-5基本型武器掛點增加到了6個,翼下4個,機腹2個;其中2個翼下掛點和2個機腹掛點都可以攜帶250kg炸彈(或者57mm/90mm火箭巢),此外還有一個機腹彈艙,內部可攜帶2枚500公斤的炸彈,這都是殲-6所不具備的能力。因此強-5度對地能力相比之前的戰機是大幅提高的。

強-5和殲-6數據對比

其中1970年研製強-5甲型,是為應對蘇聯入侵專門設計的能夠投擲核彈的型號,使用半埋式機腹彈艙,可以攜帶一枚氫彈,或者“狂飆一號”戰術核彈,這也是中國唯一一款能投擲戰術核武器的戰鬥機。

可以攜帶核彈的強-5甲

在那個困難年代,強-5絕對算我們的一款“爭氣”機,從它如此多的變體就可以看出。強-5除了對地型之外,還開發出了一款對海型號——強-5乙魚雷攻擊機。強-5乙取消了機腹彈艙,加大了翼面積以加裝魚雷掛架。這也是我國當時唯一一款能夠對海的戰鬥機型號。不過由於雷達落後,配套的火箭助飛魚雷研製緩慢,海軍方面改變了思路。最終強-5乙未獲服役。

強-5乙魚雷攻擊機

1976年到了強-5I設計時,機腹彈艙也被取消,彈艙被改為油箱,機腹掛點改為4個,載彈量增加到2噸,航程也從1820公里大幅增加到了2000公里以上。自此以後,強五還有很多的改進型,包括加裝新型雷達航電,掛載新型空空格鬥彈,甚至最新型號的強-5還可以投擲激光制導炸彈。不過隨著殲轟-7,殲10,殲11B等戰鬥機的服役,強-5變得越來越沒有存在感。2012年,南昌飛機制造廠最後一架強-5下線交付空軍,自此,強-5在空軍中只有退役,沒有服役了。

強-5最終改型——強-5G,可以攜帶激光指示吊艙,激光制導炸彈,機腹有一個半埋的保形油箱

這裡還要介紹一下強-5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孝彭總師。陸總師畢業於前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並且在美國的麥克唐納飛機公司和英國格羅斯特飛機設計公司工作過,因此眼光比較開闊。擔任強-5總師時,他幾乎是傾盡畢生所學,融入了諸多新式的設計,首次實現了機頭兩側進氣的設計。要知道在1950年代,這種設計在西方才剛剛流行,而蘇聯哪裡甚至還沒有任何一款現役飛機可以參考。這對於當時航空工業剛剛起步,航空設計能力處於小白水平的中國來說,不啻為一種冒險。所以當時強-5立項的時候,軍方直提出設計一款高亞音速的對地攻擊機。然而陸總師對次並不滿意,他認為,中國的空中力量過於薄弱,對地機必須本身擁有不弱於戰鬥機的格鬥能力。因此將強-5設計成一款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對地攻擊機,同時具備相當優秀的低空格鬥能力。在80年代與巴基斯坦空軍推銷強-5III的時候,強-5III在模擬曾經在低空擊敗了巴空軍的幻影-V,用戰績證明了實力。1985年,強5飛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是對陸老的最高肯定。

除了強-5,陸孝彭在南昌飛機制造廠期間還設計了另一種對地攻擊機——強-6,這是一款更大,載彈量更高,機動性更好的飛機。這款飛機居然有可變後掠翼的設計!這也算是我國航空歷史上獨一份了。不過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根本不足以製造出可變後掠翼的飛機出來,所以在80年時項目終止。儘管沒有製造出來,但是僅從設計上來看,強-6的邊條翼+可變後掠翼設計可以說拿到美國蘇聯也是毫不落伍的,假如真的做出來,在機動性上完全可以達到主流三代機的能力。

