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不會統一中原?

創造者放映


劉備無論如何也統一不了中原,這和龐統死不死沒什麼干係。因為劉備沒有統一天下的格局,也沒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帝王氣勢。縱觀歷朝歷代,每一位開國皇帝、包括咱們的開國領袖,無不是以天下為己任,舍小義,顧大局。天下為大,江山第一。而劉備沒有放的下天下的胸懷,總是小義為先,有些小家子氣。這怎麼能統一中原呢!


待到相見日


不要搶,我來說說,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統一中原。

我這樣說,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徐庶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龐統號“鳳雛”,天下知名,和“臥龍”諸葛亮齊名。這裡有個誤區,可能大家會認為“臥龍鳳雛”,龐統的能力就應該在諸葛亮之後。

他的才能其實比“臥龍”諸葛亮高,這可以從他巧設連環計,用火攻破曹軍,令周瑜和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勝出。自此才有了名傳天下的赤壁之戰。這裡的諸葛亮,只是知道可以利用天氣原因進行火攻,但能讓曹操中連環計,全天下除了龐統絕無其他人。

其實,知道這個事情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給劉備引薦他們的徐庶,事實證明,最厲害的是他,可惜劉備沒有能力留住他。



第二個原因,龐統的治理政事能力超強,當初諸葛亮寫舉薦信讓他直接找劉備,打算委以重任。

但劉備以貌取人,基於還是諸葛亮介紹的,就只讓他做了耒陽縣令。

開始龐統天天出去溜達,回家吃飯喝酒睡覺,對縣衙的事情一概不理。

張飛下來巡查,龐統當著張飛的面把積聚起來兩個月的政事兩個時辰就處理好了。



等諸葛亮回來告訴劉備,劉備才知道埋沒人才。這裡可以看出劉備沒有曹操的心胸開闊,沒有曹操的容人之量。如果是曹操,就不會以貌取人,而是以能力強弱來下定論。

龐統處理事情,比起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是不是要輕鬆很多?所以龐統不死,就沒有諸葛亮的累死於五丈原。

第三個原因,龐統的內政處置能力更厲害,戰略性部署比諸葛亮更長遠和成熟。如果龐統還在,雖然他是從襄陽出來的,但領軍人物已經是諸葛亮了,他就不會屬於任何一個集團,也不會偏向於任何一個貴族勢力,他只會一心一意的幫劉備取得天下。那他就能分化蜀國的涼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力量,才能更加利於團結起來征戰四方。



還有,如果劉備要取得天下,那麼還要龐統和諸葛亮要團結,一致對外,方能得到天下。那麼徐庶的預言就能成功,“臥龍鳳雛”當真就名垂千古了,可惜啊!

“鳳雛”龐統終隕落於“落鳳坡”,只留下了“臥龍”諸葛亮孤身一人,窮畢生之力,終鬥不過曹魏。


白雲山水居


龐統不死能不能幫劉備一統不好說,他的死卻實給蜀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龐統如果不死,諸葛亮也不用急著入蜀,有諸葛亮在,關羽至少不會死,可能就沒有了讓蜀國大傷元氣的夷陵之戰,劉備也不會落得白帝託孤。

蜀國又怎麼會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如果關羽不死,荊州不丟,諸葛亮何必辛辛苦苦的六出祁山,他在隆中定下的可是荊州和蜀中夾攻魏國的局面就可以實行了。到那個時候天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所以龐統的死導致諸葛亮的入川,其實就是為關羽荊州敗亡乃至蜀國後邊一系列事情埋下的隱患和導火索




