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同事小A經常抱怨自己非常努力,每天加班加點,公司最遲下班的幾乎都是自己,每天工作忙忙碌碌,從來不敢偷懶半點兒,但是自己明白,每天那麼的努力,但是效率並不高。每次升職加薪都是別人的,自己只能默默的看著,然後安慰自己,自己已經那麼努力了,總會有一天被提拔。

職場中的確存在很多和小A一樣的情況,自己明明很努力,在工作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看似超過他人,也非常的努力,但是得到的效果並不理想。努力,得到的效果並不理想,身心疲憊;不努力,被他人超趕,甚至被淘汰。

這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現狀,所以很多時候,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很多人就處在這種“假努力”當中。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假努力”的3種表現

(1)幹太多無關的事情

在工作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各種繁瑣、雜亂的事情。不少人由於不懂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處理,被大部分瑣碎的事情甚至無關互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浪費時間和精力。

比如你的同事叫你幫忙做個表格,你不顧一切的去幫助這些本與你無關的事情,一天下來,由於幫助他人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自己分內的工作未能完成,當下班後,同事陸陸續續的離開,自己一個人在加班。工作中手忙腳亂,每天最遲離開公司,當你每天回到加感覺筋疲力盡時,當效率也不高的時候,你有沒想過:為什麼回造成這種情況?原因究竟在哪裡?很餓哦忙碌的沒有想過這問題,她們只知道忙忙碌碌,好像每天都活在“充實”中,卻不知道這種充實是否有收穫,是否只是浪費時間。

(2)對工作沒時限和規劃

很多時候生活工作我們立的目標自己很難去實現,比如這個月想學ps但是工作比較繁忙,下個月再說吧;有個客戶應該回訪一下,但最近有些忙,想把別的事情忙完再說,可是當你把手頭事情忙完的時候發現客戶已經變成別人的客戶了。

空有目標,沒有計劃,更沒有實現這個目標正確的時候,我們就會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就會延誤下去,反正覺得也不著急嘛,想做其他的事情。這樣一來,這個事情就一直沒有很好的去做。

(3)不總結自己的工作

很多職場人有一個思維習慣就是:我工作只要努力就可以了,剩下的交給天意。工作要努力,這沒有錯,我們的確需要努力,但是隻知道埋頭苦幹,每天用同樣的方法這並不理智。

沒有總結就很難有提升,一個不懂得總結自己工作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寶貴經驗就會慢慢蒸發。你做項工作10年、20年,或者更久都不會進步,原地踏步,甚至會倒退。隨著工作要求和社會的進步,不進則是退。所以盲目的工作,看似很努力,但是這種“假努力”不能使你進步。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那我們如何去應對和解決這種“假努力”呢

(1)排列事情的輕重緩急

很多人總是做太多無關的事情是因為很多事情堆積在一起,沒有很好去區別事情的輕重緩急,實際工作效率很低,不符合高效工作的要求。那對於一系列的待辦事件中,到底哪些事情先處理,哪些後處理呢?

我們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優先次序,也就是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價值大小來區分。安照時間管理學上的“四象限法則”,把事情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這種事情包含一些緊急且重要的事情,這類事情的特徵是重要而且不能拖延,用一個詞來說就是“當務之急”,必須優先解決,比如一些重大會議、項目談判等。

  • 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這種事情包含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事件雖不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影響,對於個人或者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

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很緊急但並不重要。很多人認識上有誤區,認為緊急的事情都顯得重要,實際上,像無謂的電話、打麻將三缺一等事件都並不重要。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為它緊急,就會佔據人們的很多寶貴時間。

  •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急

這種事件是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大多是些瑣碎的雜事,沒有時間的緊迫性,沒有任何的重要性。發呆、上網、閒聊、遊逛等,會扼殺我們大量的時間。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優先解決第一象限

既然是緊急又重要的事情,我們肯定要優先去解決這類事情。

區分第一、第三象限

由於第三象限欺騙性比較大,很多時候因為事情的緊急所以顯得重要。要區分它們就必須藉助兩個標準,看這件事是否重要。也就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工作規劃來衡量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它重要就屬於第一象限的內容;如果它不重要,就屬於第三象限的內容。

投資第二象限

由於第二象限的事情很重要,而且會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有時候去做好。可見,投資第四象限,它的回報才是最大的。

走出第三第四象限

第三第四象限都是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打麻將三缺一、朋友到了家門口找你吃夜宵等這些事情並不重要。打遊戲、享樂、發呆這些就是自我扼殺時間。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2)預先安排好完成的時限

工作中學習中的時限除了外界施加的,個人也應當對自己提出要求,並且把這個時限作為這個強制性的標準,必須按時完成。取新於認很重要,如信於自己也很重要,這能讓你尊重自己的計劃和安排。

人的大腦就像電腦一樣,,你輸入什麼指令,它就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你輸入的指令是“什麼時間之前必須完成”,大腦就會驅使你去做相應的事情。所以,不能對自己太客氣、太寬容,而要嚴格設置期限,並養成按期限完成工作的習慣。

設定時間完成某一項工作或者任務,可以使你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這個目標上,不會容易被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困擾或者分神。當你的行為與目標脫節時,期限會讓你及時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如果你有一天的時間完成一項工作,那麼你就會花一天的時間去做這項工作;如果你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一項工作,你就會迅速有效地利用這一個小時完成這項工作。

所以說,確定待辦工作的完成時限非常重要。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3)多總結,找出高效合適的方法

帕特里克·亨利說,我只有一盞燈,正是它照亮了我腳下的道路,它就是經驗之燈。

每天下班後的總結和反思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也許很多人會說:“每天都做那些事,有什麼好總結的?這不是浪費時間嗎?”其實,養成總結的習慣,對提高個人的工作水平十分有益。

多總結,可以找出高效的工作方法。工作要努力,這肯定沒有錯,但只知道埋頭苦幹,每天用同樣的方法並不明智。

魯迅每天都會寫日記總結自己一天的工作。他說每天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一次總結,通過對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的分析,可以發現一天高效率的高峰時間段和低谷時間段,可以發現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從而逐漸形成一套高效合適的方法。

總結的分類

總結分為很多類,比如日結、周結、月結,還有每一項工作完成情況的總結或者工作階段性總結。這是一項自主行為的自我檢討,只要你願意,只要1分鐘也可以作出總結。切記:不要為了總結而總結,要知道自己總結的目的,也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總結上。

值得總結的問題

“現代公關關係之父”美譽的美國效率專家艾維·利十分推崇事後總結,他建議人們每天都要設定需要完成的目標,無論這些目標完成了沒有,完成得好不好,一天結束時都應該坐下來總結一下。

可以不總結以下幾個問題:

這一天究竟都發生了什麼?

自己又做了什麼?

做得怎麼樣?

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怎樣改進?

對一天工作的檢討,更好的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計劃,可以促進你不斷的進步。

孔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是非常適合形容了。

畫一張簡單的總結表

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並不只是在大腦裡反思,最好用筆和紙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加深印象,也便於以後經常翻閱,提醒自己注意改進的地方。而且最好畫成表格形式,便於直觀地閱讀。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比如上圖,這樣列出來,對今天的總結和明天的計劃和反思。

總結:在工作中,我們應該要學會分清事情的緊急輕重來行事、安排好完成時限、多總結,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職場中的你是否每天累死累活卻平庸無為?三條建議讓你工作更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