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羌寨,曾经生机盎然,却因汶川地震而荒废


都说阿坝旅游誉满天下,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姑娘山,黄龙九寨等自然美景外,还有许多充满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阿坝州作为川西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羌族主要聚集区,这里的羌寨规模大小不一,分布在各处半山腰上。我们最熟知的桃坪,因电影《杀生》而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它是震后保存最完整的羌寨。而与之相距不远的另外一座羌寨却因地震而逐渐荒废,它就是萝卜寨。

萝卜寨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岷江大峡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上。这里是到黄龙和九寨景区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甘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从汶川县城出来,沿着国道213行走十几分钟,萝卜寨那块布满灰尘还有些锈蚀的路牌就出现在眼前。走在有些荒废的盘山路上,大约半个小时后,就能看到萝卜寨全貌。图为:在盘山路上俯瞰国道213和岷江。

我去这里的时候是7月份,那段时间,汶川的天气都是晴。整个寨子每天都是艳阳高照,它被碧蓝的天空映衬着。由于寨内无人居住,所以我走在巷道内,每一户都能潜进去着眼一番。虽然它们年久失修,但是羌房的内部结构还是能够被清晰的勾画出来。


据文献记载,古时候的萝卜寨主要是以战争防御为目的,它是在羌王的带领下修建的军事堡垒。而且为了构筑工事,还形成了家家相连,户户相通的上、中、下三层立体交织的建筑结构。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影片里,那些有关寨民预警而迅速穿梭于寨巷之间的情景。虽然地震早已过去,偶尔也有身着民族服饰的羌民从中经过,但是羌寨却已归平静。即使过了很长时间,我还是会被这些羌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格局所惊叹。

萝卜寨在地震发生前,曾是所有羌寨中最特别的一座。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因为它的墙体是采用黄泥夯成砖砌成的。修建墙体时,不仅要保证墙内侧与地面垂直,而且外侧由下而上向内还要稍加倾斜。据说当时的工匠们基本不绘制施工图,全凭吊线和柱架作为支撑,靠自身的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完成的。

由于雁门乡处在汶川大地震的中心地带,很多建筑都被夷为平地,但是萝卜寨里的许多墙体依然结构完整。虽然地震给它留下了些许裂缝,但我能从中联想到,以前的羌房还是称得上牢靠稳固,经久耐用吧。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墙体也变得杂草丛生,萝卜寨曾经的生机盎然,也在慢慢的消逝。


从寨子穿行而出,往观景台继续前进,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保存相对完整的羌房了。这应该是地震之前专门为游客修建的客房吧,看着房间里散落的玻璃碎片,我依然能回想起当初的至暗时刻。如今的这里,偶尔会有游人顺路来看一眼,也会有个别村民背着自家的土特产,在大树下面等待顾客的光临。

这里是萝卜寨的观景台,从这儿能够俯瞰雄伟壮观的岷江大峡谷。从进入萝卜寨开始,眼前出现的都是被震毁的建筑遗迹,人的心情难免会变得忧伤。但只要进入观景台,又会是另外一种豁达心境。站在蓝天白云和山水之间,心里的各种不快都会随风消散,这或许就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吧。图为:和岷江大峡谷合照留影的游客。

从观景台向下望去,眼前的山川和蜿蜒曲折的道路都尽收眼底,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一览无余。正是凭借这种背山面水,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萝卜寨就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那就是没有碉楼。这是区别于其他羌寨的主要方式。由于寨子所处海拔相对较高,所以萝卜寨还是羌族高山村落的典型代表。


萝卜寨曾是是古羌王的遗都,它拥有4500年的文化底蕴。历经沧桑岁月而屹立不倒的羌族文明,却因汶川大地震而荒废。尽管震后,羌寨在原址旁边得以重建,但新建的寨子却没有昔日的韵味。萝卜寨的辉煌或将成为过去式。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它能恢复往日的生机。在我准备回程的时候,发现一只锦里挂在树梢,这也许是某位游客许下的心愿吧,希望我们都能实现心里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