呼市小宇


在三國之中,“臥龍鳳雛,的一人便可安天下”。臥龍說諸葛亮,鳳雛說龐統。他們兩個都是世上少有的人才,但是人們對龐統的死感到非常遺憾。龐統的死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是神人,但他是在指揮進攻成都的戰鬥中被射死的。雖然諸葛亮很有權勢,但畢竟他也會生老病死。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龐統不死,他可以與諸葛亮聯手便能統一天下。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設定,龐統不死那就真的大結局了。龐統這個人,謀略不輸諸葛亮。張飛去看他的時候,半天處理完幾個月的事務,說明在處理其他事務上的能力也非常強,我們姑且可以認為他治理內政也沒問題。但事實上,即使龐統還活著,劉備也幾乎沒能統一全國。地盤,經濟,人口等方面的指標都在魏、蜀、吳三國之末。他只能團結吳國,抵抗曹操,佔領漢中,然後模仿劉邦的統一道路,但太難了。此外,而且天時地利人和也沒有優勢。僅僅依靠頂級謀士,仍然難以改變天命。首先,劉備北伐的時機很少。赤壁戰役後,北伐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劉備越晚,就越被動。因為曹操的地盤比較大,經濟比較強,蜀漢根本耗不起。所以不管是天時地利人和,蜀國都沒有太大的優勢。即使鳳雛沒死,劉備也不一定能打敗曹操孫權一統三國!




小熊讀歷史


我來回答:

在赤壁之戰之後,龐統投靠了劉備,歷史上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劉備才開始快速發展,最終成其統治的。當然有其歷史必然性及偶然性。

首先,隆中對諸葛亮就為劉備規劃了戰略宏圖,裡面說得其實很清楚,當時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在與天下的爭衡中那是佔盡優勢,劉備在歷史上也是具有梟雄之姿,但是在中原地區與曹操征戰半輩子一點便宜都沒有佔到,反而落得顛沛流離,所以根本就沒有任何依據能說明未來劉備擁有四川之後能打贏曹操。另外,孫權方面國泰民安,曹操那麼強大都兵敗赤壁,劉備在當時也是沒有能力拿下來的。所以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戰略規劃進軍蜀中,立足腳跟後再北伐中原。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龐統足智多謀,說不定有他的幫助劉備能打贏曹操,其實這都是三國演義造成的誤區。在真是歷史上,如果論整個劉備集團軍事統帥能力最強的人,肯定非劉備自己莫屬,西川劉璋等人本來就不是戎馬半生的劉備的對手,而且征服西川主要的戰役都是在劉備的指揮或者遙控指揮下進行的。龐統的作用與法正類似,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軍事參謀型人才,隨軍主意不少,單獨難以出任方面大員。

劉備佔領西川后,趁曹魏不備偷襲漢中得手,其實在與曹魏的戰術對峙方面已經有所優勢了,但是隨後曹操率領大軍而來,劉備沒有能力再多前進一步,不過也沒讓曹操佔到便宜,保住了漢中戰役的勝利果實。按照當時三國的基本格局來說,曹魏是最強大的,吳蜀都是小型割據政權而已。

再加上當時的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重心都在北方,而曹魏獨佔天下大半,在國力完全碾壓吳蜀兩方的情況下,如果內部沒有特別大的矛盾出來,根本就沒有吳蜀什麼事情。再加上曹操善於治國,其實最後三國的格局那個時代已經定下來了,只能是北方統一中國。

再舉個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從南方發動戰爭最後統一天下的,只有朱元璋,而老朱的那個時代,南方經濟實力遠遠超過北方。其他像東晉、南朝宋、齊、梁等朝代,哪個在與北方的對峙中佔有優勢的?而南北朝時代大部分時候,長江以南是屬於一個政權的,即吳蜀兩地都是一塊的,北方有時候還會有分裂,這樣的情況下都沒有最後統一,更何況三國時代那北方遠遠強於南方呢。

其實戰爭謀略中人的因素很重要,但是就相當於近現代的戰爭一樣,國力還是第一位的(就等同於二戰時代德軍將領中的天才戰術家不少,但是也不能因為這個就說德國最後能幹得過美國與蘇聯一樣)。曹操為何強大,並非來自祖業,而是自己在中原群雄割據中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劉備在中原爭霸失敗,退而求其次,尋求割據。所以以當時的狀態及劉備的能力來說,亂天下有餘,平天下的話連曹操都做不到,更何況他呢。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阿踏米


假設龐統不死——劉備能夠更快平定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但是到了北伐前夕的“出師表”中,卻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同樣是益州,怎麼在劉璋手上又是沃野千里又是民殷國富的,到了劉備手上,卻疲憊不堪、危急存亡了呢?

