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帖哥們——專門致力於高清手機字帖的開發。最經典、最高清,是我們不懈的追求!臨摹時手機字帖比紙本字帖更加方便,如果需要,您可以點擊“帖哥們”,進入本頭條號空間查閱!

您的關注、轉發、評論、收藏,是對我們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和鼓勵!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陰符經》與老子《道德經》號稱道學雙璧。《陰符經》據傳在軒轅黃帝時期成書,後輾轉流傳於商周,流傳於姜太公,戰國流傳於鬼谷子,鬼谷子傳蘇秦、張良,縱橫開闔;《戰國策》記載有“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稍晚的范蠡、諸葛亮,得之而建功立業。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者昌。五賊在乎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小人得之輕命。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象矣。)

千古奇書才300多字,美文美字,疫情當前更應該讀讀

黃帝陰符經

貞觀六年四月廿七日率更令歐陽詢書


疫情當前,更應該靜下心來讀讀《黃帝陰符經》

《陰符經》又被稱為《黃帝陰符經》,看上去像是說的養生,但是卻不只是養生之事,歷史上很多名人都熟讀過《陰符經》,而且還給《陰符經》做上了自己的註解,註解人員的名單中不少是國之棟樑,但是也有人說是假託的,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無數種說法使得這本奇書蒙上了一層層神秘的面紗,那到底有沒有那麼奇呢?首先從作者來看就稱得上奇,就像是《山海經》一樣,沒有一個具體的作者,有人說是黃帝撰寫的,也有人說是李荃,還有人說是一個道行高深的道士所作,但是無論哪種說法都只是猜測,無法證實。

李筌分為“神仙抱一之道”、“富國安人之法”、“強兵戰勝之術”,全書以隱喻論述養生,愚者不察,謂兵法權謀等說或謂蘇秦之“太公陰符之謀”皆離旨甚遠。如《純陽演正孚佑帝君既濟真經》,通篇全部以軍事術語寫成,不知者初見會認定是一篇兵書。

《陰符經》總共也就300多個字,曾經朱熹為《陰符經》做過註解,稱其中有著“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的含義,傳說註解過的還有鬼谷子、諸葛亮等人,註解的的人多,使得對於這本書不同的看法也就多了起來,有人認為它說的是道家養生,修行內丹的書,也有人認為它是縱橫家的書,其中談到的都是權謀之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理解,它的難以理解就像《周易》一書一樣,不同的是,大家都知道《周易》是講什麼的,但是講的什麼卻不知道,《陰符經》確實連講什麼都可能不知道。

原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譯文:“看上天運行的軌跡,做上天賦予的使命,(萬事萬物的奧妙)就盡了。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看見的人會昌盛。五行在心中體會,施行合天的行動。這樣,宇宙雖大,仍在一掌之中(天地都來一掌中),千變萬化,不出一身之外(人身為一小天地)。”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譯文:“上天之性是人的根本,人心卻是詐偽。所以要以上天之道來定人心。”

原文:“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譯文:“上天若出現五行相剋,就會使星宿移位;大地若出現五行相剋,就會使龍蛇飛騰;人體內若出現五行相剋,就能使小天地顛倒。倘若人能順應自然而同時發生五行相剋,就能使各種變化穩定下來。”

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譯文:“人性雖有巧有拙,卻可以隱藏起來。九竅是否沾惹外邪,關鍵在於耳、目、口三竅之動靜。三竅動則猶如木頭著火,災禍發生必被攻克;如x有奸邪,時間一到必致潰亡。懂得如此修煉,稱為聖人。”

原文:“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譯文:“萬物順應天地之規律而自然生長;人利用萬物而富足;萬物依靠人而昌盛。只要天地、萬物與人之間各得其宜,那麼它們就會安定下來。所以說:休養要遵循時令,身體才會得到調理;行動要把握時機,萬物才會變得安定。人們只懂得“盜”的神妙莫測而以為神(世人只知偷盜不被查覺,謂之‘神’),卻不知“盜”不神妙莫測才是最神妙莫測的(卻不知順天地、萬物之規律而公開盜之,方為‘神’)。要知道,太陽與月亮各有規律,大與小都有定規,只有懂得這些道理,才會有大功產生,才會有神明護佑。這些“盜”的機巧是天下之人所不能見、所不能知的。有悟性的人得到它,就會躬行(能順應自然);無悟性的人得到它,卻會喪命(因違法偷盜)。”

原文:“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譯文:“眼盲者善長聽,耳聾者善長看。(因此,如果能)斷絕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會增強十倍之能力;如果能每天斷絕耳、目、口(勿聽、勿視、勿言),就會增強萬倍之能力。心因萬物而躁生,因萬物而寂滅,關鍵在於眼。(要知道,)上天不施恩德(無聲無言),(因)而能產生大恩德;(而)響雷暴風(指外物)只會使萬物發生騷動。”

原文:“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

譯文:“至樂在於知足,至靜在於無私。上天因無恩而至私,故能大恩而至公(施惠於萬物)。統攝的法式在於調和其氣。”

原文:“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譯文:“生為死之根源,死為生之根源。利因害而生,害亦因利而生。”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譯文:“愚昧之人常以懂得天地之準則為智慧,我卻以遵循時令、洞悉外物為聰明;俗人以欺詐為智慧,我卻不以欺詐為聰明;俗人以奇異為智慧,我卻不以奇異為聰明。所以說:(以欺詐與奇異行事,)如水入火,自取滅亡。”

原文:“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譯文:“自然之道為靜,所以能生天地萬物。天地的運行遵循自然,所以能使陰陽相勝。陰陽相勝相生,則變化和諧。”

原文:“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譯文:“所以,聖人懂得自然之道不可違背,因而制訂了各種法則。然而,至靜之道是樂律和曆法所不能契合的。於是就有了奇妙的《易》,它產生了各種象徵,是以八種卦象為本,並貫以六十甲子,來演化種種玄機的。這樣一來,陰陽循環相生也就能很清楚地蘊涵於各種象徵之中了。”(最後這幾段是宋明理學家或內丹家所加,意在尊孔易(周易)貶老道(歸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