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二戰後,英國丟失了那麼多殖民地,為什麼英國不願放棄馬島?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馬島具有極為重要的軍事和戰略地位。

馬島是英國在南美的兩個重要支點之一,其一是英屬圭亞那,但是在南美洲的最北端。

剩下的馬島則是在南美洲南段。

英國保持馬島,就會保留在南美的軍事存在,同時還對未來開發南極資源有著巨大的幫助。

所以,保留馬島對英國比較有利,非到萬不得已不能交出去。

第二,英國認為馬島就是自己的領土,並非殖民地。

直到1764年,法國船長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在東福克蘭島建立了路易港,這裡才有人居住。

沒有證據證明,在這之前阿根廷的印第安人發現過馬島。

後來馬島主要是被西班牙和阿根廷各控制一部分。

在阿根廷獨立戰爭的同時,英軍派軍艦到達馬島,重申英國擁有這裡的主權。

英國人認為,早在阿根廷獨立之前,馬島就是英國人長期開發的,應該屬於英國,不是殖民地。

第三,阿根廷軍政府的胡來。

在二戰以後,英國曾考慮至少放棄馬島的部分主權,將原來屬於西班牙控制區還給阿根廷。

然而隨著政府不斷更迭,這種談判斷斷續續,然而馬島的居民主要是英國後裔,拒絕將馬島交給阿根廷,所以談判一度中止。

其實,阿根廷政府持續談下去,至少拿回馬島一部分還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軍政府獨裁領袖加爾鐵裡,卻貿然發動戰爭。

加爾鐵裡是個暴戾的獨裁者,對於國內民眾殘酷鎮壓架屠殺,殺死的平民數以萬計,人民極度不滿。

而80年代,加爾鐵裡的胡亂施政下,阿根廷經濟幾乎崩潰: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1.4%,製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薪資倒退-19.2%;工聯獲得國內越來越多的支持,其決定發動長期性大罷工。

和所有的獨裁者一樣,加爾鐵裡試圖通過一場愛國主義戰爭的勝利,重新獲得人民的支持,維持政權。

所以,阿根廷突然發動對馬島的戰爭,英國人措手不及。

當時英國人根本沒準備打仗,原有的航母退役的退役,拆除的拆除,只剩下2艘航母。

其中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使用接近40年,本來定為當年就退役,賣給印度。

只要阿根廷再耐心的登上1年,英國就只剩下一艘無敵號航母,只能搭載16架海獵鷹式攻擊機或6架海王反潛直升機。

就這點戰績,要面對阿根廷空軍200多架飛機,英國想要贏就難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無論政府是否不願意打仗,顯然阿根廷入侵馬島,英國民眾肯定要求奪回,所以只能打仗。


薩沙


不一樣,我們看馬島這一塊,英國人叫它福克蘭群島,而阿根廷方面叫它馬爾維納斯群島。在英國人眼裡,印度、巴勒斯坦、澳大利亞都屬於是殖民地,而福克蘭群島則是英國領土。



馬島戰爭,並不是一場殖民戰爭,而是一場國家主權的戰爭,英國和阿根廷爭奪的是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不是殖民地戰爭。馬爾維納斯群島在被發現以後,一直到二戰結束,其實都是英國在控制的,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人只是控制這裡,從1908年開始,馬爾維納斯群島開始作為領土管轄的。而阿根廷在關於馬爾維納斯群島群島的主權問題,是在上世紀後半段才開始的。

這裡其實很明顯,阿根廷屬於是後來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上的居民,大多數也都是英國人後裔,在兩國關於馬爾維納斯群島的爭議期間,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居民也跑到了英國議會去遊說,要求英國政府表明立場。



而等到1979年,撒切爾夫人上臺,英國預算縮減,加上對馬島的控制也要花不少錢,英國人這會兒其實在琢磨,把馬爾維納斯群島交給阿根廷。也就是說,這會兒,戰爭開始前兩三年,阿根廷是有希望拿到馬爾維納斯群島的。