那是因為戰爭對人力物力的破壞是巨大的,東漢桓帝時期人口有5000萬,可是西晉統一之時,人口只有1600萬,可見,經過東漢末年到三國的混戰,中國人口銳減到原來的1/3,在龐統的謀劃下,“所過輒克”,一直打到雒縣,龐統身死以後,劉備命令諸葛亮等人入川,經過巴郡、雒城等戰役,最終包圍成都。就拿張飛打敗巴郡太守嚴顏這一戰來說,表面上是以張飛的勝利結束,實際上長遠來看對劉備集團是重大損失。

張飛和嚴顏的戰爭,同時消耗了荊州和益州的兵力,實際上劉備原本是打算跳過巴郡,直取成都的,等奪取了成都,巴郡自然可以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可惜龐統身死,打亂了劉備的戰略部署,不得不調集諸葛亮來支援他。可是荊州與雒城距離千里之遙,劉備當時已經是孤軍深入,如果諸葛亮要率兵支援劉備,必須自江陵西向武力奪取周圍郡縣,以武力奪取益州東部郡縣,無論是劉備集團失敗還是劉備集團勝利,對於益州來說都是屬於內耗狀態。

漢中之戰,雖然劉備在正面戰場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但是實際上曹操已經提前遷移了漢中人口,劉備是“得地失人”,而且漢中之戰劉備集團其實打得非常艱難,甚至前期的作戰是非常不順利的,直到法正獻策、黃忠陣斬夏侯淵,才反敗為勝。漢中之戰,是劉備集團“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結果,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加上夷陵之戰,數萬益州精銳全軍覆沒,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之前說益州民殷國富,北伐之時卻已經是益州疲敝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龐統的意外身死。

假設龐統不死,不需要調遣諸葛亮入川,益州荊州的實力也不會損耗那麼大,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是比不上龐統的,如果龐統不死,劉備集團能夠更快的平定益州,平定益州以後就有時間趕在曹操之前進攻張魯,憑藉張魯的能力,肯定敵不過有龐統、法正兩大頂級謀士。這樣一來,無需與曹操進行“漢中之戰”,就能夠奪取漢中之地了。

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

因為龐統的身死,劉備不得不命令諸葛亮、趙雲、張飛前來支援,這樣一來,整個荊州只剩下關羽一個人留守,而高傲的關羽根本看不起江東孫氏,為今後孫權集團襲取荊州埋下伏筆。實際上呂蒙的白衣渡江之策並不算多高明,諸葛亮如果留守,是可以識破呂蒙的計策的,而且諸葛亮性格極其謹慎,一定會把荊州防線佈置的固若金湯,呂蒙敢不敢偷襲都是問題。江陵城易守難攻,如果南郡太守糜芳不投降,實際上是可以堅持到關羽回援的。可是糜芳因為和關羽有矛盾,居然直接投降了呂蒙,如果諸葛亮在,糜芳是斷然不敢投降的。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荊州也不至於失守了,這樣一來,隆中對從荊、州益州二路分兵的計劃可以實施,蜀漢很有可能真的北伐成功的。

綜述,假如龐統不死,蜀漢是可以一統天下的。





朝聞夕記


不會,歷史是公平的絕不會因為一個人,而停止歷史的腳步,歷史是有人民群眾決定的。

龐統久負盛名,與臥龍諸葛齊名,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所以大家可能覺得龐統的作用比較大,當然歷史講的也都是英雄史,沒有英雄的歷史,歷史就顯得枯燥乏味。但是英雄在整體的歷史長河中,也會顯得微不足道。

第一,龐統在整個三國中最大的貢獻對於劉備來說,是幫劉備拿下了西川,讓劉備從此不再漂泊,有了安身立命的場所。使得劉備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這也是龐統用了畢生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一個人真有本事統一天下,那麼我覺得他也不會死的那麼快了。

第二,劉備於曹操相比更是微不足道,曹操的名氣手腕,要遠遠超過劉備,準確來說更加具有帝王氣息,擁有帝王的霸氣,而反觀劉備,似乎只能用人,而不具有什麼帝王之氣,準確來說,主子無能,累死三軍也無用!

