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前所未有的股债金“三杀”时刻:下一次危机到来?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参与评论、转发与收藏。我是小欧,感谢关注!


前所未有的股债金“三杀”时刻:下一次危机到来?

大溃败时刻到来?


在我这篇文章敲下第一个字的时间是:公元2020年2月29日,北京时间凌晨2点45分。此时世界金融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非凡时刻,也许此刻正在被写入世界资本市场历史。

过去整整一周的时间,我们经历了全世界市场的非分动荡,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主要资本形式市场迎来了全方位打击,以日均4个点以上的股指跌幅狂泻了整整一周,中间毫无抵抗力量。而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对冲风险市场的国债和黄金板块也同步经历高点下跌,这似乎是世界金融史发展以来非常少见的情况。

事实上除了资本市场的动荡不安之外,诱发此次疯狂调整的背景也值得探讨,直接原因来自于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范围疾病蔓延,恐慌加剧了世界资本的不安情绪,并借此宣泄!另外基于欧美市场过去整整十几年的牛市狂潮和货币超发背景,诱发了人们对于世界危机形态的极端担忧,因而加重了此次风险等级的倾向。

本质上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差异化因素,世界各国都在过去的时间里放纵了宏观管控的逻辑,无限量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泛滥直接导致了资产价格高企,这是如此大级别下挫的表面因素。

尽管如此,从现象层级上去看,我们对于股债金三方逻辑同时发酵的诱因仍需理性看待,这次特殊的现象背后到底是否意味着世界级别的金融风暴危机又一次临近?又或者只是人们基于风险考量的忧虑过度化造成了复杂的局面?这两种仍需要人们较为清晰的认知。

我们或许正在经历里程碑时刻,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始终认为观察现象和剖析逻辑之间有可能存在着非常大的误差,这也许是由于应急认知不足或者风险考量过度造成的后果。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缜密的思考和逻辑的梳理,从表面到内在深刻分析出问题的关键,也许会对我们应对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也不至于恐慌成疾!



前所未有的股债金“三杀”时刻:下一次危机到来?

一、现象级别记录和梳理:背景、内容、框架以及态势

事实证明金融市场产生巨大改变只需要两个要素变化就可以做到:流动性和情绪性,前者针对于工具,后者基于人性。功能市场无论存在多么复杂的演化都脱离不开金融货币的基本定位和人为操作的表达必然,这是世界市场从已诞生就注定的要素逻辑。

此时我们正在经历一次“非凡”的、现象级别的超级大调整,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短短有限的投资生涯中,大风大浪也在中国资本特情的环境下经历了不少,但像这样世界级别的资本市场共振也为数不多。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我年纪尚小,而08年的世界债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则还历历在目,只不过这为数不多的两次见识似乎和此时我们所经历的都不同。

这次的“超级风暴”起源有点特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疾病灾害,此次疫情扩散带来了人们的忧虑,并延伸到了人们对于金融市场的担忧,特殊情绪下主导的市场抛压显然被同步蔓延了,从年初我们中国市场的走向开始逐步触及外部市场,形成了一次有时间节点的传播。

恐慌是一种源于未知的情绪表达,人们在面对无法应对事态时,就会变得消极和负面,甚至不安惶恐,这种情绪如果在正常市场表达时也会产生负面冲击,而风险等级是要根据事态认知的过程来决定的,因而在我们中国人全心全意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的时候,外国市场始终保持住了稳定的态势。

然而本周的情况由于外扩疫情的传播出现了巨大的变数,地域风险的传播带来了叠加的变量,人们开始全部身处其中时,世界级别的共振也就真正传导了市场逻辑发展层面,这就是一切问题的诱因。

框架表述上看,此次诱发的风险冲击遍及各级市场,从股市、债市、黄金市都出现了巨幅的动荡,人们在慌张中对资产进行议价,这显然是不够理性和客观的,但是这一直以来都是风险表达的一方面,本也无可厚非。

态势上整个世界市场在过去一周疯狂宣泄情绪,人们尽可能的规避议价高昂的资产估值,因而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挤兑和踩踏过程,这俨然就已经是一场世界金融危机的前奏了。



前所未有的股债金“三杀”时刻:下一次危机到来?

二、股、债、金“三杀”背后的关系:世界金融当下的表述力量

现象上去看,世界多边市场相互杀跌已成事实,但特别值得关注得是黄金和国债,作为股市风险资产传统对冲空间存在的市场表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为此时多方杀跌是同步蔓延的,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传统市场认知,带来了如此不同的影响呢?

