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别酒流年


朱元璋曾经给刘德放牛,他当上皇帝之后,并没有杀害刘德,而是赏赐他良田30顷,免除10年徭役和赋税,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既出人意料又在合理之中,主要有以下原因。

朱元璋画像



1. 朱元璋初定天下,刚刚推翻大元朝,百废待兴,如何能够进一步得道群众的支持,进而巩固天下是朱元璋首先要思考的,除了要发展经济恢复生产之外,最重要的是收买人心,特别是在自己的家乡父老面前,更要收买人心,如果在他们面前享受了一时威风,将刘德全家处死,只能图一时之快,会让家乡父老认为其是一个心胸狭隘,和元朝统治者一样凶残统治的人,这样不利于其统治。

2.维护个人的名声。当然,皇帝即便做错了事,史官一般在纪录历史的时候都会有所删除,毕竟史官还是要听皇帝的,哪有自己家修史纪录自己祖上污点的,但是皇帝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力量那就是民间的文人纪录,你可以强制性的控制官方修史内容,但是你控制不了民间众多文人纪录,而且还有老百姓口口相传,这个是很厉害的。如果朱元璋真的把刘德杀了,那后世其他王朝就会把其记录在案,后世对其评价除了好的方面外,估计还会加上心胸狭窄,有仇必报,朱元璋这么聪明,他会不这么干事的。

朱元璋影视形象


3.没有杀刘德也是朱元璋自身素养的表现。毕竟朱元璋小的时候给他放了十几年牛,如果没有成功还好,如今是皇帝了,小时候朱元璋是什么样子,做过哪些可笑的事,以及等等,刘德都知道,说白了就是朱元璋小时候的隐私,一般情况下,了解皇帝隐私的人不会受到皇帝的礼遇的,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所以一般都是找个机会处死或者处理,但朱元璋没有这么做,甚至其父入殓时请求刘德帮助其都为帮助一文,可见朱元璋在长久战争中积养和沉淀了很好的素养,才能作出如此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拙见,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过牛,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地主刘德怎么样了?

我儿童时期听大人们聊天时,关于朱元璋小时候的故事,至今历历在目,熟记于心,只是故事,我没有考究历史真实。

朱元璋属安徽省凤阳县人,有个儿歌叫《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驴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那时讨饭逃荒的凤阳百姓到我们江苏一带,所以祖上有故事流传。本文只按记忆写,不加以描写,包括里面的迷信!

1⃣️朱重八金口玉言

朱元璋小时候叫朱重八,在他舅舅家住过几年,他舅舅家开了个杂货店,兼卖鞭炮🧨的火药,人家来买回去做鞭炮,用那种秤砣的等盘儿秤称火药,他舅舅每天都问:重八,今天能卖多少钱,他不加思索,随口一说,XX文钱,你可不信,每天到晚上一数,与重八早上说的不多不少。为了发财,每天让重八说,这一天重八心情不爽,嫌烦,脱口而出,一文赚不到,还要失火烧呢!可这一天一个生意也没有,好不容易到傍晚来了一个要买火药的生易,因为想短斤少两,秤梢下垂,秤砣滑脱掉入装火药的缸中,磨擦起火爆炸失火烧得光光!

2⃣️朱重八不能跪拜他人

朱元璋儿童时期跟小伙伴玩,说轮流做皇帝,爬上人家的高坟头上一坐,其它的小伙伴在下面装大臣跪下齐磕头,朱元璋很风光,可轮到朱元璋给其它小伙伴磕头时,一个也坐不住,都滚下去了。我记得大人们这样说过,朱元璋是龙心,凡人是受当不起他磕头的。

3⃣️牛头在山东,牛尾在山西

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刘德家放过牛,因为地主对他狠,眼看地主发财,他吃不饱,天性调皮的他,伙同几个伙伴偷偷杀了一头牛在野外用火烧肉吃,可少了一斗牛回去交不了差,直等到天黑向地主回报,有一头牛钻山里面去了,怎么也拉不回家,地主信以为真,到小山的东边一看,只有牛半个头在石头外,地主怎么也拉不出来,再到小山西边去看,牛尾在石头外,地主把牛尾拉断了,实际是朱元璋他们把牛头和牛尾用绳绑在里面石头上,外面用石头盖住、地主被骗了!

