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公文“大手笔”如何练成?坚持这三个习惯你也能成功

大家好,我是河图。

我曾经有幸多次受邀给新任公务员培训公文写作课程。在课上,我被提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成为公文“大手笔”。年轻人积极进取的心态是好的,但想在公文写作这条道路上走得快、走得稳,必须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今天,我在这里分享三个方法,如果长期坚持,一定受益匪浅。

在体制里,很多刚刚接触公文材料的新人,往往都存在一种心理,那就是急于求成。恨不得马上接过大材料,好大施拳脚,向领导和同事证明自己。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写材料是急不来的,需要慢慢积累,慢慢沉淀。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机关内的一些“大笔杆子”也都是从小材料开始写的。

虽说成功之路漫长,但是如果掌握一些方法,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分享给大家三个方法,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写作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公文“大手笔”如何练成?坚持这三个习惯你也能成功


勤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是日积月累的,公文写作也是如此。

刚刚走进文字岗位的人,都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在这个时期里,很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从哪入手。适应期对于新人来说,是掌握情况,打好基础的最好时期。在这个时期,新人大都比较轻松,领导一般不会给我们安排很多工作,而是让我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进入“角色”。

新人们在适应期里要做的事,就是积累

积累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在体制里,几乎所有的文字材料都要以推动工作为目的,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掌握基础数据,即使写作能力再强,写出来的材料也是空洞。

在公文写作领域,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我认为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政策方针和重要言论类

主要包括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言论,党务报刊中提到的一些重要论述。这方面的积累尤为关键,可谓基础中的基础,千万不能记错。政策方针、重要言论类的资料经常是在材料中原文引用,目的是为了拔高文字高度,提高政治站位。

2.名言佳句

主要是指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中出现的具有启发意义的佳句。名言佳句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意蕴深刻。与政策方针类不同的是,引用是名言佳句往往是材料的亮点,或增加材料的文采,或做论点引出下文,或做论据支撑论点,适当引用名言佳句往往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3.基本情况类

可以分为地区基本情况部门基本情况

地区基本情况是指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域特色,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未来几年的规划等信息,熟练掌握这些情况,一是能够让新人对于今后写材料的方向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二是在写一些大型材料的时候也能用上这些数据。

单位基本情况是指单位的业务科(处)室的工作职能,任务目标,有条件的话最好找一下近两年的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以及单位领导布置工作的重要讲话。

积累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读书看报、阅读文件、参加会议、下基层调研。通过适应期的积累,能对政策方针、重要言论、单位地区基本情况和运作方式有个基本的理解,这样才能让新人更好地适应单位的气候,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


公文“大手笔”如何练成?坚持这三个习惯你也能成功


勤动手

有了知识的积累后,下一步就是尽快上手“公文材料”。可以先从小的“豆腐块”开始写起。比如通知、简报、个人总结等。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久而久之就掌握了公文写作的基本套路和规律,慢慢摸出其中门道。下面,我会对通知、会议纪要和信息类等小文体作简单介绍。

1.通知

公文写作的新手,可以从通知开始写起。别小看通知,能把它写好并不容易。

通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部署任务,安排工作,所以通知的字数不宜过长,能把事情说明白即可。所以,通知的语言尽可能的朴实,要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内容要全面,不能模棱两可,让人读过之后存在歧义。

2.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对某次会议的情况及议事情况的书面文字记载,是传达政令、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文种之一。会议纪要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部分要交代会议的时间、主题、参加人员(有的也放在结尾)、主持人。主体主要记录会上传达的精神、研究的事项、进行的决定。可以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作为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内容要记述清楚,表达要准确。结尾以概括性的语句或领导讲话结束即可。

3.信息类

信息类材料已经和正常公文很接近了。不同的是,信息的体积更小,语言更精炼。但是别看信息“块头小”,蕴藏的能力可一点都不小。信息材料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上级部署传到基层离不开信息,基层的动态传到上级离不开信息。可以说,信息就是联系基层和上级的桥梁和纽带。

那么,如何写一篇能够引起领导足够重视的信息呢?

一是注意选题。在信息的选取上,要挑领导关心的问题、群众关心的问题。比如大事、好事、坏事、难事、新鲜事等,只要对领导有帮助,都可以选择。

二要注意真实性。文字工作者作为领导的“幕僚”,作用就是领导手脚的延长,耳目的延伸。领导没时间去的地方我们去,领导没听到的声音我们转述,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帮助领导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

三是要把握信息写作的结构。信息材料多的几百字,少的几十字。信息的开头要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有的采取承接式开头(主要是承接题目,正文直接就是内容,一是、二是)、铺垫式开头(一句话交代时间地点目地)、归纳式开头(归纳重点)。信息材料的开头不能用大材料的“帽段”,因为篇幅限制,有了“帽段”就会显得冗长,啰嗦,这是信息材料比较忌讳的事。

在信息材料中,层次更加分明,句与句的逻辑更加紧凑,每句话咬的都很紧。这就需要做到明确主体,理清逻辑,适当使用逻辑关联词,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体现出层次的美感。


公文“大手笔”如何练成?坚持这三个习惯你也能成功


勤比较

在公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总结。不进行总结,工作就不能算是全部完成。写完一篇材料后,领导点了头,认可了,还要进行最后一步——把完成稿和最初稿拿出来,进行比较。

1.比较写作思路的差异。由于我们和领导的站位不同,领导往往比我们看到的更多。文字工作说到底还是为部门服务、为领导服务,掌握了领导思路对于我们工作开展是十分有利的。

2.比较材料结构和内容差异。要逐行逐段、逐字逐句地查看领导修改的地方,与自己的初稿进行比照分析,看看领导为什么改,自己那样写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以便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