強-6 對地攻擊機

陸老不光實際設計能力拔群,他也的理論功底也十分了得,非常重視飛行器流體力學的理論研究。1980年,他發表了“用速度座標法描述三度空間位流微分方程”論文,將查普雷金的二元流線函數微分方程引伸到三度空間。1982年,他發表了《後掠機翼的翼根效應》一文,提出了翼根旋渦區與非旋渦區之間有一條分界線,通過數學分析,求出了這條分界線的軌跡及翼根區的渦強分佈。1983年,在廬山召開的全國跨音速學術討論會上,陸孝彭發表了《論激波和極限線的關係以及二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條件》一文,對學術界長期有爭議的二元跨音速流中極限線的性質,以及與激波的關係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數學分析,為應用查普雷金特殊解求解複雜的氣動力問題開闢了道路。這些原創性的理論成果,對於理論研究能力最為薄弱的中國航空,也是貢獻頗豐。

陸孝彭總師和他的強-5


宣仔


和陸軍裡的59坦克一樣,作為空軍裡的資格長老一般的強-5強擊機(也就是對地攻擊機)可以說是老當益壯,而且和美蘇兩國的攻擊機不同,強-5可是可以當戰術核打擊飛機,因為當年可是扔過“狂飆一號”氫彈的,在設計之初將殲-6改成攻擊機的時候考慮到要掛在半埋式戰術核武器用來對付蘇聯的裝甲集群部隊。不過強-5是半路出家的並不是專門設計的對地攻擊機,與其說它是對地攻擊機,還不如說它是戰鬥轟炸機。


強-5是那米格-19的機體改的,由於技術還沒掌握很多,所以不敢大改,只不過是改了個機頭而已,和科班出身的對地攻擊那超過5噸的載彈量不同,強-5的載彈量也只有1.5噸。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它能超音速飛行,畢竟是超音速戰鬥機改的,如果按時間線來對比的話,強-5比美軍的A-10和蘇-25都要晚,和同時期的攻擊機相比也還過得去,就是1.5噸載彈量的數據不好看。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A-10和蘇-25攻擊機長得比較像,而強-5長的和它倆不像,它倆的翅膀都是很平直寬大的。這樣既可以擁有多的翼下大掛載,而且平穩的飛行更利於對地攻擊,不過缺點就是不能超音速飛行。而強-5由於是超音速飛機改的,其小後掠角就是為了超音速飛行,不過超音速飛行對地攻擊沒有什麼用。而到今天除了美蘇兩國在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攻擊機外,其他國家都沒有往這個方向進行發展,反倒是像強-5這樣的戰鬥轟炸機成為現在的發展潮流,無論是歐洲的狂風、俄羅斯的蘇-34還是中國的殲-16,乃至美國的F-16和F-15都偏向戰鬥轟炸機這個方向發展,其科技樹點得也可以說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歐洲的狂風戰鬥轟炸機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1955年1月我軍在浙東沿海發起解放一江山島戰役,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橫掃全島,全殲國民黨守軍!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主要取決於這是我軍首次三軍聯合作戰,尤其是航空兵的使用,讓我軍首次嚐到了擁有空中火力優勢的甜頭。而在此次戰役中的明星武器莫過於當時的伊爾-10強擊機,該機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讓人民解放軍為之側目。

考慮到當時東南沿海還有一些島嶼沒有收復,我軍認為有必要增加對地攻擊機的數量,而當時的蘇聯因為自身戰略需求,已經沒有發展下一代強擊機的計劃,作為二戰中伊爾2強擊機的改進型,伊爾10的性能已經很難跟上時代,於是我軍開始了自主研製下一代噴氣式強擊機——強五的研製計劃。


(伊爾10攻擊機)

強五於1958年開始研製,主要由南昌飛機制造廠負責,沈飛也參與了一些工作,而總設計師陸孝彭則是我國第一批航空科學家中的佼佼者。由於強五對於超音速的要求,而我們當時並沒有獨立研製超音速飛機的經驗,因此強五六在當時唯一的超音速飛機殲6的基礎上開始了起步。

(陸孝彭總師)

強五攻擊機最大的特點就是放棄了當時機頭進氣的主流方式,採用了西方風格的兩側進氣,這也讓其看上去完全不像六十年代研製的飛機,而更像是一架主流的三代戰鬥機。但是與三代機不同的是,強五采用機頭進氣並不是要在裡頭留下空間裝雷達,而是單純的只是為了增加飛行員下視觀察角度,直接將機身與機頭結構一體融合,裡頭並沒有什麼多餘的空間來加裝其他設備,而這一缺點也成為強五難以進行魔改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的不像個老爺爺)

