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在不盯後臺,經常會收到不少家長諮詢關於孩子專注力的問題,比如孩子做事經常有始無終、明明是很喜歡的玩具,但最後還是逃不過三分鐘熱度的魔咒、教過很多遍的事情,依然還是會因為馬虎大意犯錯。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在這樣的情形下,家長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在上課期間會忍不住刷刷抖音、玩玩微信、吃吃零食什麼的,使聽課效果大打折扣,讓家長們頭疼不已。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頭疼歸頭疼,但為什麼不同的孩子在專注力上的表現會有如此的差異呢?孩子現在如此好動還能改正麼?關於專注力的這些問題,如果展開來講,可能可以聊個三天三夜,今天不盯就整理幾點家長比較適用的知識和技巧吧。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一、轉阻專注力不足的表現

因為孩子大腦大多功能區域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孩子(特別是低齡段的孩子)出現專注力不足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但總的來說,可以分成三大類:


【1】容易分心、被影響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孩子可能原本正在很認真地做一件事情,但只要旁邊有什麼風吹草動,他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過去。就算是一點點小聲音或是與他無關的事情,還是會很“八卦”地想去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從而無法再繼續專注完成原本的任務了。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2】難以持久專注,專注時間短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有的孩子可能會難以集中精神聽課,或者專注不到幾分鐘,就已經思維渙散,心思跑到其他地方去了,沒有辦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需要集中精神的任務中去。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3】孩子自控力比較差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我們平時在工作的時候,也偶爾會被某些事情影響到,一下子注意力轉到別的事情上去。例如,手機突然來了一條微信,然後就中斷了正在專注的工作,去看手機了。

孩子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專注力好的孩子,一般能夠抑制對外界的刺激和誘惑,在學習的過程中,即使出現了某些有趣的新鮮事,也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衝動,繼續專注在眼前的工作中。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二、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環境因素和建議

孩子專注力不足,排除孩子的大腦發育不良、腦組織損傷等生理、病理的原因外,還有家長的教育方式及所處的環境因素也是會對孩子專注力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1】家長過度關心的打擾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在你家,是否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呢?

● 孩子在很認真地玩玩具時,家長這時候說“哎呀,手怎麼這麼髒”,然後就拉著孩子去洗手了;

● 孩子在寫作業時,家長一會兒端杯牛奶進來讓孩子喝,一會兒削個蘋果進來給孩子吃;

其實生活中的這些一點一滴,都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元兇。家長雖然帶著關心孩子的心態介入,但卻會打斷孩子專注力的連續性。久而久之,孩子的專注力自然就無法得到鍛鍊了。

建議: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獨立空間,就算ta正在做一件看起來很傻的事情也不要去打擾ta,只要他們投入這件事時情緒是愉快的,無安全隱患的,就請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ta感興趣的事情。因為這個時候,就是培養孩子高度專注力的好時機。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2】經常催促孩子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父母催促孩子時,往往伴隨著怒吼和指責,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抑制孩子思考與記憶保留的能力。比如孩子在思考數學題目的過程中,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答題的緩慢,而不停催孩子”快一點,想一想,快點做完作業。”

因為家長不斷的催促,會使孩子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導致難以專注,作業完成效率低,且質量差。

建議:

如果發現孩子正在對一樣東西認真研究時,時間允許的話,就讓孩子盡情地琢磨吧。在孩子學習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能夠安靜的思考。

當然,這個時間不是無限制的,家長可以在孩子開始做作業之前,和孩子快速瀏覽下今天的作業量,並讓孩子估算,完成每份作業的時間,讓孩子儘量在這個約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而一旦預估了所需時間,就讓孩子自己完成作業,在此過程中不要常常在旁邊催促。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3】家庭環境嘈雜、亂七八糟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原本就比較有限,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嘈雜、干擾因素多或者孩子的玩具區(活動區)雜亂,也是對影響孩子專注力的一種重要因素。

建議:

1)在家裡,孩子安排一個有序的學習區與活動區。

當孩子在學習區時學習時,家庭成員需配合,儘量給孩子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專心思考。

2)孩子的活動區最好能夠將每件物品都放在指定的地方。

當孩子熟悉了物品的位置,便不會產生找不到東西的焦慮,從而情緒更穩定。而且,最好每次只讓孩子選不超過3樣的玩具,太多的選擇,只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減少投入度。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4】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正面鼓勵是提升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好奇心、自信心不停遭受到打擊,那孩子也很難專心投入到學習中。

建議:

孩子的自信都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鼓勵和肯定建立起來的。多用正面的話語,表示對孩子能夠做到“專注”的信心。如,“只要你專心起來,我發現你都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遇到孩子做得好,能夠專注的場景,也要抓住機會表揚孩子,增強其對自己專注的自信心。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三、日常生活中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的方法

【1】尊重孩子的專注力時長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未發展成熟,他們的專注力一定不如大人。

有博主整理過一份關於不同年齡孩子的專注力時長及注意事項,大家可以根據這份表給孩子合理安排任務,例如把大任務分成小任務,每20-30分鐘給孩子休息5分鐘左右。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2】正念/冥想訓練(Mindfulness)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這個訓練是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的。

『 正念 』是這樣一種注意力狀態:過往不思,未來不迎,專注當下的身體感受和情緒。簡單說來,就是做什麼就只想什麼,腦袋裡不留一點點多餘的想法。

專注在當下,也就是不受到別的事情的分心。當有其他想法、誘惑、環境刺激產生的時候,我們能夠不被這些影響,只關注當下的自己或者自己在做的事。

科學研究表示,練習正念冥想28天,可以改變人的大腦神經連結。就像我們常常健身鍛鍊肌肉一般,我們的大腦神經網絡也需要訓練。

日常的正念冥想訓練能夠幫助我們增強大腦神經聯結,使我們更容易專注。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3】規律作息及優質的睡眠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睡眠質量也會影響專注力,所以記得保證孩子有充足和高質量的睡眠,也能提高他們的專注力!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4】幫助提升孩子專注力的遊戲和練習

別再誤會孩子難管教了,可能是需要培養專注力

有很多遊戲和活動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例如拼拼圖、拼七巧板、連線、《秘密花園塗色》、找不同等等。

平日生活中,可以通過遊戲和活動時間,和孩子有意識地玩一些可以培養他們專注力的遊戲,訓練他們的專注力,比如:提高專注力和思維能力的遊戲,在家就能玩!


結束語:

專注力是我們成長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你發現孩子現在的專注力不夠,也先彆著急,我們可以先冷靜判斷孩子無法專注的原因是什麼,是環境干擾太大?任務本身太無聊,孩子缺乏興趣?任務時間太長?

分析出孩子專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通過安排安靜舒適的環境、提高任務趣味性、增加孩子好奇心和興趣、適當安排任務時長等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