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希望

这些日子,关于武汉医护人员的消息,每一条都让人感动。广东援鄂医疗队护士长段孟歧,曾跟楚天日报记者讲过这样一个细节:

2月12日晚,一位中年患者去世,他妻子来到病房,没有一句怨言,并且说:“我知道你们已尽力了,谢谢。”然后她强忍泪水,请我们给她半个小时,她要亲手给丈夫清理身体并换一身体面的衣裳,她说:“我丈夫生前非常爱整洁……”这个过程,段护士长一直站在身边陪着她,目睹她忍着泪水一点点擦拭丈夫的脸,那么认真,那么仔细,她一边擦拭,一边用手抚摸,像抚摸睡熟的丈夫的脸,那样不舍,那样绝望,他多么希望丈夫醒过来,跟她一块回家……段孟歧说:“那一晚,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希望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希望。段孟歧说,病人的信心太重要了,所以他们不断地给病人加油,一位65岁的阿姨,病情虽然好转了,但情绪依然很低落,出现了中度的焦虑和抑郁。有一天,段孟歧查房时,那位阿姨翻出手机里的照片跟她说:“你看,我没生病的时候多漂亮。我以前很时髦的,引领潮流的。” 段孟歧便逗她:“您现在也是啊,现在不是最流行新冠肺炎吗,您这不是还在引领潮流吗?”阿姨大笑起来:“等我以后好了,一定要去广州看你。”最近这位阿姨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很快就能康复出院了……

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啊。 他在防疫一线,爸爸妈妈很久没有看到他,很挂念。那天爸妈去给他送生活用品,他看到父亲走过来后,本能地向后退了几步,隔着很远,大喊一声:“不要靠近我!”爸爸愣住了,他接着说:“放下东西,快点走!”爸爸只好把东西放在树下,转身离开。他想看看儿子好不好,可是隔得很远,看不清。一个年过半百的大男人,哭了。同样,儿子看到转身离开的爸爸,把头转向一边,也哭了。没下车的妈妈,坐在车里冲儿子挥手:“儿子,一定保重啊!”但儿子根本听不见。爸爸回到车里后,妈妈说,她看到儿子向后退的那一刻,心都碎了,她说:“儿子长大了,懂得保护别人了……”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希望

是的,这批一度被50后、60后的老江湖和70后甚至80后的中年司机视为杀马特、非主流的90后,一夜之间能扛事了,万钧雷霆面前,他们挺身而出。人们原本以为他们的肩膀还稚嫩,没想到他们能扛起疫情这座山。这次新冠肺炎,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冲进武汉四万一千多人,再加武汉原有的医护人员,90后占半壁江山。

冲上前线的这些90后们,让整个民族流下了眼泪。有个1997年出生的护士说,“我也怕,但我穿上防护服就不是孩子了,就必须争分夺秒跟死神抢人。”而她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在家一直被爸妈宝贝着,这次写申请书支持武汉,没跟爸妈商量,到了武汉后才告知了妈妈。但这个娇生惯养、柔柔弱弱的女孩子,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垫着尿不湿,在隔离病房一工作就是七八个小时,平时连饮料罐都打不开的她,现在能轻易移动一个跟她身高、体重差不多的氧气瓶,她说:“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越少,感染的人就越少,所以不麻烦同事,我们习惯独立完成,而且要快,快一秒,病人就多一秒的生存希望……”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希望

那个1996年出生的女孩,背起一个比她高半头的医疗器材就往病房跑。记者问她哪来这么多劲,她说:“同事要帮我,我没让她来。少一个人就少一次感染机会。”记者给她拍照,她说:“别拍别拍,别人看到我这么汉子,嫁不出去了。”那个1997年出生的女孩,负责清运隔离病区的垃圾,怕垃圾污染了电梯,只好拖着垃圾袋或垃圾桶走楼梯,一天几十趟,那天最后一趟送到垃圾集中处理点时,累得晕倒在地……

那个1994年出生的女孩子,在ICU送走了好几个病人。每送走一个,她都要在30分钟内,给离世的病人脱掉身上的衣服,为病人仔细地擦拭完遗体,再用酒精泡过的纱布将口、耳、鼻等身体所有的孔洞堵塞起来,再用专用袋将遗体包裹好,然后在袋子外面标明逝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最后含着泪向逝者深深地鞠一躬。她说:“因为家人都不能在身边,我要让逝者体面地离开……”由于新冠病毒的烈性传染,患者住院期间亲人不能陪同,离世后更不能送行,逝者的遗体都由医护人员料理。另一个90后护士,不仅把逝者身体擦得干干净净,还帮逝者刮了胡子、梳了头发,她说:“亲人不在身边,我就是他的亲人。我要让他有尊严、有体面地走。”那天她料理完一个逝者后,看到他还没吃完的车厘子,哇地一声哭了……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希望

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病毒的残酷,也看到了国人心底的暖色。这尽管是一场只有少数人在前线冲锋、14亿人在后方参与的战斗,但大家的心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前方的战士用血肉之躯长城,后方的人们源源不断供应物资,整个国成了一个家,所有人都是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