4⃣️朱元璋扫地,各登原位、

朱元璋小时候父母双亡后到庙上当过和尚,每天要将那些雕塑菩萨周围打扫干净,这是小和尚的杂活,这一天他又烦了,开口骂道:总给我死出去,我就好扫地了,可他这一骂,菩萨一个个都出去了,老和尚进庙里一看,就大骂朱元璋怎么把菩萨搬出来了,朱元璋说是他们自己出去的,老和尚说哪有这回事?你还叫他们进去试试,朱元璋脱口说:各登原位啊!菩萨们都自己进去了。我们地方百姓的口头禅:朱元璋扫地,各登原位,就是这么来!



5⃣️朱元璋衣锦还乡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还乡祭祖,他为什么没有惩办地主刘德,是为了显赫他洪恩齐天,兔子还不吃窝边草,留个好名声吧!

朱元璋为何还要赏赐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因为他当年给了块薄地让他葬父母,可他今天上当皇帝了,这是给的一块风水宝地才出了真命天子,因为刘继祖有功。我们这儿的教训孩子的口头禅:你能有出息?你家祖坟上要冒青烟了,百姓很讲究祖坟葬得好,后人有出息!

你可作个调查,凡皇帝家的祖坟,风水先生都称是风水宝地,龙地,谁敢动这个地方一条道都会丢命的,因为他们讲究破了风水,后人就遭殃!

童年的故事,虽然迷信,但只能去伪存真,分享给你,逗个乐吧🙏!


许科云


可以说朱元璋是真正的布衣天子,他的人生很立志。当然了朱元璋的苦,都是发生在他的少年时期,尤其是在他投军之前。

后来的朱元璋大富大贵了,这个反差犹如小说里主人公的逆袭。今天我们就讲一讲朱元璋小时候和地主刘德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小时候的朱元璋,他们全家人都是给人家打工的佃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家侍奉的老板,就是当时的地主刘德。

尽管刘德的名字里,是有一个德字,但是,他做事情的时候从来都不留德。

比如说朱元璋一家大小,都给他打工,竟然在赶上流年的时候,他不知道出手帮人家一把,而是看着人家生离死别。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说肯定是打击巨大,终身难忘的。

这不是元朝末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344年,朱元璋17岁那年,中原就发生了天灾,随后就是伴随着的瘟疫。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朱元璋的家人,大部分都死掉了。

对于朱元璋打击最大的,就是他父母的死去。

尽管没有了父母,小小的朱元璋感觉天就要塌下来了。但是,他还不得不强忍住疼痛。继续料理父母的后事。

可是,在他要给父母安葬的时候,朱元璋才知道父母竟然没有安葬之地。

他们家都是佃户的身份,社会最底层的人,本来就是没有土地的。所以,朱元璋就没有地方埋葬自己的父母了。

这时候朱元璋就想去求求地主刘德,让他行行好,给自己一块土地安葬父母。

按理说这个请求也不过分,毕竟人家老爹给你打了一辈子工了。

可是,令朱元璋没有想到了的,就是这样简单的请求,都被地主刘德给拒绝了。朱元璋绝望了,难道天下之大,就没有自己安葬爹妈的地方吗?

还好,这时候有一个刘继祖的人及时的站了出来,给朱元璋送来了温暖。

刘继祖是朱元璋家的邻居,他就告诉朱元璋,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他,毕竟大家都是邻居,他可以给朱元璋以帮助。

朱元璋就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了刘继祖,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半山腰上的土地,让他安葬了自己的父母。

这下朱元璋终于了却了自己的心愿,通过安葬父母这件事,他记住了一个叫刘德的,一个叫刘继祖的。

我们都知道,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那么,他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刘德的呢?

说实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肯定是想要把刘德给杀掉的。

但是,他又不能那样做,毕竟他已经是皇帝了,不能和刘德这样的人一般见识了,毕竟天下的子民都是他的子民了。

他这时候若是去欺负刘德,又和刘德当年欺负他有什么区别呢?

