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令丘吉尔都佩服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军事能力分析

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军事家。1940年在德国同法国的战斗中,他率领的第七装甲师进攻神速,神出鬼没,被法国人敬畏地称作“幽灵师”;在北非战场上,他在兵力占劣势,战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指挥军队屡败英军,被送上了“沙漠之狐”的美誉;在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军大反攻时,他巧妙地组织了千里大撤退,保存了非洲军团的有生力量;在担任B集团军总司令时,他又领导了抵抗盟军登陆的行动。虽然隆美尔为德国的侵略行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无可否认,他是一个军事天才。

深谋远虑的战略大师

传统的观点认为隆美尔只是单纯的战术家,缺乏战略眼光。笔者并不这么认为。隆美尔同德国最高统帅部轻视非洲战场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只要使用相当少的兵力,即足以在近东地区大获全胜。夺取中东“从战略和经济上的价值来说,要比征服苏联南部的顿河河湾划算的多。在我们面前的领土蕴藏了大量的原料。而征服中东足以解除我们的石油荒,假使我这个军团能够在增加几个师的兵力,并且保证供给充足,就可以击败在近东地区的整个英军部队。”


令丘吉尔都佩服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军事能力分析

此外占领中东可以切断美国军火和物资进入苏联的途径,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的援助都是同过波斯湾的巴士拉流入苏联;占领中东还可以作为向苏联南部发动进攻的基地,夺取苏联南部的油田,将会把苏联置于死地,而此时英国人也不再掌握地中海的制海权,补给不会再有任何困难;占领中东也迫使英国的物资必须要绕过好望角,航行一万多英里才能够到达目的地,这样就要受到德国潜艇的严重威胁,将使英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占领中东可以和日本相呼应,形成对印度的东西夹击之势,澳大利亚也是岌岌可危,而拥有丰富资源的南非也处在轴心国势力的威胁之下。此时“就算是丘吉尔,也恐怕不得不考虑是否应当与德国讲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美国参战也很难说结果会怎样。只是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始终认为战争的中心在欧洲,没有采纳隆美尔的意见。

出神入化的战术大师

隆美尔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隆美尔就是这样一位高手。他的战术运用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隆美尔善于集中兵力突破敌人的薄弱环节

隆美尔认为:在战术方面,必须用最高度的机动性,最主要的努力就是要在空间和时间方面,使己方的兵力能够集中,同时更要设法找到敌人的空隙,趁机分裂敌人的兵力,以便把他们逐一击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战场,突破科罗弗拉阵地的进攻中,德军的进攻异常猛烈,但久攻不下。隆美尔仔细侦察了意军的防御工事,发现了一个突破口。于是在第二天凌晨,隆美尔的先遣部队迅速插入了意军布防阵地的前沿,接下来仅用三个小时攻占了库克山。随之,意军的整个防线开始崩溃,德国步兵从突破口蜂拥而入,成功占领了科罗弗拉阵地。


令丘吉尔都佩服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军事能力分析

在1941年北非战场英军发动的“战斧作战”中,英军在坦克和飞机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拥有300辆坦克,116架战斗机和128架轰炸机。而隆美尔仅有150辆坦克,60架战斗机和79架轰炸机。英军火炮的数量也远远多于德军。隆美尔在抵挡住英军第一天的进攻后,第二天拂晓指挥德军发起了反攻。而由于德军坦克数量的劣势以及英军强大火力的狙击。德军收效甚微。在此时,隆美尔果断命令两个装甲师在第三天拂晓前插入敌军侧翼,然后冲向哈勒法亚海岸。这样既解除了英军对关键阵地哈勒法亚的包围,也切断了英军的整个部队。果然,英军面对冲向其侧翼的德军惊恐不已,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乱,隆美尔趁势继续推进,将英军赶回了原阵地。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仅仅损失了20辆坦克,却摧毁了英军100多辆坦克,其中包括极难对付的英国“马蒂尔达”式坦克。

第二,隆美尔总是采取奇袭的战术

在奇袭的战术运用中,隆美尔认为:“速度第一,一旦敌人被击败,应该尽量追击以扩张战果。并设法彻底摧毁敌人的战力,使敌人永远没有重整兵力的机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战场攻占蒙特山的战斗中,隆美尔初次向人们展示了他对奇袭战术的巧妙运用。

隆美尔带领自己的士兵全速行军,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激战,在黄昏时分。隆美尔终于来到了蒙特山最后一个山峰的脚下。意军在这里的防守十分严密,几乎每块岩石的后面都埋伏着一名意大利士兵和一挺机枪。而此时的隆美尔已全速行军了53个小时,他的部下早已疲惫不堪。但隆美尔坚持让大家悄无声息地爬近了意军的阵地,随后进行了一阵突然且猛烈的机枪扫射,这阵扫射来势凶猛,把意大利士兵吓住了,吓得本能的向后撤退。当他们看到隆美尔冲到面前时,只好一个接一个的投降了。凭着这样奇袭的方式,隆美尔一鼓作气,到第二天上午占领了最高峰。而这次神速的胜利中,隆美尔只牺牲了一个士兵的生命。


