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二戰中的意大利軍隊,算不算史上最“奇葩”的軍隊?為什麼那麼喜歡投降?

元哥說歷史


意大利軍隊在二戰期間戰績極差,影響了墨索里尼政府的對外擴張,並最終導致了墨索里尼的下臺。因此研究意大利軍隊的敗因,對二戰史具有重要意義。意大利軍隊屢敗主要原因包括素質低下、高級將領矛盾尖銳、德意兩軍矛盾突出、裝備落後且不足、後勤保障不力五個方面,這五個原因相互影響,共同導致了意大利軍隊屢敗的發生。

一、意軍素質低下

墨索里尼作為意大利軍隊最高統帥過分看重形式,他認為形式決定軍隊的戰鬥力。“領袖極關心(1939年)2月1日檢閱民團的準備工作。事無鉅細,他都親自過問。他多次站在辦公室遮有藍色窗簾的窗戶旁,一站就半個小時,觀察各個部隊的動作。他下令鼓號齊鳴,並精心挑選樂隊的指揮杖。他親自教授各種動作,修改指揮杖的尺寸和式樣。他堅信武裝部隊也是形式決定實質。”

這還突出表現在要求意大利軍隊學習德國軍隊的“鵝步”。意大利各級軍官無論從盡職盡責角度還是從為保住自己的官職角度,都只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操練形式上,而不是軍事戰略戰術的演習研究。雖然墨索里尼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及時重視予以改正。“他有一種感覺,而且很正確:部隊頗講究儀表,但無實力。”

“他(墨索里尼)的精力似乎都用於形式問題;如果‘持槍敬禮’動作不規範,如果一名軍官不知道如何走羅馬步(即法西斯說的鵝步),就覺得大禍臨頭。然而,領袖對於他無疑自知甚深的弱點卻關心有限。”

墨索里尼剛愎自用,缺乏指揮才幹,不信任軍隊指揮,也不聽取作戰問題的建議與勸誡,經常以最高統帥身份剝奪總參謀部的軍事決定權,常突然改變軍事計劃,這一點也降低了意大利總參謀部的工作積極性。高級將領貪生怕死。意軍北非最高指揮官格拉齊亞尼元帥很少親臨前線,總龜縮在地下室裡遙控指揮意軍,戰場軍情瞬息萬變,遙控指揮勢必對意軍的作戰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也不利於鼓舞士氣。“使他(墨索里尼)惱火的是,由他派到利比亞去的卡瓦萊羅什麼也未曾看到就匆匆而歸。正如領袖所料,卡瓦萊羅歸來是擔心個人的安全。”

意大利軍隊士氣低落,投降率極高。意大利軍隊投降情況:“我們獲悉德卜勒塔博爾(埃塞俄比亞)投降的詳細情況。八週內,我們四千人中二人陣亡,四人受傷。”今早,領袖為在東非的輕微損失所激怒。11月份戰死在貢德爾的有六十七人,被俘虜一萬人。”

墨索里尼對大批意大利軍隊投降而不是頑強抵抗的現實也保持了默許。他也認為投降符合意大利傳統,意大利人注重享受生活,並不將投降視為恥辱,軍隊普遍存在厭戰情緒。意大利軍隊投降率極高也在於意大利軍法過度寬容。政府對於棄職潛逃的軍人們下大赦令,令軍官脫去軍裝,易以便服,將軍刀取下放入營庫。意大利近代軍隊源於撒丁王國軍隊,長期主要職責是服務國王,維護治安,不習慣軍事戰爭。“他解釋說,軍隊一度成為意大利王室的獨有財產,唯一的作用是作為維護治安的輔助警察力量。而今一改從前,軍隊以戰爭為首要任務,不免使許多軍官困惑不解。”