朱元璋能做的就是放下仇恨,让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恩泽之下,好好的生活下去。让所有的人,都拥护自己的统治。

对于朱元璋来说,天下太平才是对他最大的回报。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所以,朱元璋不但没有杀刘德,而且还给了他三十倾地,让他好好的做好生产工作。刘德当然对朱元璋感恩戴德了。

本来朱元璋还想报答刘继祖的,但是,等到他当了皇帝衣锦还乡之后,刘继祖已经去世了。

不过朱元璋还是把刘继祖给封为了侯,爵位让他的儿子世袭。

这就是朱元璋在当皇帝的时候,对刘德和刘继祖的坦诚相待的事情。你看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他的眼光不一样了,格局也不一样了吧。

所以,他做事的行为也就不同了。对于这样的朱元璋,别人当然是大加赞赏了。

当然了关于朱元璋的故事,民间流传的有太多了,我们就不一一的说了。话说,关于朱元璋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评论里留言讨论。


史学达人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的遭遇比朱元璋还不幸。从小的职业就是给地主刘德放牛,十七岁那年在一个月之内他的父亲、大哥、侄子、母亲相继饿死。

十七岁的朱重八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哭。但是哭不能解决问题,他还要去埋葬自己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寿衣、坟地。于是朱重八去求地主刘德,求他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的佃户份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刘德骂骂咧咧,赶走了朱重八。理由很粗暴、很无人性,你家给我干活,我也付给你家工钱,两不相欠了。欲埋在我家地里,穷鬼们就别想了。


朱重八没办法就只能和二哥用门板抬着父母的尸体到处走,希望找个地方把父母埋葬。可是天下虽大,却没有一块地方属于他们,最后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到他们实在太可怜了,就给了一块土地埋葬了父母。后来朱元璋回忆这段悲惨的往事“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

朱元璋成为皇帝衣锦还乡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大意就是你们当初所做的一切乃人之常情,我不会追究的,但你们能想到那个穷苦的孩子今天能成为开国皇帝吗?


洪武11年,太祖朱元璋敕封刘德之兄刘继祖为义惠侯,子孙世袭罔替侯爵,顺便也赐给刘德,田30顷,免徭役10年。刘德听诏后,闻之不罚,还有赏赐,惊吓之余大喜不已。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这样心狠手辣的人,连那些开国功臣都快给他杀完了,为什么会对刘德手下留情?其实朱元璋是一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你只要不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他不会无缘无故拿你开刀。刘德是不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再者以前朱元璋也在他们家生活、工作了很多年,如果不是刘德他一家人都可能没工作。不杀刘德,反而封赏,即可以在家乡表现出皇帝的仁慈与大度,也可以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雁城流浪僧


后来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天下从此大乱,朱元璋也就投奔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由于他做战勇敢,足智多谋,运气好,会来事,后来终成大明开国皇帝。

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回乡得知刘继祖己死的消息后感慨不己,追封他为义惠侯,儿子们也都封了官。而当刘德闻讯朱元璋衣锦还乡时,吓得匍匐在他面前,战战栗栗,魂不附体,生怕朱元璋龙颜一怒,他将魂归黄泉,死无葬身之地,谁知朱元璋不但没处治他,还给他赐予良田三十倾,还免去了他十年赋税,并宽慰他道“你当初对我不义,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你岂能料到我今日贵为天子呢?”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以德报怨,不但不处治刘德,还要给他良田三十倾,免赋十年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大人不计小人过。从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走过来的朱元璋再也不是从前的放牛娃了,经过了十多年的出生入死,他早己看淡人生短暂,生死无常,明白了普通之人为一食一粟而纷争的艰辛,而达官豪族却挥金如土,骄奢淫侈纵情糜烂地亨受人生,他从内心也体验到刘德那时虽然日子被平常人家好过些,但他的创业也是靠勤俭节约披星戴月辛勤汗水而来,他其实也是个小人物,是一个下层百姓。而自已此时己贵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其子孙莫非王臣”,处境变了,格局也大了,心中油然地不在计较这个曾对自己不义的小人物了

二,树立自己亲民爱民的仁君形象。当时天下刚刚统一,经过元未大乱的神州大地千疮百孔,百业凋敝,百废待兴,需要体养生息,这时的朱元璋急需树立亲民爱民的仁君形象,以凝聚人心,获得民意,使大家都安心生产,专心建设,恢复经济。

三,展示自已宽厚仁广的帝王胸襟,恩威并举,不记前嫌,海纳百川的帝王形象。朱元璋如此对待刘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反对过的人看看,自已连一个对自己不义的人都能容下,怎能容不下天下,容下一切呢?