令丘吉尔都佩服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军事能力分析

在1940年的欧洲战场,隆美尔所率领的第七装甲师在五个星期里长驱直入,深入法国境内。由于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隆美尔的部队被称为“幽灵师”。一次,第七装甲师突袭了法军的兵营,而当地居民根本就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位老妇人拉着隆美尔的手问道:“你是英国人么?”隆美尔礼貌地回答说:“不,妇人,我是德国人。”老妇人听完后尖叫一声逃回家中。隆美尔的“幽灵师”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然后又挥师西进,沿着海岸线攻占瑟堡,并创下了一天推进150英里的纪录。

第三,隆美尔善于创新和利用欺骗的战术

隆美尔认为:为了获得奇袭的效果,使敌人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我方的意图一定要尽量保密。为了使敌人的指挥官狐疑不决,犹豫不前。应该善用一切欺敌手段在1940年的欧洲战场,隆美尔率领的第七装甲师不断运用它的新发明和新创造,而且屡建奇功:在度过马斯河时,他为了让渡河的德军得到烟雾的掩护,点燃了河岸旁的所有房屋,飘荡在马斯河卜的浓烟使法军无法找到目标所在。在用无线电向坦克指挥官下达命令时,他为了保证命令不被对手截获,发明了安全性很高的延伸网在前进过程中,为了找出哪些村庄有敌人驻守,他采取利用一个装甲团一起开火的方法引诱对方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对手是驻守在一片树林中,隆美尔就会长驱直入,各种武器一起齐射,根本不问青红皂白,就直冲进去。这种做法颇为有效,虽然消耗了弹药,但却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在这种突袭的打击下,法军精神很快崩溃,甚至连比隆美尔的坦克装甲厚得多的重型坦克也纷纷投降。


令丘吉尔都佩服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军事能力分析

在隆美尔初抵北非时,为了给英国人以威慑,他把自己少得可怜的坦克在的黎波里的街道上作巡回表演,让英国间谍误以为德国的非洲军团有强大的坦克部队。而在向英军发起进攻时,为了使德国军队看起来强大,他用木头和帆布在大众汽车的底盘七作了大批的仿真坦克,来迷惑英军。虽然这些坦克是哑巴坦克,但是他们的轮廓加上后面的卡车制造的尘土,使得这些坦克颇有威慑力。英国的“战斧”行动被隆美尔挫败后,英军十分不解,降美尔到底是用什么武器将英军令人骄傲的“马蒂尔达”式坦克击坏的。一名被俘的英军少校在德国军营执意要看一看摧毁他们坦克的德国武器。满面笑容的隆美尔很痛快地满足了这名少校的要求,当88mm高射炮摆在他面前的时候,这位少校以一副混杂着愕然和愤怒的表情说:“这太不公平了,你们居然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对付我们的坦克。”

身先士卒的勇猛斗士

隆美尔曾对随军记者指着自己总是位于冲锋最前线的坦克说:“在这场战争中,指挥官的位置就在这里,就在前线!”在进军时,隆美尔总是冲在最前面,经常处于炮火的威胁之下在指挥坦克进攻时,他经常从一辆坦克跳人另一辆坦克,指挥军队前进。在西欧战场,由于隆美尔冲得太快,一度和自己的后续部队失去了联系;在北非战场,由于他经常巡视战场,几度遇到生命危险。


令丘吉尔都佩服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军事能力分析

有一次视察归来,突然遭到英国皇家空军袭击。两架战斗机突然猛扑过来,用机枪向他的指挥车扫射。他的司机被子弹击中受重伤,一名卡车驾驶员和助手当场毙命,电台车也被击毁。飞机飞走后,隆美尔爬到驾驶员的座位上,开了一夜,黎明时才将受伤的司机送到战地医院。在前线视察时,他要滴水不漏地过问每一件事情,是个严厉的指挥官。可当他休息时,又是个招人喜欢的伙伴,与他的士兵们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冯·埃斯贝克少将回忆道:“他与年轻人在一起交谈时总是很愉快。他微笑着与每一个工作的士兵开玩笑。”梅林津少校说:“在隆美尔与他的部下之间,有一种难以解释和无法分析的神交,这是七天赠予的”正是因为有了隆美尔这种身先士卒的榜样和治军严明的纪律,所以他所率领的部队才能战绩辉煌,屡创胜绩。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隆美尔具有高超的军事统帅艺术:他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大师,体现在他主张占领北非中东,腰斩大英帝国;他是出神入化的战术大师,体现在善于集中兵力突破敌人的薄弱环节,奇袭战术的巧妙运和善于创新和利用欺骗的战术;他是身先士卒的勇猛斗士,体现在他冲锋陷阵,治军严明。正如丘吉尔这样评价隆美尔:“若撇开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不谈,我可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