二、意軍高級將領矛盾尖銳

意軍高級將領主要分親德派和反德派兩個派別。親德派代表有卡瓦萊羅、格拉齊亞尼,馬拉維尼亞,人數很少,但得到德國支持和墨索里尼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反德代表有巴多格里奧、甘巴拉、梅塞等,佔據了意軍高級將領的絕大多數。兩派爭鬥加大了意大利軍隊的內耗。“格拉齊亞尼同我商談時表明他是主戰派和親德派。他公開指責巴多格利奧,……另外,格拉齊亞尼贊成同德國並肩戰鬥,勸領袖趕快行動。”“會見菲奧拉萬佐海軍上將。他是個年輕海軍專家;他不隱瞞他的反德情緒。他對德國在歐洲稱霸感到憂慮。”

親德派與反德派的矛盾突出表現在意大利總參謀長卡瓦萊羅與其他意大利高級將領的爭權鬥爭。“甘巴拉猛烈攻擊卡瓦萊羅,說:‘他得不到軍隊對他本人的尊重,這也是羅阿塔和斯奎羅的看法。’”“甘巴拉的秘書的一位朋友說,當撤換甘巴拉的利比亞總司令職務時,他在羅馬的副官們都被逮捕了。他的辦公室被馬拉維尼亞將軍和槍兵團搜查,這是卡瓦萊羅搞的一次襲擊。卡瓦萊羅恨甘巴拉,卡瓦萊羅曾求助於德國人打擊這位說法隨便的勇敢將軍。

事情似乎是這樣:甘巴拉在利比亞聚餐會上說,‘我希望活得長一些,足以指揮一支意大利軍隊向柏林進軍。’”“阿戈斯蒂尼猛烈攻擊卡瓦萊羅。照他看,卡瓦萊羅已經新挑了一位槍兵團指揮官,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要控制槍兵團。”“福季埃痛罵卡瓦萊羅。他指責卡瓦萊羅是一個危險的小丑,老跟著德國人的狂想轉,毫無尊嚴,是個騙子。”“他(卡博尼)責怪卡瓦萊羅是個陰謀家,是個存心不良的人。”“見到賽雷那。他剛從克羅地亞回來。他沮喪地談到軍隊的士氣。然而他說有辦法加以改善,那就是踢開卡瓦萊羅。卡瓦萊羅一天比一天不受人尊敬,一天比一天受人憎恨。這種情況古佐尼將軍也曾對我說過。”“(格蘭迪將軍)對卡瓦萊羅深惡痛絕。他說‘他這個流氓想做意大利的貝當,想把我們都殺光。可是我們要先把他幹掉。’”“梅塞從俄國回來。我見到了他。他氣得眼睛發紅,因為卡瓦萊羅讓年老愚蠢的加里波第當

了高居梅塞之上的全軍指揮,而不管梅塞的卓越戰績。”

三、意德兩軍矛盾突出

早在一戰結束後,意德兩軍之間就不友好,德國隆美爾在意大利考察一戰情況就受到了意大利軍官的阻撓。二戰時期,德意兩軍矛盾依然存在,甚至激化。首先是意軍不滿德軍指揮。“甘巴拉在他給我的信中向我保證,如果‘軍需給養’趕到,可以保住的黎波里塔尼亞。他說了隆美爾一通氣話,說他‘作為領導人是個很大的失敗’。”

其次是分贓不均。“德國人在利比亞的行動引起(意大利)軍界內部的強烈不滿。他們攫取了所有的戰利品,他們的爪子伸得真長。他們派德國的士兵看守戰利品,任何走進戰利品的人都要遭殃。”分贓不均引發了意大利軍隊的不滿,德意聯軍的凝聚力降低,影響了意軍作戰的積極性。