四,在于安慰功臣。天下统一,做为皇帝们首先要安顿好功臣们。精明的朱元璋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他还是从刘邦那里学了几招,即对于这些功高振主的功臣们要采取先安顿好,再处治的办法。即先给他们逐一封王封侯然后等天下稳定之时再逐个收拾。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精心安排,细心策划,使那些功臣们看到他朱元璋是个有良心的仁义君王。基于此,刘德无疑是一个棋子而矣,是他树立自身形象的最好机会,试想一下,一个连对自已不仁不义的刘德都能放过的人,何尝会杀为自已打天下的功臣们呢?事实上朱元璋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以致于天才太平稳定以后,他才一抹“仁君”形象,来了个臭名昭著的“火烧功臣楼”由此可见刘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以对刘德的以德报怨的做法,的确起到了迷惑大众,安抚功臣的效果,使功臣们没有那种“鸡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耽忧,以致于麻卑大意,不加防范,直到被大火烧尽也没有起犯叛之心!





张生史话


说到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真的是可以用多灾多难来形容。

不过朱元璋肯定要感谢小时候受过的苦难的,说实话若是他没有经历过小时候的坎坷,也就没有他日后当皇帝的伟大了。

那么,小时候朱元璋经历的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元末的时候,中原发生了一场大的自然灾害了,很不幸的是在这次自然灾害当中,朱元璋的父母双双死掉了。

要知道那时候朱元璋一家,都是给地主刘德家打工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佃户,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给地主种地养活一家人。

可是,眼下的事情是朱元璋的父母全死了。他面临的问题是,要如何让自己的父母下葬。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种了一辈子地的父母。到了死亡之后,竟然没有下葬之地。别人的地盘,也不让埋葬他的父母呀。

朱元璋能够想到的,就是去给地主刘德要一块小小的地方,只要能安葬了父母就行。

可是,谁知道这个刘德真的很无德。因为他不但不给朱元璋地,还把朱元璋给赶了出来。

朱元璋仅存的一线希望也没有了。

难道天下之大,真的就没有安葬自己父母的地方吗?

就在朱元璋将近绝望的时候,他的邻居刘继祖找到了朱元璋,给了朱元璋一块半山腰上的地,让朱元璋安葬了父母。

据说当时朱元璋和哥哥安葬父母的时候,还遇到了大雨,他们刚把父母的尸体搬到半山坡上,就发生了泥石流,他的父母就是这样被埋葬了起来。

不过,朱元璋的父母总算是入土为安了。这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是了结了一件心愿了。

埋葬了自己的父母之后,朱元璋又去当了和尚。谁知道和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朱元璋不得不挨家挨户去要吃的,但是,即使是这样想要吃饱肚子也是不容易的,毕竟那个时候,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

最终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朱元璋参军了,好像那个年代,也只有参军才能够混饱肚子。

不过朱元璋这一当兵,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因为在当兵的时候,他开始步步高升了,后来朱元璋当了军队的实际领导人,最终他打败一切对手,逆袭当上了皇帝。

那么,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是如何对待自己昔日的恩人刘继祖的呢?

当朱元璋当了皇帝衣锦还乡之后,他就去找刘继祖去了,但是,那时候的刘继祖已经去世了,他为此还感到十分的痛心。

不过他还是把刘继祖封为了义惠侯,爵位让他的儿子世袭。

当然了朱元璋也有找到刘德,刘德这时候还没有死,但是,他也没有处罚刘德,而是给了刘德三十顷地,让他搞好生产。

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是皇帝了,天下的土地和子民都是属于他个人的了,所以,他也不可能给刘德斤斤计较了。

这就是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如何对待刘继祖和刘德的。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确实是一个胸襟很大的人。他能够审时度势,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

历史上能够做到这样的人,真的不是太多。恰恰也正是事情能够做到这样的人,他们才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正如朱元璋的一生,平凡且伟大。