除了改進潛力有限之外,強五最大的缺點就是載彈量過小,最大載重量只有約1.5噸,相比於蘇25的4.5噸和A10的7.5噸來說,強五可以說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強五雖然性能和其他主流對地攻擊機相比算不上最強,但研製這架飛機時,新中國才成立不足15年,我們還沒有完全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在當時能夠研製出一架屬於自己的超音速飛機,實數了不起!即使到現在有幾個國家能研製噴氣式超音速飛機,而強五這樣物美價廉的自帶屬性也讓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我們的出口明星?

(出口巴基斯坦的強五)

而從實際作戰應用來看,強五當時的性能可以說已經夠用了!除了執行常規的對地打擊任務外,在六七十年代,我國面臨最大的軍事威脅便是蘇聯在邊境的百萬裝甲部隊,而當時我國做出的預想其實也是“以空間換取時間”,利用廣大的國土縱深一步步拖垮蘇聯軍隊。而為了遲滯蘇聯的裝甲洪流,我們與美國在歐洲的做法其實極其相似,那就是採用戰術核武器進行大範圍摧毀!


為此我們研製出了當量不到一萬噸的純裂變彈——狂飆1號!但是當時的轟-5甲和轟-6甲速度都太慢,根本不能突破蘇軍的野戰防空網絡,於是在強五的基礎上,我們又改進出了戰術核武器投擲平臺——強五甲!強五甲主要的改進就是將原來的內置彈艙取消了,採用半裸露狀態掛載氫彈,並且還使用了從美軍F4殘骸上學習而來的武器推脫裝置,使得強五甲能夠將氫彈甩脫出去並且迅速逃離爆炸殺傷範圍!1971年1月7日,彝族試飛員楊國祥同志駕駛11264號強-5甲攻擊機成功甩投氫彈,標誌著強五甲正式形成戰鬥力,在當時武器裝備全面落後蘇聯的情況下,強五甲的誕生終於讓我們也有了對付裝甲洪流的有效殺手鐧!

在八十年代末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後,我國的戰略中心重新回到東南沿海,在三代戰鬥機大行其道的天空,強五作為功能單一的攻擊機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在高技術條件戰爭下的作用。目前強五的作戰價值已經基本被殲轟7A和殲16等多現代化多功能戰鬥轟炸機所取代,強五雖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是也依舊免不了被淘汰的命運!
(強五在幾十年的服役過程中誕生了無數的改進型,是當之無愧的明星機型!)


軍武吐槽君


強5,60、70年代它是中國唯一有效抗擊蘇聯鋼鐵洪流的前線航空兵武器!

強5的方案最早由赫赫有名的沈飛設計總師徐舜壽會同黃志千、陸孝彭提出設計方案,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它於1958年在沈飛被下馬!1960年,它再次由沈飛轉往南昌飛機制造廠繼續進行試製,同行的還有被排擠的陸孝彭總師等一行人。1961年8月,強5在北戴河工作會議上再次確定下馬,強5項目組僅僅剩下陸總師等12人!陸總師自己帶著項目組人員扛著零件繼續強5的研發工作!



1964年,強5機型終於進入原型機測試階段,由於組裝人員的自以為是,擅自更換鋼纜導致原型機加載至98%時徹底毀壞!這次失敗差點讓強5面臨第三次失敗的噩運—中國空軍果斷上書中共中央力保強5—那個年代絕無僅有的領導機關力保試驗失敗機型的例證!這與賀龍元帥怒斥沈飛殲六質量太差形成鮮明對比!1965年,強5正式定型成為中國空軍的強擊機主力!它開始小規模生產裝備部隊,也開啟了中國空用超音速噴氣式飛機軍甩掉蘇式螺旋槳強擊機的序幕!1967年,空軍黨委下達了軍用飛機投擲小型核武器的命令,但是,米格15比斯、米格17都不能達到空軍的要求;最後,320廠毅然接受了這個任務:1970年8月1日,我兔歷史上第一架可以攜帶小型核武器的戰術攻擊機在南昌試飛成功!1972年,強5甲甩投氫彈成功!1977年,‘’狂飆一號‘’核彈開啟上機之路,可惜的是,1979年,強5甲增程型的任務結束;但是,擁有強5甲的中國空軍對蘇聯紅軍坦克兵團始終存在震懾力:蘇軍的侵略預案中將強5甲的核攻擊列為重大威脅!