第三是德軍歧視意大利軍隊。德軍在戰場上的各方面都佔據優越性。作戰時德軍佔據大量的卡車和摩托車,負責主動進攻,意軍負責被動防守。勝利時德軍最先得到戰利品。失敗時德軍撤退也比意軍快。意大利軍隊大部分只能步行,機動性很差。在北非戰場,由於沙漠炎熱乾旱,加大了意大利軍隊的傷亡數量。“隆美爾疲於奔命,繼續快速撤離利比亞。德意部隊摩擦甚多。他們甚至在哈爾法亞互相開火,因為德國為了更快撤退,搶走了我們的全部卡車,使我們的幾個師困在沙漠中部,大批人簡直快要死於飢渴了。”這篇日記描述了阿拉曼戰役結束後撤退之中的德意兩軍矛盾。日記中描述的幾個師主要指意大利第十軍的三個師:Brescia師、Folgore師和Pavia師,這三個師位於利比亞南部防線,在撤退中被完全擊潰,大部分成為英軍俘虜。“關於德國對我們的態度,馬拉斯將軍深感悲觀。他認為,德國人的憎恨和蔑視態度仍然未改。現在,他們所指責的第二次背叛(沒有在德國要求的時間參戰)加深了憎恨和蔑視。”

第四是戰略分歧嚴重。阿拉曼戰役結束後,德軍想守住利比亞,為將來可能奪取埃及做準備。而意大利軍隊想守住突尼斯,因為突尼斯位置與意大利西西里島最近,守住突尼斯可以更好地保護意大利本土。德意兩軍的嚴重分歧使得意大利軍隊軍心大動,大大降低了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從我參謀部的蒙泰佐莫洛上校同我外交聯絡官員的秘密談話來看,德國人似乎想再作努力挽救的的黎波里坦尼亞,我們則認為集中全力保衛突尼斯更為有利。此事在我高級司令部引起某種不安。”

四、武器裝備落後且數量不足

意大利軍隊武器裝備遠低於英軍和德軍。在隆美爾看來,“他們(指意大利軍隊)的戰車和裝甲車都太輕了,引擎的馬力不足,行動半徑也太短。炮兵所使用的火炮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舊貨,射程極短。戰防炮和高射炮差不多,甚至步槍和機關槍都是舊式的。意大利陸軍中絕大部分,都還是非摩托化的步兵。非摩托化的軍隊在強調機動性的沙漠作戰中是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的。”

武器裝備的落後在心理上也嚴重影響了軍隊的作戰。“意大利部隊對自己的武器已經喪失信心,他們心中有一個非常嚴重的自卑情結。在此後整個戰爭期間都一直如此,因為法西斯政府始終都沒有能力提供足夠的裝備給它在北非戰場上的戰士。”

從隆美爾對意大利官兵生活待遇的評論中也可以看出意大利軍隊戰鬥力差的原因:“他們(意大利)的口糧也極惡劣,意大利的士兵常常向德軍士兵討東西吃。是軍官和士兵之間生活水準差得太遠。當士兵在餓著肚皮作戰的時候,多數的軍官吃的還是好幾道菜的正式西餐。”“彈藥庫缺乏彈藥。大炮陳舊不堪。防空和反坦克武器配備不足。”“領袖為我軍的現狀悶悶不樂。他總算是瞭解了底細。準備齊全的師現有十個,到1月底有十一個。其餘各師缺少各種東西,多少不等。有的師裝備缺乏百分之九十二。如此情況,奢談打仗,確實愚蠢。”

意大利海軍和空軍的情況也非當時法西斯報紙所吹噓的那樣強大。截止1940年6月,意大利空軍僅有戰鬥機2300架,海軍共有各種艦艇256艘,包括:主力艦2艘,重型巡洋艦7艘,輕型巡洋艦12艘,驅逐艦54艘,魚雷艇68艘,潛水艇113艘,共計50萬噸,並且其中有的正在大修,有的需要大修。意大利武器制式繁雜。意大利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擁有了一套體系完備、品種繁多的槍械彈藥生產體系。由於武器彈藥品種過於繁雜,導致武器制式不統一,降低了戰鬥力。“意大利槍彈型號繁雜,可直到二戰結束,意大利軍事工業部門仍然沒有完全調整好自己的武器裝備生產體系。因此,裝備意大利軍隊的槍械及彈藥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嚴重製約了意大利軍隊作戰能力的發揮,這也是導致其作戰屢屢失利的原因之一。”