汉史趣闻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很小就给村里的财主刘德家看牛放羊。然而,就是做放牛娃,朱元璋也是一个小头目,即使长他几岁的孩子,也听他调遣,有时朱元璋坐在高坡上,伙伴们模仿下属拜见上司的样子给元璋磕头做揖。而朱元璋也以老大自居,主意极多,也极大胆。有一次,伙伴们饿了,竟然把主人家的牛给杀了做烧烤吃。为此,朱元璋被刘德狠狠的打了一顿。严格地说,朱元璋是在做了西吴王后还乡的,当时,乡亲听说朱元璋回来了,都围拢来看望。刘德打骂过元璋,就不敢上前,躲在人群后面。反而是朱元璋看到后,把他叫过来,好言劝慰,认为他以前的做法很正常,是个家主人都该那样做,还额外给刘德赏了银子。


二曲人


提起这个皇帝,从我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朱元璋偷财主的牛,搬三块大石头指上囗大铁锅,九月九我们三台山庙会又照戏了,这三座大山,一座叫窝窝头,扁山,有庙的听三台山,我在这个地方活了大半辈子,这个故事很长呢,这三座山就是三块大石头。


用户6749300950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家庭属于贫困中的极品——赤贫,家中的老鼠都被饿的含着热泪离开了。

父母没文化给他起个像样的名字,只好用数字代替称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辈传流都是以数字为名,比如他父亲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

朱元璋8岁时,为了活命去了地主刘德家放牛,当时他的小伙伴徐达和汤和也在刘德家放牛。

地主刘德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说明没吃饱,哥仨免不了一顿毒打,最后还不让吃饭。



▲地主刘德

哥仨气得没办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制裁刘德的办法。在放牛时他对徐达和汤和说:“刘德太可恶了,这回咱们把他的小牛犊烤着吃了”。

徐达和汤和听了急忙摇摇头说,“刘德每天回去清点,少了牛还不打死咱们?”

朱元璋附在二人耳边一阵嘀咕,徐达和汤和听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说,“就你小子坏,亏你想的出来,哈哈……

第二天,三人早早赶着牛上山了,随后把小牛杀了烤着吃了,最后把现场清理干净,唯独剩下一条牛尾巴。

原来朱元璋想出的妙计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缝里,露出一点点,让徐达和汤和装作用力往外拉,然后他急忙跑回刘德家,装作火急火燎的让刘德赶紧上山。



▲小时候朱元璋

“小牛犊掉山涧了,幸亏被拉住了尾巴,我们力气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点去吧”朱元璋此时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个“德叔”叫着。

随后刘德随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点。刘德赶到后,徐达和汤和拉出那条牛尾巴,泄气的说,你们来晚了一步,拉断了牛尾巴了,小牛犊掉到了万丈深渊了。刘德望着黑咕隆咚的山涧,心疼的直落泪……

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骗过了刘德,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于35年后,因此事改变了地主刘德的命运。


▲放牛娃朱元璋

刘德35年后被朱元璋厚赏!

(话接前言)转眼间,朱元璋为刘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凤阳发生了一场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

朱元璋和哥哥身无分文,于是跪求刘德看在父母一辈子为他打工的面上,给块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刘德无情拒绝了,并骂骂咧咧把兄弟二人赶了出去。

就在朱元璋兄弟万般无奈下,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伸出了援手,给了朱元璋一块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为安,这一年朱元璋16岁。

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无牵挂,他发誓不再为刘德家放牛,于是踏上了四处漂泊之旅。



▲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当过乞丐,当过和尚,苦难的经历造就了朱元璋奋发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内心强大心怀天下,朱元璋要砸烂旧时代,开创新未来。

经过25年的血雨腥风拼杀,朱元璋在40岁时终于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实现了他的帝王梦,荣华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老家凤阳祭祖,顺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刘继祖。

等回乡后才知道刘继祖已经作古,追封恩人名号,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世世为官。

当时朱元璋回乡吓坏了地主刘德,刘德屁滚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请罪,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痛哭流涕。



▲朱元璋的恩人刘继祖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意思是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后会做皇帝呢?