但是談判一直談不攏,阿根廷這幫軍政府的大老粗乾脆直接派兵進駐馬島,而且順帶著武力佔領了英國在南大西洋的領地。這樣,才是導致武裝衝突的原因,阿根廷這屬於是玩的太過火了,軍政府那些人腦子不大夠用。

這些東西可以在談判桌上解決的,但是直接出兵的話,在英國人眼裡看,性質就變了,變成侵略了,而且一口氣侵略好幾個島礁。這種事,英國就算再不濟,也要去爭一口氣,那麼針對馬島的戰爭也就打起來了。


軍武文齋


二戰後英國的國際地位是一落千丈,由原來的日不落帝國變成了日落西山。在英國失去大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前提下,英國對於馬島的失去是有心理準備的,英國對馬島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然而,英國在無所謂的心態下卻與阿根廷打了一場有所謂的馬島戰爭(或者叫福島戰爭),英國在無所謂的心態下卻表現出了對馬島的不願放棄。為什麼英國人會以無所謂的心態卻堅決不放棄馬島?為什麼英國能夠放棄印度這麼廣大和重要的殖民地卻不願意放棄一個狹小的幾乎無人居住的馬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英國的綜合國力與二戰初期相比明顯增強了,國力增強的英國不可能容忍殖民地的繼續丟失;第二,英國當時陷入經濟危機之中,英國當政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想通過一次戰爭轉移國內人民的注意力,以達到緩解社會矛盾的目的;第三,英國雖然在二戰後成為了二流國家,但英國人心目中仍然殘存著日不落帝國的榮光思想;第四,在兩極格局下,美國和蘇聯的力量已經相對衰弱,英國想要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接下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英國之所以能夠忍受其他殖民地的丟失卻不願放棄馬島的具體原因。

第一,二戰後初期英國丟失那麼多的殖民地也沒有大的反應是因為二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的綜合國力;20世紀80年代英國對於阿根廷奪取馬島反應這麼強烈是因為英國的綜合實力比二戰初期已經變得強大了。

從新航路開闢開始一直到二戰,英國的殖民擴張就沒有停止。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就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控制著國際秩序,其全球的殖民地都在其有效控制之下。二戰結束以後,英國的綜合國力被嚴重削弱,英國淪為了二流國家。所以,在戰後的民族解放潮流中,英國只能放任殖民地的獨立。

二戰結束以後,英國通過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獲得了大量的貸款,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英國的經濟。20世紀80年代時期的英國實力雖然不能跟巔峰時期的日不落帝國相比,但已經比二戰剛剛結束時好多了。在這種情況,阿根廷想要奪取作為英國所剩不多的殖民地的馬島是不可能的。

阿根廷的綜合國力跟英國可不能相提並論。也就是說,阿根廷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間來奪取馬島。所以,阿根廷發動的奪取馬島的戰爭只能失敗。

第二,作為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經濟危機,導致人民對內閣的支持率下降。為了提升支持率,撒切爾夫人希望通過戰爭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阿根廷為什麼要發動奪取馬島的戰爭?因為阿根廷出現了經濟危機,加爾鐵裡的支持率不斷下降。為了緩解經濟危機,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了穩定社會秩序,加爾鐵裡沒有想辦法改革內政,而是選擇了發動奪取馬島的針對英國的戰爭。以戰爭的手段解決經濟危機是不正確的。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英國為什麼不願意放棄馬島?因為英國也希望進行戰爭。當時的英國也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而不可自拔,人民對撒切爾政府率支持率不斷下降。為了轉移國內人民的注意力並提高政府的支持率,英國出動了特遣艦隊,重新佔領了馬島。果然,英國人民忘記了經濟危機,英國人民對內閣的支持率上升。