五、後勤保障不力

陸軍缺少原料和物資。“巴多格利奧的政治見解現在的確合適,他不再認為我們今年能做好防禦準備。我們缺少原料。”

“裡卡爾迪後來在前廳說,可供我們調用的物資尚不足以武裝十個師,而要把七十個師武裝起來真是荒唐可笑。”“(意大利海軍上將奧菲拉萬佐將軍)認為意大利的潛艇已經遭到沉重打擊;因為缺少燃料將難以得到恢復。他批評我們的海軍裝備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我們為了追求速度而捨棄了鋼甲。”敵軍空襲使得物資緊缺的現狀雪上加霜。“那不勒斯遭到空襲,非常嚴重。嚴重不在於遇難人數,而在於受到的破壞。幾家意美煉油廠發生大火,損失尤為慘重。我們損失了六千噸油。上帝知道我們多麼需要油啊。”物資生產供應無法滿足需求。“領袖對軍界‘哄騙了他’大發雷霆。他們曾經向他保證佛羅倫薩的伽利略廠每月可生產八臺防空探照燈。但是他得知第一批兩種型號的十三臺探照燈要在12月底才能完成。這一切對於組織我們的防空特別重要。”“卡瓦萊羅說在冬季前後可以備齊幾十個師,而斯奎諾則認為新的和裝備真正完善的師不過四五個。對利比亞的供給越來越困難。9月份調撥的物資只裝運了百分之二十。此外,運載人員的比例較高,為百分之五十。”

海軍嚴重缺乏石油。“意大利海軍上將考爾滕對海戰的進展很樂觀。只有一點是陰沉的——缺乏石油。此刻我們只有十萬噸石油。國外進口的石油數量極少,這使海軍無法動彈。按照目前情況,特別是在地中海佔優勢的巨型戰艦無法開動。”

此外英國海軍在地中海對意軍的封鎖和襲擊使得運抵目的地的物資少之又少,空軍缺少飛機和飛行員。“福吉埃說我們的飛機生產情況很糟。我國與德國的產量總共不到同盟國產量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飛行員來源缺乏,而且不斷減少。到1943年春,同盟國肯定會控制整個天空。”

意軍最高領導層沒有先進的軍事理念,高級將領腐敗無能,內鬥嚴重,德意兩軍合作摩擦甚多,意軍裝備落後且配備不足,後勤供給無法保證作戰需要,士兵士氣極為低落,以上原因相共同導致了意大利軍隊屢戰屢敗。


大黃扯點歷史


二戰中的意大利軍隊,算得上是最“奇葩”的軍隊,至於為什麼他那麼喜歡投降,且看筆者慢慢道來。

兔子急了還會咬人,這句話,想必是眾所周知的一句俗語。但是在戰場上面也發生過一件“奇葩”的事情。就是二戰時期的意大利軍隊,原本不想打仗,計劃投降對方。但是最尷尬的一幕出現,對方不同意你投降。這樣一來,原本不想打仗的意大利軍隊,心一橫,打就打。誰也沒想到,竟然把不肯接受投降的對方徹底打敗了,而且還是完勝。被打這個國家便是二戰中的英國。

一、“奇葩”的意大利軍

二戰中的意大利軍,總以動不動就投降著稱。就連德國名將隆美爾在自己的傳記中,也曾看到評價德國戰鬥力的影子,傳記中警告個別將領不要動不動就想著投降。不過意大利軍隊也的確這麼做了,而且將表演水平發揮到了極致。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德國的戰鬥力十分差勁,還是有一些戰勝的表現。

在二戰的過程中,意大利軍隊呆萌的氣質可以說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意大利是屬於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之中,但是意大利的首相墨索里尼曾經說過,我們不喜歡打仗。發生在意大利軍隊身邊的趣事還是蠻多的。在戰爭打到後期的階段,美軍以宣傳單的形式,進行勸降,大量的勸降信隨著飛機飄落而下。當意大利的士兵撿到這個宣傳單的同時,大量的人員前去投降,有時候這個宣傳還不夠用,為何會有如此境況呢?