传统世界金融市场分工极其不同,在表述和功能定位上都非常细致,因而这也是多层次市场内在核心逻辑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黄金市场作为主要的避险和对冲功能存在是有别于一般的高风险市场周期运作节奏的。诡异得是此时黄金资产正在连同股票债市同步大规模调整,这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存在疑惑。

但事实上这种世界金融市场力量的表述有其内在深刻的诱因和背景作为论据。其一在于全球资产价格定价高昂的理由,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内,世界金融业流动性泛滥已成共识,但是各国基于挽救各自危机的考量不思悔改,仍以杠杆高企作为维护市场稳定的力量,殊不知这样饮鸩止渴是会有巨大的风险作为代价的。

其次宏观上全球化市场借助各自衍生品的演化表面上容纳了这些流动性,但是基于市场不稳定因素的调控越来越显得沉重,背后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争议。上两轮危机的后果,我们至今仍然在尝试承担,如今矫枉过正没来,一条道走到黑倒是不予余力,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国家,天量债务规模压顶,尝试应用释放流动性的方法来规避债务方向,这从逻辑上看就是非理性的市场隐患。

其三黄金作为传统对冲手段近些年似乎并未受到市场认可,人们过度狂欢在高风险市场的收益幻象中,特别是美国股市吸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流动性,一场维持了十数年的疯狂“牛市盛宴”,难道还会有人考虑风险规划吗?因而所属黄金的对冲功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今晚黄金市场大幅调整之后,有美国渣打分析师表示黄金此次下杀是因为联系市场保证金抵押流动性造成的联动关系,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另一个层面上的表述,那就是复杂市场关系下各个要素联动不仅弱化了传统功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点,而这些人们在市场繁荣之下是看不到的。

这些复杂的市场背景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认知错误,并且毫不在意纠偏的问题,当寻找到一个契机(或许就是一次疫情的恐慌),就由此暴露出了巨大的风险压力,形成共振下挫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前所未有的股债金“三杀”时刻:下一次危机到来?

三、这是一次单纯的危机时刻,还是调整秩序的开始?

这真得是又一次金融危机周期轮回吗?恐慌中人们的认知是否会存在短板?内在动因和外在表达之间的联系关键要素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担心,而不是借助于恐慌带来错误的决策。

市场已然调整,并且估值下杀成为既定事实,而人们最不该做得就是在恐慌情绪的绑架下去做决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往往都是最容易付出惨痛代价的,因为在盲目下去面对风险是最难把握代价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尝试把事物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动因梳理清楚,并以最根据自身的应对环境给予合理的应对。

当下的市场是不是值得我们这么恐慌?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由应对疫情传导的市场影响宣泄,考虑到事态发展后期影响到的各国宏观经济和微观产业,实际上人们的重点仍然在于有效控制疫情发展,并最大程度上降低其本身的影响。

对于市场而言,本身应该调整的部分,也许比这个更值得关注,那就是高估的资产到底被高估了多少?是哪些资产被过去的流动性被动抬高了?是黄金?是国债?还是资本市场?事实上在过去多年积累下的流动性泛滥下,有效抑制资产高估的部分纠偏过程被各国各自的利益所忽略了,因而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这些资产市场的均衡成了最难的量化标准。原则上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过度繁荣是因为供给价值稀少,而需求过旺,可事实上就像中国的房地产乱象一样,我们把这些市场都变成了金融属性过度赋能的逻辑了。

调整形态之下需要给予市场一定的时空和作用去纠偏,过度的恐慌没有必要,也不存在合理性,因为你即使再恐慌也是为自己过去的决策承担后果。

另外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上去看待,整个世界经济如今早就身处调整周期了,从宏观逻辑到微观产业,市场发展这么多年积累下的问题和桎梏如今如鲠在喉,无论是我们国内的调整还是国外的调整,事实上也是周期变化的一个过程,加上这是一个价值深度震荡的印证年代,逻辑源头上很多要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框架梳理和反思过程,这或许比一次调整来得更加剧烈和动荡,因此我们或许要更早得适应这个时代的节奏了,不必过于担忧和恐惧!应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前所未有的股债金“三杀”时刻:下一次危机到来?

四、做自己能做的,用思维逻辑的缜密去做决定

我相信大多数投资人面对这种情况都是难以冷静的,即使是机构投资者在面对这么复杂的危机冲击有时候也会力不从心,否则也不会出现用黄金资产作为流动性保证的问题出现了。

因而问题仍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一场算不上太小的危机呢?我只能告诉大家,应对虽然因人因事而异,但整体上都离不开正确的认知——评判影响和后果——代价和决策投入,这三个清晰的流程是可以有效帮助你缓解紧张情绪的,在此过程中尝试用符合自己思维的逻辑缜密去分析事态的过程,最终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的过程吧!(不一定有用,但至少能帮助你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后果)

此次危机为什么我说称不上小呢?因为一来这个变量局面有很多内在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很长时间积攒下来的,要解决不单单是市场层面上的问题,它很可能还会牵扯到各国宏观政策上去,因而看起来其实并不简单!

另外基于整个环境的非理智表达牵扯各个层级市场,一时间联动下的后果评估有多大也要根据自身参与的情况去做量化,应该找到自己能够把握的积极因素去做决策,而不应该盲目(建议拉长时间节点去看待事件,或许更加明了和清晰)。

最后的关键在于缜密的思维和行动需要依靠个人能力,长期培养的市场参与意识可以帮助你在逆境中更合理的使用规避风险的原则,尝试把风险层次降下来,透过行动稳定自身的情绪在极端情况下特别重要,只有稳下来你才可能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问题并解决它。

总而言之,危机确实是存在的,但有很多因素我们作为个体参与者把控不了,那就尽可能利用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把风险对冲做好。至于这次的“三杀”时刻会否在另外的层次上带来更大的危机和挑战,那就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评判的事情了。

或许我们正在见证历史,或许我们正在参与历史,但我们不妨就把它当做我们成为成熟投资进阶上的一次更大一点的考验好了,风雨过后总会有收获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终归是一次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