加爾鐵裡的做法其實是符合了撒切爾夫人的願望。正當撒切爾夫人對國內局勢一籌莫展的時候,加爾鐵裡給撒切爾夫人送了一個極好的擺脫危機的機遇。真是瞌睡遇上了枕頭。加爾鐵裡本想讓自己擺脫危機,卻沒想到為撒切爾做了嫁衣。

第三,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實力碾壓了世界上所有國家。雖然英國在二戰後徹底衰落了,但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式的殖民主義思想並沒有完全消失。

英國是通過殖民主義走向了世界的巔峰的,所以英國對殖民主義有一種執念。二戰後的英國雖然不再是日不落帝國,但英國仍然是日不落帝國的心態。雖然英國已經淪為了二流國家,但英國在處理國際事務的時候仍然是以一流國家的方式來進行的。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驢死不倒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人在硬挺。

曾經是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在心理上是瞧不起阿根廷的,因為英國是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在工業革命完成以後,英國曾經在全世界進行殖民統治和擴張。當時,阿根廷在哪裡呢?阿根廷是殖民地。曾經殖民了全世界的英國怎麼能夠瞧得起是殖民地的阿根廷呢?!英國就算是衰落了,也不是阿根廷能夠欺負的。

英國過去的殖民主義輝煌和殖民主義思想仍然殘留在英國人的心中。英國不會認為殖民主義是錯的,英國只記得日不落帝國的榮光。英國人不信道理,英國人只信叢林法則和無可比擬的力量。既然英國的力量比阿根廷強,那麼為什麼要讓出馬島?!

第四,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雖然仍處於兩極格局的控制之下,但美國和蘇聯的力量已經被嚴重削弱。英國希望在當時出現了多極化趨勢的世界上佔據一席之地,提高英國的國際地位。

從1945年二戰結束以後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都屬於美國和蘇聯的兩極格局控制之下。英國只能在美國和蘇聯的夾縫中生存,戰戰兢兢惶恐不安。然而,美蘇爭霸卻也嚴重削弱了美國和蘇聯的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和蘇聯對世界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在此情況下,英國希望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一個國家最根本的競爭力在於經濟,英國的經濟在二戰後已經快速崛起。雖然英國的經濟不如美國,但並不是沒有競爭的資本。當時已經加入歐共體的英國背靠整個西歐,是能夠在經濟上與美國一較長短的。實際上,世界經濟在7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的發展,世界政治也向著多極化的趨勢發展。在多極化驅使發展的過程中,英國希望自己成為未來多極化的一極。既然要成為一極,就要展示自己的力量。實際上,馬島戰爭就是英國展示自己實力的一次戰爭。不可否認,馬島戰爭後的英國影響力的確上升了。然後,撒切爾夫人就飄了,然後就被懟到摔倒在臺階上。

總之,二戰後英國丟失了那麼多的殖民地也沒有進行鎮壓性的戰爭,是因為英國的綜合國力弱,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沒有能力阻止殖民地的脫離。20世紀80年代,英國無論是從綜合國力上來講,還是從國際局勢上來講都不可能放任馬島的獨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依靠的是實力,國家與國家之間利益的交換與獲取依靠的也是實力。所以,英國對殖民地的前後不同的態度取決於英國的綜合國力的強弱。


歷史緯度


英國本來是想讓出馬島的,結果,阿根廷等不及了先打了過去。。。你讓大英國的臉往哪擱?!揍他丫的!

馬島主權之爭,最初發生在英國和西班牙之間。後來,經過一系列鬥爭,英國先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撤出馬島。後來,阿根廷從西班牙手下獨立,宣佈擁有馬島主權。之後,英國又過來搶佔了馬島。並在1892年建立對馬島的殖民統治,期間,一直遭到阿根廷反對。

等到20世紀中期,阿根廷當局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開始打馬島的主意。1981年,阿根廷執政當局暗示要佔領馬島。此時,英國國內包括撒切爾都有意讓出馬島。據說,時任英國國防大臣約翰·諾特已經起草了從馬島撤軍的方案。而且,當年英國出臺的《英國國籍法》已經對馬島居民入英國國籍進行了限制。

怎料,在1982年一次談判失敗後,阿根廷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忍不住了,派人直接上去強佔!4月2日,阿軍一舉登上馬島,俘虜了島上為數不多的一批英軍。

加爾鐵裡成為了國家英雄,親自登上馬島視察,全國人民沸騰了。。。

英國人一臉黑線。。。MLGB!這是侵略!竟然有人侵略“大英帝國”!