因為美軍的政策,凡是投降過來的人,都是管吃管住,還不會經歷戰爭的風險。所以很多的意大利士兵爭先恐後地投降,甚至有些人因為搶不到宣傳單,從而抱怨宣傳單太少,不夠用。

還有一項就是意大利軍在上戰場之前,他們所關注的重點並不是自己的武器裝備是否夠用,而是如果上了戰場之後,自己的糧食儲備是否夠用,是否能夠在戰場上有完全足夠的美食可以享用。

有了這麼一群人在軸心國當中輔助德國,可想而知,在整個德意日三國的戰爭中,可以說歐洲戰場和北非戰場的德軍,相當吃力。畢竟是憑藉一己之力對抗這個同盟國,這可是變相的“群毆”,德國有了這樣的幫手也是相當無奈。

二、英軍拒絕意大利軍隊投降

那麼意大利的軍隊,就真的不堪一擊嗎?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的只不過是表面意義上的戰爭,但是如果投降目的沒有達成的話,真心實意地打一場,足以讓對方遭受重創。

1941年11月,在北非的戰場上面。作為軸心國的意大利,與同在戰場上的英軍打了個照面。但是習慣性投降著稱的意大利軍,這一次毅然選擇了投降。不過很尷尬的場面便是面對意大利的投降,英軍竟然不同意。

面對英軍的拒絕,這個原本被看不起的軍隊突然發飆。意大利的阿麗埃特“公羊座”裝甲師原本按照計劃,防守位於北非的古比井,接到的主要任務便是監視英軍第13軍。但是英軍策劃了一場“十字軍戰士”的軍事行動,在這段期間,英軍對德意聯盟發動進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意大利軍隊竟然不同往日,防禦成功了。

不但超強發揮,而且在古比地區成功地進行了防禦。這次防禦的勝利,雖然成功了,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沉重的。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作為主將的巴羅塔少將,心裡面也是存在很大的疑慮,按照以往的作戰習慣,英軍的戰鬥力肯定是強過於意大利,不僅是裝備還是士兵戰鬥力。

被逼急了的意大利軍隊,心一橫,利用重炮的掩護,雙方進行了坦克大決戰。在短短的兩個小時間,不僅自己沒成為俘虜,而且成功地阻擊了英軍的進攻。不過對於戰爭開始之前,這支意大利軍本來不願意打。戰爭對於他們來說,差不多就可以了。習慣性投降的他們不得不進行抵抗,至於戰爭結果,雙方都付出了很大的損失,不過這個結果好過他們投降。

總結

這場意外的發生,說明了一件事,意大利原本有著自己的實力。只不過惜命如金的意大利國民,對於戰爭,在很大程度都覺得是政府該乾的事。即使作為士兵,也不可能拿自己的性命去開玩笑,畢竟戰爭不是開玩笑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意大利人喜歡幹投降的事情。


閒來讀史


軍人是光榮的。從古至今,人們覺得能為國家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浴血沙場。奮勇殺敵是一種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情。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把鮮血灑在戰場上,那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可能在意大利,這個想法是不被人認同的。意大利的人覺得沒有必要做那些無謂的犧牲,人一生中只有一次生命。應該活的更有意義些。所以在二戰時期。意大利的軍隊投降次數也是最多的。只要一有他們認為很難打的仗,他們就會舉起投降的白旗。

意大利屬於二戰時期的法西斯國家,也是德國和日本的盟友。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還有日本的軍隊都是比較強大的存在。可他們的這個盟友意大利卻是一個大逗逼。對於這一點,相信德國也是很無奈的。這些意大利士兵們反戰情緒那是最高的。為了不打仗,他們可以編出各式各樣,搞笑而又荒唐的原因。

有一次意大利在進攻希臘的時候。發現希臘境內有一小部分芬蘭的士兵,芬蘭時間當時的戰鬥力是比較強的,曾經打敗過蘇聯。所以這些是士兵們十分害怕,致電給自己的上司墨索里尼說自己拒絕戰鬥。墨索里尼沒有辦法,只能讓他們從希臘撤兵。同時,他對這件事情也十分的好奇。希臘境內怎麼會有芬蘭部隊呢?