強5服役之後,多次參加非亞國家的演習以及戰鬥,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戰果:包括巴鐵、緬甸、孟加拉等使用國對它讚譽有加,巴鐵甚至在演習中用強5低空80米倒飛!孟加拉空軍的強5用於邊境巡邏,它對遏制孟加拉鄰國非分之想起到了一定作用;








強5的後續發展令人嘆惜:強六採用複雜的可變後掠翼沒有解決結構超重問題,它的渦扇六發動機無法定型生產,斯貝方案又被洪都拒絕,研製最終不了了之;西飛的‘’飛豹‘’倒是接班強5,它被中國海軍看中了。


熊style


強五強擊機是由原南昌飛機制藥廠在殲六基礎上設計製造的第一種單座雙發超音速強擊機,從1958年研製,1965年首飛,到2012年交付最後一架,是一款見證了共和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功勳戰機。強五強擊機有很多改進型號,其中強五甲是作為專門改裝的用於投擲核彈的試驗載機。改裝後攜帶核彈的強五甲也可以作為一種戰術核打擊手段。強-5強擊機主要用於低空、超低空對地面或水面戰術、戰役縱深目標和有生力量進行攻擊,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是第一款由第三世界國家研發成功的噴氣式強擊機,隨著科技的發現以及對外關係的改善,中國和意大利,法國等歐美國家對強五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進,使強五強擊機性能大幅提升,同時也出口到巴基斯坦,朝鮮等多個國家。隨著中國航空工業飛速發展,強五強擊機氣動設計陳舊,機體結構老化的缺點不斷放大,所以強-5的性能提升潛力不大。加之該機作戰半徑小,航電系統水平低,對地攻擊的持續火力不足,所以被更先進飛豹,蘇30,殲16取代,但強五四十餘年對祖國的守護,必定會在祖國航空工業留下濃重的一筆!





我心依然76529695


“強5”是一款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末研製的對地攻擊戰機,該機型採用了當時較為主流的兩側進氣佈局,裝備有兩臺噴氣式發動機。並且當時借鑑了部分殲6戰機的氣動佈局,使得“強5”在飛行時有著極高的跨音速性能。我國在提出研製“強5”對地攻擊機時,當時的我國軍隊正處於戰爭中,所以急需一款能有效打擊敵方地面目標的對地攻擊機型。而原有引進蘇聯的對地強擊機為螺旋槳式,面對日益惡劣的戰場環境與敵方越發先進的防空武器,飛行速度極慢的螺旋槳式強擊機已顯然滿足不了我國當時的作戰需求,所以研發“強5”戰機的計劃就應運而生。


經過多年研製的“強5”戰機
於1968年開始服役於我國空軍,自從服役開始期間經過多次改進升級的“強5”戰機,一直生產到1993年才正式停產,期間我國空軍部隊一共生產裝備1000架以上。
“強5”攻擊機是一款兼備對空截擊與對地攻擊作戰為一體的多功能型戰機,更是一款可以投擲“氫彈”的戰機。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我國的軍工人員更是研發改進了搭載大量西方先進航電設備的最新型“強5”戰機,這讓這款飛機在整體的作戰性能上一度得到質的飛躍。“強5”戰機在上世紀一直是我國空軍部隊不可或缺的對地攻擊力量。

直到現在,雖然我國空軍更加先進的如:殲10C、殲20、殲16等等戰機的服役,但“強5”戰機依然還在我國空軍繼續貢獻著自己的使命。現在我國空軍部隊裝備的“強5”早已退出主力部隊行列,不過在維持空軍編制日常訓練與最新型的“強教5”擔任著為我國訓練更多的飛行員這些方面,依然繼續貢獻著自己的餘溫。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