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何培養一個愛思考的孩子?

孫美斯


首先我們從造成現在孩子們不願意思考的原因入手:

①包辦代替過多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多成員的家庭,大人圍著孩子轉,孩子遇到的一切問題總會有人來幫忙或者直接給答案,孩子的依賴心理比較重。

②快樂就好的帶養方式,6歲以前家長忽略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隨心所欲。

③畏難情緒 孩子由於長期處於不用腦筋的舒適區,大腦長期處於放鬆的狀態,遇到困難和問題就出現畏難情緒,沒有動力去解決。

給予的建議是:

①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給答案,以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如照著圖片做手工,孩子遇到不會的地方,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給予孩子試一試的信念去動手嘗試,想一想,怎麼樣變換成這樣的?

②家長評估這個困難是否是孩子能力不能及的,如果是,就需要家長陪伴孩子一同有效行為,通過不斷行為來逐漸建立孩子的信心。如孩子一看題目字數多就說不會做,我們可以說:來,媽媽陪你一起再讀一遍,再讀一遍。注意當下平和的情緒。

③家長注意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用導向正面的語言,肯定孩子做到的部分,塑造信念價值體系,提升孩子的內在動力。如我看到你很認真的讀題,第一句話我們可以怎麼理解?

我們作為家長,是孩子的土壤,孩子的每一個表現,都需要我們去反觀自己的行為。



艾熙媽媽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時間我在想我兒子是否愛思考。

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是第一時間問別人,而是自己去探索和觀察。這應該算是愛思考的表現吧。

我想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孩子自己思考的習慣。

第一、看到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要去問,不要打擾,看到孩子自己玩得投入的時候也不要打斷他。有的家長喜歡在孩子玩的時候一會兒讓他喝個水,一會兒給他拿個水果。可能孩子在思考一個玩具怎麼拼裝,圖片上的東西像什麼,大人的打擾既破壞了專注力也打斷了孩子的思考。思考和專注都是需要自己靜下心,自己動腦的事。能專注的孩子應該也不會討厭思考。

第二、父母可以變“笨”或者“懶”一點。孩子在一定階段的時候會特別喜歡問“為什麼”,這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說“哎呀,我也不知道,要不我們一起去查一查”,或者“我也不太清楚,你是怎麼看的”。通過這樣的反問去引發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先不管對錯,我們先肯定孩子“嗯,你自己動腦思考,真不錯”。

不過這個方法要小心使用,不要被孩子把你的“笨”和“懶”學去了。我兒子給我說一件事,我問他“那是怎麼回事”的時候,他偶爾會回答“果果也不知道”。估計就是在模仿我的懶於思考了。

第三、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對不瞭解的事物通常都是好奇的,有時家長看到孩子對一個比較平常的事物產生好奇時會覺得孩子大驚小怪。孩子可能頓時就會失去了對那個事物的興趣,也不會去思考它到底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