結果一調查發現。當時意大利士兵聲稱的芬蘭部隊只有六個人。而且這六個人還都是志願兵。這可把墨索里尼氣的吐了一口老血。他生氣的說,一個軍隊的意大利士兵都不如人家一個芬蘭兵。

在北非戰場上。只有400人的英國坦克部隊不小心跑到了意大利的反坦克陣地中。連英國軍隊的指揮官都放棄作戰了。可是意大利投降了。當英國指揮官一臉蒙逼的問這些被俘的士兵原因的時候。士兵回答。那個炸藥箱太難開了。我沒有帶撬棍打不開那個該死的炸藥箱。所以就投降了。這時的英國指揮官也哭笑不得。

意大利士兵的這種作戰態度,後來各國的軍隊也有所瞭解了。對於那些抓回來的意大利戰俘看管更是鬆懈。所以導致一天夜裡,有幾個意大利戰俘逃跑了。他們居然挖了100多米的隧道,只為了去旁邊的戰俘營吃通心粉。戰俘營長官把他們抓回來之後。答應以後每個星期給他們吃一次通心粉。這些士兵就再也沒有逃跑了



御前帶刀侍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軍隊真可以用“奇葩”二字來具體概括他們在二中的表現。“撬不開彈藥箱投降”“空軍元帥被己方軍艦擊落”等搞笑事蹟廣為流傳,被人們戲稱為德國軍隊的“拖油瓶”。

所以,有人對二戰時期的三大軸心國進行了鞭辟入裡的總結。德國一個人叫囂著我要打十個,也確實是單挑十幾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使的他們也在叫囂一個打十個,可實則是在半死不活的狀態中掙扎;意大利到一直是表現的很真實,那就是一直在坑隊友幫倒忙。據說在二戰中,意大利某些軍隊厭戰到了一定地步,他們為了投降編造出來的理由,實在是讓人笑破肚皮,。

在二戰中非戰場上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500個意大利人奉命堅守一個陣地,有非常堅硬的混凝土作為掩護,武器裝備精良,還有德國人贊助的兩門大炮。而英軍只有400人進攻,並且武器裝備很差。英軍指揮官看到這種情況,就不抱任何希望了,想著隨便打兩下就撤退吧!接下來奇蹟發生了,令誰也沒想到。戰鬥剛要開始,對面意大利陣地人突然把門打開,排成隊出來投降。英軍都愣住了沒反應過來,之後急忙上前俘虜他們。當問起意大利人為何投降時候,意大利人氣呼呼地說,他們忘了帶撬棍,打不開該死的彈藥箱!意大利軍隊真是喜劇的天才。

意大利軍隊的搞笑時刻還有很多,某一天的北非戰場上,英國軍隊接到命令,要進攻一個防守嚴密的意大利陣地時候,一開始他們知道地方陣地裝備精良,也是做了萬全準備。可是沒想到,戰鬥開始之後,要塞裡的意大利人只是“噠噠噠”開了幾槍,跟著就偃旗息鼓,啥聲音都沒了。英軍很疑惑,認為意大利人肯定又在搞什麼詭計,可是沒想到意大利人很快就出來投降了。英軍問他們為什麼投降,意大利人淡淡地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沒必要繼續負隅頑抗!”英軍聽了這話,再看看那些意大利人身後一堆一堆的彈藥軍火,頓時啥話都說不出來了。真可謂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那啥一樣的隊友”。當然真相肯定是意大利人不想打仗,畢竟戰爭是極其殘酷的,誰都想早一點結束。







