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將“公筷革命”進行到底|述評

新冠病毒帶給人們的,

除了疾病、痛苦和煩悶,

還能有什麼?

應該是反思、進步和成長!


將“公筷革命”進行到底|述評


苦難是財富,災疫是老師!這場疫情教會了大家很多,讓更多市民痛定思痛、改變行為,養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拒絕野味、保持社交距離等良好衛生習慣。這也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硬核實力”。


近日,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市文明辦、市衛生健康委、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向全體市民倡議:無論是在飯店還是在家用餐,都請使用公筷公勺。倡議方還推出了一組4張的宣傳海報。


將“公筷革命”進行到底|述評

將“公筷革命”進行到底|述評

將“公筷革命”進行到底|述評

將“公筷革命”進行到底|述評


倡議發出後,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廣大市民紛紛點贊:上海發佈、市衛健委官微在十多個小時內,閱讀量就超過126萬次,點贊超過1萬次;新民晚報官微的調查顯示,92%的讀者贊成用公筷公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討論時熱烈紛呈,主持人秦暢說:“創下近期聽眾發言之最”。上海100家文明餐廳鄭重承諾:率先提供並使用公筷公勺。用公筷公勺,正前所未有地迅速達成社會共識,成為健康上海的新風尚。


當然,改變老祖宗上千年來的用餐習慣,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網友留言中有擔憂,現實生活中有阻力。之前使用公筷公勺未能成為市民的普遍行為,也印證了這種擔憂。選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發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議,有關方面是有考慮的。既藉助防疫期間大家健康意識高漲,強化公筷意識,減少交叉汙染,防止病從口入;也得益於上海開放、包容、創新的品格,常有移風易俗、開風氣之先的舉措,並有一批使用公筷公勺的“鐵粉”。


筆者以為,要抓住新冠肺炎防控的難得時機,乘勢而上、趁熱打鐵,把使用公筷公勺固化為上海市民普遍的健康生活習慣,引領全國風尚,需要五方面形成合力:


No.1

首先是餐飲企業。


國人追求“舌尖上的美味”,不管是閤家歡慶還是朋友相聚,都喜歡圍爐合餐。餐飲業生意一直很好,美食節目也一直受推崇。許多飯店遇到週末和節假日,還要排長隊、“翻圓臺面”。餐飲為民生之本,餐飲業在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時候,更有責任全面提供並宣傳倡導、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從某種意義上講,安全、健康是餐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健康的餐廳生意會更好。


No.2

其次是市民。


公筷公勺、舉手之勞,利人、利己、利社會。怎樣既沿襲老祖宗的傳統,又養成文明健康習慣,降低患病風險?傳染病來臨時,沒有局外人,廣大市民義不容辭!一些人可能會問,“使用公筷公勺很麻煩,還可能會影響親情”。親情友情雖濃,卻擋不住病毒傳播!更何況,習慣成自然。一些堅持十年、數十年使用公筷公勺的市民表示,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拿起公筷,不難,一點都不難!健康在於自律,習慣在於堅持。


No.3

專業機構的作用很重要。


社會普遍習慣的養成,需要耐心的教化、宣傳。這方面,掌握專業知識、具有權威影響力的醫療衛生和科普機構要挺身而出,宣傳闡明使用公筷公勺對阻斷病菌傳播、降低疾病風險的作用,大牌專家、醫務人員更要現身說法。抗疫期間,12名院士倡議用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新冠病毒,就是很好的例證。作為健康上海行動的技術支撐機構,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表示,要做上海公筷公勺行動的“多面手”:公筷公勺倡議的先手,促進倡議落地的推手,市民健康用餐的幫手。這是很好的示範!


No.4

媒體的作用不可限量。


今天,人們認識、看待世界,很多時候是靠媒體的分析、報道和評判。這次公筷公勺倡議書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和媒體的宣傳報道密不可分。媒體一直是健康上海行動的引導與鼓舞力量。上海市民的科學素質、健康素養雙雙位列全國“第一方陣”,也得益於新聞媒體的長期宣傳和影響。我們期待媒體在“公筷革命”中有更大的作為。


No.5

法制規範是保障。


市政協委員吳悅呼籲,使用公筷並設立“公筷節”,建議有關部門制定餐飲業使用公筷的法律法規。在上海取得切實成效的公共場所控煙、垃圾分類,正是得益於率先地方立法。所以,必須通過法制規範,在餐飲場所實行公筷制,涵蓋公勺的使用,讓法制成為公序良俗的推進器!


將“公筷革命”進行到底|述評


我們不期望畢其功於一役,我們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我們相信,經過新冠病毒的洗禮,上海市民的健康意識將有質的飛躍,公筷公勺行動也將加速推進,使用公筷公勺將蔚然成風!文末,再給大家兩個彩蛋:一是古代也曾流行使用過公筷;二是使用公筷公勺,更有利於中餐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


作者為市衛健委健康促進處 處長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王彤

圖片 | 網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