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三國為何多隱士

  •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首先他必須是個士,士就是知識分子,如果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他隱居了那也不叫隱士,不仕就是不做官,但也有一些隱居於廟堂的,那是隱居的最高形態,之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中國曆代都有無數的隱士,如戰國的鬼谷子、東晉的陶淵明、晉宋時期的宋炳、元末的劉基等。
  • 三國時期隱士更多,比較出名的有臥龍先生諸葛亮、鳳雛龐統、名士司馬微,竹林七賢等,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 形成三國隱士眾多的原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 1、躲避戰亂。三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分裂,軍閥之間相互兼併,發動戰爭,攻城略地,一部分知識分子遠離塵土,他們在相對和平的地方冷靜客觀的審視塵世發生的一切,並在恰當的時候出來參與世事,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雖躬耕隴畝之間,卻已為劉備規劃好三分天下,制定好聯吳抗魏的基本國策,只待時機成熟,便脫離隱士隊伍。
三國為何多隱士


  • 2、未遇明主。水鏡先生司馬微是三國最有名的隱士,當劉表還是荊州牧時,就有人推薦給劉表,劉表也親自上門請他出山,但司馬微認為劉表是庸主,所以當劉表向他請教救世之良策時,他故意隱瞞自己的學問,劉表也認為他沒有世人說的那麼厲害,就放棄了請他出山。後來劉備投靠劉表,也被婉拒,再後來曹操奪取荊州,也慕名而來,但可惜,還沒來得及重用他,他就因病去世了。
三國為何多隱士


  • 3、被逼迫的。這個可能大家有點奇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沒能施展大才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徐庶。徐庶初期跟隨劉備,也打了幾次勝仗,後因曹操使用詭計,騙的徐庶離開劉備,徐庶其母看到兒子棄劉降曹,一怒之下自殺身亡。母親死後,徐庶也無顏再回到劉備身邊,故而隱居廟堂,投奔曹操後未獻一計。
三國為何多隱士


  • 4、憤怒辭官。田豐,袁紹的四大謀士之一。原本就是東漢的官員,因性格耿直,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恥於專權的宦官為伍,憤而辭職,直到後來袁紹起兵,應邀做了袁紹的別駕。為其攻打城池,出謀劃策,並實現自己匡扶天下的願望。
  • 其實,隱士很多,隱居的原因也很多,不是單一的一個方面,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是造成當時眾多的士隱居的原因,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也是當時的世人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多方面的原因了匯聚在一起,造成了三國時期眾多的隱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