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投機如山嶽一樣古老,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利弗莫爾

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恐慌情緒開始擴散,美股也出現了連續幾天的暴跌。一般情況下,當下跌的趨勢一旦形成,這種趨勢會自我加強。並且由於其中大量的債務違約,加上眾人踩踏的羊群效應,泡沫破裂時會形成雪崩一樣的奇景。此時若美聯儲不進行救市,嘗試在崩潰中力挽狂瀾,那麼一場波及全球的危機在所難免。

我在暴跌之前便認為美股一定會崩潰的,並且為了唱衰特意起了個聳人聽聞的標題“美股崩潰論”。網絡上也有不少人看空美股,而巴菲特老爺子則用行動來表明,他手裡早就握著大把現金。不過沒有人能夠精準的預測美股何時會暴跌。

但是有意思的是更多的人卻對美股崩潰的說法不屑一顧,他們覺得美股已經走了十年牛市,而且認為牛市還會繼續走下去。並且拿出很多有理有據的理論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如美股有很多優秀公司,估值並不高,如美股制度完善,能保證持續的牛市等諸如此類。

探究這類人的判斷和觀點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沉浸在旁人看來錯得離譜的道路上難以自拔,這類人中有普通人,有行業精英,甚至有學界泰斗,但是為何他們的判斷與現實如此偏離呢?

人在群體中更容易迷失

由於人在漫長的進化中形成的生存本能,羊群效應普遍在人群中上演,人們在群體中總是追隨主流才能獲得安全感,並且即便在察覺到頭羊帶的路可能有所偏離時往往會努力說服自己集體的判斷應該是沒錯的。

另外集體的行動大大降低了個人的責任感與罪惡感,並且放大了人性中的某些特質,這使得往往集體更容易偏離正確的軌道。歷史上此類例子比比皆是,當我們震驚於二戰時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時,我們甚至驚呼,能夠做出如此暴行,他們還是人嗎?答案顯而易見,那些犯罪者當然是人。甚至其中很多原本只是正常社會中的普通人。

將自己的判斷構建在過度複雜的理論之上

另一個例子是很多經濟學家的理論和對經濟的預測如同多年前的天氣預報一樣不準,由此甚至被人批判說經濟學甚至金融學是鍊金術。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經濟學家在建立自己的理論和模型時用了太多假設。他們總是嘗試運用數理學科的手段來描述和量化經濟現象,但是當他們在諸多假設之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論大廈時,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的大廈因為各種假設而被架空,變成了空中樓閣。

面對經濟中的諸多變量和不可控因素,如果把經濟活動提取成簡單的函數關係,其中眾多的影響因素便被忽略了。當越來越多的扭曲夾雜其中並不斷被使用時,可以想象最終得出的結果將會如何脫離現實。因此林毅夫教授曾經在一段採訪中提到:在分析不同國家的經濟問題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一次分析都要從最基本的邏輯關係出發,得出結論,而不是直接套用現有的經濟學理論。我想這才是真正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態度。

忽略常識

當人們拿出自己的一套理論來支撐自己的判斷時,有時候是過度迷失在自己的主觀判斷當中了。對此一位財經作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有過一段精彩的比喻:這就像那部著名的電影《盜夢空間》,在逼真的夢境中,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身處夢中,因此造夢者需要隨身帶一個陀螺來提醒自己,因為現實中陀螺總會停轉,而夢境中陀螺轉動不止。

生活中判斷自己是否身在夢中的那個陀螺就是最最基本的常識,這是千百年來經過驗證的最可靠的標杆。不可否認,有時候常識也會有錯誤,但是相比於在眾多假設上得出的複雜理論來說,越本質的東西則越是可靠。

於是當生活中的諸多怪象和言論如“房價不會跌”,“股市不會跌”出現時,我們只需運用最基本的常識便可判斷。“美股崩潰論”無非也只是說明了兩點常識而已:1、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2、泡沫和崩潰是市場的常態。

當一切都回歸到最基本的人性時,便是利弗莫爾的那句話了:華爾街沒有新鮮事,因為人性永不變。

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