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令丘吉爾都佩服的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軍事能力分析

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傑出的軍事家。1940年在德國同法國的戰鬥中,他率領的第七裝甲師進攻神速,神出鬼沒,被法國人敬畏地稱作“幽靈師”;在北非戰場上,他在兵力佔劣勢,戰場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指揮軍隊屢敗英軍,被送上了“沙漠之狐”的美譽;在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大反攻時,他巧妙地組織了千里大撤退,保存了非洲軍團的有生力量;在擔任B集團軍總司令時,他又領導了抵抗盟軍登陸的行動。雖然隆美爾為德國的侵略行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無可否認,他是一個軍事天才。

深謀遠慮的戰略大師

傳統的觀點認為隆美爾只是單純的戰術家,缺乏戰略眼光。筆者並不這麼認為。隆美爾同德國最高統帥部輕視非洲戰場的看法不同。他認為只要使用相當少的兵力,即足以在近東地區大獲全勝。奪取中東“從戰略和經濟上的價值來說,要比征服蘇聯南部的頓河河灣划算的多。在我們面前的領土蘊藏了大量的原料。而征服中東足以解除我們的石油荒,假使我這個軍團能夠在增加幾個師的兵力,並且保證供給充足,就可以擊敗在近東地區的整個英軍部隊。”


令丘吉爾都佩服的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軍事能力分析

此外佔領中東可以切斷美國軍火和物資進入蘇聯的途徑,因為當時絕大多數的援助都是同過波斯灣的巴士拉流入蘇聯;佔領中東還可以作為向蘇聯南部發動進攻的基地,奪取蘇聯南部的油田,將會把蘇聯置於死地,而此時英國人也不再掌握地中海的制海權,補給不會再有任何困難;佔領中東也迫使英國的物資必須要繞過好望角,航行一萬多英里才能夠到達目的地,這樣就要受到德國潛艇的嚴重威脅,將使英國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佔領中東可以和日本相呼應,形成對印度的東西夾擊之勢,澳大利亞也是岌岌可危,而擁有豐富資源的南非也處在軸心國勢力的威脅之下。此時“就算是丘吉爾,也恐怕不得不考慮是否應當與德國講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美國參戰也很難說結果會怎樣。只是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始終認為戰爭的中心在歐洲,沒有采納隆美爾的意見。

出神入化的戰術大師

隆美爾是一位出色的戰術家。《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隆美爾就是這樣一位高手。他的戰術運用最突出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隆美爾善於集中兵力突破敵人的薄弱環節

隆美爾認為:在戰術方面,必須用最高度的機動性,最主要的努力就是要在空間和時間方面,使己方的兵力能夠集中,同時更要設法找到敵人的空隙,趁機分裂敵人的兵力,以便把他們逐一擊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意大利戰場,突破科羅弗拉陣地的進攻中,德軍的進攻異常猛烈,但久攻不下。隆美爾仔細偵察了意軍的防禦工事,發現了一個突破口。於是在第二天凌晨,隆美爾的先遣部隊迅速插入了意軍佈防陣地的前沿,接下來僅用三個小時攻佔了庫克山。隨之,意軍的整個防線開始崩潰,德國步兵從突破口蜂擁而入,成功佔領了科羅弗拉陣地。


令丘吉爾都佩服的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軍事能力分析

在1941年北非戰場英軍發動的“戰斧作戰”中,英軍在坦克和飛機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擁有300輛坦克,116架戰鬥機和128架轟炸機。而隆美爾僅有150輛坦克,60架戰鬥機和79架轟炸機。英軍火炮的數量也遠遠多於德軍。隆美爾在抵擋住英軍第一天的進攻後,第二天拂曉指揮德軍發起了反攻。而由於德軍坦克數量的劣勢以及英軍強大火力的狙擊。德軍收效甚微。在此時,隆美爾果斷命令兩個裝甲師在第三天拂曉前插入敵軍側翼,然後衝向哈勒法亞海岸。這樣既解除了英軍對關鍵陣地哈勒法亞的包圍,也切斷了英軍的整個部隊。果然,英軍面對衝向其側翼的德軍驚恐不已,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亂,隆美爾趁勢繼續推進,將英軍趕回了原陣地。在這次戰鬥中,隆美爾僅僅損失了20輛坦克,卻摧毀了英軍100多輛坦克,其中包括極難對付的英國“馬蒂爾達”式坦克。

第二,隆美爾總是採取奇襲的戰術

在奇襲的戰術運用中,隆美爾認為:“速度第一,一旦敵人被擊敗,應該儘量追擊以擴張戰果。並設法徹底摧毀敵人的戰力,使敵人永遠沒有重整兵力的機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意大利戰場攻佔蒙特山的戰鬥中,隆美爾初次向人們展示了他對奇襲戰術的巧妙運用。

隆美爾帶領自己的士兵全速行軍,經過幾個小時的連續激戰,在黃昏時分。隆美爾終於來到了蒙特山最後一個山峰的腳下。意軍在這裡的防守十分嚴密,幾乎每塊岩石的後面都埋伏著一名意大利士兵和一挺機槍。而此時的隆美爾已全速行軍了53個小時,他的部下早已疲憊不堪。但隆美爾堅持讓大家悄無聲息地爬近了意軍的陣地,隨後進行了一陣突然且猛烈的機槍掃射,這陣掃射來勢兇猛,把意大利士兵嚇住了,嚇得本能的向後撤退。當他們看到隆美爾衝到面前時,只好一個接一個的投降了。憑著這樣奇襲的方式,隆美爾一鼓作氣,到第二天上午佔領了最高峰。而這次神速的勝利中,隆美爾只犧牲了一個士兵的生命。


