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95后护士两上战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谯玲玲

2月26日早上8点,结束从凌晨2点开始的工作,23岁的男护士陈耀中将迎来2天的休息。四班倒,6个小时一班,上4天休2天,这是他自2月12日以来的工作节奏。

陈耀中1997年出生于湖北荆州,2018年7月大学毕业,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成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科里共有8名男护士,同事平常都喊他“小兄弟”,他也是科室最年轻的党员。

去年12月末,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小兄弟”陈耀中穿上防护服,跟着同事一起投入战斗,直至大年三十下夜班后开始自我隔离休整。2月11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被紧急征用为新冠肺炎重症定点医院,医院连夜腾空整栋外科楼改建成隔离病房。2月12日开始收治患者,陈耀中再次投入战斗。

配药、换药、打针、抽血,需完成心电监测、核酸试纸检测等辅助检查……隔离病房里,陈耀中每天的护理工作不少。为患者翻身、戴呼吸机,帮助重症患者处理大小便、喂水、喂饭、洗口是工作常态。

“最难过的是患者逝世。”疫情早期,陈耀中在ICU(重症监护室)护理过一位男性感染患者,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晚上,患者就离世了。这是他面对的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

95后护士两上战场

患者去世后,陈耀中和同事一起给床上用品消毒、打包。

不同于以往面对的其他患者,新冠肺炎患者从进医院到出去,“亲人没法探视,一面都见不到。”陈耀中为逝者伤心难过。那天晚上,他做了恶梦,惊醒后,一度无法入睡。

“内心确实挺煎熬的,有时想想自己其实没那么强大。”正是这份同理心,令23岁的陈耀中格外重视从心理上抚慰患者。

陈耀中护理过一位70多岁的老人,老人病情很重,上了呼吸机,不愿吃东西。他和同事一起跟老人家属电话沟通,请他们写些鼓励的话送进来。不久,他看到了三张A4大小的纸,分别写着很大的字,“爸爸要多喝营养剂”“我们其实一直都在你身边”“老家的橙子打的橙汁”。

老人无法讲话,但看得懂这些字,当看到“老家的橙子打的橙汁”以后,他把那份橙汁喝完了。

更多的患者要靠医护人员去安慰和鼓励。ICU最初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对老年夫妻,老爷爷病情相对轻一些,但情绪更为低落,一次,凌晨一点多仍睡不着。陈耀中理解这份焦虑和恐惧,握住老人的手开导,“爹爹(注:武汉方言,对老年男性的昵称)您要加油,您不怕,这个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配合我们治疗就可以出去的。”当晚,他和同事轮流守在老爷爷旁边,有什么需求立马满足,给他安全感。

95后护士两上战场

“爹爹加油!奶奶加油!”陈耀中在防护服前胸处写下鼓励的话语。

“爹爹加油!奶奶加油!”陈耀中后来在白色防护服前胸处,写上了这两行字,做护理时,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看见。

两天前,陈耀中所在的19楼病区有5位患者治愈出院。他和同事将治愈者送至楼下,每一位都一再对他们表示感谢。

等疫情结束,陈耀中最想做的事,是找几天时间回荆州老家陪陪爸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