陳小二do


此言差矣 ,意大利軍隊二戰時期,並非烏合之眾。首先,墨索里尼的統治,並非全得民心,從他和老婆被百姓絞死鞭屍就可以看出來。意大利軍隊中普遍厭戰是存在的,加入軸心國也有強拉硬心拽的情況在裡面,優質資源被德國佔用,在北非戰場上,最起碼牽制住了英國的軍事力量。還有一層原因,當今的的德粉無限神話他們的德軍,踩扁一個,抬高一個。


遷徙知鳥


貌似緯度偏南地區的國家戰鬥力都不行,反而偏北的國家戰鬥力都驚人:德國,蘇聯,中國



盛琛


俗話說 “一個好漢三個幫”,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靠譜的盟友總是必不可少的。就拿二戰來說,正是由於盟軍之間的緊密合作,團結一致,這才逐漸扭轉了頹勢,最終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軸心國。但是,對於德國來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大大小小的盟友好歹也有十幾個,但是卻有一個超級奇葩的意大利扯著後腿,其表現實在是“可圈可點”……

那麼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到底奇葩到了什麼程度呢?

一、中非戰役,一支只有400人的英軍坦克部隊向意大利的陣地發起衝鋒,意大利方面500多人奉命防守工事堅固的陣地,剛開始的時候,英軍還遇到了意大利人的抵抗,但是戰鬥剛剛進行了2、3分鐘,彈藥充足的意大利部隊就舉起了白起,滿腦門問號的英軍問及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氣壯的說:“我們彈盡糧絕了,因為我們的彈藥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就投降嘍……”,呵呵噠!

二、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遇到了這輩子最不幸的事——在託卜魯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不過,巴爾博元帥也因為這一事件,幸運的成為了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軍銜最高的人。可能事後意大利人也覺得臉上無光,便宣佈巴爾博元帥是在和英國人作戰的時候遇難的……這黑鍋甩的也是沒誰了。

三、還是在北非戰場,有一次發生了一個營的意大利戰俘越獄事件,當天看守意大利人的守衛一時大意,忘記將監獄的大門關好。但是意大利人並沒有從大門逃跑,他們溜走的途徑,是自己挖了一條地道,哇,好有創意有木有!更奇葩的事還在後面,當後來這群戰俘被虛驚一場的盟軍部隊找到時,他們幾十個人正圍坐在沙漠上煮意大利麵……也不曉得他們的面是從哪裡搞來的。後來,在盟軍同意給他們提供意大利麵以後,這群戰俘很愉快的跟著看守回去了,去了,了……

四、投降可以說是二戰中意大利部隊最經常做的一件事,在北非戰場,由於意大利戰俘太多,英軍來不及造戰俘營了,就給了意大利戰俘原材料,讓他們自己搭個戰俘營把自己關起來。注意,是“把自己關起來”!但是令人很無語的是,意大利人很快接受了任務,而且他們的熱情還空前高漲,很快就圓滿完成了任務。

說了這麼多,還是不足以形容意大利的那種“面”,諸如盟軍部隊一聽到對手是意大利的時候士氣就會高漲等等事蹟真是數不勝數,那麼相信大家對於意大利在二戰中的的奇葩糗事還有許多瞭解,那就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海洋說歷史


因為他們的領袖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竟然妄想用一個缺乏工業資源的國家,去幹一個強大的軍事帝國才能乾的事,意大利人的民族性格與文化傳統,相較德國人簡直南轅北轍,他們文明、世故、斤斤計較,不是任何一種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所能迷惑得了的。意大利人從來沒有像德國人那樣打心底裡擁護過法西斯主義,他們只是忍受著它,等待它即將翻篇兒。


顫動的丹田


意大利社會一直以來都瀰漫著一種自由思想,意大利人民其實不是很支持墨索里尼將自己的國家捲入戰爭,軍隊自然也瀰漫著厭戰的情緒,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少戰場,意大利軍隊很容易就投降了,因為他們根本就是反戰,根本就不想給墨索里尼賣命。


LIN


人家熱愛和平!!!要是所有的軍隊一打仗就投降,這世界上就沒有戰爭了!得少死多少士兵啊?!所以要給意大利軍隊一個大大的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