最后朱元璋没有为难刘德,还赐给了他2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刘德最后的结果。

结语: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报复刘德就不错了。为何还要以德报怨赏赐无数呢?讲真他赏赐恩人刘继祖无可厚非,对刘德这样做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从头想想就明白了,当初不是刘德给他碗饭吃兴许他早饿死了。别说刘德剥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报酬的,况且他还偷吃了刘德家的一头小牛犊。



▲明太祖朱元璋

到后来朱元璋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眼界宽了。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当了皇帝就与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后来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为当时牛是生产工具,牛皮是用来制作铠甲的原料。

朱元璋不会对之前的事斤斤计较。讲真他杀刘德举手之劳。朱元璋心想,刘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刘德给墓地是情分,不给墓地是本分,谁家土地是大风刮来的,都是用血汗换来的。马云钱再多凭什么给你钱呢?想想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这样做了。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是个极端自私的人,凡是觉得对维护他一手开创的大明江山有利的,他都会不惜屈下身子去做,甚至不惜以德报怨;凡是觉得对以后大明江山统治不利的,不管是勋族贵戚,残忍杀之而毫不留情面。

大明建立以后,朱皇帝着手巩固自己的政权,力争为接继的子孙们留下一个和平稳定的交接环境,以确保大明千秋万世。他害怕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勋将在他离世后对自己子孙后代继位有威胁,就大杀功臣名将,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几乎残忍杀尽功臣勋将,两案牵连杀人达三、四万之多,什么剥皮实草、什么千刀万剐、什么寝皮食肉等等早已消失的酷刑他都拿回来了,其野蛮残忍淹没了当时文明发展阶段,让人怀疑是否又回到了先秦严法酷刑时代,真不愧是从人间最底层叫花子起身的帝王。但是,朱皇帝又是个分辨能力极强的人,那怕以前怎样侮辱危害自己,令自己多么讨厌恼怒,只要有利于自己江山的稳固,他都会不记前嫌,以德报怨,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他对待地主刘德的事了。刘德是朱元璋家乡的一个地主,从朱皇帝记事时起,他的父亲朱五四就是刘德家的佃户,给刘德种地。当时元朝有个规定,凡是没有读过书或当过官的人不得给自己取文雅的名字,名字只能以数字相加而产生,朱五四如此,朱皇帝最初的名字朱重八也是如此,朱重八实际叫朱八八。朱五四是佃户,贫困不堪,朱重八自然也得给地主打工,给刘德家放牛,一放就是十二年。在那一年,父亲朱五四因劳累病死了,地无一垄的朱家自然没有安葬之地,想着一辈子给刘德做佃户,又是乡里乡亲的,刘德会舍块土地安葬父亲。于是朱重八和二哥用破门板抬着父亲的尸体找刘德帮忙恩赐,不想刘德一口回绝,还恶语相加。朱兄弟痛哭流涕求告,也说不动刘德,还好旁边刘德的大哥刘继祖看不上了,心生恻隐,就给了朱家兄弟一块葬父之地,总算是让父亲入土为安了。安葬了父亲的朱元璋,从此走出家乡,做和尚、当叫花,后来被逼参加了红巾军,经过多年的打拼,于1368年在南京竟登基做了皇帝。过了两年,朱元璋觉得应该衣锦还乡显摆一翻,就带着护卫车马仪仗前呼后拥地回了家乡。父老乡亲没想到当年的放牛娃叫花子,现在竟成了不可一世的开国帝王,自然纷纷跪拜,山呼万岁了。刘德这时年事已高,闻听此信不亚晴天霹雳,躲在人群颤抖不已。朱元璋自然也没忘记刘德,从人群众喊出了他。吓得要死的刘德磕头如捣蒜,面如死灰,乡邻们这时也认为刘德必死无疑。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朱皇帝慢慢搀起了刘德,还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天会做皇帝呢?”刘德自然感激涕零朱元璋不计前嫌不杀大恩,当问及刘继祖时,刘德告诉朱元璋哥哥已经过世了。朱皇帝感慨之余,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也赠予刘德良田30顷,并免除10年赋税徭役。

当时大明国基初建,百废待兴,人心不稳,残元未灭。朱元璋能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厚赏刘德,说明他是个成事之君,具备帝王胸襟。这样不但让自己更得民心,也更有利于自己的千秋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