第三,要說不死,龐統不死,那麼郭嘉也不死,赤壁戰爭,曹操不敗,那麼,劉備照樣也不能統一中原!所以不允許假設。


陋室空堂


劉備永遠統一不了中原,因為他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但是漢室國運自盡,這不是迷信的說法,因為這就是氣數,要是真想統一早統一了,直接華容道吧曹操殺了完事,雖然解釋是曹操未合身亡,但是這理由太牽強了,用曹操來牽制孫權跟其他諸侯,諸葛亮是沙雕啊?曹操死則主動權在劉備手裡,曹操不死主動權永遠也輪不到劉備!假設關羽殺了曹操,不但荊州一舉奪回,連中原也奪回來了,其他地方還愁拿不回麼。要知道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如果跟殺了曹操想比。而且大部分曹操那些有實力的都跟著去赤壁去,留守許都自己沒有實力為曹操報仇,這時候劉備可是一乎百應,還奪什麼四川,親自鎮守荊州,龐統自然來投,而且曹操死了,可守家,諸葛亮親自出馬,拜關羽為上將軍,張飛左將軍,劉備又右將軍,打他直接統一中原了!順手守的降將跟士兵去打那都夠用,十年之內可統一所有地盤複姓劉!


逍遙侯琴心


漢中之戰,雖然劉備在正面戰場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但是實際上曹操已經提前遷移了漢中人口,劉備是“得地失人”,而且漢中之戰劉備集團其實打得非常艱難,甚至前期的作戰是非常不順利的,直到法正獻策、黃忠陣斬夏侯淵,才反敗為勝。漢中之戰,是劉備集團“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結果,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加上夷陵之戰,數萬益州精銳全軍覆沒,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之前說益州民殷國富,北伐之時卻已經是益州疲敝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龐統的意外身死。

假設龐統不死,不需要調遣諸葛亮入川,益州荊州的實力也不會損耗那麼大,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是比不上龐統的,如果龐統不死,劉備集團能夠更快的平定益州,平定益州以後就有時間趕在曹操之前進攻張魯,憑藉張魯的能力,肯定敵不過有龐統、法正兩大頂級謀士。這樣一來,無需與曹操進行“漢中之戰”,就能夠奪取漢中之地了。

因為龐統的身死,劉備不得不命令諸葛亮、趙雲、張飛前來支援,這樣一來,整個荊州只剩下關羽一個人留守,而高傲的關羽根本看不起江東孫氏,為今後孫權集團襲取荊州埋下伏筆。實際上呂蒙的白衣渡江之策並不算多高明,諸葛亮如果留守,是可以識破呂蒙的計策的,而且諸葛亮性格極其謹慎,一定會把荊州防線佈置的固若金湯,呂蒙敢不敢偷襲都是問題。江陵城易守難攻,如果南郡太守糜芳不投降,實際上是可以堅持到關羽回援的。可是糜芳因為和關羽有矛盾,居然直接投降了呂蒙,如果諸葛亮在,糜芳是斷然不敢投降的。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荊州也不至於失守了,這樣一來,隆中對從荊、州益州二路分兵的計劃可以實施,蜀漢很有可能真的北伐成功的。


地主家也沒餘糧


不會,劉備起身微末,能獨霸西川,漢中,荊襄,算是極限了。

從班底來說,劉備就是劉關張,曹操就不一樣了,曹洪,夏侯淵,夏侯敦,許諸,張遼,于禁,典韋,李典,樂進,都是不世出的猛將,曹操是宗族的班底加招募編練的精兵加收編的黃巾軍加打敗河北袁紹收降的部隊,實力雄厚。

從控制的地域來說,曹操雄據中原,北逐匈奴,東平遼東,地方大,錢糧廣,人口多,且北兵多雄壯,燕趙出良將,反觀劉備,鼎盛時也就是西川加漢中加荊襄,縱然龐統復生,謀略得當,也動不了曹操的根本。

從政治能力來說,曹操胸襟大,能攬才,有謀略,能治政,攻城略地無不勝,劉備取一西川尚需孔明親自出馬可見差距懸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