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福建水师在福州马尾被法国远东舰队痛击,几乎全军覆没。这大大刺激了清政府,清廷决定重新购买若干巡洋舰。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北洋水师缔造者李鸿章

英德两国为拿下这笔大订单展开激烈争夺,经过一番权衡,清廷决定在德国和英国分别建造两艘,即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和致远级穹甲巡洋舰。

经远舰于1885年1月1日,在伏尔铿造船厂动工兴建,舰长82.4米,宽11.99米,排水量2900吨。前部设置前艏楼,其余部分安装有与前艏楼平齐的舷墙,司令塔位于主炮台后方。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经远舰3D模型

火力方面,经远舰主炮为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210mm后膛炮,安装于舰艏的双联装炮台,副炮为安装在舷侧,射界135°的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mm后膛炮。后方有若干自卫用的小口径火炮,包括两门克虏伯75mm舢板炮,两门哈奇开斯47mm速射炮和三门哈奇开斯37mm5管速射炮,舰艏和两舷共装有4具鱼雷发射管。

防护方面,经远舰采用了中央装甲盒结构,侧面装甲由三段拼成,上方241mm,下方132mm,但因为是拼接而成,造成如果接缝处中弹则极有可能迸裂进水。除了中央装甲盒前后各装甲板都比较薄,中部约38mm,两侧76mm。司令塔侧壁装甲为152mm,顶盖与司令塔留有较大空隙,这种设计改善了视野,但也留下了安全隐患。

德国首相俾斯麦非常重视这次建造,视其为与英国之间重要的竞赛,并指示德国海军部参与监管。

1887年1月3日,经远舰顺利下水,9月,经远舰接收管带林永升率经远舰与其姊妹舰来远舰经朴茨茅斯港同英国制造的致远舰,靖远舰会合。并于12月抵达厦门,编入北洋水师。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经远舰

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丰岛海战中击沉清军广乙号,高升号,击伤济远号,甲午战争随之爆发。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赴鸭绿江口大东沟水域掩护陆军登陆,中午12时,一名水手发现不明煤烟,北洋各舰迅速以鳞次阵型出动,经远舰位于舰队左翼。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官兵

交战之初,日军第一游击队集中攻击北洋水师右翼的超勇舰和扬威舰。经远舰便和致远舰,靖远舰,来远舰一起,对日军旗舰松岛炮击。13时,日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海军中将命令本队提升速度,左转掉头使用左舷火炮交战。但日军旧式铁甲舰比叡号掉队,经远舰立刻和定远,致远两舰对其集中火力。但北洋水师大口径火炮位置过高,无法射击距离较近,船身低矮的比叡号。小口径速射炮虽可压制但无法彻底摧毁比叡号,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决定停止炮击,进行跳帮作战。

但遗憾的是比叡号发现经远舰上大批身穿红色制服的海军陆战队后,开始猛烈炮击。这让林永升有些犹豫,就在这短暂的空当中,比叡号加速摆脱了北洋水师。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油画中大东沟海战的场景

激战至16时,北洋水师致远舰沉没,济远舰,广甲舰逃离战场,经远舰被日军第一游击队四艘巡洋舰围攻。林永升头部中弹阵亡,大副陈荣接替指挥。17时,经远舰左舷装甲拼接处中弹,装甲板破裂。日军士兵甚至能看到经远舰裸露的钢梁。全舰升起大量浓烟,多处起火,二副陈京莹也在指挥灭火过程中中弹身亡。

17时25分,被日军紧追不舍的经远舰严重倾斜接近90°,烟尘冲天,4分钟后翻转沉没,大副陈荣同沉自尽,全舰仅16人获救。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像

这一仗,耗费173万两的经远舰,和他的北洋兄弟一起消失在了大东沟的波涛之中,中华民族强大海军的梦想,也挣扎在历史的长河中。

百年之后的2018年,国家文物局宣布在大连庄河海域发现经远舰残骸,阵亡将士的遗骸安葬在管带林永升塑像旁。他们的国家也终于拥有了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考古人员拍摄的经远舰舰体字牌


硝烟滚滚大东沟,以一敌四经远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