曾經的大英帝國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竟然被人入侵了!讓英國人的老臉往哪擱?


兩天內,英國組建了兩艘航母在內的特混艦隊,出兵2萬人遠征馬島,要收復失去的土地!在南大西洋的英國海外領地阿松森島機場,英國火神轟炸機馬上對阿國展開轟炸。

這下該阿根廷懵逼了,英國人玩真的了。

空戰上:阿空軍的主戰裝備基本從法國進口,法國肯定不敢得罪英國,斷了軍火供應。海戰上:阿根廷的海軍艦艇也是老舊型號,在英國這樣的老牌海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陸戰上:由於馬島是個小島,又是以“英國人”為主,陸戰規模很小。

最終,阿根廷理所當然的戰敗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自己送出去,跟別人搶過去,這可不是一個概念!二戰後英國確實放棄了很多殖民地,但大部分都是主動放棄(當然也挖了不少坑,例如肢解印度),而馬島直接被阿根廷武力佔領,駐軍一個連和總督甚至被繳械抓捕,被阿根廷騎在頭上侮辱,英國豈有不還手之禮?

馬島戰爭的尷尬在於,阿根廷動武之前英國在馬島的話題上較為曖昧,雖然堅持主權,但還存在商量的餘地。但阿根廷受困於經濟危機,困境之下卻不得不提前出手,進而釀成了無法退步的戰爭。


可以說在馬島戰爭前,英國自己在有關馬島的定位上,也是處於迷茫的狀態。

1、上世紀60年代,英國在馬島周邊海域探測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僅石油儲存量甚至高達600億桶,天然資源的突然發現,讓英國國內放棄馬島一派頓失失聲,堅守馬島的信念在英國政治體系裡進一步加強。

2、然而堅持的同時,一個尷尬的問題卻在勘探和企圖開採過程中被發現,儘管馬島擁有龐大的天然儲藏,但此島距離英國本土13000公里,海底油氣資源距離本島也有上百公里以上。超遠程開採成本和生產維護耗費太大,甚至由阿根廷單獨開採也需要負擔高額成本。而馬島本身人口資源和其他產品發展薄弱,在全島人口不足3000人的情況下也無力單獨承擔開採任務。馬島的資源完全是吃不到嘴裡的利潤。以至於60年代發現資源後,直到現在英國也只能保持少量開採,且此期間一旦遭遇油價下跌,開採工作往往要減產甚至暫停,以避免入不敷出。



3、儘管二戰過後英國喪失大量殖民地,但從戰略出發仍然企圖在各大洲建立橋頭堡,馬島是英國在南美洲為數不多的跳板,從國家戰略來講英國不願貿然放棄。

因此從近代到現在,英國與阿根廷在有關馬島的問題上,展開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談判,英國有放棄的想法,但又希望這塊區域能在未來發生更大的作用和利益,因此反對的聲音在任何一個歷史節點都有出現。也造成了百年以來,阿根廷對收復馬島的和平解決訴求始終存在希望,卻也從來沒有實現。發生在1982年的阿根廷搶奪馬島行動,縱然有自身的倉促性,但也有著百年恩怨的積壓。



近幾十年英阿兩國也多次商討共同開發,然而主權問題誰也不願退步,油氣開採更形同於雞肋,最核心的主權和經濟利益都得不到解決,馬島問題也會始終懸而未決。


遼寧資深球迷


英國需要維持自己的強國地位

馬島戰爭,對於英國來說可不僅僅只是為了爭奪一個小島的控制權而已。

二戰之後,大批殖民地的紛紛獨立,英國從世界的主導者的位置上跌落。曾經的無比輝煌的“日不落帝國”日益衰落。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一流強國的地位也有點岌岌可危。