令丘吉爾都佩服的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軍事能力分析

在1940年的歐洲戰場,隆美爾所率領的第七裝甲師在五個星期里長驅直入,深入法國境內。由於突然出現和突然消失,隆美爾的部隊被稱為“幽靈師”。一次,第七裝甲師突襲了法軍的兵營,而當地居民根本就沒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一位老婦人拉著隆美爾的手問道:“你是英國人麼?”隆美爾禮貌地回答說:“不,婦人,我是德國人。”老婦人聽完後尖叫一聲逃回家中。隆美爾的“幽靈師”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峽,然後又揮師西進,沿著海岸線攻佔瑟堡,並創下了一天推進150英里的紀錄。

第三,隆美爾善於創新和利用欺騙的戰術

隆美爾認為:為了獲得奇襲的效果,使敵人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我方的意圖一定要儘量保密。為了使敵人的指揮官狐疑不決,猶豫不前。應該善用一切欺敵手段在1940年的歐洲戰場,隆美爾率領的第七裝甲師不斷運用它的新發明和新創造,而且屢建奇功:在度過馬斯河時,他為了讓渡河的德軍得到煙霧的掩護,點燃了河岸旁的所有房屋,飄蕩在馬斯河卜的濃煙使法軍無法找到目標所在。在用無線電向坦克指揮官下達命令時,他為了保證命令不被對手截獲,發明了安全性很高的延伸網在前進過程中,為了找出哪些村莊有敵人駐守,他採取利用一個裝甲團一起開火的方法引誘對方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對手是駐守在一片樹林中,隆美爾就會長驅直入,各種武器一起齊射,根本不問青紅皂白,就直衝進去。這種做法頗為有效,雖然消耗了彈藥,但卻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在這種突襲的打擊下,法軍精神很快崩潰,甚至連比隆美爾的坦克裝甲厚得多的重型坦克也紛紛投降。


令丘吉爾都佩服的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軍事能力分析

在隆美爾初抵北非時,為了給英國人以威懾,他把自己少得可憐的坦克在的黎波里的街道上作巡迴表演,讓英國間諜誤以為德國的非洲軍團有強大的坦克部隊。而在向英軍發起進攻時,為了使德國軍隊看起來強大,他用木頭和帆布在大眾汽車的底盤七作了大批的仿真坦克,來迷惑英軍。雖然這些坦克是啞巴坦克,但是他們的輪廓加上後面的卡車製造的塵土,使得這些坦克頗有威懾力。英國的“戰斧”行動被隆美爾挫敗後,英軍十分不解,降美爾到底是用什麼武器將英軍令人驕傲的“馬蒂爾達”式坦克擊壞的。一名被俘的英軍少校在德國軍營執意要看一看摧毀他們坦克的德國武器。滿面笑容的隆美爾很痛快地滿足了這名少校的要求,當88mm高射炮擺在他面前的時候,這位少校以一副混雜著愕然和憤怒的表情說:“這太不公平了,你們居然用打飛機的高射炮來對付我們的坦克。”

身先士卒的勇猛鬥士

隆美爾曾對隨軍記者指著自己總是位於衝鋒最前線的坦克說:“在這場戰爭中,指揮官的位置就在這裡,就在前線!”在進軍時,隆美爾總是衝在最前面,經常處於炮火的威脅之下在指揮坦克進攻時,他經常從一輛坦克跳人另一輛坦克,指揮軍隊前進。在西歐戰場,由於隆美爾衝得太快,一度和自己的後續部隊失去了聯繫;在北非戰場,由於他經常巡視戰場,幾度遇到生命危險。


令丘吉爾都佩服的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軍事能力分析

有一次視察歸來,突然遭到英國皇家空軍襲擊。兩架戰鬥機突然猛撲過來,用機槍向他的指揮車掃射。他的司機被子彈擊中受重傷,一名卡車駕駛員和助手當場斃命,電臺車也被擊毀。飛機飛走後,隆美爾爬到駕駛員的座位上,開了一夜,黎明時才將受傷的司機送到戰地醫院。在前線視察時,他要滴水不漏地過問每一件事情,是個嚴厲的指揮官。可當他休息時,又是個招人喜歡的夥伴,與他的士兵們保持著親密的聯繫。馮·埃斯貝克少將回憶道:“他與年輕人在一起交談時總是很愉快。他微笑著與每一個工作的士兵開玩笑。”梅林津少校說:“在隆美爾與他的部下之間,有一種難以解釋和無法分析的神交,這是七天贈予的”正是因為有了隆美爾這種身先士卒的榜樣和治軍嚴明的紀律,所以他所率領的部隊才能戰績輝煌,屢創勝績。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隆美爾具有高超的軍事統帥藝術:他是深謀遠慮的戰略大師,體現在他主張佔領北非中東,腰斬大英帝國;他是出神入化的戰術大師,體現在善於集中兵力突破敵人的薄弱環節,奇襲戰術的巧妙運和善於創新和利用欺騙的戰術;他是身先士卒的勇猛鬥士,體現在他衝鋒陷陣,治軍嚴明。正如丘吉爾這樣評價隆美爾:“若撇開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不談,我可以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