這個時候,英國反而必須要強硬,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阿根廷滅掉,讓世人知道英國的厲害。

因為,英國一旦顯露出軟弱,將要損失的就不只是一個馬島了。

首先,環伺周圍的“豺狼”就會撲上去,將英國身上僅剩下的一點 “肉”搶走;

其次,英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將會大降;世界強國的地位也將不保(試想一下,阿根廷一個二流甚至三流的國家,都可以從英國身上割肉。英國最後還忍氣吞聲的話,那以後誰還會拿英國當回事)

馬島是小,可之後的多米諾效應是大。這對英國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英國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政治需要

當時,英國國內矛盾尖銳,經濟發展停頓。時任英國首相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希望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來改變局面。

可是,英國國內的反對派也不是吃素的,他們通過各種各樣手段,來掣肘撒切爾夫人的施政。

而馬島戰爭的不期而至,給了撒切爾夫人一場及時雨。

首先,可以利用戰爭轉移民眾的視線;

其次,利用戰時管制,可以限制反對派的行動;

其三,率領英國獲得戰爭勝利,撒切爾夫人的個人聲望大漲,其首相位置將會更加穩固。

對撒切爾夫人來說,和阿根廷打一場,利大於弊,自然是要積極推動。

馬島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馬島雖然人口稀少,但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位於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成為過往麥哲倫海峽和合恩角的船隻的必經之地,特別是當巴拿馬運河被封閉或停航時,經麥哲倫海峽或繞道合恩角的航線將成為溝通兩洋的唯一海上通道,是扼守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南大門。

同時,馬島東控非洲的好望角,西抵太平洋南端的新西蘭,北至南美洲,南達南極洲,東南面與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呈掎角之勢,若以地緣戰略眼光宏觀角度來看來,馬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連兩洋”(太平洋、大西洋)、“控四洲”(非洲、美洲、澳洲、南極洲)。

此外,馬島靠近南極洲,又為大不列顛王國進軍南極提供了完備的後勤保障基地。

而除了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以外,馬島本身也蘊含著不小的經濟價值,鉛、煤、鐵、銀等礦藏資源以及近海有石油和天然蘊藏量較為豐富。

如此一塊風水寶地,英國又怎敢輕言放棄。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英國在二戰之後丟掉的殖民地,不是簡簡單單的英國放棄,而是在於殖民地的反對殖民統治,主要就是在英國的殖民地還有著統治著大量殖民地人口,或者說,土著,他們與英國人有很大的差距,不願意繼續在英國的統治之下,才紛紛的造成獨立。

馬島的情況就有所不同,這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土著人口問題,馬島居民都是英國移民,他們只是從英國本土挪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還認可英國人的身分,不存在於想要從英國獨立出去的問題,馬島的情況是非常特殊的,地方很小,居民沒有多少,獨立對當地人來說反而有害,還不如留在英國之內,可以佔便宜,這個問題就不存在英國想不想放棄的問題,而是不願意脫離英國。


麥田軍事觀察


英國人氣不過,雖然大英帝國已成昨日黃花,但還輪不到阿根廷這種三流國家騎到頭上拉屎撒尿,要是不好好教訓一下,再下去以後連非洲那些土著都要敢碰瓷了


朝之夢夜之歌


英國任何的殖民地都不肯放棄的,阿根廷打不過英國,英國肯定不會放棄了,如果把阿根廷換成是中國,你看英國會不會放棄!馬上派首相為首的談判團來中國談判如何歸還馬島事宜。


lanhuiping


一馬島的戰略位置。二馬島居民都是英國後裔,沒有獨立革命的要求和行動。英國佬不會主動放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